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的產品觀(2):分解的藝術

1 評論 3795 瀏覽 18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面向對象的產品觀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分享了關于面向對象的產品觀中的抽象思維,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又介紹了分解的藝術,看看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應該如何分解藝術吧。

現在我們來說一下構建產品的第二層:分解,分解層回答了WHAT的問題,告知我們這個產品要做什么。

面向對象的產品觀(3):分解的藝術

分解是一門藝術,我這次的題目叫做:分解的藝術。為什么我要稱呼分解為藝術而不是技術呢?還且聽我慢慢道來。

分解的字面意思非常的簡單,就是指將某樣事務不斷的分成若干個不同的部件。而運用在產品構建的工作中分解就是:將愿景不斷的分解成為各個可以獨立的可以滿足的功能的工程。

分解的過程需要對你服務的用戶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能夠隨時代入你的用戶,去感知他們在遇到了問題時會做什么,想什么。

所以,我認為分解是一門藝術,他需要一個產品經理有著藝術家一般的共情力和想象力。接下來,我來闡述一下分解的具體方法。

首先是分解的方式,分解的方式有兩種:縱向分解和橫向分解。下面我分別說明一下縱向分解與橫向分解的具體內容。

一、縱向分解

1. 縱向分解的定義

所謂的縱向分解,就是根據產品的愿景,分解出產品應該提供哪些功能,這些功能又是由哪些方法來組成的??v向分解是一種自頂向下的分析方法,從愿景到最底層不可分割的功能結束。

分解的層次分解也是分了層次的,分解的第一層是愿景分解,之后是模塊分解,再之后是功能分解,最后分解成為不可分割的方法。

面向對象的產品觀(3):分解的藝術

分解的4層次圖解

分解的第一層就是將愿景分解為需要實現最終形態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模塊。然后將每一個模塊分解為一系列的功能,最后再將每一個功能分解為不可分割的方法。

一系列的方法組成了功能,一系列的功能組成了模塊,一系列的模塊組成了愿景。

  • 愿景:產品的最終形態的簡略描述;
  • 模塊:最終心態的產品需要有哪些組成部分;
  • 功能:每一個模塊都需要提供哪些功能;
  • 方法:實現功能需要經過哪些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個方法。確定方法的關鍵在于找到對比舊方法的關鍵提升點,給與用戶遠超舊方法的回饋,且新方法需要足夠簡單,用戶使用新方法時,僅需要極少的切換成本。

2. 縱向分解的依據

那么縱向分解的依據從哪里來呢?

依據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抽象層對用戶需求的研究

在抽象層已經對用戶需求進行了多個層次的抽象分析,根據這個階段抽象出的用戶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抽象出的用戶有多個不同的層次,每一個層次的需求都是不斷細化的,而這些不斷細化的層次,就是分解過程中不斷細化的層次。

比如淘寶的用戶可以分為買家和賣家,買家的需求是隨時找到全國各地的商品。但是買家又可以根據購買習慣的不同分為家庭主婦、時尚達人、家庭主婦的需求是一口氣購買全家人所需的家用物品,時尚達人的需求是第一時間搶到最新發布的秋季單品。

對于家庭主婦來說她的行為就是一口氣打包多種商品同時購買,這時候她需要一個購物車。對于時尚達人來說,她需要的是一鍵快速購買,以便她搶在所有人面前搶到最新的單品,以上就是根據用戶行為的不同提供不同功能與方法的例子。

2)競品分析

需求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用戶在使用其他的產品時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產生了想要解決的沖動,這種沖動就是需求。

一個產品經理,需要去研究為什么競品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去避免這樣的問題,這樣就會總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

同時,一個成熟的競品,有許多已經經過驗證的解題思路,可以直接拿來借鑒。這個并不可恥,事實上所有的大公司都是這么干的。

二、橫向分解

1. 橫向分解的定義

所謂橫向分解就是將一個用戶實現一個需求的全流程分成若干個用例,再將這些用例逐一分解為各自獨立的場景,最后分解成為一個個不可分割的獨立閉環,然后再獨立的閉環中找到與用戶直接接觸的關鍵觸點。

最后找到對應的方法,與之結合。橫向分解是一個從前到后的分解過程,這段話里面包含的術語有:用例、場景、閉環、關鍵觸點:

  • 用例:用例本來是軟件工程中的一個術語,指代的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使用場景以及功能的集合;
  • 場景:場景是指一個具體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個場景集合了時間,地點,人物,正在發生的事情等多個元素;
  • 閉環:閉環這個詞來源于模擬電路學,指代的是一個從觸發到接收反饋的一整個完整的循環電路。在這里我用來表示一個場景有著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流程;
  • 關鍵觸點:就是指在某個場景閉環中,對用戶影響最大的一個元素。在關鍵觸點找到對應的提升方法,是一個產品成功的決定因素。

比如在安裝家具的場景中,關鍵觸點不是拼接部件,而是擰螺絲!相信每個安裝過家具的人都被螺絲折騰的欲仙欲死過。后來電動螺絲刀出現后,瞬間就改變了整個家裝行業,這就是關鍵觸點與新方法結合的力量。

閉環是一個場景的必要條件,只有達成閉環的場景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場景,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場景就組成了用例,若干個用例就組成了用戶使用產品的全流程。

2. 橫向分解的具體操作

橫向分解最難的并不是如何去解釋概念,事實上這些概念只要讀過幾年書的人稍微理解一下都能看懂。

橫向分解最難的是如何設置斷點,也就是說如何將一個完整的流程劃分為多個不同的用例,一個完整的用例又如何劃分出各自獨立的場景。設置斷點需要產品經理對產品的愿景以及用戶的行為有著深刻的理解,這個需要不斷的觀察以及實踐積累才能做到。

而我本人也試著總結出一套簡單的設置斷點的方法,或許可以讓大家在真正分解的時候少走一點彎路。

在我看來,設置斷點的關鍵在于找出閉環。也就是找出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流程。任何一個產品的使用過程中一定都會出現多個不同的場景閉環,每一個閉環的結束點,就是關鍵的斷點。

比如我曾經做過的一個旅游產品,他們的用例就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面向對象的產品觀(3):分解的藝術

  1. 第一步:去哪兒:這個堪稱所有人旅游前的第一次靈魂之問,在這一個用例中,包含了找攻略、找景點、找路線等多個相互關聯的子用例以及衍生出來的不計其數的場景;
  2. 第二步:怎么去:在確定了去哪兒之后,就是找交通工具了,是自駕,還是飛機火車?每一種選擇都對應著后續截然不同的場景;
  3. 第三步:住哪里:確定了目的地,也訂好了交通工具,接下來就是更重要的部分了——住哪里。這個用例相對簡單的多,無非就是選擇酒店,是五星級還是青旅;
  4. 第四步:玩什么:這個就是目的地的旅游景點大全。涉及到制定路線,購買門票等多個不同的場景;
  5. 第五步:好玩不:在旅游歸來的途中,大家基本都會有對旅程有或多或少的看法,這時候就需要吐槽或者給好評,就衍生出了一系列與評論有關的場景。

實際上,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旅游類的互聯網平臺可以囊括如上所有的用例,每一個用例基本都對應了一個業界巨頭。

3. 縱橫結合

分解的兩種形式:橫向分解與縱向分解,他們是硬幣的一體兩面。

每一個功能都能找到適用的場景,同樣的,每一個場景都可以找到它適用的功能。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縱橫結合,將場景與功能一一對應。說完了分解的兩種形式,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分解的其他方面。

分解的要素分解的要素有四個: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持久性。

面向對象的產品觀(3):分解的藝術

分解的四要素

相信如果大家對數據庫設計有一定的了解的話,會發現這四個要素與數據庫事務的四要素相當雷同。

實際上分解的四要素就是從數據庫的事務中借鑒而來,因為我發現數據庫對事務的描述與產品的功能設計不謀而合,在后續功能分解的工作中就使用了事務的相關思想。

  • 原子性:原子是組成物體的最小物質。原子性就是指分解到最底層的方法以及場景都是不可分割的獨立個體;
  • 一致性:橫向分解與縱向分解的結果最后都是可以一一對應的,不會出現驢頭不對馬嘴的情況;
  • 隔離性:分解出來的方法以及場景都是相互獨立,不會互相影響的;
  • 持久性:分解后的每一個方法以及場景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

所以每一個方法或者場景都需要確定他們的前置條件(觸發條件)以及后置條件(可能產生的影響)。

4. 分解的原則

分解需要遵循MICE原則,即:相互獨立不重復,完全窮盡無遺漏。

5. 功能分級

分解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出產品的功能分類與級別,一個產品分為基礎功能、核心功能、必要功能和輔助功能。

  • 基礎功能:就是指登錄、注冊、升級提示等所有產品都會有的通用功能,屬于產品的最底層功能;
  • 核心功能:就是用戶使用你這個產品時想要達到的目標,比如滴滴打車用戶的目標就是打到車,所以他的核心功能就是叫車功能;
  • 必要功能:是指不影響用戶核心需求的實現,但是可以提供其他的價值,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或者發掘新的玩法,如微信的訂閱號功能;
  • 輔助功能:是指那些錦上添花的功能,這些功能一般不會影響用戶的核心使用路徑,但是在某些節點觸發時可以讓用戶眼前一亮,比如微信聊天是發送“生日快樂”時的蛋糕特效等;
  • 基礎功能不可或缺卻使用頻率極低,核心功能不但使用頻率高而且極其的重要,必要功能對于用戶體驗有這很大的影響,輔助功能屬于錦上添花。

在對功能進行分級的時候,基礎功能定為0級;核心功能定1級;必要功能定2級;輔助功能最低,定3級(在計算機程序中,級別越低越好,0代表最高級)。

6. 創新七字訣:代合調改用消排

在將用戶的需求分解為對應的功能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用戶需求早就已經在現實中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這時我們就需要針對已經存在的解決方案進行創新。

而創新如何做,我個人建議可以使用著名的創新七字訣心法:代合調改用消排。

  • 代:替代,目前這個功能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 合:合并,將兩個有關聯的功能合并到一起;
  • 調:調適,哪些地方可以調整;
  • 改:改變,改變原物的某些物質如意義、顏色、聲音、形式等;
  • 用:用途,是否可以找到其他的用途;
  • 消:消除,原物是否可以變小,或者消除某些功能;
  • 排:重排,重組或重新安排原物的排序或把相對位置對調。

以上就是我對分解這一步的全部解讀,限于本人的文筆,有些段落可能讀起來會有些生澀,還請各位不要見怪。

分解層確定了產品最終要做什么,解答了WHAT的問題,是之后HOW的基礎。抽象和分解都是平時少有人關注到的層面,但是又無比重要,所以我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紹和闡述。

分解之后,就進入了HOW的階段,HOW的第一層就是組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究《組合的奧秘》。

 

本文由 @木道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好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