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分享:供應鏈中常見的“分倉&庫存分配”原理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商行業一直也在不斷進步,并且隨著電商行業的完善,物流方面也更加便捷,快遞的速度以及便利程度都在不斷上漲;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供應鏈中常見的“分倉&庫存分配”原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近幾年隨著社區團購的發展和家具家電的到戶服務,大家經常聽到“網格倉”、“落地配”等一些專業的供應鏈詞匯;這些新興的服務形式也讓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新鮮蔬菜送貨上門的服務。
那么給我們帶來便利生活的服務后面是一套什么樣的體系支撐的呢?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支撐這套服務的邏輯原理。
一、快遞物流的進步
提到送貨時效的進步,永遠離不開快遞物流網絡的進步,物流行業先驅們不斷創新模式,走出了自己的“中國速度”,讓大家享受到了便捷的物流服務;當然,這一切,離不開偉大祖國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基礎設施的完善,得以讓物流行業有更多的遐想空間。
說起物流的進步,很多朋友可能最直觀的印象是現在買東西基本上都能包郵了,快遞最多三四天就到了。
有件事讓筆者印象最深刻,以前用郵政平郵寄包裹特別慢,從山東到外省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用EMS價格又貴的離譜;有一次給省外的朋友寄本地特產,到貨后被整得稀碎,體驗差極了。如今,郵政普通件的速度甚至都要比三通一達的速度還要快了,這個進步實在是太大了,仿佛一夜之間從民國的傳統郵局邁向了現代化。
在今年春節,郵政更是高調的宣布了春節不停工,而且價格也沒有上漲,有力的支持了商家和服務了大眾。
從蘇州到山東,48小時:
那么標題說的“分倉&庫存分配”和物流時效快有什么關系呢?
二、到貨時效快的秘密——分倉
大家從自己訂單的物流信息中可以看到,商品下單后,包裹大概經過這樣一個流程,商家發貨——快遞網點攬收——發往【通州】集散中心——發往【北京】分撥中心——發往【濟南】分撥中心——發往所在城市——發往小區所在點部——派件收件。
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為啥要在【通州】設置集散中心呢?為啥要在【北京】設置分撥中心呢?為啥還要發到【濟南】分撥中心不直接發到所在城市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切其實是計算后的結果,并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集散中心和分撥中心的功能屬性不同;我們從字面意義理解一下,“集散”是指把附近的包裹收集到一個地方,“分撥中心”是指把包裹分發到下一級的分撥中心,如果收件城市和分撥中心在同一個市就方便多了。
在設置集散和分撥中心的時候,要考慮覆蓋區域的包裹量以及交通的便利性等等因素,減少搬運次數永遠是物流人極致的追求,所以現在大家從物流信息中經??梢钥吹桨l貨后直接進了分撥中心,這都是物流人為了提高效率進行的優化。(非業內人士,以上名詞如有引用不當或表述不當感謝大家指出)
搞清楚了我們包裹的運轉脈絡,我們的問題再升級一下,上面一段提到了“減少搬運次數永遠是物流人極致的追求”,那我的包裹經過了這么多次的中轉,那豈不是被搬來搬去呀?直接在分撥中心附近設個倉庫不就更快了嗎?
這個思考是對的,已經有很多商家開始這樣做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例如從某鼠、某鋪、某味買零食的時候,不同收貨地址是從不同地方的倉庫發出的,甚至相同的收貨地址,買不同的產品也會從不同的倉庫發出來;這種做法就是實現了上面的設想,商家把倉庫設置在物流方便的城市,有的產品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還會選擇在產地直發。
問題又來了,設置分倉簡單,那分倉里面的庫存怎么分配呢?缺貨了咋辦呢?
三、支撐分倉的關鍵——庫存分配
看完上面,大家知道了,如果想要快速地把包裹送到用戶手上,盡可能的在離用戶近的地方設置倉庫是一個好辦法,通過多個倉庫對不同區域的覆蓋,來縮短大多數區域的送貨時效,從而提升用戶的體驗。
這樣操作真是好極了,可是就沒有其他困難會影響到這樣實施了嗎?如果我買了3件產品,其中一件在A倉庫有貨,兩件在B倉庫有貨怎么辦呢?給我發兩個包裹這不是體驗很差嗎?如果確保這兩個倉庫都不缺貨要怎么操作呢?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下關于產品的庫存如何分配了,看到這里,我想大家也有一個思路了,那就是我們可以根據歷史訂單的收貨區域,看一下每個區域對應需要的產品數量是多少,有了比例我們就可以對采購的數量進行分配了;當然,這里如果要盡可能的確保不缺貨,還需要結合產品的安全庫存做好采購計劃才行,關于安全庫存的事情我們后面有時間了再展開講。
這里簡單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例如產品A,有北京和杭州兩個倉發貨,7月份共計銷售100件,假設商品銷量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如果8月份進行備貨的話我們是不是備大于100件的貨才保險呢?況且按照歷史銷量預測產品的分倉備貨庫存量和當前很多行業大數據的應用是類似的道理,本身就是一個提供相對準確的決策建議,但是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準確。
看完上面的內容,是不是對京東自營的配貨時效為什么那么快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了?
從我們變成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近幾年,國內供應鏈的發展越來越快,雖然分倉的模式聽起來很棒,但是也有一些不能回避的問題——例如供應商較多的情況下如何做好質檢工作?分倉的庫存是由供應商直發還是從一個倉庫進行調撥呢?類似的這些問題都需要商家在做分倉的時候做出取舍。
四、實操環節來了——用表格嘗試做庫存分配方案
假設手里有一個時間段內的訂單數據,數據結構包裹:“訂單編號”、‘省份(默認分倉按照省份去分,當然也可以按照市分配)’、“貨品名稱(含條碼等其他信息不做贅述)”、“購買數量”。
需求:用戶主要集中江浙滬和京津冀兩個圈,我們計劃在上海和天津設兩個倉,需要計算兩個倉的庫存分配情況。
第一步:劃分省份的倉庫歸屬,從表格中新插入一列“歸屬分倉”,按照區域的劃分,填寫對應的歸屬分倉(簡單方法:直接把“省份”這一列復制出來,用替換批量替換)。
第二步:數據透視,獲取各個產品在對應分倉區域的銷售比例。
第三步:采購建議方案,實際情況中,產品的實際銷售比例可能會和預測結果產生偏差,這個時候再次對這個產品進行采購的時候就不能再按照原來第二步算出來的比例進行分配了,需要使用更新后的產品銷售比例進行重新計算庫存分配(因采購頻次和銷售比例計算的頻次不同,是否更新這里要根據實際情況),而使這次采購送貨后,產品在兩個倉內的比例恢復到新的銷售比例。
這一步在設計軟件產品的時候要考慮的配置比較多,文章中不做更多描述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建議送貨量計算公式:
(采購量 + 在庫綜合) * 分倉比例 – 在庫庫存 = 建議送貨量
五、結語
這個需求串聯下來其實是挺簡單的,筆者盡量把方案描述的通用一些,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存在很多變量,這個要根據實際的業務情況來設定。
通過上面章節的三步,基本上能構思出一個產品模型,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配置的靈活性,以及每一步的數據關聯性,還需要根據功能的應用對象不同設計不同的功能模塊;注意了這幾點,哪怕是用表格也可以搞定這個工作的。
產品人,今天你成長了嗎?
最后,To B,加油!
本文由 @橙子哥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分倉+庫存管理+拆單,我覺得這三者是一個體系。例如生鮮只在A倉,小明訂單中存在生鮮和甲乙時,根據運費成本考慮,如果甲乙在A倉有貨,就不會進行拆單,B倉為小明采購的甲乙庫存由A倉出庫了。如果進行拆單,那么用戶的使用體驗降低,公司物流成本上升。探討一下,這種場景如何處理較為合理
一般分倉有很多種玩法,文章中描述的場景其實是倉庫按照區域覆蓋,并且假設的每個分倉都是全品類倉,這種場景照顧的主要是一個時效,是一種比較復雜且理想化的場景(之所以說是復雜且理想化,主要是因為干線物流費用、全品類分倉的庫存深度以及周轉率都是非常難以把握的,這里不深入聊了,感興趣的話我們展開聊),其實但凡涉及分倉就要先把分倉方案制定出來,回到你的場景上,AB兩個倉設置的初衷是什么?是什么沒有做好導致了沒有按照預定計劃進行分倉?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找到哪種處理方式是最合理的,這是我的一些想法,感謝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