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研究手冊

0 評論 6837 瀏覽 3 收藏 34 分鐘

WEB2.0的定義

距離我第一次聽見WEB2.0這個名詞已經過去了兩年,距離夸口要寫2.0研究也過了一年,這個時候再來寫相關的體會,似乎過于遲鈍,但我仍一意孤行。

究竟什么是WEB2.0?直至今日,我也沒看到什么令人信服的定義。它并非一種技術,一項應用,而是一個包容性極廣的概念。我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概括它,最終得出如下的結論。

WEB2.0,即鼓勵用戶之間的交互性行為,提倡個人價值和個性的充分表達,并從每一位個體出發來優化應用效率的互聯網信息理念。其典型特征是通過互聯網四通八達,廉價高效的信息管道,將用戶置于蜂巢狀結構之中,實現“泛中心化”,即弱化寡占性的信息源,弱化自上而下的,樹狀的信息傳播結構?;蚩衫斫鉃槊裰骰男畔⒕W絡重構。

每一位個體既可以作為平等的信息源進行對外傳播,又能夠在個性化的服務下享受到更高精度和質量的信息獲取。個體既可以是信息的起點和節點,又作為信息的終點接受針對性的服務,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泛指向服務。這種“多點對多點”的優化反向刺激了更多用戶對外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最終使互聯網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呈幾何級數的飛升。

WEB2.0的應用

WEB2.0的成功應用極多,不用我來一一列舉,本文只打算涉及那些鮮見于百度的觀點。就我的個人理解,WEB2.0應用大致可以分作如下幾類:

1、?注重個人價值表達的應用(成就訴求),如新浪博客,WiKi,Flickr或Youtube

2、?注重個性寄托和情感交流的應用(社交訴求),如MySpace或其他個人空間

3、?注重交互性的個性化信息滿足的應用(實用訴求),如分類信息網站,威客網站,百度知道或淘寶

4、?注重定制性的個性化信息滿足的應用(效率訴求),如RSS,網摘或左看時報

5、?注重主題性信息交流的應用(興趣訴求),如43Things,貼吧,豆瓣或大眾點評網

6、?注重信息分享的應用(資訊訴求),如digg或網易圈圈日報

7、?注重用戶間資源多向流通的應用(資源訴求),如P2P軟件

這七個應用時常相互融合,從中可以看出WEB2.0網站的一些共性:“由用戶行為搭建信息平臺,服務于更多同類用戶,參與者可滿足個性化需求,活躍網絡社交關系,獲取個人成就感?!蔽疫@樣描述就像是電視購物節目的廣告詞!

大部分的WEB2.0應用都將達到這樣的效果:由用戶行為創造出有價值的信息。這種價值可能是泛用于大部分人群的,可能是精確針對小部分人群的,可能會促進情感交流,也可能促進信息流通的進一步活性化。其影響面越廣,WEB2.0應用的價值也就越大。

WEB2.0的典型特征

1、創造性

WEB2.0的價值核心之一,就是“用戶生產信息”。這種信息在用戶的創造力之上派生出來,延伸到任何一個領域的末梢,具備無邊無際的創意空間和無可比擬的飽滿細節。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章,圖片或者視頻,更多為具備信息價值的,更靈活的表述形態。

和傳統的寡占性的信息生產相比,WEB2.0首先以自媒體的形式釋放了被埋藏的語言潛能?;ヂ摼W在傳輸和瀏覽上多通道,多節點,低成本的特性,讓信息傳播有可能決定于其價值的大小,而不是對傳播渠道的壟斷,從而實現了話語權的民主。

來自于成千上萬個用戶的信息供給,從各自的人生中汲取無窮盡的養分,為任何一道命題提供了廣闊的視角和生動周詳的細節。2.0的風格是如此細膩,親切,浸染著鮮活的感染力,1.0時代的信息相比之下就顯得呆板而生冷。

更為關鍵的是,只有當信息生產者的數目足夠多,才使得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這種個性化服務意味著精確滿足每一份信息需求,它建立在海量的,多元化的信息庫基礎之上,又帶有明顯的時效性要求。為此1.0式的樹狀單向信息供給方式至少需要被擴容1萬倍!唯一可行的實現途徑,只可能由2.0式的多點對多點的網狀信息服務來達成。

2、分享精神

分享精神意味著傳播形態的進化,透過這種分享,使得每個用戶都有可能成為信息和資源的傳播節點,而不僅僅是以往的“受眾”。它顯著加速了多向流通,并使得這種傳遞更具目的性,更快更有效地到達需求人群。社交網絡和信息網絡被巧妙地融而為一。

對信息和資源的“分享”最終形成了無數條智能化的,以折射方式運輸的捷徑,極為驚人地增進了傳播效率。促成它產生的要素包括因此而獲益的感恩之心,助人為樂的行善之德,也包括自我炫耀。甚至于部分互聯網應用將分享功能作為缺省設置打開,默認生效。

奇妙的是,互聯網因其匿名性而誘發了人性中惡的因子,同時又因其便利的傳播方式,催生了人性中善的因子。從分享的角度出發,一個人在網絡上有意無意幫助過別人的次數,往往較現實中為多,這一點卻很少被人提及。

3、成就感

一個WEB2.0典型應用的參與者,其典型動機之一是成就感的獲取。不論他的具體行為是創造抑或分享,其目的大都是在自己的聲望薄上多描上一筆。這一點非?,F實,互聯網上可沒有活雷鋒,如果你希望別人參與到這個產品項目里來,你就得讓他立刻明白,他會受到多少關注和認同。

這種聲望回饋首先以約定俗成的點擊率數字來體現,接下來是排山倒海的用戶留言,吹捧居多,也不乏尖銳批評和惡毒辱罵;在中國還有另一些特色風俗——用戶對等級頭銜這種空洞的榮譽制度趨之若鶩,他們對“我是否比別人看上去更高級”的在意程度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傊@三板斧屢試不爽。

如果WEB2.0的網站管理員讓某個用戶認為,他是為人所熟知的,那么他會成為你的忠實用戶;如果他認為自己是廣受歡迎和贊許的,他會捍衛你;如果他以高級用戶的身份睥睨其他“低級用戶”,他將變成你的家人;如果他再從這個網站中得到并維持著一大票朋友關系,天啦,他竟然當上了你的股東——他就像股東一樣對你說三道四嘮叨個沒完。他的整個生活重心甚至都會遷徙到這個網站里來。要知道,成就感和友情在現實中是如何稀缺。

4、溝通

WEB2.0的第二個價值核心即“社會化網絡”,強調社交網絡關系,鼓勵用戶之間頻繁的互動行為。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對于用戶來說不僅僅是增進感情,它首先可以加大信息的交換量和流通頻度,在此基礎上,林林種種的信息需求借助于多個熱情的用戶個體,將有更大的幾率得以滿足。手工檢索過程被委托式的檢索代理所替換,自然得到了效率上的優化。

此外,溝通使得原有的信息需求更為明確,清晰,更易準確滿足;又在活躍的溝通過程中不斷創造出新的想法和內容。這過程令信息網絡變得更加生氣勃勃,從中獲益的不僅僅是溝通雙方,整個互聯網信息環境都因此而倍增了容量和活力。

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是,密切的用戶交流將帶來SNS這張信息大網的通暢,使得“口口相傳”的效果能夠從一端抵達另一端,也就是俗稱的“病毒式傳播”。這在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信息環境下的單向傳播方式,自發參與進來的人力資源不僅降低了信息輸送的成本,甚至于還提高了傳遞深度和影響力。一個朋友經常比一個網頁更可信任。

5、信息命中精度

WEB2.0的第三個價值核心是“絕對尊重用戶體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減少信息檢索過程中的損耗,提高瀏覽命中精度。它提供的并不僅僅是一種廣泛的需求共性歸納,而是更注重個性化需求的針對性滿足。解決之道是對信息進行多重主題分類的Tag。

Tag的關鍵之處在于,信息分類不再以武斷的媒體大類歸納為主(這種分類經常是含混而籠統的),而是由多個主題關鍵字的形式進行內容提煉。它的引入放棄了媒體主觀意識強烈的,以內容屬性為基準的信息編排方式,這種傳統方式強調的是命中范圍和欄目包容性;2.0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命中精度的,從用戶視角出發的內容主題性的檢索入口。

在由創造和分享所催生的,繁榮而雜亂的2.0汪洋之中,相對于信息規模的大而全,用戶更在意是否能快速找到最能夠打動自己的那條鏈接。一個鮮明的主題,往往比空泛的內容屬性描述獲取更多的認同。Tag以“同好”為紐帶來組織信息,媒體則以“同類”為紐帶,很顯然,前者完全體現了WEB2.0的用戶中心意識,訴求點不再是看到盡可能多的相關信息,而是看到盡可能合意的優質信息;流量的最大化追求被用戶體驗的最優化理想所置換。

·總結

出于成就感的驅動,大量用戶參與創造信息價值(更多/更好/更低成本),以多人分享的形式提升信息傳播效率(更快到達),以活躍的溝通來降低需求滿足成本(更方便獲?。┎⒃鰪娦畔鞑バЧǜh/更可信賴),最后這些龐雜的,蜂擁而至的2.0式信息在Tag分類法則下,實現了較高的用戶命中精度(瀏覽更準確)。你瞧,這就是一個典型的WEB2.0應用。簡直是一整套以用戶個體為軸心的信息革命。

WEB2.0的價值

1、社會價值

WEB2.0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我一直持這個觀點。這種對信息網絡的民主化重構,將話語權施予每一個普通用戶,逐步解除了信息傳播渠道的壟斷,其意義就像是普羅米修斯盜取了火。深埋于民間的創造力將由此而釋放出來,所謂“群眾智慧”也得以具象化,發展下去,互聯網的信息生產將千百倍于今夕,網絡信息的傳播效率亦將千百倍于今夕。

從用戶個體的層面出發,更多數量和角度的2.0信息帶來了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尊重用戶體驗的價值核心令操作更為舒適,獲取更加精確。我現在檢索本城生活信息時,經常在百度知道或是大眾點評網找到用戶提供的答案,這就是所謂社會化搜索。這種細微到“某區哪一家理發店哪一位理發師技術最棒”的問題,在過去只能找到區域性論壇腆著臉求助,現在卻可以直接搜索結果。2.0的精神開創了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時代。

這些社會價值,目前并不能直觀地體現為貨幣,但它們正在潛移默化地推動人類社會的進化,改善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這樣講看似有點聳人聽聞,好像我是個狂熱的2.0販子。好吧,信不信由你……

2、商業價值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WEB2.0網站贏利豐厚,這使得質疑之聲充盈四野,但并不能阻止Google花16.5億美金收購Youtube。

WEB2.0網站究竟怎樣賺錢?大家得承認,他們現在還賺不到錢。用戶群的凌亂使得任何一份廣告投放都將面臨過多的損耗,廣告主難以作出精準的受眾定位。同時由用戶生產的分散的內容導致網站本身缺乏一個鮮明的品牌形象,廣告主很難從投放對象的優質品牌中獲得滿意的形象回報。這樣一來,網站的流量價值就大打折扣,何況那些忠誠而強大的2.0先驅們死守著“絕對尊重用戶體驗”的價值核心,不樂意在頁面中插入太多的商業化元素。哦……我不是在說QQ Zone。

從長遠來看,WEB2.0賺錢的主要途徑依然是廣告——賣廣告沒什么好丟人的,比爾大魔王也在考慮把Windows免費,把微軟轉型為一家廣告銷售公司。由于2.0產品以用戶行為作為生存基礎,自然不可能做殺雞取卵的用戶收費,C2C類別的交易網站是唯一例外,前提是交易商品具備充足的貨幣價值。除此之外,如果收費將降低用戶行為的活躍度,則必不可行,只能轉為面向客戶的廣告銷售。

最簡單的贏利模式,就是用2.0產品創造的信息價值為1.0產品服務,增強1.0主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然后銷售1.0產品的廣告。這完全建立在1.0的母體之上,這個1.0產品還必須具備卓越的銷售品牌。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新浪博客和百度知道,卻受到母體的限制,很難被創業者復制。再說目前驕傲的傳統互聯網廠商還沒有大規模進入WEB2.0的市場。

另一個近期可見的銷售手段是植入式宣傳。這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仿照2.0風格來制作討好用戶的宣傳性內容,由2.0網站進行推廣;另一種則是收買廣受歡迎的內容作者,貌似公允地拍一拍自家產品的馬屁。這二者的操作難度都不低,相對來說還是前者的可行性更靠譜一些。Youtube就老干這種事情。廣告主非得對2.0產品及其受眾有充分的理解不可——在國內大可不作此奢望。

再往后看,我認為2.0網站的潛在銷售價值在于以興趣組為核心的用戶群。他們有著鮮明的共性和澎湃的熱情,當達到一定人數規模后,不僅給相關廠商帶來廣告宣傳價值,同時也是產品直銷或團購的絕好對象。WEB2.0正在推動內部關聯極為緊密的大型消費群體的形成,其間潛在的商業價值,絕不是按流量計算廣告這么簡單。當消費者之間普遍形成購買主題的社交網絡關系,簡直將掀動一場營銷革命。但這畢竟是久遠年代的事情。

因此我只能復述一次這令人憂傷的事實:WEB2.0網站目前還沒有可大規模復制的贏利模型。沖流量賣廉價廣告是唯一的荊棘之路。長遠來看,贏利依靠的是影響力販賣,但如何將2.0產品的巨大影響力變為某種可控資源?即便龐大如Youtube,也還在摸索之中。珊瑚礁形態的WEB2.0充滿力量,又無法左右這力量。所有的2.0公司在贏利問題上都緘默并且等待。雖然內容成本很低,運營成本也不算高,但那些流量成本較高的就不免有些急不可耐……

WEB2.0的瓶頸

1、規模效應

作為新興行業,互聯網上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失敗經驗遠比成功經驗更為寶貴。我恰好做過幾個小型WEB2.0項目,還在上面栽了兩三次跟頭。

在我看來,做2.0產品最大的難題就在于如何越過最初的規模效應點。Web2.0的價值核心是用戶生產信息,被這部分信息吸引而來的讀者又逐漸向作者轉化,在低成本制造下不斷擴大內容規模。小到一句留言評論,大到一篇稿件或是個人空間,用戶為這個2.0產品生產信息的動力何在?這就涉及前文所述的“成就感”。在一個讀者云集,品牌卓著的2.0產品上用戶很容易獲取成就感,但對于新興的2.0項目來說,成就感無疑是無土之花。

建立最初的,具備基本競爭力的生產型用戶資源,第一個規模效應點難倒無數英雄好漢。無非是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在缺乏成就感的基礎上,如何吸引第一批用戶核心來此生產足夠數量和質量的信息?一旦這個目的達到了,就能實現作者→讀者→作者的不斷轉化,像個永動機似的生產出大批的2.0信息。

通常情況下,達成初期規模的做法有三種。第一是通過鮮明的主題氛圍去拉攏核心用戶群;第二是用獎勵刺激信息生產,包括物質獎勵和建立在1.0母體品牌上的榮譽獎勵;第三是以1.0的生產方式來偽裝2.0信息,吸引瀏覽并進一步促成轉化。實際操作中往往三道并行。其中最有效的是榮譽獎勵,但必須得到大型母體的全力支持,百度知道就是典型一例。

從這個角度來講,最適合做2.0項目的其實是大型的1.0產品,其品牌價值和用戶資源能迅速置換為2.0用戶的成就感,如新浪博客的勝利,但市場發展并非如此。1.0公司的傲慢,固執和遲鈍將機會拱手相送。雅虎最近宣布將旗下相冊服務全部遷徙至前些年收購的Flickr,可算作2.0大戰1.0的又一勝利。

另一項延伸分析是,當領先者的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將對同領域的后來者形成壓制,擁有最優品牌的2.0產品將確保最優轉化效果,壟斷最多和最好的生產型用戶資源。絕大部分后來者只能選擇進行垂直化競爭,最終很可能促使同一個2.0領域內形成一個綜合性產品,幾個垂直產品的寡占化格局,市場無法不斷地細分下去。這也逼迫著2.0產品不斷創新,不斷去拓展新的信息領域。整個互聯網的2.0化也就是拓荒者的西部冒險時代。

2、管理成本

用戶生產信息是把雙刃劍,就像“龐雜”這個詞匯也具備正反兩面的含義。良莠不齊,乃至法律和道義上的安全性隱患,帶來管理成本的急劇增加,篩選和過濾成為2.0產品永恒的管理難題。當信息生產以“萬人”為基準單位,這種管理成本極為可怖,恰恰作為內容成本下降的“能量守恒轉換”。網頁延伸空間雖然是無限的,用戶集中關注的網頁空間卻相當有限。如何在關注度最高的網頁空間體現出這個2.0產品的信息價值標準?

大部分2.0產品采取了社會化管理和社區化管理這兩套制度。社會化管理將管理權限下放到每一個用戶,通過群體行為的共性提煉來作為價值判別標準;社區化管理則依賴于少量核心用戶構成的高級管理團隊,通過管理行為帶來的成就感促成他們忠于職責。通常社會化管理既精確又有彈性,但價值觀也更加松散;社區化管理則強調控制力,更容易把控產品方向。同時結合這兩種管理模式的產品較少,如網易拍拍。

不論是哪一種管理方式,共同的要點是注重產品的氛圍效應。即突出某種能體現產品價值理念的信息氛圍。這種對氛圍的引導也是運營團隊最重要的具體工作,管理細節則下放至用戶。當明確的氛圍一旦形成,這意味著“約定俗成”開始發揮其效力,用戶受氛圍感染的效果遠遠超過受制度的約束。氛圍是無形而有力,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法律執行者,體現了WEB2.0必備的社會化特性。輿論高于懲罰,只有從眾心態才能塑造最可靠的規則。

建議這種氛圍效應不僅僅需要對內容推送的甄選,更需要無微不至而潛移默化的,能充分闡明這種氛圍的“細節處理”,對每一個頁面細節和功能細節進行精雕細琢。你永遠都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并引導這種氛圍,它最終將成為品牌形象中最鮮明的一部分。而且你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起步去追求某種氛圍時的艱難。

部分忠告

1、開門即見山

任何一個2.0產品都應該以用戶體驗為第一核心,而不是以商業前景為第一核心。然而現在很多2.0新產品的首要任務是“構建商業模式”,不吝于加入所有能吸引投資商的2.0元素,這和真正的2.0精神背道而馳。

在新產品多如牛毛的時候,最起碼的任務是讓首次接觸你的用戶能很快地了解產品,嘗試產品,并從中發現它對自己的價值所在。復雜的產品構造卻往往令主題含混,不知所云或是不易親近,高估了新用戶的耐心。當前大部分的2.0產品都陷入貪多嚼不爛的境地里執迷不悟,唯恐被復制,唯恐不討好VC,然而以簡潔模式和鮮明主題切入才是創業之道。

在討好VC之前,你必須先討好用戶;抵御抄襲的根本方式是永遠領先的創意,強大執行力和快速形成的品牌基礎。一款新問世的2.0產品甚至越簡單越好,但足夠犀利,絕不拖泥帶水;切忌大而全,切忌功利心,切忌一下子就想黏著住一大票的用戶??紤]到互聯網習慣培養和轉移的艱巨性,以長期黏著為訴求點的產品設計,往往和用戶的初始體驗是相逆的,反而模糊了有限的亮點。這也是最常見的2.0產品失誤之一。

2、即時反饋

我在前不久另一篇分析“媒體互動”的文章中也提及了即時反饋的重要性。用戶的每一個行為都應該立即獲得反饋,這種反饋將帶來直觀的感官刺激或是價值換算。它往往是榮譽上的,鼓勵性質的,饒有趣味的,尤其脫離了傳統上“謝謝您的參與”這種乏味的形式。極力提倡用戶反饋的趣味性和直觀性——digg的成功秘訣就在這里。

3、主題化交流

在2.0產品的溝通中,用戶往往不缺乏交流的熱情,卻缺乏談論的話題,又或是七嘴八舌互相擾亂。希望用戶加強溝通的方式并不是把他們拉扯在一起,形成一大砣ID。怎樣聚集有共同話題的用戶(不僅僅是共同類別的用戶)?怎樣幫助用戶群發起更多更有價值的話題?傳統社區管理非常重視“開版”的技巧,出發點正在于此,讓交流變得內容充實并更有秩序。

4、注重生活共鳴

在由用戶生產的信息中,最有價值的是兩類:1、真正有才華的創作,2、生活體驗。有才華的作品自然是少數,不及百分之五,但這并不意味著絕大部分的2.0信息就是垃圾。高質量的信息未必來自最優秀的作者,那些真誠描述生活細節和個人經驗的信息,反而是2.0產品的民間智慧寶藏。相對于艱難的“高手發掘”來說,發起富于生活氣息的討論主題,引發共鳴和交流,不僅更為簡單,也更加有效率。

5、0.16%

最近有個調查出來,Youtube的所有用戶中,參與作品上傳的比例僅0.16%,很快就引發嘩然一片。我覺得這很荒謬,Youtube目前的日訪問IP超過5000萬,在基本不花費稿費的前提下,坐擁幾十萬作者,還有什么不滿?何況視頻制作的門檻較高。至于Flickr雖然門檻較低,但其一貫推行的精品攝影的產品氛圍讓大部分普通愛好者望而卻步,因此上傳作品的比例僅0.2%。

對此普遍存在一個誤解,所謂用戶生產信息,就是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用戶都去做作者。否則就不足以體現話語權。然而事實上是,所謂用戶生產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作品創造。一個回帖,一句話評論,一次投票,甚至是一次被統計的訪問行為,都列入其中。在適當的信息組織管理下,都可以產生價值。就像太平洋產品庫的精髓在于其評論而不是資料。

衡量一個2.0產品的價值,根本標準是其用戶行為的影響力,通常特指這些用戶行為所創造出信息的影響力。而狹義上的用戶作品,則受到該產品價值理念的影響,不以多寡論英雄,只看用戶影響力的大小。1.0式的信息價值觀在2.0時代被擯棄,“資訊”的概念被“信息”所替代,完整的內容概念被零碎的,但同樣富含信息價值的片斷所替代。

6、產品推薦

我在本文第一頁列舉了七個WEB2.0產品類型,其中我最看好的,在國內最被低估的就是第五類,注重主題性信息交流的應用。這其實是傳統主題社區的2.0形態。Tag的引入,使資訊不再按時間和版面排序,高效率的主題索引超越了傳統社區內小圈排外的封閉性,同好者更有機會走到一起,在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下聊得火熱。

之所看好它,是因為國內用戶并不缺少網絡交流的習慣,但往往找不到能聊在一起的同伴,又或是面面相覷無話可說。社區顯著的特點是主題發散,容易形成關系緊密的小團體結黨排外,人際關系復雜。而2.0產品以Tag為信息組織方式,提供了友好而親密的話題,并以話題為核心構建多重用戶組織形態,打破了傳統社區的社交枷鎖。

因此,社區向WEB2.0的進化勢不可擋。由此而提升的信息生產效率和傳播效率,又將對社區受眾進行極大的擴容。這樣的2.0產品注重生活體驗的交流,門檻低,受眾面廣,技術難度也不高,實現了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和社交需求,放在以往卻只是漂亮的鏡花水月。

7、WEB1.5

因為我本人在1.0的媒體工作,如果沒有得到2.0產品的運營權限,就只能動動1.5的腦筋。所謂WEB1.5,就是以用戶在各個互聯網角落所生產的零碎信息為基礎,進行主題性的組織加工,最后聚合了多條用戶體驗,又由媒體手法進行內容稿件整合。

這種1.5手法我已經嘗試了一年半之久,其優勢在于,在還沒有培養起自己的用戶互動之前,利用別處的用戶互動來整合同樣風格的內容,加入編輯的篩選和處理后,控制力更強,質量更好。缺點則是脫離了信息來源憑空出現,顯得略微生硬,可信度和延伸討論性有所降低,同時對編輯的耐心和技術提出較高要求。無論是以信息發掘轉載為主要工作的網絡編輯,還是以信息的組織撰寫為主要工作的平媒編輯,都難于適應這種“大量檢索,細膩加工”的1.5媒體手法?;蛘J為繁瑣,或認為約束了自己的創造力。

話雖如此,WEB1.5是目前唯一可達到2.0信息效果的媒體操作手段。鑒于推出一款2.0產品的復雜性,培訓和約束自己的編輯顯然可行性更高,明顯拓寬了資訊的內容風格、報道角度,觀察視野,并提升其品質。

·尾聲

最后這個小節之所以名為“部分忠告”,并非有意藏私,而是想得起來的零散觀點也就這么多了。本文拖欠了一年,終于得以完成,要感謝不斷催促我的隨州xx飛龍申xx。此后我既不喜歡空洞的贊美,也討厭不遜的指責,總之,請不要搭理我。同志們,過目即忘,不用客氣!

文章來源:純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