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交互時代,手勢交互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大原則

0 評論 9042 瀏覽 29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交互手勢是用戶操作的重要部分,交互手勢的設計好壞非常影響用戶體驗。目前,關于手勢交互的應用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產品設計?需要遵循哪些設計原則?本文作者從手勢交互的優勢出發,對以上問題展開了分析解答,一起來看看~

多模交互,對于現在來說已經不算是新詞,隨著技術的發展的日益豐富,交互方式也越來越多。

從原始的屏幕點觸,到語音交互,再到現在的人臉、指紋、聲紋交互,以及正在風口的AR和VR。而其中,手勢交互,作為最自然的一種交互,也正在被越來越多地使用。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硬件產品,從小度音箱,到OPPO的VR眼鏡,再到華為最新款手機,沒有一個不是自帶多種手勢交互的。

那么手勢交互的優勢在哪里,如何去在產品設計中加入手勢操作呢?

一、手勢交互的優勢

1. 手勢交互的自然性

手勢是最基礎和自然的交互方式,從嬰兒時期,人們就會使用一些簡單的手勢來表達和操作;語言不通時,也會用手勢進行對應的交流,可以說,這是一種本能。

跟語音、表情或眼神等其他交互方式相比,手勢更為自然和習慣。

2. 學習門檻相對較低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大量的手勢被運用,行成了一定的用戶習慣基礎,學習門檻被大大降低。

同時手勢配合對應的使用場景,可以讓使用者更容易地領悟和體會。比如,看到界面右邊還留有一部分圖片時,會嘗試左滑查看;當某一個看完時,會嘗試性地用手指劃動來翻頁…

適當采用手勢設計,充分融合和結合場景,將會讓其學習變得更為自然和平滑。

3.?高效

伴隨著自然和泛行為屬性,手勢具備了高效的特性。相比一個長達1~2秒甚至更長的語音指令,手勢操作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0.5秒,甚至比找到某個固定按鈕進行點觸的操作還要高效。

4.?可落地

手勢交互的可落地性最佳,相比手勢來說,語音、人臉、眼神等交互,目前尚都處于發展期,還不足以進入成熟的商用階段。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人們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但是核心行為的集中度卻越來越強。從以前的PC,到現在的手機、PAD,以及音箱,據統計,每個人每天使用的核心應用平均不會超過5個。

在有限的入口中,減少空間占用,簡化界面的同時,讓用戶體驗更好,手勢不失為一個絕佳的選擇。

一個事物勢必有兩面性,手勢交互有其方便和自然性,當然也會有其應用的短板。而手勢交互的缺點,主要體現在對缺乏精準操作控制,識別準確性,以及復雜手勢的學習成本。

不適合精準操作控制:對于手勢本身帶有隨意性的泛行為操作,是無法很好解決的。比如,可以通過語音控制,把音量調到50%,但是如果用手勢來操作,那就需要在設計上對調音量做更多細化的區分,會大大增加手勢的復雜度。

識別準確性:和上面提到的不合適精準操作類似,因為每個人在手勢操作式,對手指長短以及手勢習慣不一,導致的其它手指或關節誤觸屏幕,引發識別錯誤。

而一些相對復雜手勢的設計,會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和記憶成本。

所以,運用好手勢交互設計,融入實際用戶場景中,根據用戶的行為和生活習慣,設計最自然的手勢方案,最小化學習成本和記憶負擔,才是手勢設計的初衷。

二、好的手勢設計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1.?習慣性

習慣性意味著該操作符合用戶本身的行為習慣,是從基礎行為中衍生出來的快捷操作方式。只有符合了用戶實際生活中的使用習慣,那么就能夠很快被學會并應用。

比如歌曲切換上一首下一首的手勢,一般往右的方向是下一首,往左的方向是上一首。如果按照相反的進行設計,就會破壞用戶喜歡,讓用戶不知所措。

2.?引導性

手勢操作意味著存在一定的隱藏性,很少有固定的按鈕、圖標或者入口的指示,需要用戶自身去尋找和發現。如何能夠引導用戶快速掌握和學會,也是手勢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在截圖中,分為截當前屏幕和長頁面截圖,如果在用戶使用截圖功能的時候,引導其發現長頁面截圖的功能,就能夠讓用戶快速發現和掌握。

3. 合理性

并不是說所有的操作都適合設計成手勢,必須要合理合適才行。

一些低頻和精細化的操作,本身就不適合設計為手勢,如果強行加入,反而會引發用戶反感。比如,在一個看小說的APP中,將小說的登錄、選擇、搜索等都做成手勢的話,相信用戶看完一本書下來,手可能都要酸了。

同時,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相同的手勢可能存在不同的意義,這塊也需要同步考慮進去。

三、如何設計交互手勢

如何設計交互手勢,我們需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 判斷是否需要加入手勢設計

當考慮一個操作是否合適加入手勢交互設計時,需要考慮的是安全性、體驗性和使用頻次。

安全性:手勢操作的前提,是操作本身對于用戶來說是安全的。這里的安全不僅僅是人身安全,同時也包含對該操作帶來的影響。比如車載設備,手勢交互需要考慮對駕駛安全的影響;對于一些刪除和無法撤銷的操作,也需要謹慎為之。

體驗性:體驗性要配合某種特定場景,比如切水果中的切的手勢,就仿佛在實際切砍水果一樣,以及憤怒的小鳥中拉彈弓的手勢,都能夠帶來特殊的體驗效果。

使用頻次:手勢交互適合設計在那些使用頻次較高的操作,而對于那些使用頻次較低的,用戶不一定記得住,反而埋沒了這一個好的手勢。

2. 判斷哪個手勢最合適

手勢有很多種,那種手勢更合適更合理,就有一些講究和道道。手勢從使用的手指數目來劃分,可以分為單指、雙指、三指或多指,從時間和空間上來分,可以分為掃、畫、點、劃,可以從8個方向,不同的范圍(屏幕內外、組件內外)進行劃分。

那么,如何來選取手勢,可以從下面三個點來反向考慮。

1)可能存在的沖突

范圍沖突:所選擇的手勢需要避免范圍沖突,頁面中是否存在一些全局的手勢,或者是否存在其他組件或模塊的手勢,如果存在,則要避免跟全局或者其他模塊手勢沖突。

習慣沖突:選擇的手勢,不能和用戶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有所沖突,包括文化和地域。

2)場景差異

不同場景下,需要考慮手勢的容錯率和精準性。比如,在駕駛座艙中設計確認和取消手勢,需要比手機上具備更強的安全性和容錯率。

同時,也需要考慮不同系統之間的差異,比如IOS和安卓對于手勢的支持是不太一樣的,也會導致手勢在具體落地時的差異性。

3)學習和記憶成本

選取的手勢越貼近習慣,則該手勢設計的越成功。對于手勢操作的學習和記憶成本,直接影響了該操作是否會被用戶頻繁使用。

也可以考慮選擇用戶已經養成的手勢習慣,比如雙擊、上劃、下拉、雙指縮放等常規手勢,否則,帶來的學習和記憶成本還是比較大的。

3. 如何引導用戶

在選取好對應的手勢之后,再來要考慮的便是如何教用戶使用了。對于那些用戶已經養成習慣的手勢,只需要少量的引導,即可完成學習和記憶。但對于新的手勢,則需要進行多個維度的演練和學習。

常見的引導方式,包括固定式和場景式觸發。

  • 固定式觸發,一般在進入APP或者界面時,自動進行對應的引導觸發,常見的有浮層和彈框提示,動態和靜態都有。
  • 場景式觸發,則更多的是提前預判,發現用戶可能存在使用該功能時進行觸發引導。

相比之下,場景式觸發更容易被用戶學習和掌握。

四、總結

在多模交互盛行的時代,如何更好地設計多種交互方式融合,已經成為交互設計的流向和趨勢。而運用好手勢設計,則可以讓產品更容易被用戶使用,讓體驗更佳。

根據實際用戶場景和習慣,判斷手勢的必要性,同時選擇一個合理合適的手勢,并在適當的使用過程中觸發引導,讓用戶快速學會,才是做好一個手勢交互設計的方法。

 

作者:醉仔,在產品領域遨游了10多年的沙皮

本文由 @醉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