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體驗設計專題——表格篇

10 評論 18829 瀏覽 282 收藏 44 分鐘

編輯導語:B端企業經常會用到表格,表格在日常工作中能起到很大作用,對于數據的整理以及總結都很有用,也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B端體驗設計中的表格設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做To B的同行都知道,降本增效一直是企業中后臺繞不開的熱點話題,現任公司業務涵蓋倉(WMS)、運(TMS)、配、人(HRM),所做項目雖功能各異,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大量使用表格。

本文受有贊設計師美芳的啟發,將我日常工作通過優化表格來提效的思路整理成文章,一方面是對企業后臺的數據表格作一個簡單的階段性總結,另一方面給部門做一個年終分享。

一、什么是表格?

表格是展現數據最為清晰、高效的形式之一,它也是B端產品和設計師每天接觸最多的組件,常和排序、搜索、篩選、分頁等其他界面元素一起協同。在B端中后臺中,常應用于:

  • 一次性瀏覽大量信息-很多圖表類型無法展示數據特點,而表格是組織大量信息通用性最高的一種表達方式,既可陳列信息,又可以表達信息之間的關系;
  • 信息之間需對比-表格的歸納與分類,便于用戶快速查詢其中的差異與變化和關聯;
  • 快速確定并執行多種復雜操作-如對信息進行搜索、篩選、增刪改等。

1. 表格的結構

通常表格的組成元素以及相關元素會有多個部分,根據不同粒度的用戶目標將其解構三部分:

  • 數據查看:表格的核心-顯,用戶用來閱覽、對比和分析數據。
  • 數據過濾:輔助作用,承載表格的查功能,將數據過濾,方便用戶快速查詢定位數據,一般位于表格上方。
  • 數據操作:輔助作用,承載表格的增刪改的功能,比如常見的“新增”、“刪除”、“編輯”按鈕。

2. 設計原則與目標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一個好的表格?我認為好的數據表格應便于用戶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掃描、查詢、過濾、分析等操作,以獲取深刻認知并快速準確完成目標任務。

表格是為可讀性而生的,一個結構清晰的布局能大大提升用戶對信息的接收速度和理解程度;因此,拆分到表格的構成就是,設計目標就是:數據查看區-易讀、易瀏覽、易對比;數據檢索區-易查找;數據操作區-易操作。

二、數據檢索——查

數據檢索區可以看作表格的導航,按預定目標過濾出某種具有特定性質的數據,將操作者所關注的數據展示到前面,便于快速查看查看、對比、分析信息的操作過程;從用戶角度出發,按不同粒度的數據過濾方式分為3種方式,分別對應不同程度的用戶。

  • 搜索:當用戶有相對明確的選擇目標時,需定點查看,數據多且雜亂無規律;
  • 篩選:用戶目標相對比較模糊,游離于一個大概的范圍時,通常用于一些有清晰分類的數據;
  • 標簽:查看無交集的數據內容,通常伴隨時間、狀態的流轉。

1. 搜索

搜索可以幫助用戶在巨大的信息池中縮小目標范圍,快速而準確的定位到目標數據,并速獲取需要的信息。

由于考慮到用戶需要手動輸入,很難保證精準搜索,原則上所有搜索均為模糊搜索,必要精準搜索的地方使用篩選功能,給用戶提供篩選選項;通常上端搜索欄不被限定搜索范圍,可以全部搜索。

a. 模糊搜索

  • 優點:減少精準搜索帶來的記憶負擔;
  • 缺點:容易把不相關的。

b. 帶標簽的搜索

  • 優點:搜索匹配精準度高;
  • 缺點:不方便,每次只能對單一條件進行搜索。

2. 篩選

篩選可以幫助用戶縮小數據范圍,逐步找到想要的內容;或者當用戶的目標就是查看某一范圍的數據時,篩選將是一種十分快捷的方式;在企業級中后臺產品中,篩選的使用場景通常是后一種。

a.下拉篩選

  • 優點:空間利用率高,起到了很好的收納作用;
  • 缺點:無法直觀看到所有篩選項。

b. 平鋪篩選

  • 優點:操作效率高,篩選項一目了然,支持輸入更多篩選條件;
  • 缺點:空間利用率低,不適合選項太多的情況。

c. 表頭篩選

  • 優點:篩選當前列,更直觀,一般情況下表單左側數據篩選頻次越高;
  • 缺點:篩選的內容僅限于特定、單次列的篩選,對于首次使用者來說陌生,交互形式需要學習。

3. 標簽

使用場景:標簽切換一般用于和時間、狀態的流轉有關,且沒有交集的數據內容;主要樣式有基礎、卡片、膠囊等。

優點:根據標簽,可以很清楚知道劃分,切換tab就可以篩選內容。

缺點:分類必須覆蓋所有情況,并且保證每一項沒有交集,分類不能過多,9個已經是最大。

注: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小細節-我在其他B端表格的使用中發現,一部分表格在使用標簽時,默認的是全部。個人認為比較好的一種方法是默認用戶最關注的選項,而非全部,這樣可以縮短查詢路徑;并給出條目,易于閱讀。

4. 組合檢索

在企業級中后臺中,用戶查看的數據往往屬性比較多且不唯一,通過簡單的檢索方式很難精確定位到目標數據,所以,在實際使用時,常會將大量非交叉關系的屬性進行羅列,搜索、篩選、標簽切換組合出現,形成多屬性組合檢索。這種檢索更適合于專家用戶,他們對于目標數據有明確的定位,知道可以通過哪些屬性精確定位到自己想要的數據

a. 展示方式

平鋪顯示:

選用高識別度、高使用頻率的、對用戶決策有意義的屬性作為直接展示的組合檢索條件,不建議過于廣泛,數量最好不超過5個(7±2法則)。

  • 優點:大而全能最大限度避免檢索條件疏漏的可用性問題;
  • 缺點:易用性不高。大而全可能為用戶帶來繁雜的第一印象,都是重點等于沒有重點,增加用戶的決策時間。

折疊展示:

如果多屬性組合檢索中的一部分檢索條件不是高頻率使用的,但又是必須存在的;則可通過折疊的方式將這部分檢索條件隱藏起來,將高頻率使用的、數據覆蓋面廣的1-3個屬性直接展示出來。

b. 總結思考

在設置組合檢索項時,應考慮每一項檢索甚至是多屬性組合檢索是否有必要。需從實際場景出發,根據用戶對各個檢索項的使用頻率及組合檢索項的數量,來決定組合檢索項是直接展示還是折疊展示;以及哪些屬性直接展示,哪些屬性折疊展示,為各檢索項安排合理的展示方式。

5. 案例-檢索區優化

產品現狀:前言中提過,我司業務涵蓋WMS、TMS、HRM,業務極其復雜,數據種類字段眾多,使用的檢索方式為組合篩選平鋪展示,一半以上的頁面篩選項超過了9個(不符合7±2原則),大而全的檢索方式一方面占據首屏大部分空間,導致首屏屏效低;另一方面用戶在尋找具體篩選條件時,仿佛大海撈針,增加了用戶決策時間。因后臺數據涉密,將下圖-招聘中可公開的頁面作為案例來可大家分享。

設計優化方向:

  • 業務目標-提升招聘人員的檢索效率?;
  • 設計目標-縮短檢索路徑,減少檢索區占用的屏幕空間,提高首屏屏效,將展示區域更多留給表格;
  • 設計策略-按照用戶場景檢索路徑、檢索頻次設計信息;

但還有2個關鍵問題:用戶場景有哪些?查詢路徑是什么?哪些檢索頻次高?依據從何而來呢?通常有兩種方式:

  • 依據一:數據埋點,每個操作埋個PV(點擊量),一個月后再看每個操作的數據量;
  • 依據二:用戶調研,通過【問卷投放】或【用戶訪談】,深入理解用戶真實使用場景以及與業務之間的關系。

Step 1:用戶訪談

我采用的用研方式是用戶訪談,原因是由于招聘人員和我們產研人員在一個園區,調研方便,得出數據的時間比埋點短;而相比【問卷投放】,用戶訪談能細到具體某個字段在場景中的作用。訪談的過程因為篇幅原因就不在此具體講述,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用研方式。

訪談中了解到,招聘人員的工作是發布崗位信息,快速招到合適的人。因此他們在該頁面的TOP場景就是對崗位上下架,即【新增】和【刪除】,而檢索的TOP場景有哪些呢?

  • 對上架中的已招滿的崗位進行下架處理,完整的檢索路徑為崗位狀態>崗位名稱>項目;
  • 設置崗位傭金,因傭金會根據需求方要求及緊急程度動態變化,完整的檢索路徑為崗位名稱>傭金排序;
  • 匯報招聘進度,對于個別需求量大、急聘的項目,領導特別重視,經常需要導表。完整的檢索路徑為急聘>崗位名;

通過場景得出高頻檢索為【崗位狀態】、【崗位名稱】、【急聘】,其他如【項目】和【城市】檢索條件只是當崗位名稱重復時來進行組合篩選,但該場景在我們業務中很少遇到,如【仙林店誠招配送員】,門店重合率很低。

Step 2:信息排序

訪談中我們已經得到了用戶對各個檢索項的使用頻率,那信息排序的原則是:按使用頻率,用戶目標高于業務邏輯,而改版前并非是按照使用頻率排序的。再回到用戶場景,在匯報招聘進度時需要檢索的【急聘】并不在檢索項中,需要和產品經理反映這一點

Step 3:組織及隱藏

直接展示高頻檢索項【崗位狀態】、【崗位名稱】和【急聘】,其他低頻項折疊至高級篩選,【項目】、【城市】

【創建人】作為下拉篩選,查詢路徑較長,同時將字段組合放置在搜索選項中,采用帶標簽的搜索,因【崗位名】頻次遠高于其他字段,默認展示【崗位】

優化后如下圖所示:

三、數據查看

數據查看區主要用于數據的顯,用于對比、瀏覽,而B端后臺的表格中展示的數據往往多且雜,數據種類、字段眾多,10-20字段很普遍;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先一步對數據進行梳理歸納,提高數據的易讀性;我在對我們后臺表格進行優化時,會先通過四個維度來自檢,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優化。

在講提升數據查看區的易讀性前,我們先來看看該區的結構。數據查看區主要由表頭、行、列、單元格四個部分組成。

  • 表頭:說明數據的內容,可以包含篩選、排序等功能起到數據解釋作用;
  • 行和列:對本行/本列數據的描述,可以理解為是表格的骨架,是用戶快速掃描并接收表格布局的關鍵要素;
  • 單元格:表格的主體內容,承載用戶的每一條數據,也是整個表格的核心。

1. 信息降噪

表格設計的本質是信息內容的有效傳達,就表格本身而言應該是隱型的,應該讓用戶注意力聚焦在核心內容上,多做減法。

1)內容降噪

a. 控制列數

基于對實際業務需求、目標用戶訴求及其行為的理解,列數盡量控制在7±2,列舉用戶更為關注的數據,用戶需要的非重點、輔助性信息可以在詳情中展示。

b. 自定義列

如果不同用戶想看到的信息側重不同,可以讓用戶自定義列的展示。在默認情況下僅展示最常用、最重要的幾個指標(如下圖)。

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用戶能在表格上方看到所有的指標名稱,避免了原來需要橫向拖拽才能瀏覽到所有指標的情況;其次,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選擇顯示所需指標,隱藏不必要指標,減少干擾;但需注意系統應記住用戶上一次的自定義列設置,減少用戶重復操作。

c. 精簡表頭-少一字不可

表頭,概括每列的主要信息,在用戶使用表格中,起到數據解釋作用,讓數據能與之進行匹配,使用戶能夠看懂;表頭在能夠概括的情況下,盡量簡煉、準確,一般可根據上下文關系來進行減短簡化,以達到節省表格頭部空間和減輕視覺壓力的作用。

一個簡單的檢驗表頭是否精簡的方法是:少一個字不可,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字數再精簡用戶就不明白意思了;可以讓其他同事體驗產品,看有沒有一些名詞定義讓用戶產生誤解。

d. 定義專有名詞

對于比較復雜的表頭,可以定義一個專有名詞,鼠標hover上去對專業術語或用戶不常見的名詞給予該字段的詳細解釋,同時滿足新手、普通、專家用戶的需求。

e. 情況允許時,去掉表頭

如果表格數據可以自我解釋,表頭就不是必須的。如電子郵件的表格,就不需要列標簽,因為發件人和郵主題的區分度比較高。

2)視覺降噪

表格中所承載的數據信息才是主體,在進行表格設計時,尤其要注意去除所有非必要的視覺元素,讓用戶將注意力集中在數據信息上,而不是無關的邊框、底色等;所有的視覺元素應該為更好的幫助用戶閱讀而服務,除此之外,再精美的設計都是對表格的破壞。

a. 去掉不必要的分割線和斑馬紋

去掉豎向分割線:水平分割線能顯著減輕長表格在垂直方向的視覺重量,加快大量數值的對比工作。

而豎向分割線的作用是即使縮減元素之間的距離也能區分不同元素,但如果用對齊方式和間距來區分,豎直分隔線其實是多余的的;即使要用,也要非常淡,不能妨礙快速瀏覽。

不使用斑馬線:數據量不大且易分辨的情況下,斑馬線在很多時候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們是同一類數據,而且水平分割線就已經能夠明顯區隔。

b. 分割線樣式輕盈

分割線的樣式盡量輕盈,無關的邊框不要搶視覺,數據才是主體,突出內容。

c. 減少圖形元素的使用

去掉不必要的裝飾和顏色,如icon、標簽等,雖然能夠幫助組織數據、更直觀的傳達信息,但物極必反,少即是多,要注意克制這些元素的使用;標簽能用線性就不用面性,做到輕盈,否則表格中最重的就是標簽。

d. 字體降噪-統一

在產品的品牌設計中,字體是規范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設計表格時,簡約至上才是關鍵,盡量避免任何裝飾性字體;雖然文本不能夠建議你具體使用哪種字體,但數字建議使用Helvetica Neue、Helvetica等其他等寬字體,文本最好不要出現以下情況。

  • 不要出現襯線字體:因為個性會產生閱讀噪音,不利于用戶對數據的理解和思考。
  • 不要出現全大寫字體:因為它很難讀,需要轉化思維。
  • 不要出現使用斜體:易引起視線疲勞,影響閱讀。
  • 不要出現多種字體:保持風格統一。

2. 呼吸適中

1)合適的單元格高度

在開發同學的眼中,單元格高度=內容高度+上間距+下間距,在實現設計稿時,通常也是按照這個方式來寫的,而不是像設計同學一樣按照文字的尺寸來計算間距;其中,文字行高建議設為字號的1.5倍,上下間距設為字號的1.2倍。

當然,在很多很多通用化產品中,存在多個設備屏幕分辨率的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分辨率下的產品都能夠有較好的展示效果,可設置舒適、標準、緊湊三種高度來滿足需求,提供切換按鈕讓用戶自己控制顯示密度。

2)合適的列間距

合適的填充和邊距對于視覺設計至關重要,以保證易讀性。定義列的間距時,我通常的做法是N1保持不變,將N2定義一個最小值,N2再根據表格的寬度自適應變化。

表格主要適配到這個最小寬度,這一步驟通常的設計系統的初期就要完成,一方面可根據自己項目目前情況,按照導航寬度等固定尺寸確定最小的表格寬度;這樣在處理最小尺寸時,可以有一個明確的邊界,同時能與開發同學進行理解溝通;當表格寬度大于頁面寬度,固定首尾列,左右滑動。

?3. 高效易讀

1)合適的對齊

合適的對齊方式能夠提升數據的瀏覽效率。表格內信息的縱向列對齊(符合格式塔心理學中相近原則)能夠很好的形成視覺引導線。

通過對齊,會讓表格更加規范易理解,給用戶視覺上的統一感,視線流動更順暢,讓用戶快速的捕捉到所需內容。

  • 文本左對齊:更高效的閱讀瀏覽順序,包括非比較型和固定長度的數字,如日期2020-12-04(補0是數字書寫規范)、編號1948696等;
  • 數值右對齊:金額、長度、高度等,數字是從右往左讀的,通過數值位數的長短即可對比數值的量級和大小,方便數值的比對。這是因為在對比數字時,首先看個位,然后十位、百位等;
  • 最后一列右對齊:通常是操作,即使沒有縱向分割線也能很好的起到分隔的作用,視覺上看表格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格子,比較整齊;

2)不留空白格

當表格單元格中沒有相應數據時,要避免直接留出空白單元格;空白格容易造成用戶的困惑甚至誤解,用戶會搞不清楚到底是沒有數據,還是根本沒有值?

正確做法是,數據不存在(數據庫中沒有該字段)用“-”,沒有數量(數據庫中有該字段)用“0”,且小數點后位數、單位,都要與上下單元格保持一致。

3)合適的翻頁器

在Web端,數據量動輒上萬條,容易出現瀏覽器響應太慢或者瀏覽器內存溢出的情況,使用分頁器有哪些優點呢?

  • 分頁可以緩解服務器的加載壓力,每翻一頁加載該頁的頁面,縮減單次加載的數據量來縮短等待加載的時間,從而達到少量多次的高效體驗;這就是為什么哪怕是移動時代了,很多表格還是使用分頁組件。
  • 分頁可以跳躍查看數據,靈活性更高、步驟更短。

表格設計大原則是整張表不要超過一屏,每一頁的默認行數:10行以上,減少翻頁的次數。

但考慮到每個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給出默認行的數量后,可以讓用戶自定義每頁的顯示的數量,相比于跨屏翻頁而言,向下滾屏會更便利。

4)收起低頻操作

我在接手我們后臺產品之初,在對業務人員進行角色調研時就收到反饋到有些頁面非常難用,有些就很好用。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如下圖所示,被投訴的表格單操作項就有6個,一方面容易誤操作,另一方面左側的數據展示內容有限,易讀性很差。

對于單條數據操作頻繁的場景,我的方法是,當超過三個操作項時,將操作低頻折疊收起;這樣做的優點是界面簡潔明快,信息密度低,可以幫助頁面突出更加重要的信息,減輕空間壓力,減少干擾。

5)內容防重復

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單元格數據過多的情況,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1. 定義一個單元格長度或字數限制,超過該范圍以“…”顯示,鼠標懸停時出現氣泡顯示完整內容。
  2. 多行顯示,這種方法讓平鋪直敘,讓用戶可以直接了當的看到所有信息,在B端使用層面上還是不錯的,但是超出三行就會擠占行高度,建議不要超過兩行,超出可“…”顯示。

數據過多時,單元格長度如何定義?超過哪個范圍“…”顯示呢?

定義長度的依據:根據業務字段,防重復;保證用戶在掃視的時候,對重要字段能快速區分、對比。

6)默認行排序

新增一條數據后,這條數據應該被放在表格的哪里呢?這是個和表格默認排序有關的問題。

表格數據應該默認按添加的時間排序,還是應該按某個字段的名稱排序?

如果我們默認按某個字段排序,比方說崗位列表里增加一條“廣深常溫B2C 叉車員”的字段,而首字母G的數據很可能不在所有數據的靠前位置;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用戶要在茫茫數據中找到剛增加的那一條數據,或者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增加的數據已經被插入在了表格里了,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操作失敗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按照數據添加時間排序,默認最新創建的在最上面,體驗上創建完反饋,馬上就出現了變化,且針對最新數據的操作頻率較高,方便用戶發現與查找;也可以用帶排序表頭,讓用戶自定義排序。

4. 詳情查看

前面內容降噪有講到盡量控制列數在7±2,非重點內容通過更深的入口查看,關于詳情查看可以分為跳轉和點擊詳情。

  • 跳轉:把 ID、名稱等唯一性標志的字段加上超鏈接,直接顯示鏈接色或者開始不顯示,鼠標hover上去才顯示鏈接色,點擊可以查看該條記錄的詳情。
  • 詳情:在操作列中增加“詳情”功能,點擊查看詳情。

關于表詳情查看的展現形式,按可承載的信息量由少到多依次分為四種:折疊展開、彈窗、抽屜、以及新增頁面。

1)折疊展開

直接在表格里展開(可以是詳情,也可以是二級表格),無需打開新頁面即可查看附加信息,防止用戶迷失。

適用場景:信息量較少的情況。

2)彈窗

彈窗是一種中斷用戶當前操作并對其進行補充、或者對當前操作進行強制反饋的交互形式,需要用戶進行強交互,它可以保留用戶當前進程的情況下,指引用戶完成一個特定的操作。

主要分為模態彈窗與非模態彈窗兩種形式:

a. 非模態彈窗

通常這類彈窗只會在屏幕上短暫停留,幾秒就會消失,也因此用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展示時間較短,不適合展示重要信息、不能承載大量文案;在詳情查看頁面中并不適用,此處就不再進行拆解。

b. 模態彈窗

位于瀏覽器的主頁面核心區域,需要用戶對它做出相應交互,彈窗才會消失。

  • 優勢:通過全局的半透明黑色能夠讓用戶更加聚焦,集中精力去處理好當前事情,能夠通過透明度展示背景,讓用戶了解到自己并沒有離開當前頁面;
  • 劣勢:打擾用戶,感到強烈的中斷的感受;

適用場景:數據詳情體量不大,頁面內容較輕時;同時,不需要參照上級頁面內容,有快速回退的訴求。

3)抽屜

側滑抽屜相比彈窗減少了頁面層級和隔離感,有較強的連貫性,適合與原頁面具有連貫結構的內容的展示。

單擊行鏈接將表格轉換為左側的列表項目和右側的其他詳細信息,這讓用戶能夠解析大型數據集;而且在涉及到多個項目時不會丟失位置??勺远x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一般右側最為常見。

適用場景:詳情頁的內容較多時,且有快速切換主體的訴求。

4)新增頁面

新增頁面幾乎是萬能的,無論頁面內容量是多少、頁面間是否連貫、以及使用頻率怎樣,都可以使用;新增頁面又分為:覆蓋當前窗口以及新窗口跳轉兩種形式,在場景上可以根據兩者差異進行選擇。

在詳情查看中,二級頁面使用頻率是非常高的,需要用戶在A與B頁面之間進行來回切換,這時候考慮頁面反復出現是否流暢,是否有切換成本的產生;本著產品效率至上的原則,新增的頁面建議新開一個窗口跳轉而非覆蓋,如下圖:

適用場景:當詳情頁承載內容過多且里面的操作相對復雜時。

四、數據操作——增刪改

數據操作主要是針對表格數據的增、刪、改,從控制范圍可分為:單行操作、批量操作、全局操作。

1. 單行操作

單行操作也稱行內操作,常見的顯性與隱性兩種方式:

  • 顯性操作,操作項顯示在行內,直觀明了;
  • 隱性操作,鼠標懸停時才顯示操作項,界面簡潔,留更多的空間給需要查看的數據內容,減輕空間壓力,減少干擾。

顯性操作,文字按鈕操作項一般不多于三個,圖標按鈕不多于四個時,操作項跟在行條目后面;當超過時,建議將相對低頻操作選項折疊收起,點擊“更多”或“…”下拉顯示;當操作按鈕致灰時,鼠標選中可顯示原因。

隱性操作,如果行操作不那么重要,或者說行操作過于啰嗦影響用戶閱讀時,可將所有的操作進行隱藏,當用戶鼠標懸停時進行展開所有操作;這種方式能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快速查看與編輯的需求,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初次使用門檻較高,需要有一定的學習成本。

2. 批量操作

適用于數據量較大的表格,通常把操作放在表外部上方,這樣操作更便捷,同時便于批處理和單個操作。

批處理操作模式允許用戶對一行或多行對象執行操作,通常與復選框操作配合使用,并在選中復選框后激活表上方操作按鈕,如刪除、批準、拒絕、復制之類的操作,這將節省用戶時間,避免重復對多行進行相同操作。

3. 全局操作

統攬全局,無需選擇數據內容即可進行的操作,常見的【新增】、【導入】操作。

三種操作:兩個在表格外,一個在表格內,那么很自然的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一個功能該放在哪呢?下面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

4. 案例-數據操作優化

產品現狀:在HRM系統中,不同的權限使每行的數據擁有不同的操作項,而且這些操作因為視覺特征比較顯眼,容易分散用戶的注意力;且因表格空間有限,操作區的各操作項過于接近,誤操作率相對較高。

設計優化方向:

  • 業務目標-提升數據操作效率?;
  • 設計目標-降低誤操作率,讓用戶聚焦內容;
  • 設計策略-控制操作項的顯示數量,將操作項分類

1)分析操作控制范圍

習慣上我們會認為一行數據是對某一個對象實例的描述,比如在上圖表格中,一行數據是對某個待入職員工的描述,包括他的姓名、工號、在職狀態等等;所以表格內的操作也是針對這個對象的。

一般我會把一次只能針對一個對象操作的功能放在表格內,比如【詳情】和【編輯】,因為查看詳情不太可能一次查看多個對象,編輯修改信息也是。

那么反過來,不屬于任何一個對象實例的功能就需要放在表格外的操作欄,比如說【新增】;另外一種需要放在表格外的功能是批量操作,因為批量操作需要對多行數據進行同時操作,也不是屬于單個對象實例的。

以此為依據將圖中操作分類如下:

大家應該也有遇到過按鈕像案例中【刪除】、【入職生效】既可以作為行內操作,也可以作為批量操作的問題。

作為行內操作,優點是更便捷;表外作為是批量操作,這樣更方便的同時操作多個數據,但如果只是操作單個數據時就會增加用戶的操作步驟;或者兩種方式都提供,雖然更靈活但是會讓頁面比較冗余。

其實怎么選擇還是要根據具體業務場景來決定,首先判斷這倆操作是不是高頻功能;在我們的業務功能中,已入職和離職的員工在該頁面不能操作刪除,且【刪除】是相對低頻地,完全可以只提供單個刪除功能。

【入職生效】作為高頻功能,與產品經理討論后提供行內操作和批量操作,選擇這個方案的原因是,該功能作為行內操作已上線運營了1年時間,移除會產生學習成本。

2)判斷擺放位置

批量操作常見的擺放位置有三種形式。

方案一:和全局操作一起置于表左上方或右上方。

因批量操作需要勾選左邊復選框,放置在表右上方不符合操作動效,本著效率至上的原則,此處不考慮放在右上方。

  • 優點:操作項信息前置能清楚的知道有哪些功能,無需用戶記憶;
  • 缺點:但當批量操作較多時,會擠占頁面空間,導致操作按鈕很多,不易查找;

方案二:默認不顯示,勾選激活后顯示于表左上方。

  • 優點:減少了相應的視覺噪音,業務拓展性強;
  • 缺點:有一定的學習成本,沒有勾選時不知道有該操作項;

方案三:直接顯示于表左下方,但需勾選激活后操作。

  • 優點:上內容下操作,符合操作動線;
  • 缺點:和分頁放置一起不易于業務拓展;

根據我司業務,綜合考慮后選擇方案三,放置于表的左下方。

3)優化信息層級

單行操作根據操作頻率優先級為入職生效>詳情>刪除>編輯,其中編輯和刪除屬于低頻操作,可折疊隱藏;批量操作-導出也是低頻操作。

最后定稿方案如下:

五、結語

2B產品應該著眼于業務,本文是根據我司業務提供了一個表格設計基本的指南,在具體項目中,你可能需要根據產品特性和用戶需求進行調整。

但是表格設計的原則應該是通用的:

  • 從用戶閱讀表格的目標出發設計表格的內容和布局;
  • 從提高用戶閱讀速度的功能角度出發進行表格的視覺設計,避免過度設計;
  • 當表格指標、數據過多時,提供一些自定義的工具幫助用戶自助選擇出最需要的數據條目。

本文到這就結束啦!如果你還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議,可以在評論里留言討論。

 

本文由 @小鹿_lp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能說似曾相識,只能說一模一樣http://www.aharts.cn/pd/4312403.html

    來自四川 回復
    1. 我覺得這篇更詳細更多。。。

      來自北京 回復
  2. 簡歷量這個應該是對比型數據,對齊方式不需要右對齊嗎?

    來自北京 回復
  3. 作者你好,請問如果想在表格上方加入幾個條件選擇器來篩選數據,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嗎?自己嘗試了感覺上方控件略微顯得有點雜亂。

    來自浙江 回復
  4. 寫的很好,最近在正在設計表格這方面的,作者總結的非常到位,請問用的畫圖工具是啥呀,感覺挺好的

    來自山東 回復
  5. 作者的交互規則描寫的十分清晰 很受用 有點吹毛求疵的小問題:方案三的“導出”默認狀態也是點亮吧 不勾選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導出全部數據~

    來自上海 回復
  6. 總結的挺好的,思路很清晰,先了解業務、用戶使用路徑再做體驗設計。交流幾個疑問;
    1.工號是否可以和與姓名合并“小鹿(2021)”工號并偏向灰色。因工號僅能作為姓名的輔助判斷信息,入職順序、重名者判斷。
    2.橫向沒有主次表達出來;如 入職狀態也就3類左右,已經加入類顏色圓點作為區分,字體置灰即可
    3.表頭可以加排序與篩選,比如入職狀態篩選,入職時間排序。
    4.崗位是否需要區分高中低的崗位給予顏色或圖形標簽?(看具體情況)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的疑問是關于案例-數據操作優化的,案例中的字段和我上線產品還是有差異的哈,主要說明操作按鈕。但還是可以回答你下面的問題:
      1.工號和與姓名合并,字段變長,且長短不一,反而會影響姓名的閱讀效率,工號和后面的其他字段都是輔助判斷信息,沒有必要單獨合并
      關于2.3兩點:入職狀態不同,聯動的是單行操作的差異,層級置于表格上方用tab標簽比較合適。至于狀態用圓點區分后字體是否要置灰,實際上我通過tab標簽把狀態區分了,表格是沒有狀態的
      3.崗位的高低在該業務場景下和用戶閱讀、操作并沒有強關聯,并非用戶所關心的,無需強調,比如CRM產品,銷售會關注客戶等級,則可以用你說的方式

      來自上海 回復
  7. 代碼控件沒分享啊,直接拿來用比較好,一般企業沒那么多時間搞這個

    來自新疆 回復
    1. 伸手就來要?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