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比價產品的設計之路

0 評論 12258 瀏覽 41 收藏 11 分鐘

本文拋開技術不談,嘗試從產品的角度去探討一下,如何去設計一個基本款的自動比價產品,分別有哪些階段,每個階段應該輸出什么。

對于電商企業,比價系統就像內褲,穿上了感覺區別不明顯,但是如果不穿,又覺得空蕩蕩,不踏實?;肆夂蜁r間去做比價,買的就是個安全感。畢竟,貨比三家是消費者的天性,企業也不能輸在定價的起跑線上。

做電商又講究一個規模效應,于是比價自動化就是必然。比價最核心的技術是爬蟲,最核心的流程是對比。

1. 深入了解比價對象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產品經理一定要身先士卒,從最原始的手工方式出發,用盡一切可行的手段去了解需要比價對象。

PC站、M站、APP,全部打開、全部下載,把一切準備好。

先從一萬米上空鳥瞰對方的產品體系和內容組織體系。再觀察對方的上新節奏、店鋪組織、專場輪替、活動組織方式??偨Y商詳頁的每一個觸達路線。從類目菜單瀏覽?從搜索列表入口?從標簽系統?從專場&活動頁面?從品牌專賣店?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到達的路線?

再次,從商詳頁里可以取到哪些信息?標題,價格,促銷,發貨,評價,圖片,規格,類目,以及其他字段。PC站、M站和APP的商詳又有哪些區別?

最后,本階段的輸出是一個3維立方體的總結。第1維是最優觸達路線,判斷標準是最短的路線能觸達最多的SKU,簡單地說就是拿數據的效率。第2維是各個平臺上商詳頁能拿到的所有字段信息。第3維是各個比價對象(別告訴我只想比一家)。拿到這個立方體,就清楚了對比的戰略重點。

也許有人說,我只想在需要的時候,去看對方有沒有相應的字段。用戶可以這么想,產品不能。產品的能力,一定是建立在視野之上。深入了解比價對象,是擴展視野的必經之路。

2. 調研競品,總結邏輯,建立體系

同類比價系統,也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可以參考。2C類的,2B類的,都有。2B的產品是各個電商企業自己的寶貝,帶有自家特有的邏輯,不屬于基本款產品討論范圍。

但是你如果在一些知名的企業里待過,則對產品邏輯的建立有很大幫助。2C的我只舉一個例,惠惠購物助手。2C和2B的區別在于有沒有聚合或切面分析,是不是從商家角度出發去觀察市場。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這里做的是2B的產品,又沒有先驗經驗,怎么辦?這個時候需要思考比價產品在上下游的作用,是決策還是參考?是推薦還是控制?是自動還是手動?數據如何去沉淀?需要沉淀的內容和頻率是怎么樣的?這些數據未來可以給我產生哪些商業價值?未知商品如何處理?與自家SKU不匹配的時候怎么繼續比價邏輯?產品的潛在用戶有哪些?他們會從哪些角度去使用產品?產品各個階段演進的形態是什么?Web查詢?報表匯總?供應鏈集成優化?采銷決策?需求預測?比價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訪談盡可能多的人、訪談盡可能高級別的管理者,盡可能去突破未知邊界。

最后,本階段的輸出是一個完整的產品邏輯結構圖,主要回答三個問題:數據如何流轉,人機如何交互、價值如何體現。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產品經理自己對產品的理解體系,是產品的世界觀。

3. 充分收集運營需求

上一階段建立的產品邏輯骨架,要在這一階段補充血肉。

運營(實際上包含商品運營和采銷)除了是原始需求的提出者,也是最終、也是最頻繁的使用者,比價產品的絕大部分價值都通過運營的工作得以變現。

產品經理需要走到運營團隊中去,走到日常實際工作中去,和運營成員一起工作一段時間,從最真實的角度去挖掘產品解決問題的痛點和場景。

產品經理把運營的需求歸納為功能點,需要避免三大坑:不要把用戶的偽需求當真需求,不要臆想不存在的需求,不要承諾價值不高的需求。

滿足需求有三種方法:提高現實、降低期望、轉移需求。提高現實成本最高,需要開發參與實現,周期長,投入大,是期望無法滿足、也通過別的方式不能達到目的后,最迫不得已去采用的手段。

本階段的輸出是一個有序需求列表,產品經理需要綜合成本及價值去排序。

4. 詳細設計產品前后端

2C產品玩用戶體驗,2B產品玩業務邏輯。在企業應用場景下,產品更需要去關注業務的邏輯條理。這時候,合理把控后端的條理和脈絡就比前端設計重要得多。綜合階段1、2、3的輸出,組裝完整的產品功能結構。這是一個循環上升的遞進過程。

首先決定產品的核,包含是能維持產品正常運轉的最小功能集,是寧愿自己被砍也不能砍的需求列表。然后才是增強功能,最外層才是用戶體驗。2B的產品有個傲嬌的地方,就是體驗做得只要不是太差,也不影響使用。

2B產品賺錢生錢是王道,情懷最不重要,白紙黑字就能工作的東西,就不要多浪費一分鐘去額外裝飾它。如果產品對業務的理解不到位,最后的結局就是:運營不滿意,產品沒人用;開發不滿意,做出來的東西沒人用。

產經如何考核自己?看這兩個群體的滿意度指標。本階段的輸出是精心設計后的產品功能列表。

5. 與開發同學一起提前預估工作量

產品要落地實現,必須要照顧好開發這幫爺??梢岳斫獬勺鹬?,也可以理解成哄騙,無論什么手段,讓開發積極開心地干活,是最終的結果。

首先也最重要的一步,是把產品目標拆解到位,和開發一起逐條梳理每個功能點實現的大致工作量。拿到這個數據,產品經理就很清楚,自己手里那一點可憐的排期資源,能把心中宏偉的構想的哪一個部分實現。

本階段的輸出是資深開發對功能點的大致耗時估計,但注意,這不是最終的時間,更不是對功能實現的承諾,很可能要多問幾個人才能拿到一個可靠的答案。產品也可以不做這一步,但是要做好被質疑和挑戰的心理準備。

6. 欲煉產品,必先自宮

對著時間約束條件,砍功能點,沒什么好說的,自己砍自己,總比被別人砍好。自砍的過程,也是一次反思的過程,也是一次總結的過程,最終是一次自我價值觀升華的過程。

本階段的輸出是一個閹割版的功能列表,亦即與多方初步達成一致的需求文檔。與普通的閹割不同的是,割剩后的部分,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7. 評審只是個流程

前面6步走得好,需求評審只是個流程。

8. 開發動工后,工作才剛剛開始

一般意義上的產品在進入開發階段,有三跟:跟進度、跟質量、跟功能。

2B的產品還有三跟:跟功能對象變化、跟業務流程變動、跟價值焦點轉移。

比價產品類似的業務強耦合產品,還有另外三跟:跟競手價格抓取數據、跟自營價格對比數據、跟用戶使用及采納數據。

上面一共加起來是九跟,吾日九跟吾產品。數據是上帝的手諭,這些數據要時時跟、天天跟、周周跟、月月跟,如果哪里有差錯,要及時發現問題,督促開發同學去修正。

2B產品最寶貴的資產就是數據,而不是功能。這些數據的積累和沉淀,也為下一版產品的改進帶來更可靠的依據,為更高層次的視野帶來更有力的支持。

9. 產品經理的價值在哪里?

  • 不僅僅只是運營需求的搬運工
  • 建立自己的產品邏輯體系,業務是骨架,功能是血肉,價值是精氣神
  • 發揮好杠桿作用,努力思考如何用最小的代價去撬動最大的產出
  • 與開發互相借力,互相成就對方
  • 如果產品有問題,而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就該檢討反思。如何發現?讓開發提供報表,自己也要不停使用產品。一刻也不能停!

最后補充一句

要相信大家都已經盡力,而不是質疑。即使事實不符,這么想也會讓自己好過一些。

 

作者:陸遙

來源:微信公眾號【了不起的陸茨比】

本文由 @陸遙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