讓它與眾不同吧——消除設計的界限
在中國,曾經有一個故事,講的是禪:一位大學者去拜訪禪師并提出很多問題請禪師回答,然而當禪師解答這些問題的時候,這位學者卻又不斷地表示出他已經明白的闡釋所講,禪師不得不停止談話,開始給這位學者倒茶。禪師倒滿了茶杯,還不停手,茶杯里的水開始溢了出來?!皾M了,滿了,”那位學者不斷地提醒禪師,“茶杯裝不下了?!薄笆堑模抑?,”禪師意味深長的說,“如果你的茶杯不是空的,你怎么能品嘗我倒給你的茶?
禪意如是說,設計創意亦是如此。設計為空,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一種觀點,即一個合格的設計人就像一只空空的茶杯,能夠喝到別人倒給的茶。而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在這個領域我們更需要一種博大和兼容并包的情懷。
工作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熟悉的對話?!拔蚁胍顫?。。。又不失嚴肅的效果”,“您看,黑色會不會更酷,更炫?”,“之前看過一個店鋪的設計很有意思,給你看下”…..作為一名設計師,這些是我們與編輯進行溝通時最常見的對話了,他們之所以要表達這些個人想法是出于對“產品”的關注,想讓自己的東西與眾不同,讓我們的合作實現“價值最優”。這樣的溝通,大概會得到設計師這樣的回復:“這個,使用專題模板來作吧,設計個banner就好……否則,也許會不符合規范?!?/p>
其實,這時的設計實踐者,心中的“茶杯”已然被所謂的規范和風格占滿,再也沒有能夠收納其余東西的空間,包括可能會出現的不錯的創意點。而回到編輯和客戶層,他們與我們合作的開始就受到這樣的創傷,即便是這些創傷不是我們有意傳達的,但結果終歸對我們是有弊無益的。(頁面設計和廣告的過程也是挑毛病的過程,這段路一開始我們沒走好,很難有共鳴讓其信服,從而為后面的路埋下隱患,即便是合作完成,最終的效果可能是“眾口難調、莫衷一是”)
的確,專題模板和頁面規范正如一張代表性格和個性的名片,彰顯一種風格體系,它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一個大型門戶網站的建設需求。在當時和現在的某些時候他們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時效性、簡單化操作等很多優點。而這些規范和風格是否可以符合所有的需求呢?
滿足客戶和用戶體驗一直是所有網絡媒體乃至設計界的根本,(設計師與藝術家的本質區別也在次)而提供這些服務的人該稱為——設計實踐者,顧名思義,是真正動手操作并實現出產品的人。人活在現有的社會體系中,都有被各種規范和約束制約。人,活生生的人,遠比這些已經確立的規范重要得多,也更有價值的多。各種規范的形成都有自己的方法論,同時也具有偏見姓、否定性、反叛性以及自我辯解性,大家都在試圖提供解決這些分歧的方法,結果卻是在引發問題的開端,因為這樣的方法論限制了設計實踐者的自然發展,同時也阻礙了設計實踐者的理解力。這些規范和自己形成的風格開始脫離整體的設計體系而游離為一個單獨的部分,事實上,各種風格體系充其量不過是設計整體中的一個分離體。
朱鍔在《消除設計的界限》這本書里提到,當設計實踐者被限定于一種風格體系中,他也就失去了自由表現他自己的機會。就如同“設計是這樣”的概括,在說明了“設計師這樣的”的同時也就說明了“設計不是那樣的”,風格體系確實阻礙了設計實踐者的全面成長?,F實里,有太多的設計實踐者都對風格體系有過多的依賴,而忘記了自己去獨立行走,風格體系在此種情境下,實際上已成為往前行進道路的障礙。
如果將設計比作一門美麗的藝術,那么設計師則如藝術世界中的歌者,而所謂的“規矩和既有綱領”則像一串串音符。歌者,如何才能和著最美妙的旋律長袖善舞,這,也是一門藝術。
綜上所述,只是從我的角度和現實工作中感悟到的一些東西,我并非在說明一種新的、具有正確性的設計方法和規范,相反,我希望在符合企業文化和要求的前提下,也許,我們也可以“消除一切的界限”。
來源:http://uedc.163.com/1114.html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