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系統發展到如今的幾點思考
導語:馬云在15年參觀supercell的幾年后阿里就啟動了中臺戰略計劃;騰訊在19年開始對外公布自己的中臺體系;同年美團也在招兵買馬,構建自己的數據中臺,這些互聯網的大佬級公司都在搞中臺系統,那么如何確定自己公司現階段是否適合搭建中臺系統,本文作者對此展開分析探討,一起來看看~
一、前后臺模式的弊端
近些年來,中臺的概念越來越熱門,打開谷歌搜索,收入“中臺系統”就能檢索出來5億多條結果,可見大家對其關注度有多高。
在介紹中臺之前,我們先介紹在中臺產生之前,常見的互聯網系統的模式——前臺+后臺。
后臺(例如:訂單系統、交易系統、供應鏈系統等)通過配置為前臺提供計算服務,前臺再通過自定義的樣式,呈現給用戶所看到的頁面及功能。
如果在此模式中市場、運營、銷售等前線人員突然有了一個非常棒的idea,要在原有的電商系統里增加拼團功能(如聚劃算的拼團),這時候不僅需要重新設計前端頁面,而且后臺的接口與數據表都要重新設計。這樣導致系統的很多底層應用重復搭建,拉長了開發時間,影響需求上線節點,最終可能會造成功能還沒開發好,已經被競爭對手搶先占了先機。
因此若公司內部有多條業務線同時進行發展,并要探索新的業務場景時會遇到此類問題,我們再展開來說,可分為幾點:
1. 公司內部多系統不統一
很多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會分化出多條業務線,每一條業務線(也可以是部門)又像一家子公司一樣,所賺得的收益都歸為本子公司的功勞。
為了維護好自己部門內部的利益和績效,每個部門的大佬們在做決策時也會從自己所待的部門角度出發,可能不會從公司全局角度考慮,這種行為會讓公司內部各部門形成信息孤島。
當其他部門要使用某一些功能模板時,一方面是其他部門可能不知道此部門有這種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本部門的功能搭建時只考慮對本部門使用,所以很多細節不適用于其他部門的需求,其他部門還需要重復搭建類似的功能,這樣會大大消耗公司的研發成本,并且無法快速迭代完成任務。
2. 原有系統不支持現有業務發展
在創業初期的系統所面臨的業務場景相對單一,但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所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張,不管是通過將原有系統進行底層架構改造二次開發,還是從0到1開始研發一套新的系統去適應市場的變化,都會非常耗費精力,更何況是多條場景同時進行,難度可想而知。
3. 系統臃腫
業務系統為了支持越來越多的前臺需求,后臺需要不斷通過模塊化設計(解耦)的方式來保持系統的穩定性,這種設計方案反而會導致系統越來越復雜,同時這樣的后臺變得越來越沒法去快速響應前臺業務調整所帶來的改變。
二、中臺的本質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中臺系統應運而生。
中臺可以理解為一個耦合劑,通過高度抽象,把使用頻率高,可復用性強的模塊提煉出來,單獨做一套系統,在前后臺中間起到關聯的作用,這樣就可以快速響應前臺需求,后臺也不會變得臃腫。
舉個例子,在抖音剛出來時,美團也想打造一個新的短視頻APP與抖音競爭,這時候需要開發一套新的系統。
可能需要的功能有:在線播放短視頻、商品交易、用戶社區等。
分析以上需求,可以從中抽象出的模塊有:視頻編輯、商品編輯、賬號體系等。
結合美團APP和被其收購的大眾點評APP自身現有的功能,可以把團購的視頻編輯功能、商品編輯功能及賬號體系剝離出來,做成中臺系統,這樣前臺只需調整樣式和定制化的需求,即可快速上線運行,根據市場反饋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從而搶占一部分市場。
當然這個中臺系統需要提前做好相關的功能,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說,中臺系統有時候需要走在業務前面,去分析公司內部的未來戰略以及市場上接下來的變化,從而能及時響應滿足業務需求。
中臺的一個重要價值:為企業內部不同業務提供可復用的基礎模塊。
三、中臺的現狀
1. “小前臺+大中臺”階段
- 08年阿里成立天貓事業部,其中技術團隊是負責淘寶網設計的團隊;
- 09年成立共享業務事業部,對天貓和淘寶網這兩個業務線中高度重合的共用模塊進行開發維護。
- 10年成立聚劃算業務,搭乘創建好的中臺系統,實現了快速落地。
- 15年阿里巴巴開始對外宣布“小前臺+大中臺””的架構。
阿里數據中臺全景圖
阿里的某個事業部曾在一年內立項研發了近百款產品,其中順利上線的只有十幾款,而被大眾所熟知的產品僅有幾款,這種情況下,要想在一年內高產地孵化這么多產品,如果沒有中臺系統的支持,每個系統都從零開始搭建,耗費的成本將會多么巨大。
2. “大前臺+小中臺”階段
20年底阿里突然提出“拆”中臺,不是中臺不行了,是場景變化了。
中臺在高度抽象現有系統、提升企業內部工作效率上還是非常棒的,但是這只是把內部系統進行整合創新,無法做出顛覆性創新。如果沒有中臺,阿里就無法快速打造“盒馬鮮生”這種新零售領域的新星,但在互聯網的下半場里,一二線互聯網公司需要的是重新引領某個細分領域場景的產品,這個時候只需使用一點點中臺的基礎模塊,剩下的功能交由團隊內部打造、摸索。
從阿里中臺的進化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中臺將會變得越來越“薄”,但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架構。
四、什么樣的公司需要中臺
1. 企業內部系統里有沒有多條共性業務?
這是做中臺系統最先決、最重要的條件。公司內部有多條共性的業務,這樣就可以提煉出可抽象的模塊,拿到中臺去開發,無需各個業務線自己開發,從而節省人力物力成本,這種共性的業務越多越好。
比如,騰訊有多條社交領域的應用:QQ、微信、TIM、DOV、微視等等。它們的共性部分包括:用戶中心、評論中心、素材管理等模塊,這些都可以成為中臺的一部分。
2. 有沒有多個快速響應的需求?
若公司內部業務想要通過MVP(快速上線迭代)的方式進行探索,而且新的業務模式和之前的業務相似度高時,那么中臺可謂是幫助企業提高開發效率的賢內助。
若中臺開發上線后,可通過被各個系統復用率去評價中臺的好壞,這也是中臺的重要評價指標。
五、總結
企業創新是一個企業可持續性活力發展的源泉,中臺可謂是對內部創新的一種新方向,但各個公司也要貼合自己業務的實際情況去完成這一目標,切不可隨意跟風。
本文由@小熊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