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擬人化”設計思維探究:“六商”論

0 評論 3286 瀏覽 11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我們總會用“情商、智商、逆商、德商、財商、健商”這六商去評價別人,本文作者展開聯想,將用在人身上的的評價體系用于產品設計上,將產品“擬人化”,并且基于此進行了實踐總結。

“情商、智商、逆商、德商、財商、健商”這些作為評價人優秀程度的學術專用名詞,現已被大眾所廣泛應用。

既然本文的主題是產品“擬人化”設計思維探究,那這些用在人身上的評價體系是否可以用于產品的設計工作上呢?以下是蝸牛個人的一些實踐與總結,目的還是期待能給大家啟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智商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將“智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明察秋毫”是最好的定位,“要做的事情對不對?做事的方法行不行?完成的結果好不好?”這是蝸牛在做產品業務規劃時的“必備三問”,因為,痛點業務一定要配上高效邏輯才能算得上有智商的設計,這也更是一個軟件的根基所在。

1. 在業務規劃上的應用

1)摸底調研

這種方式多用于To B或To G業務的前期,針對該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需求摸底,目的是為了找到提高現有業務流程的效率或對現有業務進行重構,在此調研中,調研員多以傾聽者的姿態與機構工作人員溝通,再把記錄的問題匯總分析,最后得出一個需求匯總表(模糊需求)。

2)結果調研

在取得模糊需求后,調研人員會帶著進一步分析需求后所產生的問題或結果,再次以問卷、走訪或群訪的方式做再次的確認調研,最終將模糊需求轉化為精準需求。

3)應用調研

就用戶需求調研,蝸牛還想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小辦法,比如,蝸牛每次組織調研時都會讓同事準備幾個帶場景的故事(當然,故事要簡明生動),在正常調研都快結束時,組織機構工作人員中的一些意見領袖(涉眾對象)一塊聊聊天,在這時便將事先準備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觀察大家的反應,并將有反應的人分為四類:

  • 沖動者:在聽到故事的第一時間對內容做出強烈反應,并根據故事延伸出自己的問題或認知的人,此類人一般都對調研內容存在“痛點”;
  • 反饋者:在聽到沖動者的表述后,對此表示理解或贊同,并繼續延伸沖動者話題的人,此類人一般都對調研內容存在“癢點”;
  • 認同者:在聽完沖動者與反饋者的表述后,對此表示認同的人,此類人一般都對調研內容存在“爽點”;
  • 無感者:對整個故事沒什么反應的人,對此類人群可以開始下一個故事了。

2. 在邏輯規劃上的應用

蝸牛認為,在邏輯規劃上還是跳不出人、物、事、組織四個元素的交集,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后,梳理業務及產品邏輯應該不難,蝸牛稱之為:“邏輯九問”:

1)四元素之一:人

在邏輯中,人是一切邏輯形成的本因,也是所有需求的出發點,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部門或機構,總之,發出指令的就可以把Ta歸為“人”;對“人”,我們提出三個問題,以找到邏輯中的所有“參與者”:

  • 第一:用戶是誰?
  • 第二:由誰為用戶提供服務?
  • 第三:有沒有合作伙伴?

2)四元素之二:物

在這,你可以把“物”看成“結果”,或一切可以進行輸入、運算、輸出的實體;對“物”,我們提出兩個問題,以梳理產出物的最終形態:

  • 第四:什么樣的結果或產品是用戶滿意的?
  • 第五:結果或產品的價值是什么?

3)四元素之三:事

“事”指的是流程、規則,對“事”,我們提出三個問題,以理解規則與價值鏈條:

  • 第六:結果或產品是怎么創造價值的(獲利模式)?
  • 第七:有沒有更多的價值增長方式?

4)四元素之四:組織

指的是層級結構,對“組織”,我們提出兩個問題,以優化效率與降低邏輯的實現成本:

  • 第八:價值創造的過程效率高不高?
  • 第九:流程還有沒有優化的空間?

二、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從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的基礎是培養自我意識,從而增強理解自己及表達自己的能力。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這五種特征組成。

將“情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將心比心”是最好的定位,“想他人之所想,慮用戶之所慮”是優秀產品的必備價值觀!

1. 在信息設計上的應用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關乎著信息質量的好壞,先按類別窮舉,再按需求刪減是比較明智的方法。

如需了解人、物、事、組織的相關詳情,可查閱蝸牛之前分享的《產品方法論:如何打造出有內涵的好產品》一文。

2)信息結構

如何引導用戶按照設定的流程來完成業務,并將結果展示給用戶呢?沒錯!設定深度合理的層級和廣度合理的信息結構,以及清晰的節點命名(不可重名且一目了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2. 在交互設計上的應用

1)信息層級規劃

通常來說,過多的信息層次會導致產品信息傳遞效率降低,也讓用戶體驗不佳,容易產生思維疲勞,也容易造成記憶負擔。

所以,大多數時候,應該將信息層級控制在三層以內,第一層為展示層,第二層為詳情層(擴展層),第三層為結果層(操作層);好的層級設計,對于用戶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情商”體現!

2)交互節點設計

交互是體現軟件“情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它是用戶體驗的源頭。

所以,交互設計也是很多大廠拉開產品檔次的重要手段,但在設計原型或UI時,PM和設計師都很容易遺漏一些重要的交互節點,在此,蝸牛將自己的在工作中常用的交互設計檢視表分享給大家,以幫助大家提高效率。

三、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將“逆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有備無患”是最好的定位,引導為主,預防為輔,有錯不怕,勤以改之的原則是咱們軟件“逆商”高低的最好體現!

1. 在容錯機制上的應用

2. 在BUG處理上的應用

BUG是很影響用戶體驗的,但這玩意兒又是產品的“衍生品”,那既然避無可避,那產品規劃之初,對于BUG收集渠道的建設就要一并想好,并且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甚至可以將反饋BUG變成一種互動活動,讓本來很傷體驗的事變得好玩起來。

這一點,小米的MIUI就是做的非常優秀!打不死“小強”,就和“小強”做朋友吧!把一件“悲慘”的事,做得皆大歡喜,這逆商也是了得??!

四、德商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成 MQ):它指一個人的道德人格品質,它是十商的靈魂,為十商之首。德商的內容包括體貼、尊重、容忍、寬容、誠實、負責、平和、忠心、禮貌、幽默等一切美德。

將“德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責任擔當”是最好的體現,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及隱私安全,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科學收集或利用用戶信息數據是軟件最大的“德”!

1. 在信息安全上的應用

信息時代的核心資產就是信息,所以,信息的安全是軟件產品的重中之重,不可有失,特別是一此To B及To G的產品。

一但信息泄露,輕則喪失產品信譽,重則承擔法律后果;以下是蝸牛制作的安全測評檢視表及安全技術應用檢視表,大家可以對照此表,逐條檢視,可將產品安全問題降到最低。至于具體內容網上有很多資料,在此就不展開來敘述了。

2. 在軟件安全上的應用

軟件在發布之前就應該要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盜版、逆向工程、授權加密及非法篡改等惡意破壞或攻擊行為的發生。

所以,基本都會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來加以保護,一般采用的技術包括軟件水?。o態水印及動態水?。?、代碼混淆(源代碼級別的混淆,目標代碼級別的混淆等)、防篡改技術、授權加密技術以及虛擬機保護技術等。

具體用哪種技術來保障產品自身安全,由開發者視具體情況,自行決定,在此不做贅述。

五、財商

財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縮寫為FQ(Financial Quotient),財商指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

財商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質。

將“財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先人后己”是最好的定位,幫助用戶創造價值,再讓價值創造更大價值是一個好軟件的必要條件。

1. 在價值營造上的應用

2. 在價值獲取上的應用

六、健商

健商:(Health Quotient)它是健康商數的縮寫,代表一個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對健康的態度。健商是指一個人已具備和應具備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和健康能力。

將“健商”應用于軟件上,蝸牛認為:“承上啟下”是最好的定位,讓軟件秉承內在本質(初心),在前進中不斷的完善我們的服務,同時,讓我們的產品也不斷的完善強大,這才是對用戶選擇我們軟件最好的回報。

1. 在用戶服務上的應用

完善用戶服務是一款產品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產品運營工作的重中之重,好的產品,在服務上從不馬虎和掉以輕心!

1)用戶體驗視角

以用戶思維去為用戶“鎮痛”!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放在“醫生”角度去看待“痛點”,大家都有去醫院看病的經歷吧,醫生問,你回答,你痛的半死,他面不改色,這倒不是說這醫生這么做不對,而是說醫生并不是以患者視角在看待“痛點”而已。

如果我們做產品時用的是醫生視角,那我想,你的產品總會比優秀的產品慢半拍的,原因就是:“口渴的人才會拼命打井”!不坐地鐵的人去設計地鐵,結果一定是不盡人意的!

“先鎮痛、再止癢、再激爽!”

很多產品在最初的用戶需求調研時找到了痛點,但在解決完痛點后就不再跟進了,蝸牛覺得這是一種浪費。

因為,當你幫助用戶“鎮痛”后,由此延伸出來的“癢點”,甚至再往后的“爽點”,我們都放棄了,其實,要想牢牢抓住用戶的心,我們大可從此入手,深挖“痛點過后的癢點,以及癢點過后的爽點”,而不是一味地橫向擴展功能。

2)用戶需求視角

用第三方見證,引導用戶升級。

我們經常在產品規劃過程中會提到用戶需求,但我們也時常發現,用戶其實并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怎么辦呢?蝸牛的辦法是多用第三方見證來引導用戶說出真實的需求,比如,在BB機時代,用戶需求是回消息還得找電話亭,好麻煩,所以就有了大哥大。

但很少有人會思考未來我們會有互聯網這東西,大哥大會變成觸控屏手機,更別說用視頻的方法在聊天了。

再比如說AI智能、全息影像等等,這些技術現在并沒有完全成型和普及,但這是未來的趨勢,有很多的第三方見證的材料可以給到用戶,所以,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就得預留與用戶的溝通渠道,以便傳播產品的未來價值與理念!

2. 在產品迭代上的應用

華為流行著一句話,蝸牛覺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是先烈”,合理的功能規劃是一款產品旺盛生命力的源力所在,過于超前的功能規劃,不但不會給產品帶來生命力,還會消耗掉現有的資源,甚至生命;而過于長遠的功能規劃也會很容易讓團隊陷入迷茫!

七、結語

以上就是蝸牛從“六商”角度來做產品的一些經驗分享,受限于時間,未能完全展開,敬請諒解,如有想繼續深度探討的,可以直接留言,期待能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加入,蝸牛非常樂意沿著這個思路進行下去。

還是那首打油詩:“工作之余寫分享,經常搞到鬧鐘響,文中如有不足處,還請大家好商量!”

 

本文由 @PMSnail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