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之iPhone短信鈴音

0 評論 2720 瀏覽 1 收藏 6 分鐘

“三全音”(Tri-Tone)是iPhone的默認短信鈴聲,但一開始它可不屬于iPhone。它的身世如何?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跟優秀的視覺設計不一樣,我們不常把注意力放到聲音之上。但是,聲音會陪伴我們左右,在必要時向我們提個醒。要舉例的話,恐怕沒有什么能比iPhone的默認短信鈴聲“158-馬林巴琴”(又稱“三全音”)更合適。無論你身處何方,電影院、足球賽還是聚眾狂歡,只要突然播放這段“三全音”,周圍的人就會停下來,下意識地摸摸自己的iPhone。

在全球范圍內,這三個音符已經跟“短信”這一概念劃上了等號。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三全音”當初跟短信真的是八杠子打不到一起去。聲音設計師凱利·杰克林(Kelly Jacklin)是“三全音”的發明人,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談到了最初的設計過程。有機會對這“響”譽全球的聲音一探究竟,這著實讓人興奮。

“三全音”的故事可以追溯至1999年。

“三全音”的故事可以追溯至1999年。當時,杰夫·羅賓(Jeff Robbin,后來的蘋果消費應用副總裁)找上了杰克林,希望他能為Mac的一個新應用SoundJam MP設計聲效。SoundJam MP是Mac最初幾款MP3播放器之一,也是最初幾款能讓媒體庫和數字媒體播放器進行同步的應用之一。但不幸的是,MP3播放器在當時還沒廣泛普及起來,大部分MP3文件還是要通過燒錄光碟的形式來分享。羅賓希望杰克林能為SoundJam MP設計一個提示音,在燒錄光碟完成時做出提醒。

杰克林對SoundJam MP的實用性有所懷疑,他心想:誰會去用Mac版本的WinAmp呀?不過,他最終還是接下了這個任務。杰克林寫道:“我希望找到一些簡單的東西,能一下子抓住用戶的注意力。我認為,要想突破家庭或辦公司的嘈雜環境,我們需要一段由若干音符構成的簡單旋律,并由音色清脆的樂器所演奏?!?/strong>但問題是,哪款樂器的音色才夠清脆呢?杰克林比較心儀馬林巴琴和克林巴琴的聲音。另外,他也考慮過豎琴、十三弦古箏和小提琴的撥奏聲。

杰克林說道:“我沒有過多時間去考慮創意,所以也沒搞什么花樣,只是把音符串聯起來而已?!睂τ诿绹瑯I協會(RIAA)而言,為它寫一首哀傷的挽歌也無傷大雅。但為了讓旋律變得歡快,杰克林決定把音符集中在大音階上。杰克林編寫了一個腳本,能自動生成一系列半隨機的旋律。這些旋律由他所挑選的樂器演奏,收錄在其自創的aiff格式文檔中。杰克林會坐下來聆聽這些旋律。

杰克林寫道:“我認為馬林巴琴的聲音最好聽,我也更喜歡升調。我最終敲定‘158-馬林巴琴.aiff’是我的最愛。”及此,每當光碟MP3完全燒錄完畢,SoundJam MP就會播放一段“158-馬林巴琴”。2001年,蘋果收購了SoundJam MP,并把它改造成iTunes 1.0,羅賓也成了iTunes的軟件開發主管。自此,“158-馬林巴琴”成了數以百萬計Mac產品的默認聲音。

但這段音頻又是怎樣走進iPhone的呢?杰克林表示,iPod之父和Nest創始人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當時曾向他拋橄欖枝,無奈他對此不感興趣,最終沒有參與iPhone操作系統的制作,反而加入了蘋果的Pro Apps團隊。他寫道:“后來iPhone面市,我驚奇地發現,蘋果居然把‘158-馬林巴琴’設為了默認短信鈴聲,并改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三全音’,盡管從音樂理論角度來看,這個叫法并不準確?!?/strong>

“三全音”確實給了人不少驚喜,它的三音符旋律是如此的簡單,但身世又是如此的復雜。最初,它只會提醒你歌曲燒錄完畢。然而,光碟燒錄時代過去了,它卻沒有被歷史所湮沒。如今,它成了iPhone最具標志性的聲音。iPhone的出現為光碟時代畫上句號,自此,光碟分享作為收聽音樂的載體作用已成為歷史。

小小的“三全音”背后有著一個生動離奇的故事,它充分證明了:一個好設計,無論走到哪個媒介,都會有其立足之地。

via:fast company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