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 | 朋友圈廣告的設計邏輯
編輯導讀:自從微信充分開放朋友圈廣告后,我們漸漸看到越來越多酷似“朋友圈”的互聯網廣告,它偽裝得像真人發的日常朋友圈,讓你不小心就點擊,增加廣告點擊率。朋友圈廣告作為騰訊社交廣告收入的主要來源,里面的設計細節和設計邏輯值得我們思考和分析,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詳細的講解,與大家分享。
文章速覽:
本文將通過對微信朋友圈廣告案例進行結構拆解,嘗試帶你理解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邏輯。
朋友圈廣告指的是在朋友圈場景下,騰訊設置了一些“廣告位”(類似雜志的“某些頁”專門用來放廣告),廣告主們可以購買這些“廣告位”進行廣告投放,所以當我們在朋友圈看到某條內容,它的右上角有標注“廣告”,即為“朋友圈廣告”。
盡管你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大量“微商廣告”,但它們本質上是用戶發的“內容”,不屬于本文討論的“朋友圈廣告”范疇。
一、廣告的吸引力
廣告的“AIDA”模型指出:廣告發揮效果的第一步是“吸引注意(Attention)”,如果廣告被無視了,就難談及后續的Interest(興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動)了。
AIDA模型和漏斗轉化模型
所以很多廣告即便被“展示”了,卻是沒有效果的。谷歌披露的宏觀數據顯示:56.1%的廣告展示屬于不可見的,這個百分比背后對應的廣告費金額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有超過一半是給浪費了。
這里引入一個概念:
廣告可見性:用于衡量一個廣告是否被用戶真實看到。
例如:對于一則Banner廣告來說,只看到未看到一半內容即被認為是“不可見曝光”,不同廣告類型在不同的條件下有著不同的具體評價指標。
“廣告可見性”示例
廣告吸引力:指的是廣告能夠吸引受眾注意,以達到“廣告可見”目的的能力。
通過“漏斗模型”,我們可以知道增大“基數”(展示量)的重要性,而準確說更重要的是“可見的展示量”,為了讓廣告可見,廣告吸引力在廣告活動中扮演著“基石”般的重要作用。
不得不提的一點是,一些由于人的本能及產品流程的設定,會大大提升廣告的“吸引力”,例如:廣告的艷麗色彩、動圖、彈窗等,如果單純追求讓受眾看到廣告卻不顧忌媒體產品自身的產品體驗,可能會讓用戶產生負面感受,從而間接地導致媒體產品的廣告價值降低,不利于產品商業化的持續發展。
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設計,是如何讓廣告主更好地展現廣告吸引力的呢?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二、朋友圈廣告的組成部分
朋友圈廣告大致可以分為:主體部分、互動部分。“主體部分”主要用來展示廣告的一些素材、文案、設計效果等,是最吸引人眼球也是廣告主最想讓你看的部分?!盎硬糠帧敝饕求w現一些和好友有關的互動信息,包括了看到廣告的好友數量以及評論區,評論區和普通朋友圈的評論功能大致相同。
朋友圈廣告案例:馬爹地酒品廣告
1. 廣告主體部分
廣告主體部分所承載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吸引點擊”。
朋友圈廣告的目的有很多種,比如讓你下載APP、關注公眾號、買商品等等,為了達成這些目標,都需要用戶“點擊”廣告。有一種“展示類廣告”即便不點擊也能傳達廣告信息,這類廣告主要用于品牌宣傳,但是在朋友圈廣告的場景下,“卡片”大小的幅面所能宣傳的信息極少,所以即便是展示類廣告,廣告主也希望你能點擊廣告查看詳情,以便讓你更具體地了解該品牌。
如何吸引點擊?供廣告主設計的主體部分主要包含了:廣告文案、廣告素材(視頻/圖片)、頭像昵稱、行動按鈕等。
(1)廣告文案
文案包含了標題、副標題等。文案可以高效直接地表達廣告的具體內容。圖片/視頻的信息豐富且抓人眼球,但文字信息更簡潔且直接,能夠更直接地吸引用戶點擊。
有無標題的對比
案例中的“馬爹地呈現+廚師敢為的故事”以及下圖案例中的“熱氣球,即刻起飛+讓我們相約浪漫的土耳其”都是在對廣告圖片/視頻中的信息進行概括化的表達,如果少了標題,用戶就只能結合廣告圖片/視頻憑自己的理解來猜測廣告想要表達的內容了,而且這要求用戶停留在廣告上幾秒鐘去思考,很多用戶沒有這個耐心,就會造成很多展示機會的浪費。
有無標題的對比
通過上圖有無標題的對比,可以發現從左到右的信息表達是越來越明確、越具體的,對于用戶來說,圖片/視頻和文字組成了統一的內容表達,廣告的吸引力也就變得更強了。
“副標題”不是所有朋友圈廣告形式都有的“標配”,“行動式卡片廣告”強調對用戶進行“行動引導”所以增加了“副標題”,通過對行動的具象化表達提升廣告吸引力。
(2)廣告素材
這里的素材指的是主視覺素材,即朋友圈廣告中占據幅面最大的一部分內容,一般分為單圖類、多圖類、視頻類。
1)單圖
單圖即一張大圖配上對應的廣告文案,優勢在于能夠展示更多細節,視覺沖擊力更強,可以營造相對沉浸式的感官體驗。由于單圖的尺寸較大,還適合直接放一些文案,這就類似于海報。所以當廣告主需要通過一張圖的視覺沖擊/創意沖擊來打動用戶時,一般會選擇單圖。
朋友圈廣告:單圖
2)多圖
多圖所支持的的4/6/9張圖片配上文案。對比單圖,多圖優勢在于能夠展示多個“單元信息”,例如:當需展示多產品圖、產品圖+效果圖、多場景圖等優選多圖。除此之外,多圖還為廣告提供了更多的創意玩法,即我們常見的“九宮格”“六宮格”:利用小圖之間的聯系/對比營造出趣味性,一樣很吸引眼球。
朋友圈廣告:多圖
3)視頻
視頻相比圖片,優勢明顯:能夠傳達更多信息,而且動態的形式天然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當選擇視頻作為一個廣告載體時,一般會“講故事”,通過故事情節展現品牌的價值觀,或者產品的使用場景和體驗。
朋友圈廣告:視頻
視頻廣告的玩法一般是“節選片段展示”:用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設置懸念,吸引點擊。但是這也反映了視頻相對圖片的一個缺點:展示全部內容需要更久的時間,你必須確保視頻內容足夠吸引人,否則視頻的信息傳達效率堪憂。
一則精良的視頻廣告的制作成本是遠大于圖片廣告的,所以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視頻廣告都是相對大型的廣告主,或者正在追求快速擴張有充足廣告預算的廣告主。
無論是圖片還是素材,最終都是為了“轉化”而服務的,轉化可以是下載APP、關注公眾號、留下銷售線索等,只有發生“轉化”了廣告對于廣告主來說才是有意義的。轉化的前提是點擊,點擊廣告素材可查看完整廣告內容,也就“落地頁”,落地頁有H5活動頁面、小程序、公眾號等,這部分內容又很豐富,所以暫不展開,我們在后續文章再聊。
案例廣告:落地頁路徑
(3)頭像昵稱
頭像、昵稱按照朋友圈的功能設定,應該是“發朋友圈的人”,所以在廣告中理論上應該是“發廣告的廣告主”。
頭像和昵稱:廣告主信息
但有時不這樣,當品牌希望借助明星代言(如案例中的“謝霆鋒”)去擴大影響力或者讓出產品用擬人化的口吻去介紹自己時,頭像和昵稱就不再是“廣告主”自身了。
頭像和昵稱:代言人
用代言人信息作為廣告朋友圈的頭像和昵稱,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廣告偽裝成“明星在發的朋友圈”,這屬于信息流廣告的慣用手法:“形式原生”,自己的偶像發朋友圈了,沒有理由不點開看一看吧?
點擊明星代言人信息,會跳轉明星詳情頁、廣告主詳情頁,如果繼續點擊,則進入廣告主的公眾號。明星→公眾號的瀏覽路徑為廣告主的公眾號增加了曝光,可能會為品牌帶來一些新粉絲,這些粉絲也可能進一步轉化為“私域流量”。
廣告→明星→公眾號頁面路徑
(4)行動按鈕
行動按鈕,顧名思義,是做成按鈕形狀的文字信息,是為了吸引并喚起用戶“點擊”的沖動。
如案例中的“了解更多”,對應的其他形式還有“領取優惠”、“選擇按鈕”、等類型的文案。如何吸引點擊?對應的文字信息一般會呈現對應的利益點。
- 領取優惠:點我可以享受優惠待遇,不容錯過;
- 了解更多:故事這么有趣,確定不來看看?
- 選擇按鈕:到底選A的人多還是選B的人多呢?選對了會怎樣?
朋友圈廣告:行動按鈕
2. 廣告互動部分
廣告互動部分本質上也是為“廣告主體部分”服務的,即吸引點擊,但是實現的方式的大有不同。
(1)所有人可見的“首條評論”
該評論是廣告主以自己的口吻,發出的和廣告內容相關的“評論”。按照朋友圈的功能設定,只有自己好友發表的評論才會被我們看到,但是朋友圈廣告直接賦予了廣告主們成為我們的“好友”的權利:他們可以直接評論自己的廣告,也可以針對別人的評論進行回復,其中廣告主對自己廣告發表的第一條評論的功能叫做“首條評論”。
“首條評論“看似為“評論”,但實際上是廣告主在發表廣告的時候就已經設置好,跟廣告同步出現的,所以它其實也是廣告的一部分?!笆讞l評論”是對所有(收到廣告的)人可見,這就為廣告主提供了一個展示更多信息的區域——評論區。評論區的優勢就是互動性,能減少距離感,顯得更加親切。“首條評論”雖然只是一條文字內容,但是它為創意的多樣玩法又提供了一種可能。
朋友圈廣告:“首條評論”
例如上圖案例是以明星口吻模擬“發朋友圈”的行為,讓廣告不那么像廣告,以明星口吻的“首條評論”在案例中的作用是:鼓動性,鼓動你“幫劉雯拍照”→“沿軌跡滑動給劉雯拍照”,動作與廣告內容產生了聯動,促使用戶與廣告素材“動作互動”的發生。
(2)“動作互動”
此互動的對象為“廣告素材”,由于廣告主希望可以讓廣告更加有趣,所以朋友圈支持一些加入了“動作互動”的廣告素材,用戶可以通過特定動作才能觸發對應廣告場景中故事的延續,一般配合視頻/動圖類素材出現?!皠幼骰印北举|上就是“點擊”行為,不過通過多樣化的動作將“點擊”行為趣味化、游戲化,以此來提高點擊率。
朋友圈廣告:“動作互動”
(3)好友可見的評論
朋友圈評論的設定是“共同好友”才會看到,所以與所有人可見的“首條評論”不同,好友之間的互動內容依舊維持了一定的“私密性”,這一設定符合朋友圈熟人社交的設定,而且熟人之間的行為會影響彼此,以擴大廣告的影響。所以當在你的好友都對某一廣告中的內容感興趣,并發表了評論,那么在該朋友圈廣告下評論/互動則變得十分有趣,也可能引發更多人評論。
朋友圈廣告:“好友可見評論”
朋友圈還有一個功能設定,即“x位朋友可能看到”的信息標注,具體數量時根據廣告主設定的篩選條件結合你的朋友估算而來。如上圖“7位朋友可能看到”,看似只是普通的標注,但鑒于你知道它是廣告,所以該信息的含義遠不止如此:
- 7位朋友可能看到,他們可能都看了,你確定不看看?
- 7位朋友可能看到,你發的評論他們也能看到;
- 7位朋友可能看到,你不想知道誰和你一樣可以看到?來用評論把他們“炸”出來吧?。ó斎换谀銓τ谠搹V告內容是否很感興趣)
- 7位朋友可能看到,如果是70位呢?是不是更會吸引你點擊?
(4)功能分析
我認為“廣告互動”的作用在于“制造了一個有廣告主參與的好友表達場”。
1)“廣告主參與”
朋友圈廣告下,廣告主可以自己發表評論,而評論的內容是對所有人可見的,即該評論是伴隨著“廣告主體”一同出現的,這時候“評論內容”實際上也是廣告內容的延伸?!霸u論”與廣告主體部分不同的在更顯親切,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評論互動”很“接地氣”,甚至有些廣告主還會對評論進行回復,可以顯著減少用戶和廣告之間的“距離感”,也就增加了廣告可信度。
朋友圈廣告:廣告主互動
2)“好友”
朋友圈的設定:評論內容“僅共同好友可見”,除了以上廣告主自己的評論以外,你所見到的都是自己好友的評論。好友組成的是熟人的圈子,而熟人相對于陌生人來說對彼此的影響力明顯是更大的,之所以你們成為了好友,正是因為彼此之間有某些“共同點”或“共同興趣”,更容易產生共鳴的。
你可能對廣告內容不感興趣,但是對朋友感興趣,朋友在廣告下評論了表達了他對廣告的興趣,于是你也可能感興趣。
其次很多人都有“從眾心理”,你可能對廣告內容不太感興趣,但是如果廣告下有好友評論了,你就可能多看廣告一眼。
3)“表達”
“評論功能”本身就是朋友圈(乃至社交媒體)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戶有評論的習慣?!霸u論”是指針對某一對象表達觀點的動作,很多人有表達的欲望,而且一個觀點可能會引起另一個觀點,因為評論行為本身就是在創造內容。
在社交媒體中,內容是一直在被快速生產和消費的,而圍繞“內容”產生的內容/消費的內容越多,則表示該“內容”越有熱度。當廣告作為內容被熱議時,表明廣告得到了關注,這當然是廣告主所愿意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點擊/轉化概率。
4)“場”
傳播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場域”: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而朋友圈廣告下的“評論區”是為“場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朋友圈因評論而大“火”的廣告
說的直白點,例如上圖案例,當你看到大家都在評論該朋友圈廣告時,其評論的內容可能已經超出廣告原本內容的范疇了,而你可能原本對該廣告一點都不感興趣,但是你仍然會仔細看下該廣告,看看大家評論都在聊什么,甚至自己也成了“吃瓜群眾”參與其中。正是該廣告下評論所形成的“場”將你吸引,而不是廣告本身。
以上是朋友圈廣告針對“互動”所設計的功能及其背后環環相扣的原理,正因如此,有時候我們才會覺得不那么討厭廣告,甚至覺得有些朋友圈廣告精美、有趣,“互動”在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后續我們還會持續探討。
小結
朋友圈廣告形式多種多樣,微信朋友圈廣告位一共設計了9種可供選擇“樣式”,但是其核心元素都是以上,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樣式為“形”,內容為“神”,形神相輔,才能鑄造更好的吸引力,為廣告主帶來投入產出比(ROI)的提升。
作者簡介:小凱瑞,專注研究互聯網商業化模式及其細節;公眾號:廣告產品人(ProADPM),歡迎關注
本文由 @小凱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分析得很好很全面,漲知識了。有一個問題請教:朋友圈廣告投放給好友的規則是什么?也就是說“X位朋友可以見”,這X位朋友是怎么選出來的?
我是“首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