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高效準確的輸出運營設計稿?
編輯導讀:溝通是一門技術活,如何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促進與對方的聯系并不像我們認為的那么簡單。本文作者對設計師如何進行有效溝通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在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每個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所以對于我們設計師而言,有時候項目的周期也非常緊迫,導致當我們接到需求時,很容易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需求方解釋不清楚,設計師不知道從何開始,對項目也是不了解,后面臨時想到什么就問什么,使我們工作效率低下,也會讓對方覺得你很不專業,做完的方案,需求方不滿意,改了又改,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那么我們如何在項目周期緊迫的情況下,通過有效的溝通高效準確的輸出運營設計方案呢?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日常和需求方溝通的一些小技巧。
01?什么是有效的溝通?
所謂有效的溝通,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促使對方更好的接受,使雙方就某個問題可以達到共同認識的目的。
02?如何在工作中進行有效溝通?
當接收到一個設計需求時,不要忙著動手開始做,要先去與需求方溝通清楚,如果少了前期的溝通,后期你可能會在無休止的改圖中,一點點的不僅失去了耐心,還磨滅了激情!
1. 前期準備階段
(1)首先了解項目背景、活動的文案和玩法以及活動的目標及用戶人群。
(2)參考的收集,設計想法初步建立
根據活動的文案和玩法去網上搜索一些針對性的有啟發性的圖片案例作為參考,用來初探需求方的喜好,明確接下來該走的方向,最后達成對風格的整體認知。同時要整理好自己的設計思路。
2. 溝通階段
(1)隨時記錄
帶著前期準備的內容去和需求方溝通,把自己的一些設計想法給對方講清楚,這樣做能保證我們在和需求方討論的時候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會被牽著走!
與需求方溝通時隨時記錄在溝通中對方的想法,比如需求方想重點突出表現什么,想營造出什么樣的氛圍等。也可以記錄在討論中一些好的創意,再結合自己的思考運用到實際中。
溝通過程中的3個小技巧:
- 先聽:這一階段很重要,一定要以求知的心態去了解需求,不要拿著一個自認為的結論去溝通,因為產品在提出需求時,也一定是經歷過多次推翻自己的想法,最后才選擇的這一版方案及玩法。
- 后問:這個時候有不明白或者沒有理清的地方要及時的提問,問題要明確,避免后期重復溝通。
- 再復述:將接收到的信息總結后與對接人復述,查漏補缺,確認下沒有出現任何的遺漏。
(2)達成共識
前面的所有點都確定好了之后,這時候我們已經與需求方達成共識,就可以進行設計階段了。
下面我將通過實際案例,具體說一下我是怎么通過有效的溝通與產品達成共識,從而減少多次改稿的問題的。
03?案例:到家精選雙11預售專場
1. 前期準備階段
(1)項目背景:此次雙11大促活動借助京東這一平臺,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吸引用戶下單,為業務線吸引更多的流量,促進轉化率。
頭圖文案:
- 主標題:保潔服務,11.11預售專場
- 副標題:日常保潔3小時預售,僅85元
活動的玩法:通過預售提前付定金,享受折扣這樣的活動方式來吸引用戶。
針對的用戶人群:用戶群體年輕,女性占比較高,超過80%的用戶在35歲以下。
(2)參考的搜集和對設計的想法
由對第一點的總結,得出設計目標:
- 著重渲染雙11大促氛圍,突出品牌調性。
- 采用三維場景搭建,趨于年輕化,加上到家精選專屬優惠券和金幣,再次刻畫品牌,也使畫面更加熱鬧具有層次感。
- 用到家的LOGO的小房子進行延展,用C4D搭建室內保潔阿姨打掃房間的場景,作為畫面的主體,符合到家精選品牌性。
參考圖的搜集:
了解完項目的背景,和對項目進行初步的思考之后,就可以帶著自己的想法和參考圖去找需求方溝通。
2. 溝通階段
(1)隨時記錄
給需求方看參考圖,他們對用C4D搭建場景的創意表示認同與支持,也很期待。
在討論時也說出了他們的訴求(這時候要拿小本本記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突出優惠券和定金抵扣內容,吸引用戶點擊
- 會員專享區塊與整體頁面風格統一
- 首屏要有大促氛圍的沉浸感
(2)達成共識
與需求方溝通完需求之后,心里有了方向和發力點,結合需求方的訴求和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胸有成足的往下進行了。
這幾個步驟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做到了這幾項,產出的設計稿可以減少改稿的次數!
最終設計結果:
把需求方說的每個點都著重考慮到,以免等完稿的時候再修改。
04?結語
最后我們來回顧總結一下:
不管項目大還是小,每次做完都要去做一個總結復盤,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多思考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或者請教有經驗的同事,逐步優化自己的溝通流程。養成良好的溝通技巧,這樣對于在下一次接到新的需求時候不至于手忙腳亂,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會大大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溝通是一個需要長期去總結思考的事情,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再經過刻意練習,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作者:王維,視覺設計師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王維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先分析后進行在總結,贊
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