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大腦處理任務的四種負荷,提高產品易用性
編輯導語:易用性是可用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指的是產品對用戶來說意味著易于學習和使用、減輕記憶負擔、使用的滿意程度等,這種體驗感對于用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作者分享了幾種方式提高產品的易用性,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人在處理任務時,往往會有四種負荷需要消耗腦力資源,分別是視覺負荷、認知負荷、心理負荷、動作負荷;這些負荷都是人們行動的阻力,減少阻力可以提高產品易用性,從而提高用戶操作意愿。
下面將詳細介紹減少負荷的方法:
01 減少視覺負荷
用戶在屏幕上識別和尋找信息的過程,都屬于視覺負荷。所以減少視覺負荷的核心是快速識別和方便尋找。
方法有以下四個:
1)重點放在視覺中心
人們瀏覽屏幕的習慣是先看屏幕的中心位置,而非邊緣。
人們對想看的內容和位置有先入為主的心智模型,所以在做界面設計時,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屏幕上面三分之一的部分或放在屏幕中間,可以讓用戶進入界面就立馬get到重點。
2)利用分組創造規律
發現規律有助于大腦快速處理時刻接收的感官信息,即使本無規律,人眼和大腦也會嘗試創造規律;所以在做界面設計時,將信息分類分組,用分組和間隔創造規律,可以方便用戶尋找信息。
另外,人一次只能記住少量事物,所以每組展示的信息不能太多,一般是不多于4條。
3)合理運用形狀和色彩
根據設計心理學理論,人類能識別24種基本形體,它們構成了我們能看見和辨認的所有物體;所以人類天生對形狀較敏感,我們在設計界面時使用形狀更方便用戶識別。
色彩也同理,色彩本身具有聯系和含義,綠色代表通行,紅色代表停止,藍色代表安全等;所以合理運用色彩,也能幫助用戶快速識別信息。
4)遵循閱讀習慣
用戶進入界面處理任務,一般邏輯是:了解任務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這個任務>怎么做任務;按照正常閱讀順序合理設計界面,避免讓人來回跳著閱讀內容。
案例應用參考:
02 減少認知負荷
用戶處理任務時大腦的理解、思考、記憶都屬于認知負荷,認知負荷需要消耗大量腦力資源;所以減少認知負荷的核心是減少用戶思考,甚至是不要讓用戶思考。
方法有以下三個:
1)漸進呈現小塊信息
如果一項任務比較復雜,包含多個步驟時,我們把任務拆解成很多小塊,當用戶需要時再展示對應小塊的信息,可以減輕認知負擔。
當然可能有人會質疑,拆解這么多步,會不會最后的漏損很大?答案是可能會,但是對于復雜任務來說,多個步驟完成任務對比單個步驟完成任務,肯定是可以提高用戶體驗的;對于轉化率是提高還是降低,還是需要通過A/B測試進行驗證。
2)優化表達方式
從內容載體看,用戶較容易接受的載體排序為視頻>圖片>表格>文字。
- 從內容形式看,用故事去表達觀點,會更有代入感,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抖音短視頻帶貨;
- 用數據去證明事實,會更有說服力,比如電商平臺購買頁展示銷量;
- 利用用戶評價去證明產品質量,會更有信任感,比如電商平臺購買頁展示買家評價。
3)復雜任務模板化
有些任務比較專業,非科班出身可能很難完成,比如拍攝短視頻。
據我所知,拍攝一個優質短視頻的過程相當復雜,比如設計腳本、擺拍、打光、后期剪輯等等,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但是如果把拍短視頻模板化、簡單化,是可以降低拍攝短視頻門檻的;比如抖音,15秒+音樂背景+固定特效的模板,幾乎可以讓每個人都可以拍出一個優質的短視頻。
案例應用參考:
03 減少心理負荷
用戶在處理任務時,由于某些原因產生的心理壓力,就是心理負荷。心理負荷會阻礙用戶順利完成任務,所以減少心理負荷可以提高任務完成率。
方法有以下三個:
1. 滿足安全需求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通常會有害怕泄露隱私、損失財產等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滿足用戶的安全感,即可降低用戶心理壓力,提高用戶操作意愿。
針對害怕泄露隱私心理:
在用戶提交信息前需要向用戶說明信息用途,必要時需要索權和簽署協議;在用戶提交信息時,技術層面需要加密防止信息被盜,交互層面可以營造安全氛圍;在用戶提交信息后,用戶信息不能提供給別家用作商業用途。
針對擔心財產損失心理:
用戶一般在使用交易產品時,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銀行產品如招商銀行、支付產品如支付寶、電商產品如淘寶等。
具體滿足擔心財產損失心理的辦法是:交易前的安全保護,例如指紋解鎖才能看到賬戶信息,賬戶信息脫敏;交易中的安全保護,例如專用安全鍵盤、付款二維碼的實時刷新;交易后的安全保障,例如賬戶安全險(賬戶被盜獲得賠付)。
2. 盡量避免尷尬
用戶在使用社交產品時,往往會有社交壓力,人們希望在朋友面前樹立良好形象,不想尷尬出糗;如果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尷尬,使用產品的意愿就會降低。
避免尷尬的例子比如微信發布朋友圈可設置分組可見、三天或一個月或半年可見;陌生人社交產品在用戶開始聊天時,有問候語破冰;支付寶的年度分享賬單,無論你花的多還是花的少,都不會暴露你的缺點。
3. 減少用戶等待
用戶等待太久沒有結果,就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產生心理壓力。
常見緩解焦慮的辦法:
首先做到實時反饋進度,讓用戶對任務進程有掌控感,感知到進度是不斷前進變化的;界面設計上可以展示剩余時間、剩余排隊人數、進度百分比等元素,告知用戶進度。
其次,等待超時可給予補償,因為當用戶等待超過30秒時,用戶可能會放棄任務;給予補償可以彌補用戶心理缺口,減少用戶流失;比如花小豬打車等待界面,超時會贈送紅包,盡量挽留用戶。
案例應用參考:
04 減少動作負荷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如果操作太繁瑣步驟太多,也有可能會中途放棄,這就是動作負荷帶來的影響。
常見減少動作負荷的方法有:
1)去掉不必要環節
有些環節如果產品有保存相關數據,就沒必要讓用戶再操作,例如手機號。
2)簡化操作環節
設置默認值;減少輸入,改成選擇、減少點擊(比如提交訂單和支付合成一步)、減少頁面跳轉(比如由一個頁面承載相似功能)。
05 小結一下
以上四種負荷產生時,都會阻礙用戶的下一步行動,因為它們需要消耗腦力資源,而人是懶惰的;為了提高產品易用性和轉化率,減少四種負荷很有必要。
負荷之間還有優先級劃分:認知負荷>心理負荷>視覺負荷>動作負荷;所以當你在對減少負荷的方案做取舍時,可參考以上優先級再做決策。
參考書籍:
《設計師要懂心理學》
作者:狐檬,具有千萬級互金產品和運營經驗;微信公眾號:小狐學產品
本文由 @狐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