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中控大屏與語音是偽需求嗎?

6 評論 4755 瀏覽 19 收藏 15 分鐘

導讀:最近幾年汽車中控大屏化趨勢勢不可擋,從傳統主機車廠到互聯網造車,無論是 Tesla 還是拜騰 49 寸巨屏,甚至還是可旋轉的中控大屏以及各種語音交互指令,令人目不瑕接,高潮迭起。汽車的中控大屏與語音交互是偽需求嗎?文章從使用場景出發,對這個問題展開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

對于駕駛員來講,中控大屏或語音交互可以完美契合用車時的使用場景嗎?

01 使用場景

做為一名新手司機(兩年),我們從日常駕車的場景出發,簡單分享幾點。在我們日常駕車時,排名前幾的高頻次需求大概包括有:導航、聽歌、空調、開窗(油門、剎車、掛檔不在此列)等。

拜騰 49 寸巨屏,神一樣的引人側目

1. 導航

做為第一大功能使用場景,導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有些是比較 care 的。

車載導航

為什么一定得有導航呢?手機就可以,App 不僅可以實時播報路況、超速提醒、停車場推薦等,不僅比起車載導航沒什么不方便,反而更加精準、實時。

除此之外,更可恨的是,車載的不僅還需要升級,而且觸控體驗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也不為過。雖然車載大屏可以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但導航要的是準確,這樣來看,在導航的場景中,大屏并不能有效解決導航精準實時痛點。

2. 聽音樂

筆者聽音樂主要是是通過車載 iDriver 系統聽收音機(使用頻率高達 90%)、其次是手機藍牙連接車輛,用手機音樂 App ,第三是CD(抱歉,筆者從來沒用過)。

如果說有什么不便的話,恐怕就是當你聽到一首讓人秒回學生時代的歌時(如 Jay 的發如雪),總想再聽一遍或再聽一首時,收音機無能為力。

Android 系統車載音樂播放頁面

但聽收音機或聽音樂自然也用不著大屏,甚至不需要屏幕也可以(你又不是看 MV )。

90%場景下聽FM,也并不需要大屏的支持

接下來看看交互方式。

02 交互方式

1. 大屏觸控交互

傳統實體按鈕與大屏最大的區別是交互方式與。比如,當車輛時速達 120KM 時,現在要換一首歌或更換收聽頻道,通過大屏如何操作呢?

你的指頭能盲點并精準定位到要點的按鈕嗎

首先得扭頭瞄一眼屏幕,確認當前是音樂播放頁面,然后眼睛需要定位到下一首按鈕處,再抬手去點擊(這時你的眼睛已經回到路線前方),將要點擊下一首時,你不得不再次將眼睛瞄到屏幕上,以確認手指點擊區塊沒有點到上一首。

點擊之后(有可能屏幕并未給到手指振動回饋或給了回饋但由于車速過快并未感知到),又碰巧下一首歌的前奏音調有點低,使得你根本聽不到,而這時,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點擊到?又或者點擊到了,但點錯了?你還得再次把眼睛拉回到屏幕上確認歌曲名稱已經切換成功了。

2. 實體按鈕

而通過實體按鈕沒有上述困惑,首先可以實現盲操(類似于盲打,即點擊時不需要眼睛注視),其次點擊回饋可明顯感知(不需要看屏幕給的反饋,因為當你的手放在實體按鈕上的點擊后回彈的觸感反饋會告訴操作者,操作是否成功)。

iDriver 實體按鈕

即使出現上述場景中的前奏時間有段時間單調低,使你無法聽到,但最起碼你自己可以非常確認的是:已經切換成功了。如果你是個急性子,可以再次通過拇指點擊 iDriver 按鈕的下一首。不僅更加高效而且無需過多來回反復確認,以致駕駛分心(要知道時速 120KM 的情況下,哪怕一秒鐘的分心不留神意味著什么)。

這也是為什么又引入了語音交互,但語音交互也令人困惑。

03 語音交互的困惑

引入了語音的交互方式,這或許是一種進步,但是對于用戶來講是有學習成本的,首先語音是不可見的(不能所見即所得),其次有標準的詞匯需要記憶,如果要開空調,用戶是說:汽車,把空調打開,還是說:汽車,我有點熱,Do Something 呢?

目前來看,我們還是只能使用標準的指令完成特定操作,而非隨心所欲發號施令。

吉利語音交互

同時語音交互還會引出另一個問題:方言的識別與支持。

想象一下,一位 30 歲的下沉城市的用戶奔小康了,購置了一輛所謂的智能汽車,該車的首要交互方式是語音控制。而他只會講地方方言(不會講普通話),那語音識別就更令人詛喪了,可以肯定的是,語音交互是完全不會被這類用戶群體作為首要交互方式。

語音操作效率高嗎?

從操作效率上來看,語音的交互并沒有實體按鈕快,比如感覺有點悶想要開車窗(駕駛位),語音的交互可能是:

Hey,汽車(喚醒詞)

之后是長達 2 秒的等待汽車回應(Google I/O 2018 大會表示 Google 語音助手已經可以無需等待喚醒詞的識別);

汽車機械式的回應:好的,請問要做什么?

我再告訴它:

額,我有點熱,請把駕駛位的車窗下降到 2/3 處;(前面的 【我有點熱】 是費話,僅僅是為了感覺像在和人類在對話,而非機器)

再次等待 2 秒:

好的,正在將駕駛位車窗下降到 2/3 處….

這里里事實上有兩個問題:

(1)語音 2 秒的響應時長受網絡及無噪音的影響,比如跑高速時的胎噪亦或網絡較弱時都會導致語音識別的速率。這會導致等待長達 5-10 秒鐘后,淡淡的聽到一句:

對不起,我沒聽清楚,請再說一遍……

(2)我所理解的【2/3 處】是一個什么位置,機器與我的判斷或許一樣也或許不一樣。

如果不用語音,我只需要將左手從方向盤是拿上來,然后順手放在左手車門的車窗控制區,輕輕撥動一下到想要停止的任何位置松手即可(盲操)。

實體車窗按鈕

也就是說等待汽車回復加執行的時間,足夠讓我自己手動做幾遍了。

正如那句話:大屏與語音帶來的并不是革命性的效率提升,而是不可思議的效率下降。

04 大屏幕可以支持使用 App

1. App 有使用場景嗎

隨著大屏越來越大,可引入的操作、功能越來越豐富,對于汽車廠商而言, App 成為自然而然的一個選擇

滿屏的 App

只要用戶愿意,就可以安裝任何想要安裝的 App,看電影、刷微博甚至玩游戲,只是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開車時會有刷微博、看視頻的需求嗎?

即使用戶有發微博、看電影的需求,那用戶為什么不用自己新買的 iPhone X 更高效的達成發微博和看視頻這樣的成就,而非得在交互異常蹩腳也并非那么友好的車載大屏上完成呢?這不是找虐嗎?

我能想到唯一的使用場景就是再路邊等人時,可以用車載大屏獲得更棒的體驗。但這樣的場景不足以成為解決用戶痛點的出發點啊。

2. 支持 App 有錯嗎

錯倒是沒錯,只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車輛】存在的目的是讓人從 A 點更快、更高效的到達目的地 B 點。完成了該需求,就可以下車了,而不是一直讓用戶待在車上。

用比亞迪汽車玩吃雞游戲

這個問題相信 PM 們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如何提升產品的活躍?

即:如何讓用戶用完不走?

Google 的目標是讓用戶搜完即離開,時間越短越好,這說明用戶很快的找到了自己所要的。

但我們的 App 是如何做的:要讓用戶用完不走,恨不得用戶天天用,如果是微信這類的社交產品,用戶停留的時間越長,投入的精力越多,離開的成本越高,這樣的做是完全 OK 的。

但如果是個工具型 App ,這樣做就有問題了:用戶在婚戀平臺上兩個月找不到對象,看似提升了 MAU ,但這與用戶在婚戀上兩天找到對象,然后迅速離開,哪個對于用戶的價值而言更高呢?顯而易見是后者。

同時為了增加用戶活躍,不斷給 App 增加各種各樣的花式功能:積分、社交、內容等,無所不用其及。

05 未來的汽車應該是什么

首先,如果按照 Waymo 關于未來無人駕駛的暢想,車內壓根就沒有駕駛員或駕駛艙,更別提給駕駛員使用的大屏和語音交互了(只有乘客),這顯然與目前的中控大屏化、語音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Waymo 無人車

其次,根據共享經濟的規模及發展來看,你、我以及任何人出門都打車的話,一切操作都由手機 App 來完成,請問汽車的大屏、語音與我(作為乘客)有什么關系?

06 最后

我們需要的是智能、而非大屏、語音交互。

啟動后,車輛自動識別到是車主,座椅會自動復原并加熱(如果是冬天的話),后視鏡會自動調整到匹配位置,同時根據以往的行車記錄顯示工作日的 9 點(通常是上班去公司),自動檢測燃油是否夠往返(如果不夠,則自動提醒路上加油),是否限行,并會自動導航并播報路況信息及 EAT(預計到達時間),同時匹配是否有順風車乘客,隨后播報昨天晚上幣圈的最新消息,或播放專屬的音樂列表。

從目前來看,大屏、語音是所有廠商的趨勢,支持眾多 App 也是廠商宣傳的差異化重點。沒有人知道未來的車內終極交互是怎么樣的,大家都在積極嘗試、積極布局。

車的產品核心體驗是發動機,其它的都只是錦上添花,最終令消費者滿意的是它的核心體驗。

享受駕駛的樂趣,駕馭世界不斷向前!

#專欄作家#

孟大偉,微信公眾號:孟大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高級產品經理,從用戶需求(在一大堆很酷的設想中砍掉當中的絕大一部分)到產品定義(有價值且符合公司戰略發展),從產品原型到視覺設計,從交互到動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點淺見:描述的都是把司機作為用戶出發的視角,車內其他人呢?

    來自上海 回復
  2. 妥妥的偽需求

    回復
  3. 因為全自動駕駛太難了,先搞點花里胡哨的東西用著吧,不然怎么賣

    來自重慶 回復
  4. “車的產品核心體驗是發動機,其它的都只是錦上添花”這句話怪怪的。。。意思是離合器、輪胎、座椅都可以不用是嗎。。。感覺說車的產品核心體驗是能“載人到達目的地”是不是更好?

    來自浙江 回復
  5. 大屏可,主要場景是導航,超大屏可能就沒這個必要了,只是看起來炫酷而已。
    語音控制一定是趨勢的,只是說現在的技術沒有辦法做到效率最高,還處于發展階段,但是假以時日等語音技術+物聯網技術成熟,語音一定是更加安全和高效率的存在。比如你想聽XXX的歌,直接說“放一首XXX的歌”,比如你想給YYY打電話,直接說給“YYY打電話”等等。像這類需要輸入的操作場景一定會被語音替換,而那種調節空調、開關窗戶、調節座椅等不需要輸入的場景,還是會保留實體按鍵的。

    來自浙江 回復
  6. 確實,功能看似花里胡哨,感覺滿足我們很多需求。但仔細一想、實際一用,發現并沒有什么用。反而降低了效率。
    不過話說回來,他們不做這些看似有用,實際沒用的功能,那什么時候能夠做出實際有用的功能呢,先有再進步吧。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