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產品設計經不起評審?經常會被challenge?

12 評論 23486 瀏覽 225 收藏 9 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感覺想得聽明白的,可是一旦被拉出來check或者review的時候,就漏洞百出,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產品像翔一樣。這是很多三歲,甚至五歲的PM常見的問題,而且經常沒什么解決的頭緒。而每一次做的時候解決的都是一些功能問題,并沒有從本質上找到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錯。

很多有經驗的PM都會對年輕的PM諄諄教導說,你的經驗有待提高,你需要想明白,可是經驗到底是什么,想明白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展開了可以講個一生一世,但是我們今天聊聊其中的幾個關鍵的點,對于建立初期的產品邏輯和框架意義重大。

最近這段時間,我前后面試了十來個PM,有工作5年多的,有工作3年的,還有入行只有1年的,很多人的產品打開之后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他也能講得頭頭是道,可是總感覺什么地方不對。我一般會拿起產品來仔細端詳三兩分鐘,便會發現其中經常會有致命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表面上是體驗上的bug,但是細細盤算之后,便發現是PM自身沒有想明白關鍵的邏輯問題。

我認為,其中最關鍵的邏輯問題是兩個,一個是產品框架,一個是產品的關鍵路徑(也可叫關鍵行為)。

首先,我們談談產品框架。

一個產品的框架,簡單的說,是說這個產品由哪些功能模塊構成的,這些功能往往是圍繞一個最主要的功能打造的。

舉例來說,釘釘是一款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協同工作工具,那么它最主要的功能便是員工之間的協同工作,在釘釘中協同分為兩種協同,一種是聊天的即時協同,一種是任務制的協同,而二者中前者是由釘釘自己打造,后者則開放給第三方。其中,聊天作為使用頻次最高的應用,便成為了最主要的功能,由此,釘釘的整個框架便是,圍繞整個聊天協同(消息)而構建的一整套為中小企業團隊打造的協同辦公工具。

其實,框架的搭建,一般需要把握幾個點。

第一,產品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產品的“用戶-需求-場景”分別是什么,從而判斷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第二,產品核心功能之外的輔助功能有哪些,比如微信,輔助功能就是通訊錄。

第三,將所有功能根據與核心功能的關系,進行優先級的排列。這種排列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好處是,有助于對所有功能在頁面菜單設計時提供參考。

再比如微信,由于其核心功能就是聊天,所以通訊錄是距離聊天最重要的輔助功能,故而通訊錄一直是微信的第二個菜單。

由此,一個產品的基本框架便搭建起來了。

然后,我們談談產品的關鍵路徑(關鍵行為)。

結合剛才討論到的核心功能,我們來看另一個概念,“關鍵行為”。所謂關鍵行為,是用戶用于在使用這款產品是最重要需要進行的操作。

舉個例子,比如一款記賬軟件,其最關鍵的行為是錄入賬目,而至于其銷賬、查看還款提醒、查看本月賬單等等這些行為都不是關鍵行為。再比如,一款拍照軟件,其關鍵行為是完成拍照,而至于修圖、分享圖片等等也都不是關鍵行為。那么,有了關鍵行為之后,我們要深入分析的是關鍵行為到底該怎么設計。

第一,需要把這個關鍵行為設計的足夠簡單。因為一個行為本身如果很復雜,那么完成這個行為的成功率自然很低。

還是回到我剛說的記賬軟件,如果你要用戶填寫的內容除了花費以外,還要填是信用卡還是現金、是哪方面的消費、是自己花還是給別人花等等附加信息時,那你就要慎重考慮這些信息的重要程度了,因為任何一個多填的項目都會帶來斷點,一旦斷了,關鍵行為就沒有完成。(至于怎么判斷哪些信息更重要,我以后會專門再寫一篇來聊聊)

第二,你需要把觸達這個關鍵行為的路徑設計得足夠短。一般情況下,觸達關鍵路徑的操作只需要至多一步。

比如微信,聊天是最關鍵的操作,所以直接擺在第一頁。比如微博,發微博是關鍵行為,所以也是擺在首頁里。

第三,你需要盡可能讓關鍵行為發生概率增大。一個產品的關鍵行為發生概率是否足夠大,決定了產品的成敗。這方面不僅需要PM自己想,也需要結合運營的點一起來想。

比如支付寶,其關鍵行為是發生支付行為,金錢流通對于支付寶而言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支付寶首頁里那么多的方格子,各種各樣的支付途徑來確保用戶能夠快速進入支付場景。再比如瀏覽器,為什么現在的瀏覽器都是內容導向呢,那是因為瀏覽器的關鍵行為就是網頁瀏覽,越多的內容越能帶你去瀏覽網頁,而且一個接一個瀏覽。

由此,你就能看到,結合了你產品的框架,然后再配搭你的關鍵路徑設計,你的產品邏輯就會清晰很多了。

其實一款產品的邏輯是自上而下的,很多的PM往往過多關注體驗或者一兩步路徑問題,但很多時候這種關注點卻是本末倒置。微信的朋友圈由于不在關鍵路徑上,所以至今依然放在比較深的位置,但是卻不妨礙微信依然這么好用,邏輯如此清晰。

對于一個入行剛三五年的PM,至關重要的并不是揪著體驗不放,每天去看這個App的交互多酷炫,那個App的配色多漂亮,你更應該去關心產品設計的邏輯是否清楚。我一直遵循的一個觀點是,產品最重要的是其商業屬性,因為畢竟所有的產品都是奔著有用去的,要么能夠解決問題,要么能夠給公司帶來收益,其次才是解決那些邊邊角角的體驗問題(當然游戲產品我們另說)。PM的邏輯能力表現在對問題看法的切入角度和對產品的中長期規劃之上,這些都關系到你的產品在未來會如何發展,你所承擔的工作究竟擁有怎樣的價值。

 

作者:帥帥的帥,移動康護平臺“優護家” 聯合創始人; 前微軟小冰高級產品經理

本文由作者@帥帥的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看當時的文章都覺著受益匪淺,用文字把事情說的非常明白~!
    主要對關鍵行為路徑的學習,
    1.行為足夠簡單;
    2.行為路徑足夠短;
    3.行為被更多的人所使用;
    仔細想想,就是讓可以解決需求的功能被更多的人用到,分出的3個概念

    來自北京 回復
  2. 受益匪淺,茅塞頓開,產品小白看了都很清晰,神邏輯,贊贊贊支持支持支持

    來自廣東 回復
  3. 寫的很好,不過實際工作中會出現關于核心功能與關鍵行為的爭論,往往最后還是職級高的做決策,公司戰略是大平臺的,望指教。。

    來自上海 回復
  4. 我倒沒有這個問題 但是評審時其他人員就這個功能要加那個要加 很多還是概率極低的 最后還是變成了大而全

    來自廣東 回復
  5. 可以!

    來自北京 回復
  6. 說的真不錯,這樣一說我感覺思路比原來清晰多了,核心功能,重要功能,輔助功能要排好序。

    來自湖北 回復
  7. 茅塞頓開,受教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 二二

      來自北京 回復
  8. 講的好,受益了!

    回復
  9. 鞭辟入里

    來自北京 回復
  10. 挺好的,希望多講點干貨咯。再附帶一些簡單易懂的列子,深入淺出。

    來自北京 回復
  11. 有時候我也有本末倒置的習慣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