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0 評論 4012 瀏覽 24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有的產品設計追求復雜,一點進去滿屏的設計感,“琳瑯滿目”的功能呈現在眼前;而有的設計則追求簡約,力求通過簡單帶給用戶不簡單的體驗。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總結了關于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中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上一篇文章,我們溝通了簡約設計的第一條策略:刪除不必要的!當我們在頭腦風暴階段,確定了要刪除哪些不必要的功能或者信息之后,具體界面的設計,自然就成為了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此時想要達到簡約的目標,我們可以運用三條百試不爽的法則:組織要提供的;隱藏非核心的;轉移不擅長的。

大家可以先記住這三條法則,要知其究竟所謂何意,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內容回顧

大家還記得“刪除不必要”的策略中,有哪些重點內容么?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 在抉擇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把思考的問題聚焦于“為什么要保留它,保留它需要付出多少邊際成本”;而不是僅僅盯著“為什么要去掉它,去掉它損失了多少沉沒成本”;
  • 不要指望用戶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來避免錯誤,因為這不是用戶需要承擔的職責;
  • 我們作為設計人員,應該想方設法減去造成錯誤的來源,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才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途徑;
  • 聰明的默認值可以減少用戶的選擇,有效地節(jié)省用戶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智能的默認值會“關注”用戶在做什么,然后預測用戶接下來的行動。

二、組織要提供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面對具體的界面設計,想要簡約的話,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組織要提供的”。

組織要提供的,只看這五個字的話,真的是不明所以,不瞞各位,我也是這樣的。然而這只是用了“倒裝句”的障眼法而已!當我們換一種說法,立馬就能將它打回原形:“提供的內容需要組織”。

別問我為什么要用“倒裝句”,問的話,那就是為了保障幾條法則的工整,僅此而已…

那“提供的內容”是指什么呢?自然就是在功能概設階段的這些產出物,比如腦圖啊,流程圖啊,以及需求文檔之類的。這就是所謂“要提供的”。

而功能詳設階段,即當我們要設計界面的時候,也自然需要對這些概念類的東西進行有效地“組織”!

那么問題來了,面對這些產出物,我們該如何組織呢?其實在交互設計層面,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著手:分塊 and 填充。

1. 分塊

“分塊”這個概念,大家或許略顯陌生。但當我提及另外一個詞匯的時候,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詳,并且能夠立馬領會到“分塊”的含義。這個詞匯就是“功能模塊”。

用戶界面的設計離不開分塊。仔細觀察每一個產品的界面,我們就會發(fā)現,所有的界面都是由一塊一塊的內容組裝起來的,而且這些模塊之間,往往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

那么一個界面,到底劃分為多少“塊”合適呢?答案是一個神奇的數字:7加減2。這個數字的背后,是經典的交互設計七大定律之7加減2法則。

所謂的7±2法則正式提出于美國心理學家George A. Miller1956年發(fā)布的論文《神奇的數字7加減2:我們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即1956年喬治米勒對短時記憶能力進行了定量研究,他發(fā)現人類頭腦最好的狀態(tài)能記憶含有7(±2)項信息塊,在記憶了5-9項信息后人類的頭腦就開始出錯。

我們來看一下實際的案例: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web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頂部table是八個模塊: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移動端:微信)

微信的底部table是四個模塊。

這兩個案例已經足夠典型,如果我們再繼續(xù)觀察互聯網界內其他典型的設計案例的話,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PC端頂部導航,不會超過9個,而移動端底部導航,則不會超過5個!

最后再補充一句,我們上述說明了,米勒發(fā)現人類頭腦最好的狀態(tài)能記憶含有5-9項信息塊。這里并非說我們最少要劃分成5塊,微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不少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瞬間記憶存儲空間其實更小,大約只有4項。我們作為設計人員,應該盡可能地少分幾塊,分塊越少,選擇越少,用戶負擔就越輕。

2. 填充

“填充”與“分塊”并非是一前一后的割裂關系,它們只是思考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維度而已,二者是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tài)。

我們在分塊的時候,需要考慮在這些模塊中填充哪些內容;而我們在填充內容的時候,也同時需要思考界面劃分成了哪幾塊。

那么我們“填充”的時候,有什么依據可循呢?這里啊,我們需要先回憶兩個概念:業(yè)務流程+任務流程。

所謂的業(yè)務流程,是指客觀的,用戶在沒有產品的時候,原本做事情的流程;而所謂的任務流程,是指主觀的,是由設計師設計的,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所經歷的流程。

通常來說,我們的任務流程,應當盡量與業(yè)務流程一致,或者是在業(yè)務流程的基礎上優(yōu)化。因為人們都希望按照某種習慣的步驟做事,打亂這個步驟就會造成迷惑,令人沮喪。

例如網上商店會讓用戶自己查找想要購買的商品,然后把商品添加到購物車中,設置送貨方式,最后付款結賬。

這就是對于網上商店功能模塊進行內容填充的基本依據。

三、藏非核心的

大家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碰到,有一些功能會很少用到,但是又少不了?對于這種非核心的功能,我們就想辦法把它藏起來吧~

“隱藏”和我們上面所說的“組織”比起來,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用戶不會因為不常用的功能而分散注意力!

這里總結六種常見的隱藏菜單的交互設計,大家快來收藏吧:

1. 側欄菜單

應用于頂級菜單,適合大部分產品:

  • 優(yōu)點:容易理解,能夠容納較多信息,可以結合手勢。
  • 缺點:只能用于頂級菜單或導航。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2. 浮鈕菜單

應用于頁面菜單。因為分量重,適合工具類、重操作的產品,例如P圖軟件。如果是重內容的閱讀類產品,就不太合適了。

  • 優(yōu)點:很顯眼,容易操作。
  • 缺點:對不需要隱藏菜單的用戶過重了,可能誤操作。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3. 更多菜單

應用于模塊菜單,可以擺放的位置很多。

  • 優(yōu)點:輕便靈活,可以在模塊邊緣輕松找到位置。
  • 缺點:不太起眼、如果前面沒有其它圖標會難理解一點。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4. 滑出菜單

應用于列表菜單,也是 iOS 上很常見的一種設計規(guī)范。

  • 優(yōu)點:操作方便,容易理解。
  • 缺點:可以放置的操作數量非常有限。必須左右通欄上下較矮的列表才適用,高一點,或不通欄的卡片都不行。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5. 單擊菜單

應用于模塊/按鈕/圖標菜單,只適合沒有主要操作(如通常不需要進入下一級),用戶操作意圖不明確的情況。

  • 優(yōu)點:容易發(fā)現,操作快捷。
  • 缺點:放棄主操作存在風險。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6. 長按菜單

應用于模塊/按鈕/圖標菜單,適合輔助操作較為明確的場景,如掃碼、下載圖片等。

  • 優(yōu)點:對產品本身的布局和基礎操作影響較小。
  • 缺點:較為隱晦,需要用戶主動嘗試觸發(fā)。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四、轉移不擅長的

我個人一直秉持的一個觀點是:專業(yè)化分工,是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工作中,我不會去插手UI,或者是開發(fā)所做出的判斷。我最多只是從我所處的角度提出反饋,僅此而已。我從心中認定,他們是專業(yè)的,他們的判斷,肯定是要優(yōu)于我個人的主觀臆斷。

產品設計,同樣需要遵從這樣的原則。不同設備之間,有各自擅長的內容;人與設備之間,也有各自擅長的內容。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產品使用過程中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轉移至最擅長的一方進行處理。

1. 桌面設備、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特性比對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越來越注重健康的當代,智能手表成功捕獲了不少人的芳心。

只要在手表上點擊一下“GO”,它就會自動計算你總共跑了多遠、每一英里所用時間、你的心率,以及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等等。

在手機上下載相關的應用,點擊一下“GO”的按鈕,也同樣可以獲取到相關的數據。但跑步時帶著手機就略顯笨重,并且手機讀取不到你的心率。

如果是我們把設備換成電腦,那我們只能先通過某種方式,把數據先記錄下來,然后再通過表單填寫各種相關的數據了…因為我們不可能帶著電腦去跑步…

然后,在回看或者分享數據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坐在桌子前,打開筆記本電腦,或者通過大屏幕來查看詳細的數據分析。

在手機上可以把數據分享給朋友,也可以找到詳細的數據分析,只不過它們一般藏的很深。

而智能手表只能顯示摘要信息,不能與朋友分享。

2. 人與計算機特性比對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雙十一購物時,親身體會到了“轉移不擅長”的策略,在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體現。

填寫收貨地址,想必是很多人很厭煩的事情。而現在很多產品,都把這件事情優(yōu)化的很好了。其核心就是,把一些復雜或者是麻煩的事情,轉移給計算機去做。

就比如京東填寫收貨地址的時候,我們只需三步,就能夠獲取到當前的地址了,而不是跟之前一樣,在一個個下拉列表框里面,去費勁地尋找…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4)百試不爽的三條法則!

用戶指揮,計算機操作,會給人簡單的感覺!

五、結語

以上就是我們簡約設計專題的所有內容了。讓我們保持良好的習慣,最后再來一起做一下總結吧:

  • 首先呢,我們一起交流了簡單的哲學,讓我們知道了簡單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簡單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是經過痛苦的衡量和抉擇之后的結果;
  • 然后呢,我們又溝通了愿景是簡單的指南,我們學會了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愿景,明白了愿景的設定,應該是一個經過反復“猜測—>求證—>提煉”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 最后呢,我們相繼討論了簡約設計的四個策略:刪除不必要的,組織要提供的,隱藏非核心的,以及轉移不擅長的。

此系列專題的解讀,對于非交互設計師出身,而只是一個B端產品經理的我來說,整個過程真的是異常艱難。

而且《簡約至上》這本書,更像是一篇散文集,讀起來讓我覺得每句都是重點,但是滿眼皆是瑣碎。

這也讓我不得不查閱大量的其他內容,才能夠理解書中表達的深意。我們的整個的解讀,有大概60%都是非書中的內容。

我已經盡我最大努力,將所有的知識點連貫起來,并且盡量保證能夠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當中。此過程之中,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見諒,畢竟我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不僅僅要關注需求,保證用戶體驗也是必備的技能與必須的責任。相信此系列專題的內容,也一定會讓大家有所提升的吧。

不論如何,我們終究是又占下了一座山頭。在交互設計的層面,我們也是有實際的方法論可實踐,可遵循的了。

但我們前行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接下來我們要研究一下哪方面的內容呢?

  • 初步想法四方面
  • 用戶增長系列
  • 團隊管理系統
  • 商業(yè)模式系統
  • 產品經理要懂的技術知識系列

你們想研究哪個系專題列呢?在留言區(qū)告訴我吧,讓我來幫大家解讀!

#專欄作家#

曉莊同學;公眾號:曉莊同學產品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ヂ摼W老兵,各大平臺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曉莊同學;公眾號:曉莊同學產品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老兵,各大平臺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