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跟團游產品規劃(一)新產品戰略

0 評論 10507 瀏覽 32 收藏 10 分鐘

編輯導讀:隨著現代人消費理念的升級,旅游成為了大多數人休閑娛樂的選擇,近些年旅游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但是一個完美的產品都是不斷打磨而成的,如果從頭開始打造一款新的跟團游產品,該怎么做?本文作者依據自身工作實踐,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分析探討,與大家分享。

看了劉潤老師的“劉潤對話小馬宋:到底什么是戰略?”一文,比對了當時進行供應商培訓時的所作的課程PPT,頗有感觸。以下既是對之前一段工作經歷的總結,也是對之前思考的重新整理。

這次主要說的是跟團新產品規劃,對于產品的戰略規劃。當業務開展到一定階段,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一方面,是要進行舊業務的升級優化,另一方面則是新業務的開拓。當旅行社原有的線路已經到達瓶頸,需要新增線路時,應當考慮哪些戰略問題呢?以下從市場選擇,競爭策略,業務模式和供應鏈三方面闡述。

一、市場選擇

市場選擇取決于兩方面,一,市場規模,選擇哪塊市場,面向什么客群。二、自身優勢,市場的規模決定了企業成長的空間,但想要獲取利潤,則要看市場競爭的成敗。

市場規模,從客群分,可以按地緣,本地屬性,外地屬性,即本地人的周邊游,外地到本地的旅游。本地還可以細分年齡,兒童(親子),少年(游學),青壯年(戶外,度假),老年(休閑,療養)。既要看市場的存量,還要看近幾年的增長情況和行業潛力。目前來看,異地場景的傳統旅游已經逐漸衰落,而本地親子,戶外旅游市場方興未艾,目前還沒有長出頭部企業。

相對于市場規模,自身優勢的分析更為重要,利益的大頭永遠屬于市場競爭的勝利者,二八定律一直存在。掌握先機能先走兩步,走的更遠還看自身資源。新業務的開拓,必須結合自身優勢。

當時我們把旅行社的能力分為三類,資源掌控力,店鋪運營力,產品創新力。最佳是三力結合,而排在最前的是資源,頗有些無奈,卻也是現狀。這就對后兩者提出要求,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時,盡量選擇避開硬實力,開發軟實力。

旅游行業,尤其是跟團游,最重要的就是服務能力,核心就是導游。雖然講的是產品設計開發,還是講一些題外話,旅游社必須注重導游團隊的培養和建設。

二、競爭策略

波特講的三大競爭策略,包括:總成本領先戰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專一化戰略(focus),差別化戰略(differentiation).

總成本領先,一方面是資源優勢,自有車隊,委培導游,景區協議價,自有餐廳,這些都是傳統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是運營優勢,更低的采購成本,運營成本。線上辦公,更高效的旅行社管理系統都是一種運營上的優勢。

目前的旅行社采購,很多還是沉在線下,難以降低成本。而自有車隊,餐廳,委培導游又有太高的資源要求,旅行社管理系統是一個比較好的控制成本方向 。即便不能做的全局的客戶管理,系統化接待流程,哪怕只是實現對OTA的訂單,產品對接,過程固然痛苦,帶來的效益卻是長久的。

專一化戰略,聚焦某一類用戶,某一區域,比如旅游專線商,在特定的細分市場下,一家獨大。一方面可能是市場規模小,無法支撐兩家,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足夠聚焦,形成的采購優勢。除了歷史的專線商的目的地聚焦,聚焦新的客群,如親子,戶外,也是一種專一化戰略的方向。

差異化戰略,實際上,之前的幾輪培訓,所講的基本是圍繞產品的差異化,差異化產品的開發。旅游產品,不同于其他服務行業,跟團旅游往往伴隨人的轉移。依托人的服務,本身是非標的,同時還受大量外部因素的影響。

同時,游客的需求也在日益變化,人們不再滿足傳統的打卡式旅游,交通方式,預定渠道的變化讓自由行越發的便利。越發狹小的市場下,大量的同質化競爭。無論是因時還是因勢,旅行社都必須做出改變。實現差異化,核心在于找到有顧客價值的差異,使差異能被顧客感知,再被模仿的情況下,保持差異。

三、業務模式與供應鏈

確認市場以及競爭策略后,需要結合供應鏈來選擇業務模式。跟團游行業,拋開通過購物,優惠退票所獲取的利潤外,本身的利潤其實很薄,而且涉及到的關聯企業眾多。車隊,景區,餐廳,酒店,供應關系復雜。酒店有包房數量,旺季庫存,景區有年接待人數,餐廳有瞬時接待數。進行新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到供應鏈的穩定性,模式的復制和放大。

供應鏈的穩定性是旅行社一直在接觸和運作的,模式的復制和放大往往被人忽略。

選擇一種創新模式,所設計的創新資源,是否有接待限制,選擇在餐上進行創新,餐廳能否接待團隊,能同時接待多少人。選擇車輛創新,是否有所需資源,資源的供給情況如何。為了自身的放大,以及應對一些特殊情況,需要有備選資源,為了避免被快速模仿,又要把控或者選擇一些相對特殊的資源。在自身的放大和減緩他人復制上要尋求均衡。

對于資源的利用要考慮放棄的成本,資源是優先的,比如導游,同一時間只能帶一個團,那么如果你選擇讓他帶16人的小團,就不能帶50人的小團。

使用某一資源時,除了支出的成本,還必須考慮放棄的成本。當然,資源的重復使用,高效配置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關于當時的培訓

當時進行了三輪培訓,針對玩樂商家,主講一日游產品的升級。第一輪第二輪對國內,第三輪對海外。大的思想是對現有的一日游產品進行升級,以期形成產品的差異化,擺脫商家及平臺間的直接價格競爭,獲取更高利潤。

培訓的內容上,第一輪,是在17年提出產品升級的觀點上的展開,總結了一些硬件上升級的方法和基于六西格瑪的流程優化。第二輪,個人期望在第一輪的基礎上有所升華,增加了對新產品設計的戰略思考,基于目的地,用戶,供應商等多維度。以及未能成行的第四輪,基于峰終定律進行行程體驗的設計。

現在回顧當時的培訓,慶幸不曾出現邏輯上的錯誤,傳遞錯誤的思想,也反思了幾個問題:

第一是執行流程,缺少了前期的溝通和后期的反饋,沒能形成交流的閉環,單靠現場的一次交流,顯然保證不了信息的有效傳遞,更何況,初期幾場還未對到場人員身份做限制;

第二,內容,在戰略和戰術上反復橫跳,這一方面是自身對于戰略設計,戰術執行的認知不足,以及邏輯思考上的混亂。

今天的文章,借小馬宋老師對戰略思考的結構,對當時的思考重新整理,希望能略微彌補當時的不足帶來的錯誤。

其實上升到戰略,單講跟團游是不夠的,應該出現更多的產品形態,自由行,單項小品類等等。不過,還是命名為跟團游吧,雖然更想叫一日游。

 

本文由 @賓果漫游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