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產品體驗設計中,UI視覺真的不重要了嗎?

7 評論 11478 瀏覽 32 收藏 20 分鐘

編輯導語:To B產品更多的是用在工作中,所以在視覺設計方面來說,重視程度沒有To C產品的高,審美方面不是剛需;雖然很多時候是這樣子,但這就表示To B的UI視覺體驗不重要嗎?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To B中UI設計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這個話題對于UI視覺設計師來說有點扎心,我在進入目前東家的時候,我的老板跟我表達過一個很極端的觀點和訴求:在我們公司的SaaS業務體系下,UI視覺其實沒什么價值,主要需要的是交互設計的能力,所以接下來你的精力放到交互在產品化過程中的價值貢獻要多一點;當時我只是點了點頭,其實我是知道他老人家的意思的,但我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是因為只言片語根本說不清楚。

那么我相信所有從事to b行業的朋友可能多少也有這種感受,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有提到過,to c產品是現實生活的映射,to b產品更多是一個線上工作臺的,一個是生活,一個是工作;為了便于理解,我姑且把UI視覺設計的價值狹義的限制在感性訴求層面吧。

可能大家會認為:一般生活中才會有豐富情感需求(美麗、舒適、浪漫、驚喜、以及各種喚起深層情感共鳴……),但工作上更多是一種理性的狀態,往往把業務目標達成作為第一價值訴求。

那么我想反問的是,在具有超強個體情感主張的90后00后逐步步入職場的當下,工作場景中,人真的只是一臺效率機器,就沒有情感需求了嗎?就算是工作場景中并沒有那么強烈的感性訴求,難道業務的營銷場景也沒有嗎??

我們把復雜問題做簡單歸因,其實根本上的爭議點可能就是源自這里;我最近看了一本顛覆傳統心理學認知的書,是關于對人的決策力由感性支配還是理性支配的剖析;作者最終的強有力觀點其實打臉了傳統心理學,他說你所認為的理性決策其實只是一種個人情感支配的感性投射,是你的決策機制構建了一種假象,讓你認為你是在理性的做事情;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性,只有機器可以。

我們公司最近在做企業文化升級,我們老板把《理性》作為企業文化最重要的詞條并反復重申,我想他一定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多么痛的領悟!《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說過“有人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

接下來我會分幾個部分深入聊聊,在to b產品體系里面,是不是真的“不再需要”UI視覺設計了;如果不是,那么UI視覺設計的正確價值定位應該是如何來理解并加以實踐。

一、首先從UI視覺在To B產品中所處的的價值環節上來分析

因為業務邏輯的復雜性,UI視覺的確處在一個相對尷尬的流程節點;前面有交互幾乎縷清了所有的業務流程,細致一點的交互設計師甚至把狀態都標注出來了;后面前端開發可能也沉淀了有自己框架體系和代碼組件庫。

我想做個動效增加點趣味性,產品和交互說不用了,這樣太浪費客戶的精力和耗時了;我想做個小裝飾元素插畫,交互說,我整個工作臺都把界面和流程填滿了,你可以畫點缺省和404吧,別動我的任務流;那么,可能剩下還能發揮的就只有(如下圖)中的這些光影細節差異了,其實價值很難凸顯,后面會講到。

我想這也許就是我的老板在我入職的時候斬釘截鐵的作出那一番言論的主要緣由吧,但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工作臺場景是一個精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其實UI視覺的控件打磨,乃至界面信息結構、層次關系的設計處理在to b產品體驗流程中的價值空間并不會太大了;可能會提升一些舒適度,但真的很有限,也不足以撐起這個崗位的高階價值構建,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以前好像不是這樣的。

二、存在即有必要,有沒有價值是一個相對狀態而不是一個絕對狀態

其實UI設計在to b產品體系中的存在歷史比to c更久遠,存在即有必要,至少在界面可視化層面上來講,UI視覺的價值是已經被證實過的;但是一個時代的過去必須建立在另一個時代的重建上,就像當年的實體小商販到現在的電商小二一樣;對于每一個UI設計師來講,尋求新的價值賦能點和價值形態,以及我們的老生常談——價值衡量體系,這樣才能真正被重視起來。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顛覆認知是再尋常不過的現象了;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且敢于不斷革自己的命,才能讓我們時刻刷新到最佳戰斗狀態。

以前我們分工很細很垂直,我們心無旁騖的努力想把UI這個專業環節做到極致,這是一種匠人思維;在特定時期和特定環境本身沒有問題,但放在一個高度協同,且結果導向非常敏感的行時期和業來說,埋頭擼圖、極度垂直的匠人姿態可能并不能適應新的價值體系迭代或重構了。

而且隨著行業的沉淀,能力體系和方法論也逐步成熟,原有的價值模式很容易形成重復性勞動,這在to b行業尤為明顯;那么這部分重復勞動的實際價值就被老板盯上了,認為這些工作根本不用特定專業人力來處理,也就是所謂的UI不重要了,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To B產品的UI視覺千萬不要孤立的評估他的價值,要借助交互的勢能來提升產品綜合體驗

當然還有產品、技術、品牌等等的勢能,孤立的去審視和評價to b產品UI視覺設計,基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to b用戶不會為一個美麗的UI視覺來買單。

我一直有一個比較苛刻的價值主張,如果你的目標用戶并沒有直接消費你的設計,我會狹義的認為你的產出是沒有價值的,充其量只是一個低價值的需求載體;所以如果你以前是一個很牛逼的to c 行業的UI視覺設計師,那你原有的設計價值觀體系可能需要完全調整過來,個性乖張和單打獨斗式的個體才華展示很難讓你做的快樂。

把自己當成業務體系中的強關聯部分,用業務閉環思維去主動協同產品、交互、技術各環節,借助大家的能力優勢,用UI視覺語言增強產品交互的細節體驗,尋求更多的UI視覺價值介入點,比如:在復雜業務邏輯上用場景插畫或MG視頻表現形式降低用戶理解成本,提高易用性;比如你可以從公司/產品的品牌語言出發,規劃和設計一套插畫組件體系/工具出來,在業務中可以根據你的組件工具快捷裝配出符合品牌基調的豐富場景化插畫;既能保持品牌一致性,也能提升效率,這些都是產品和交互無法替代你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把能力半徑放在產品和交互需求原型界面上,單純的需求的視覺化輸出在to b產品體系中的確沒有那么大的價值,自然就會有人極端的認為不需要UI了。

四、定義一個UI可能比設計一個UI更高階,且更具備多維價值

在加入目前公司一年左右的時候,我發現了to b類產品有一個特點——因為產品邏輯的復雜性,在產品表現形式上并不會像c端產品一樣,有那么多顛覆式創新;為了盡量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提升工作效能和降低出錯率,在不同的業務中的功能模塊和任務流其實會有很大的趨同性。

但是原有的設計團隊在項目中的分工協作方式(每一個項目固定責任設計師,項目與項目之間沒有交集)對用戶體驗中心來講,其實存在嚴重重復造輪子和資源內耗現象;各產品之間的設計語言的規范標準,以及產品交互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而且各產品的設計質量全憑設計師個體的能力;這其實與外包團隊沒有本質差別,最要命的是UI視覺價值創造方式處在一個純勞動力輸出的低價值狀態。

我們迫切的需要一套持續進化迭代的UI視覺設計資產/語言(當然也包括交互) ,由原來的個體設計創造力升級為團隊設計體系的構建能力,把點對點的UI視覺交付價值升級為設計資產的長期循環積累的復利價值,從而提升效能節省成本。

后來,AUdesign正式誕生了,這是一套由用戶體驗中心全員參與設計討論,團隊喂養出來的一套設計語言和體系,UI視覺設計師會把70%的精力放在創新解決方案的設計和驗證上,并及時補充到AUdesign體系中去讓他日益健壯;而只用30%甚至更少的精力放在快速套用或把關常規界面和交互上,這樣既能保證體驗的一致性和平均交付質量,也能避免個體優秀設計師的突然離職導致整體設計水平的下滑。

最重要是能有效的優化低價值的人力成本投入,現在我們的設計團隊只有7個專業的UI視覺設計師支撐起了公司28個產品經理需求,30多人的前端開發的供給(一般UI和前端開發的正常配比是1:1),24條標準化產品/業務線的需求承接。

五、填補UI視覺在To B行業品牌營銷和產品運營中價值空白位,可能會讓你找到超預期的價值感

其實職場生存法則中,有些崗位是直接授命的,且有明確的價值目標和邊界,比如產品、銷售、運營等業務驅動部門,有些崗位注定需求要主動刨食、自證價值的,如:設計、人力資源、市場品牌等。

隨著國內產業互聯網的興起,to b行業必將跨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藍海時代,to b產品to c化說的不僅是用戶體驗上,還有營銷推廣和產品運營上;你沒有聽錯,to b產品也需要運營,最典型的有協同辦公類產品、SaaS產品等,只要涉及到“線上拉新推廣——免費用戶向付費用戶轉化——付費用戶留存/付費升級”的重線上用戶生命周期的管理的,都需要產品運營的,營銷活動就絕對少不了。

以前在電商平臺天天追著后端轉化跑的那些有豐富電商視覺經驗的UI設計師,現在你終于可以把你的能力平移過來降維打擊了,我們現在就在招有豐富經驗的電商設視覺設計師;而且專業的to b產品運營是藏在體驗流程細節中的,很多觸達方式都是場景智能自動觸發的,這些細節體驗設計,交互只能提實現邏輯,表現形式還是需要UI視覺強化輸出的。

六、設計的效果歸因在To B產品體系中,可能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設計師注定繞不開的話題

咱們不要憑感覺下結論,到底需不需要UI視覺,還是用效果來說話,迫于組織和成員的成長需要,我們團隊今年年初開始做指標量化管理;不是什么SUS、CSAT、NPS,這些太宏觀和結果導向,而且噪音太大,不好做過程管理和優化迭代;我們就是直接拆解業務部門的產品指標到功能和任務流層面,具體有:活動運營轉化率、任務完成率(跳出率反向指標)、任務耗時、產品體驗在線時長等。

同時,我們也會經常有意識的用一些帶有情感化亮點的設計和僅以滿足功能即可得設計做灰度對比,但凡是在有轉化目標的營銷場景中,有UI視覺加持的方案,其轉化效果比僅滿足功能需求的設計方案要高出至少30個百分點;比如最近我們做了一個9.9嘗鮮活動,開始只是在常規UI組件的強提示氣泡中做“9.9可嘗鮮體驗”的引導,但最后的購買轉化使用率非常低,甚至沒有人點擊查看詳情。

事后,在效果歸因分析會上UI視覺會異常興奮的擲地有聲的表達價值認同,這就是現在的設計師應該有的戰斗姿態;你不能自證價值,就只能成為勞動力輸出的低價值炮灰,公司任何人員波動,首先從低價值人員動手。

七、總結

好像又超過字數了,草草總結吧:UI視覺設計因為歷史的原因,其實是一個不太完整的職業,前面有銷售、產品、交互、后面有前端、后臺,這必然會阻隔和用戶之間的信息通路;他們所收到的更多的是指令性信息,這樣很容易形成被動執行思維模式,扼殺業務目標達成的創造力,最終只能沉醉在自己科班出身的垂直技能上。

但在商業業務中,特別是to b的商業業務中,對藝術審美方面恰恰不是剛需;所以,要讓我們的職業變的更完整,首先要讓我們的設計世界觀更完整,相信這一代UI視覺設計師終歸會走出這片霧霾,被這個“世界”所需要!

我是一個習慣自我反思的人,其實最近有很多事情在不斷的沖擊著我的三觀,也讓我發現這個世界存在的多重標準;前天看了一篇文章,是關于作者痛批現在的社區團購:美團、字節跳動、華潤等行業巨頭跨界入場,巨額補貼將傳統小商販清場出局,目的是形成消費模式更新換代的資本寡頭的局面;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與白發蒼蒼的賣菜老奶奶爭利,將社會利潤空間徹底炸干;還有更喜感的,是一個叫小黃狗的智能回收APP平臺,連流浪漢和拾荒者的錢也要爭。

文章的觀點大概是,無論是人道立場還是社會穩定性考慮,不能趕盡殺絕,需要留下社會底層的生存空間;那意思就是說這塊地盤大家不要動了,保持現狀,這和我們國家經濟環境差的時候就投資基建,增加就業機會其實是一套邏輯。

那么問題來了,這似乎和我相對嚴謹的體驗設計的價值觀體系沖突了,如果按照我的價值框架,每天像一口老鐘一樣在菜市場重復忙碌的賣菜老奶奶,每天在大街小巷制造噪音,挖了建,建了挖的這些農民工兄弟,他真的有創造價值嗎?還是一種價值創造的假象?為了消耗卡路里的物理能量轉化而勞動?

效率即價值、體驗即價值、滿足需求即價值、需求升級即價值,我相信大家已經get我想表達的意思了。

這投射到體驗設計行業,跟UI設計師按照過去認知,重復著生產UI控件元素,來消耗每天的一日三餐和每月的工資有什么差別;似乎這個世界很難找到一種普世通用的價值觀體系,是我太認真了?或者是我對體驗設計價值定義太嚴苛了?難道這個世界只有利益沒有對錯??有點跑題哈,又興趣的網友們也可以留言扯閑探討一下…

 

本文由 @咕咕咕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求v加好友溝通, 文章很有意義。

    來自日本 回復
    1. gouxiong666,多交流

      來自廣東 回復
  2. 通篇讀下來,我有這幾點感觸:
    1,作者有些妄自菲薄,容易被外界的眼光左右而看輕自己的職業,如果愛,請深愛!

    2,“我們就是直接拆解業務部門的產品指標到功能和任務流層面,具體有:活動運營轉化率、任務完成率(跳出率反向指標)、任務耗時、產品體驗在線時長等?!薄@一段,實際上是“設計師為了自證價值”而被動且強行的背鍋,為啥這么說?你列的這些指標跟UI視覺崗位基本上沒有直接的關系,轉化率通常是產品和運營人員在負責,任務耗時在線時長等也是產品和交互在盯著,你就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做好你的視覺包裝的專業活兒即可,大家都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把手里的活兒做好做到最佳,就是這樣啊,你把你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我把我的活兒做到最好,大家就能共同驅動公司這駕馬車不斷前行。

    3,產品、交互、UI視覺、前端……測試等各個崗位本就是互聯網產品設計這條流水線上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我堅持認為他們都是平級的,除了流水線上的前后順序,職業身份上沒有誰尊誰卑的說法,在這些環節上的每個人都是基于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專長在發揮自己的價值,你偏要認為自己的UI創造的價值低,沒有必要,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創造的價值,還想贏得別人的認可嗎?再說都是各個環節的打工人,憑什么要讓別人的崗位來對你打分呢?你也可以去指點別人的江山啊,你也可以去質疑產品的設計不合理很扯蛋,你也可以去罵前端人員的頁面還原效果像坨屎……

    4,如果被人評價說你的設計也像坨屎,那么你深研你的專業能力就行了,但如果再有人說你UI設計價值低,拿磚拍他。

    來自四川 回復
    1. 首先謝謝點評哈,一番言辭鏗鏘,擲地有聲,先為你的深愛點個贊。其實我們描述的不是一件事情,你的觀點全都對,在大部分情況下我都贊同,但這篇文章是有特定場景設定的,在當下,設計價值的評判其實不是主觀自信支撐起來的,準確的洞悉你的設計在業務價值鏈中的客觀存在狀態,即時進化迭代才能讓你做的事情更有意義,且更被社會認同,也會讓你的團隊越來越健壯;我帶著一個30多人的用戶體驗團隊,每一年每一個崗位我都要思考著如何突破之前的價值局限,我希望我們的價值影響力越來越大……

      來自廣東 回復
    2. 去證明設計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是一件非常具有勇氣的事,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留個聯系方式詳聊

      來自日本 回復
  3. 因為沒人埋單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的,其實之前我也是質疑過好一陣,to b產品中UI視覺應該是另外一種價值構建,和to c完全不一樣,專業交叉性應該會更強,應該不能完全定義為UI視覺,他沒有專業交互設計師的體系化思維,但比傳統意義上的UI視覺又多了很多復合性能力,可能叫體驗設計師會好點;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