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構上癮模型的付費社群“盲盒聽寫”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上癮模型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一套標準化模型方法,它由四個階段構成,分別是:觸發、行動、多變的籌賞、投入;很多時候一些營銷手段就是通過上癮模型,讓用戶習慣于你的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基于解構上癮模型的付費社群“盲盒聽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本篇分享付費聽寫群的全流程設計思路,其中的優化部分是基于上癮模型改進的。
這里我們將“付費聽寫群”視為一個付費產品。
首先什么是上癮模型: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簡單理解:
- 觸發,讓用戶去使用;
- 行動,用戶用這個產品能做什么事,完成什么行為;
- 多變的酬賞,行動之后用戶能獲得什么;
- 投入,培養重復的觸發,也就是“回頭客”,在下面我要分享付費社群中,就是“復購”了。
一、拆分大的需求點,找到觸發
2020年初,在學生都是想練習口語這個大需求下,我嘗試想做一個付費的練習群:
- 一是豐富活動,提高運營微信號的活躍度,繼續鞏固“老師”這一角色,而不是客服;
- 二是檢驗自己是否有能力獨立跑通并優化一個冷啟動的小點子;
- 三是如果跑通了且能持續,可以增加兼職收入。
由于app是跟讀練口語,app里沒有課程的或引導去練習的,還有哪些相關形式可以拆出來做呢?首先我想到聽寫,跟讀已經把輸出做了,那么輸入這塊還是個缺口,學員的聽寫能力也需要同步提高,是一個需求點。
觸發的痛點很清晰:聽力不行,聽不懂;聽力還行,但不一定能寫對;聽寫都還行,需要保持這個能力。
繼續往下拆分,想象學員會問什么問題,這些都是前期宣傳可列出的痛點,每一條都可能觸發一類學員。
那不能自己去練嗎?一定要花錢進練習群練習?分級痛點來了:自律性差,自己無法堅持。
這里只舉例,不羅列,分享下思路。
一開始自己能想到的可能不全面,只有三四點,一旦開始實際操作,開始第一期的嘗試宣傳,學員私信的問題會暴露更多的觸發點,這樣可以不斷的迭代改進這一步;我個人的這個社群目前是只要咨詢的最后一定會報名。
比如遇到過:適合什么基礎?如何練習?有沒有分能力等級?是什么樣的練習材料?等等。
二、行動+多變的酬賞,不做拆分,需要相輔相成,互相加持
這種學習型社群中,我認為這兩個環節是不可分割的,必須一起考慮,因為學生只要完成行動了,至少是有效果的,學習效果是這類社群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這里的酬賞,從普遍的金錢或物質獎勵等,我更關注的是學習效果;換句話說這個“產品”有沒有療效,多變性稍后再說,多變性隱含在學生取得效果后再去取得的成果里。
行動這一點,我沒有設計很多學生需要做的,因為聽寫,就是字面意思,聽出來+寫出來,就完成了,沒什么花樣,就是練嘛。
反而是在社群提供的練習內容上,也就是“產品”角度,可以做一些花樣。
每天練聽寫是煎熬又枯燥的行為,但是材料每天都不同,學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內容,會有一種開盲盒的驚喜。
在改進過程中我曾經想過要不要出針對某個主題的連續材料練習,學生反饋說不想提前知道下一次的內容,喜歡每天點開練習都是“AHA~原來是這個”的心情,這里就借用了學生的原話“做聽寫像拆盲盒”。
在多變的酬賞環節,實際操作中初期有一些跌宕起伏,目前來說一年過去了,已經穩定且成熟了;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堅持去練習,獲得能力的提高;在他們去應用這項能力的時候,自己就可以體驗到,酬賞的多變體現在如何去用。
四六級考試聽力提分了,大學英語競賽聽力部分拿高分了,英語類的劇集,看英文電影等等有點能聽懂了,這些應用上都有學生反饋過自己取得的“成果”;那么作為正反饋,也會讓堅持的人更投入,同時作為“優秀案例”,觸發其他人也想練習。
這里還有一個隱形酬賞,就是學生得到了沉浸式用戶體驗,學生只需要埋頭練習,完全不需要思考“不會讓我邀請好友吧?不會分享朋友圈吧?不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幫你宣傳的行為吧?”,好評度和粘性非常高;而這些好評,都是由運營也就是我來去做拉新的“籌碼”。
三、投入,本質是短期內先有肉眼可見的收獲
前面說了有收獲就有更多可能去投入,這里的本質問題其實拋給了如何有收獲。
方法有很多,比較重要的我認為是做好督學(比如我這里做的是鼓勵大家打卡曬練習),和放大“優秀學員”的榜樣力量。
學員收獲了會投入,會復購,甚至會安利好朋友一起來,這些都是正向循環。
有同樣目標的人聚到一起,他們成為一個群體,具體如何做,我覺得還有一個方向是可以從群體行為的心理再去分析,找找靈感。
以上是通過解構上癮模型做的付費社群的設計復盤和思路分享,希望能給大家一點點啟發。
作者:月半催眠曲;6年工作經驗的運營人,19年3月開始接觸教育行業,后從全職轉為兼職;目前全職在某小眾細分行業做用戶運營。
本文由 @月半催眠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