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和拉勾,你喜歡哪家的設計?
編輯導語:在求職路上走過一遭的人,想必對于Boss和拉勾都很熟悉。除了關注平臺上的內容之外,你是否有關注過他們的內容呢?Boss和拉勾作為招聘行業的兩只領頭羊,各自都保持各自的設計調性,既有共性也有不小的差異。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加上國家對企業對扶持力度,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國內眾多巨頭公司都在搶占招聘類型的市場份額,類似像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支付寶、美團,美團外賣、餓了么等等,互聯網IT屆招聘產品中Boss和拉勾一直是相愛相殺的存在。
Boss和拉勾作為招聘行業內的領頭羊也都保持各自平臺的設計調性,有共性也有差異化。
本期筆者根據自己日常習慣用的幾個核心功能,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分享這兩家平臺部分核心功能的體驗心得,看看哪些設計思路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一、首頁
打開App,進入求職者第一視角的是用戶側找工作剛需模塊-首頁。
首頁模塊兩家平臺的功能布局基本保持步調一致,從上至下導航欄(求職主題)-Tab選項卡-內容區(職位推薦)。支持手勢交互上左右滑動切換職位。相較之下,拉勾在首頁模塊中增加一個活動運營區域,可以提升首頁大流量分發效率和增加內外部廣告營收。
職位推薦卡片的設計也基本保持一致,都是通欄卡片列表,支持上下滑動。Boss職位推薦卡片區有職位名稱、薪資、職位標簽、企業規模、招聘者信息、坐標。
而拉勾的職位推薦卡片差異點在于去掉招聘者信息,突出企業規模及企業優勢相關榜單信息,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加深用戶對企業的印象降低簡歷投遞顧慮,而且可以提升招聘企業收到簡歷的優質率。
從以上分析可以簡單看出,Boss在平臺功能定位上是突出求職者與招聘者之間點對點的連接屬性。而拉勾保持點對點連接的同時,側重樹立企業在平臺的品牌形象,這一設計點可以促進企業加大對平臺投放的廣告力度,在商業價值上提升平臺的營收。
二、填寫求職期望
▲ Boss-填寫求職期望
▲ 拉勾-填寫求職期望
在填寫求職期望這一用戶核心流程中,兩個平臺的設計步驟也基本保持一致。
一級界面的信息包含已填寫的求職意向基本信息和求職狀態,都支持管理個人1-3條求職意向,方便讓不清楚自己定位的用戶有多種崗位方向的選擇,滿足用戶的不同求職需求。
在求職期望填寫的二級模塊,Boss支持全職和兼職兩種求職類型,求職者對崗位的要求劃分更精細,個人猜測是為了方便系統向用求職者推薦的職位更加精準聚焦,立足于用戶側的顧慮,考慮的更加全面;而拉勾則是簡單粗暴的提供崗位基本三部分需求內容:職位類型、薪資、所在城市。
從填寫求職期望模塊中可以看出,最基礎的核心流程在用戶行為模型中已經被教育的很成熟了,依次是崗位填寫管理-崗位需求細分。兩家平臺的設計大同小異,遵循用戶操作節點流程中已養成的操作習慣。
三、上傳附件
▲ Boss-上傳附件
▲拉勾-上傳附件
Boss亮點功能1:
Boss在「上傳附件」模塊緊跟當下趨勢,除了上傳常規附件功能,新增視頻附件,求職者可以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向招聘方介紹自己,并加以文案輔助說明,加深用戶認知。
視頻相較于常規文件的方式更易理解,能較為全面的了解求職者的語言組織和表達等能力,新穎的求職方式也更易受招聘者青睞。
簡歷是求職者的門面,考慮到眾多求職者在簡歷的包裝上力不從心。該模塊還為用戶提供付費類專屬簡歷模版,為不同類型求職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平臺提升營收。
在上傳附件模塊的細分場景中,顯然Boss考慮的功能需求維度更多,更加人性化。
從求職用戶切身需求出發,即使有讓用戶掏腰包的引導行為設計,但設計手法相對“克制”,并不會引起用戶的厭倦心理,反而可以讓用戶和產品側得到共贏。
四、職位詳情
根據設定好的用戶行為路徑,填寫完求職期望就是查看職位詳情找工作了。
兩家產品在這個模塊設計中也還是大同小異的,職位名稱-薪資待遇-坐標模塊置于優先級最高位置。上下滑動時,按鈕一直呈現界面底部,讓用戶易感知,方便用戶一鍵觸達,整體框架從幫助用戶建立職位認知至用戶觸發任務,模塊任務分層承接讓流量形成有效轉化。
內容區兩家也有不同的設計策略,Boss在詳情頁面增加競爭力分析器功能,用戶購買完平臺推出的「直豆貨幣」,就可以利用「直豆」來查看自己的關注崗位的競爭力分析。
該功能從求職者自身關注點出發,為業務助力,既能促進平臺營收,也能幫助求職者更好的對自身做出調整,提升簡歷通過率。
拉勾除了當前查看職位的詳情,考慮到當前求職者場景,在職位詳情下面提供其他推薦職位的feed,類似電商平臺的設計策略。求職者投遞完當前職位,無需返回退出就可以繼續查看其他職位信息。
提升當前界面流量分發效率,減少了當前流量損耗,延續了用戶瀏覽時間。
Boss在當前職位詳情模塊只提供了「立即溝通」按鈕,只有通過溝通交流、招聘方回復之后才可以投遞簡歷,而拉勾則是提供「立即溝通」和「投遞簡歷」兩個選擇。
在這一點差異點從個人來看,前者應該是從求職者和招聘方雙方角度出發,待招聘方溝通后才能投遞簡歷:
一方面提升簡歷被查看的幾率,簡歷被查看也就提升了求職者通過初篩的幾率,也為平臺和企業招聘方積攢了好的口碑形象;另一方面相較于拉勾直接投遞行為而言,避免了雙方信息接收的時間差。
投遞是求職者單方面的行為,只有招聘方查看簡歷才是節點目標任務,單方面沒有溝通投遞的簡歷很容易被招聘方錯過瀏覽,對于求職者而言也就浪費了一次求職的機會。
看似單一的觸達渠道,實則強化了信息的高效傳達。
五、企業招聘主頁
▲ Boss-企業主頁
當用戶查看完職位詳情,用戶下一步關注聚焦點就是企業信息詳情,Boss和拉勾在企業詳情模塊的設計差異點還是挺多的。
Boss在當前界面采用圖片(一般是企業logo)與黑色遮罩疊加背景模糊的處理手法,另外無需跳轉至二級界面,將底部彈窗上滑就可以查看所在企業招聘的職位,為用戶營造全局沉浸式體驗,提升用戶瀏覽效率,降低用戶的操作成本。
關于企業詳情,Boss是和看準合作的,為求職者提供企業招聘相關和崗位求職者相關數據。
▲拉勾-企業主頁
拉勾在企業主頁按照常規白紙黑字的設計,相對于招聘者,求職者關注更多關心的是所在公司的規模和公信力。體量大的公司加入了企業榜單排名,企業對內對外都樹立了非常好的企業形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高效快速獲取牛人信息,也為求職者提供了求職方向。
另外,拉勾的企業數據是跟天眼查合作的,點擊查看更多就會跳轉至天眼查的H5頁面,借力打力,利用外部優質平臺提升了自身平臺數據的靈活性。
六、消息
消息模塊從視覺上來看,Boss相對于拉勾看起來更加干凈清爽,沒有過多的視覺修飾。兩者都是遵循從上至下,從左至右F型瀏覽順序,以列表的形式呈現聊天消息記錄,符合用戶的基本瀏覽習慣。
相比之下,個人更偏向拉勾消息模塊的設計形式。Boss的Tab切換雖然可以減少頁面跳轉,但是交互手勢上不太友好,根據格式塔定律中的親密性原則來看,間距過短,Tab模塊之間來回切換容易讓用戶誤操作,增加用戶心理挫敗感。
而拉勾方面將求職者最關心的模塊以金剛區圖標,點擊后跳轉至二級界面的形式,雖然會打斷用戶繼續瀏覽的用戶路徑,但是以圖標+文案的方式可以清晰的傳遞該功能定位,強化了行為引導。
七、聊天窗口
▲ Boss-聊天窗口
聊天作為求職用戶在Boss首當其沖的核心剛需功能,該模塊都是圍繞聊天、投遞簡歷、聯系、約面試等功能展開。
根據用戶場景,將職位強關聯功能聚合在導航欄下方,便于查找。支持交換電話和微信聯系的外部溝通方式,擴展了場景的靈活性,為用戶創造連接的便利。
其次,考慮到雙方信息接收時差和招聘方接受消息不及時而被其他信息沖走而未有效進行溝通查看簡歷的場景,容易讓求職者長時間得不到回復而產生挫敗感和自我質疑。
強制性方式待對方回復后才能激活交換聯系方式和投遞簡歷的功能,并且在招聘方不在線的時候提供了「訂閱上線提醒」功能,以保證信息得到有效觸達至招聘方。
「常用語」功能是用戶打招呼常用功能之一,置于界面底部輸入欄左邊,求職用戶易觸發,非常友好;另外,考慮到聊天場景和產品使用人群年輕化的特殊性,加入GIF表情包,充分滿足了年輕用戶彰顯自我個性,表達自我的需求,可以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
截圖分享已經是一種常規的分享手段。當用戶截圖當前聊天界面的時候,系統會有提示「分享好友」和「保存圖片」的彈窗提示。產品利用系統截圖功能,豐富了產品使用情況,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保存圖片」統一了分享的視覺效果,也提升了品牌聲量。
▲ 拉勾-聊天窗口
拉勾在聊天窗口的功能設計上還是有幾點不同的。
不管是求職者主動打招呼,還是被動接收招聘方來信,產品從輸入欄、職位卡片、當前溝通職位三個模塊引導提示用戶投遞簡歷。個人推測這種設計策略由戰略層視角出發,對平臺、求職者、招聘方都有價值,側重于利好平臺發展。
- 求職者:「立即溝通」的聊天功能更像是一個輔助功能,引導用戶投遞簡歷相較于Boss更加靈活,無需強制溝通就能一鍵投遞,讓求職者高效便捷觸達任務節點;
- 招聘方:收到簡歷就意味著提高收到高質量匹配人才簡歷的概率,對于大企業來說,擴充了人才儲備;
- 平臺:收到的簡歷越多,就能說明平臺的求職者流量和企業曝光度。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提升自身營收,達到商業目的。
八、誰看過我
兩家平臺都有「誰看過我」這一功能,類似于最近訪客。
從求職者視角出發,求職者可以從「誰看過我」模塊里看到招聘者訪問個人主頁的記錄,由此可以看出在某一方面是能夠吸引到招聘方駐足瀏覽的,求職者篩選出心儀職位投遞的話,能夠提升求職通過的幾率。
Boss在該模塊中加入了可視化圖表的設計,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當前求職者所在大環境中的競爭力,可以根據當前趨勢做出相應的調整。
九、個人中心
▲ Boss-個人中心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Boss在個人中心模塊,系統根據獨有的算法機制,為用戶非常貼心的提供個人簡歷智能診斷功能卡片。進入診斷功能,可以根據當前提示修改優化相對應的具體位置,便捷高效,繼續提升用戶好感度。
另外在求職助手的「簡歷刷新」功能中,為用戶提供可視化圖表數據展示的方式,在求職者面前呈現當前當前競爭力,盡可能的用易懂、易理解的形式讓用戶感知并做出調整。
▲ 拉勾-個人中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考慮到用戶在個人電子版簡歷的使用頻次和關注度,簡歷優化不是一兩次就能完善的。拉勾和Boss在個人中心的簡歷場景中都增加了訪客視角,利用「預覽」功能和站在招聘方視角的同理心,輔助求職用戶者提升個人簡歷的競爭力。
十、Boss-預覽功能
Boss亮點功能2:
在求職者預覽視角這個精細化場景中,Boss考慮的層面也更加全面。精細化用戶資料模版,能看見筆者作為設計師是支持上傳設計作品png圖片的。
此外還將首頁職位推薦卡片和聊天場景中的溝通卡片都用手機樣機包裝的形式呈現在用戶面前,進一步強化用戶對招聘者視角的感知,從心理補償層面取悅求職者提升好感度。
十一、公司
▲ Boss-公司
Boss亮點功能3:
對于求職者而言,一般會有兩個關注點。
第一個關注點是職位詳情,關乎求職者未來至少1-3年的生活質量和工作內容,以及能不能勝任該職位。招聘者是誰對求職者來說倒是無足輕重的;第二個關注點就是所在企業的規模、人文關懷、業內口碑等等…
Boss的「公司」模塊將各類入駐平臺的公司優勢標簽化,加入員工的工作體驗記錄和所在企業的相關招聘,可以讓求職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情況。企業通過在平臺的曝光度,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也能夠獲得更大的投融資方面的商業價值。
▲ 拉勾-公司
拉勾亮點功能:
拉勾在「公司」模塊面向用戶也有一番作為,加入了「探秘」主題,由平臺發起針對各大企業相關采訪的短視頻,一方面讓用戶可以用碎片化的時間快速了解心儀公司和其他傾向性的公司;另一方面為企業增加曝光度,提高招聘效率,更易“捕獲”優質才。
在「榜單」主題內可以查看各大上榜名企,一個好的企業形象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另外強大的平臺曝光度相當于企業對外的發聲通道,還可以提升企業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有利于企業的宣傳。
十二、教育
▲ 拉勾-教育
拉勾教育是拉勾旗下的一個子品牌,在產品中加入「教育」模塊,打通拉勾的流量通道,算是另辟蹊徑的一種商業化道路。
可以看出,現如今的招聘平臺并不滿足當前只解決了求職和招聘雙方的需求,出發點從幫助求職者找工作到幫助求職者找到更好的工作,從產品側來看更像是為求職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體系。
雖然是付費才能用的功能,在前期為用戶提供了7天會員免費體驗的機會,彌補了教育頻道目前的課程量還不是很豐富的問題。分享好友才可以激活免費體驗,設置一定的門檻一方面可以讓用戶珍惜當前機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為平臺拉新。
▲ Boss-職場小課
「職場小課」在Boss「發現」模塊入口隱藏的比較深,從產品的發力情況和Boss從模塊默認「推薦」頻道下可以看出,產品應該更想向脈脈這類職場社交方向發展,將平臺大流量歸集至職場社交圈子中,讓用戶發聲,通過職場陌生人之間的交流活躍整個平臺。
目前「職場小課」只是作為產品附屬功能的延伸,整個頻道還不夠豐富。
十三、總結
筆者從設計層面從兩家產品體驗中發散的一些設計思考,兩家產品設計雖有不同的設計亮點,但作為同類型招聘工具,產品大體發展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
在保證用戶基本需求前提下,從精細化用戶場景中深挖用戶需求,立足于用戶側的考慮維度,繼續提升用戶體驗,拉近產品與用戶的距離。并且,在商業化道路上也做到了差異化競爭,Boss有職場社交的發力點,拉勾也有其教育品牌的略微優勢,各有千秋。
以上對兩家產品設計的一些個人思考,不足之處歡迎交流指正。
本文由 @禪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拉勾體驗有多差用過的都懂。
這么說吧,拉鉤還能用嗎?推送的都是些垃圾消息,base 北京,我都笑了,幾乎全部都是定時任務,比例占了 96%,好家伙三個月給我退了六十多條消息。boss 上除了各個公司會有些已經下的 headcount 沒及時下架以外,都是真的消息好嗎!
hahaha,別激動別激動
BOSS
本月最佳沒有之一!狂贊?。。∷悸非逦?,有理有據,每個點都打在靶心上,前情+復盤一氣呵成。完美競品demo??吹竭@句“根據格式塔定律中的親密性原則來看…Tab模塊之間來回切換容易讓用戶誤操作,增加用戶心理挫敗感”,還是忍不住笑了,似乎是在說我手指粗。好文好文。
謝謝佳兄。你提的這個笑話也有問過身邊的“磚友”,那個tab點擊十次差不多8、9次都會誤操作,不過即使誤操作也沒有大礙。只是站在用戶視角來看的話還是有進一步優化空間的~
我有美甲,滑動友好一些~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設計是個展示,對于app來說。重要的是運營。誰的活躍度高?
不懂設計的運營不是好產品
運營是站在靠前的位置,但是設計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職能崗位都是缺一不可,都有相應的職責和擔當,產品不是單打獨斗就能起家,重要的是團隊配合和往前推動產品商業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