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3):學會做減法

5 評論 7735 瀏覽 22 收藏 17 分鐘

導讀:“大而全”還是“小而精”的觀點爭論,相信大家肯定都聽到過,抑或是正在深陷其中。傳統的觀念認為,一個產品的功能越多,似乎就等同于這個產品越強大;而在當今年代,則是簡約至上的設計理念大行其道。但很多人只是做到了“偽裝的簡單”,而并非“真正的簡約”,簡約至上需要正確的方法策略。文章對此進行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01 內容回顧

時隔這么久,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一篇系列文章都講了哪些重要內容吧:

  • “大而全的復雜設計”看似覆蓋了更多的用戶,但也會因此而流失更多的用戶;
  • 從簡單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中,對于用戶最重要的情感應該是讓用戶感覺自己在掌控著一切;
  • 故事可以把大量的信息濃縮到寥寥數語之中,效率極高。而且,故事很容易記住,很方便與他人分享,每個人也都喜歡聽故事;
  • 愿景的設定, 應該是一個經過反復“猜測—>求證—>提煉”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02 減法的阻力

1. 抉擇時刻

公司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無論是對于舊產品的優化,還是對于新產品的迭代,我們總會面臨抉擇時刻:

對于舊產品的優化,我們要考慮砍掉哪些功能,保留哪些功能。

對于新產品的迭代,我們同樣要考慮先開發哪些功能,后開發哪些功能。(很多時候后開發等同于不開發,因為會被安排在永遠的下一期)

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有這些事情需要抉擇,但似乎所有人又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如果我們去咨詢產品的用戶,得到的答案似乎永遠都是“不要刪,全都要”,類似這樣的回復。

因為他們總能夠列舉出這些功能使用的場景,盡管有些場景出現的概率很低很低,但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又確實非常必要!

如果我們在公司內部討論的話,這個話題似乎永遠都是爭執不休。

因為組織是由不同優先權的人構成的:戰略層的眼光是長遠的,這些人通常喜歡大型、亮眼的項目;管理層則更傾向于讓具體的任務平滑對接;而執行層的人則喜歡小巧可靠的項目。

2. 沉沒成本誤區

使得我們難以抉擇的原因,可以從一個經濟學的現象來解釋,叫做“沉沒成本誤區”。

也就是說,對于舊產品的優化,刪除任何功能,都會導致我們已經付出的時間和努力白白浪費掉;

就算是對于新產品的迭代,未排上期的功能,也會讓我們覺得,浪費掉了我們的調研成本、需求分析成本或者是產品設計成本。

結果就變成了,我們經常調侃的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

這個經濟學現象,讓我想起大學的一個女同學搬家的經歷:

幾年前有一次幫助大學同學搬家,真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當時找的一輛面包車運行李,還是那種中長型的,結果卻是,滿滿的一車竟然裝不下!

女生的衣服就占了半車,這個也很正常。但是我這個同學的行李里面,竟然連螺絲刀、膠帶、錘子這種東西都包含在內…

我問她帶著這些東西干嘛,然后她回答我說,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用上了…

避免鋪張浪費,自古就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同學搬家,把這些大大小小的東西都帶上,似乎也沒錯,甚至感覺還挺有道理。

但仔細一想,這就是典型的“沉沒成本誤區”啊。

因為把這些邊邊角角的東西都帶上,進而導致了一車裝不下,結果就是還需要再跑一趟。

而車輛多跑一趟的成本,遠遠高于了這些不常用東西自身的成本。更何況,收拾這些東西還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和精力!

3. 邊際成本效應

我們在考慮成本的時候,往往只是考慮了“沉沒成本”,并且這種思維觀點有時候真的能說服很多人。

但現實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邊際成本效應”。

還是拿搬家這件事情舉例子,雖然行李中帶上了螺絲刀、膠帶、錘子這些東西,確實避免了“沉沒成本”的損失。

但是使用這些東西的次數真的少之又少,而且每一次收拾這些東西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運輸所產生的“邊際成本”,遠遠高于了摒棄這些東西的“沉沒成本”。

并且我們有諸多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例如需要的時候去借一下,甚至是重新買一個。

就算是強如“BAT”這種互聯網龍頭企業,也無時無刻不在對比著“沉沒成本”與“邊際成本”。

讓我們看一些騰訊這些年停運的產品:

  • 騰訊微博:2020年9月停止運營;
  • web QQ:2019年1月停止運營;
  • 騰訊TM:2017年9月停止運營;
  • QQ旋風:2017年8月停止運營;
  • QQ家園:2015年6月停止運營;
  • QQ聊天室:2009年宣布關閉;
  • ……

唉,看到這些產品,不禁讓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4. 小結

道理有時候真的很簡單,我們只需要轉變一下思維方式即可!

在抉擇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把思考的問題聚焦于“為什么要保留它,保留它需要付出多少邊際成本”;而不是僅僅盯著“為什么要去掉它,去掉它損失了多少沉沒成本”。

轉變一下,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03 減法的路徑

人們在處理信息、學習流程和記憶細節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面向具體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時刻謹記為產品做“減法”。

用戶的心聲往往是這樣的:“你如果不快點告訴我,你有什么用,我就走了,我是懶得學習。反正有那么多簡單好用的類似產品,也能夠解決我的問題。”

具體做“減法”的路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入手:

1. 減去造成錯誤的來源

即使非常小的錯誤也會讓用戶懊惱。而且不要指望用戶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來避免錯誤,因為這不是用戶需要承擔的職責。

常見的例子,是我們為每個產品所編寫的使用說明書。長長的文字與相關的圖案,都好像在說:“我已經給你解釋的很清楚了,你如果做錯了可就別怪我了?!?/p>

但事實卻是用戶根本懶得去看使用說明書,用戶只想拿來就用,并且能夠立馬上手。

所以說,我們作為設計人員,應該想方設法減去造成錯誤的來源,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才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途徑。

我們來舉一個實際的案例:日期選擇控件的設計,業務場景是銀行賬單的查詢。

如果我們不求甚解的話,一個非常常見的日期選擇控件,即可解決問題。

但對于用戶來說,如果選擇了將來的日期,肯定是毫無意義的,后臺返回的數據一定是NULL。這就產生了可能造成錯誤的來源。

因此,資深的交互設計師,會在設計的過程中,直接摒棄掉這種錯誤的來源,讓用戶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錯誤。比如對于未來日期的選擇設置為“禁用”的狀態。

2. 減去不知所云的文字

還記得多年前的網頁界面風格嗎?大概是這樣的。

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看到這樣的界面,只想馬上關掉,并且還會找到各種殺毒軟件,屏蔽掉與這種界面類似的連接…

雖然我們現在見到的產品,跟以前比較已經清爽了很多,但往往還是存在了很多冗余的文字,影響了用戶體驗。

它們往往存在于下面幾個隱蔽的角落:

(1)引薦性的文字:刪!

例如一打開界面,映入眼簾的那句廢話:“歡迎光臨本網站,祝您心情愉快…”

(2)不必要的說明:刪!

例如一個表單界面的提交按鈕處:“填寫完這些字段后,請您點擊提交按鈕把申請提交給我們…”

(3)繁瑣的解釋:刪!

例如一個“產品搜索”鏈接的解釋性文字:“產品搜索: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即可幫您找到合適的產品…”

對于這種,我們可以直接把標題本身作為鏈接,只保留“產品搜索”四個字,即可讓用戶明白意圖!

3. 減去不必要的選項

大多數人都有選擇恐懼癥!

想想我們每天中午點外賣的場景吧,有沒有人會耗費一個小時的時間在琳瑯滿目的菜單界面中,糾結到底選擇哪個商家,吃什么飯?

給用戶提供選擇會讓人感覺自己在把控著局面,而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更愿意少一些選擇。如果選擇超過一定的界限,特別是在很多選擇都相似的情況下,選擇反而變成了負擔。

聰明的默認值可以減少用戶的選擇,有效地節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智能的默認值會“關注”用戶在做什么,然后預測用戶接下來的行動。

通過分析客戶信息(例如日志文件),可以找到很多默認值的依據,例如:

  • 熱門文檔(“頭條新聞”);
  • 類似項(“瀏覽過這個產品的用戶還看過…”)
  • 個性化信息(“使用你的地址自動填寫表單”)
  • 共同的選擇(把“中國”放在國家列表的最前面)

4. 減去視覺混亂的元素

刪除視覺混亂的元素意味著人們必須處理的信息變少了,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內容上。

而刪除混亂元素的方法也很簡單:

觀察設計方案中的每一個元素,想一想為什么需要它。它能夠提供重要的信息,還是能夠提供支持?先把它從方案中刪掉,如果方案中沒它不行,再把它拿回來。

一些具體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 使用空白或淺背景色來劃分頁面,不要使用線條。因為線條在前景中,而空白和顏色在背景上,前景會更多地吸引人的注意力。
  • 盡可能少使用強調。如果僅加粗就行了,就不必又加粗、又放大、又變成紅色。
  • 別亂使用粗黑線,均勻、淺色的線更好。
  • 控制信息的層次。如果頁面中信息的層次超過了3個,就會導致用戶迷惑。比如說,要少用數字、大字體或粗字體,最好總共不超過3個層次:標題、子標題和正文。
  • 減少元素大小的變化。例如,如果你在設計某個報紙的電子版,可能會有一大塊放置頭條新聞,另有5小塊放置次要一些的新聞,千萬不要讓版面上出現大小都不同的6個區塊。
  • 減少元素形狀的變化。整個界面中最好只使用一種按鈕樣式,使用3或者4中按鈕樣式就太花哨了。

5. 一個例外

在做“減法”的途徑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不可避免的法律要件,必須包含特定的內容或信息。

常見的是金融和醫藥類的產品或服務,必須帶有特定的聲明。這些聲明對于公眾其實沒有什么意義,但立法者對此有要求。

04 結語

做“加法”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有著做不完的需求,窮極不完的場景。但是做“減法”往往很痛苦,因為心存疑慮的利益相關方都會出面阻止!

而想要打造極致的產品,就必須學會做“減法”!法國的一位作家曾經說過:“完美并非加無可加,而是減無可減?!?/strong>

總而言之,對于產品的簡化意味著改變,而改變總是伴隨著著痛苦。但我們需要知道,改變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而且改變的策略終將會有回報!

第一階段:舒適階段。

此階段的重點是走出舒適區,想要走出舒適區,那么搜集證據就顯得很有必要,例如競爭對手近期要發布更新了。

第二階段:痛苦階段。

痛苦一定會來,此階段需要討論的是,我們承受損失的能力有多大。

如果此階段復雜且耗時較長,那我們可能需要AB測試的方式,來平穩地度過此階段了。

第三階段:收益階段。

如果新設計不錯,可以看到曲線上揚,而這最終將帶來收益。

對于用戶的研究,可以預測這個提高的幅度有多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所有內容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相關閱讀#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1):什么是簡約?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2):愿景是簡單的指南

#專欄作家#

曉莊同學;公眾號:曉莊同學產品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老兵,各大平臺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曉莊同學;公眾號:曉莊同學產品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老兵,各大平臺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文

    來自浙江 回復
  2. 把理論知識進行解剖,讓我想起了一個欄目組 叫。。。。什么來 刨根問底攔不住 哈哈哈哈哈

    來自浙江 回復
    1. 0.0

      來自河南 回復
    2. 但是這個太難剖析了,我總結的內容,最起碼有60%都在原來的之外、、、

      來自河南 回復
    3. 很強哦 兄dei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