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沉思錄 | 消息中心微聊:如何建立一致性設計規范
編輯導語:設計在滿足基本的產品需求的同時,也要注意各業務線平臺的設計一致性,給用戶傳達好正確的品牌認知。本文從使用場景出發,結合58消息中心——微聊的案例,梳理總結了建立產品一致性設計規范的幾點實用方法,與大家分享。
01?背景
隨著58各產品線的不斷拓展,58消息中?作為集中輸送各類服務信息的載體,為各業務導流的重要樞紐及業務轉化的關鍵發?點,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消息中心微聊作為轉化的主要場景,對各業務導流更是起到關鍵性作用。
58的消息中心主要囊括了:車、房、招聘、黃頁四大業務線業務線。但由于各業務線獨自運營多年,加上新的業務線(到家精選、金融等)不斷加入,導致了消息中心微聊在設計上“各自為營”的現狀。
02?構成
前期我們對各業務線的微聊界面進行了收集整理,發現了各業務線設計質量參次不齊。
以四大業務線為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界面元素不統一、一致性較差;
- 交互邏輯不一致,體驗性差;
- 各業務線均有特殊的業務卡片,獨立性強。
那么設計師應該如何去把控多業務線一致性設計?如何讓多業務線產品做到具備一致的識別性與體驗性?我們需要有一個通用的設計準則:一致性(整體框架、頁面結構高度一致)、交互合理性(統一操作區、聚焦核心功能設計,降低用戶理解成本)、靈活性(允許創新)。
03?依據準則,建立規范
1. 一致性
一個微聊界面包含哪些內容?
- 導航
- 基礎信息
- 消息信息
- 業務卡片
以內容為依據,我們進行了規范的創建
(1)導航欄
導航欄默認可套用公式:
- 主標題:a/a+b 字號34px 顏色#333333
- 副標題:c/d/e/c+d 字號24px 顏色#666666
在導航欄無法完全滿足傳達需求時,可通過個性化的導航欄信息來突出服務者角色屬性,輔助用戶業務識別,靈活適配業務展示訴求。
(2)基礎信息
基礎信息,無外乎常規的顏色、字體、行高、等構成頁面的基礎元素。
顏色:在項目中起到傳遞不同信號、分割內容、強調不同內容的重要程度等作用。在消息中心中,我們將顏色規范分為「類型」、「使用」兩個方面。類型在實際項目中,會有一個與業務或者行業相呼應的主色(主題色&品牌色)。而「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所承載的內容的重要性選擇使用。
文本:主要包括2塊,首先是字號字重,字號主要是:18、24、26、34(單位PX),字重有三種,以蘋方字體為例:1. 常規體Regular;2.中粗體Semibold。
行高:默認行高取字號的 1.3 倍,應用于標題、說明文字、標簽、會話文本等無特殊行高要求時。特殊行高,取字號的1.6 倍,四舍五入取整數
(3)消息信息
微聊消息類型包括:Tips、文本、視頻、語音、通話(視頻&語音)、文檔、位置、圖片、邀請、紅包。
消息狀態包括:
- 閱讀狀態:已讀、未讀
- 發送狀態:發送中、發送成功、發送失敗
- 接受狀態:已接、未接和拒接
(4)業務卡片
業務卡片包括兩種:1. 系統提示信息;2. 商家在對話時,向用戶發送的商品介紹、個人介紹,增加雙方溝通效率,用于提高用戶向業務的轉化。
- 邊距:卡片距離頁面邊距30px、內容區距離四周的邊距24px。
- 轉角:取4的倍數:4px、8px、12px、16px、20px等,會話氣泡與業務卡片轉角統一16px大小。
- 按鈕:定義了4種風格:文本按鈕、灰色描邊按鈕、主色描邊按鈕、主色實心按鈕;以及三種常用狀態:常態(Noramal)、按壓(Press、Click)、不可點擊(Disable)。
- 圖片:從兩個緯度進行規范:應用與比例。
- 應用:一般用于頭像、業務卡片內的商品圖片
- 比例:將所有圖片比例進行整理,得到了三個常用比例:1:1、3:4、1:2.3
2. 交互合理性:統一操作區、聚焦核心功能設計,降低用戶理解成本
統一操作區,聚焦核心功能。對功能標準化設計,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提升效率與轉化率。
原有卡片的排版信息分散,功能操作區都是分散的,在獲取信息方面沒法聚焦。優化后,將操作等有效信息集中在右側,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同時也能大大提高屏效。
3. 靈活性:允許創新、自定義設計
而靈活性,允許創新主要體驗在業務卡片的展示上。在大前提統一下,我們允許各業務找到一個平衡點,各業務線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讓產品在不同業務線有更好的呈現。
04?總結
除了以上列出來的規范,還有很多細節的條列,在此就不一一陳列了。在創建設計一致性規范的時候,對內容的梳理越全越好,對規則設定越簡單越好,對擴展性的延展越寬越好。
當然,設計規范的創建與執行同樣重要。我們期待每一個參與的同學,都能記住設計規范,并結合設計原則進行更好的呈現。通過不斷的更新迭代、正向循環,最終成為一個更大生態。
作者:李巖,交互設計師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李巖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寫的不錯,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