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標設計,你需要了解這些

5 評論 14231 瀏覽 131 收藏 27 分鐘

編輯導讀:不管用什么產品,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圖標。通過圖標,用戶能夠直接明了地獲取信息。圖標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很多知識點。本文作者對如何進行圖標設計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哈嘍,大家好,我是幺零三,我又來了。前陣子在做一些圖標設計的刻意練習,今天主要分享我在接觸圖標設計時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日常工作有所幫助。

01 常見圖標風格匯總

  • 線性
  • 面型
  • 線面

1.1 線性

  • 單色
  • 雙色
  • 漸變
  • 不透明度
  • 一筆成形
  • 斷點

1.1.1 單色

單色線性擁有簡潔、清晰的特性,在視覺層級上較低,適用于基礎功能圖標。b端較為常見,移動端常見在設置頁面或導航欄通知、分享等圖標設計上。

1.1.2 雙色

雙色線性在單色的基礎上豐富配色,解決了單色線性原本過于單調的問題,在提升趣味性的同時,也將視覺層級進行了提高,同樣適用于基礎功能圖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豐富的配色會偏向年輕化,需要考慮是否符合產品風格及主流目標用戶審美。

1.1.3 漸變

線性漸變還可以在用色上進行區分,簡潔的用色可以給人帶來科技、炫酷感,在車載ui中較常見。豐富的漸變配色則更適合運營入口設計,有著年輕化、熱烈的氛圍。

1.1.4 不透明度

線性雙色可以和不透明度風格進行很好的比較,前者視覺更跳躍,個性更鮮明。而后者在使用時普適性更強,即豐富配色細節,又避免視覺過于跳躍(可以把它理解為同類色配色)。所以在大多數使用場景下,不透明度風格都是一個很好選擇。

1.1.5 斷點

斷點風格有線性單色&雙色該有的個性,并且在線性雙色基礎上繼續提升趣味性,使用需要注意產品目標人群年齡段。

1.1.6 一筆成型

該風格設計感和個性都極強,很考驗設計師對造型繪制的把控,功底不夠就很容易導致設計后出現識別問題。所以設計難度較大,且延展性較弱,難以表達復雜語義,使用需謹慎。

1.2 面性

  • 單色
  • 雙色
  • 不透明度
  • 晶白
  • 磨砂玻璃
  • 等軸側(2.5d)
  • 漸變
  • 新擬態
  • 輕質感
  • 明暗質感
  • 寫實
  • 抽象
  • 卡通插畫
  • 像素風格

面性與線性的區別在于前者視覺面積更大,整體視覺層級比線性高。以下部分和線性風格重疊的內容就不贅述。

1.2.1 單色

1.2.2 雙色

1.2.3 不透明度

面型不透明度風格,通過調節前后不透明度可以帶來較強的空間感,使用場景較廣泛。

1.2.4 晶白

晶白嚴格來說也算質感圖標(白色質感)的一種,常見于品類圖標設計,通過透明度、投影、漸變等參數調節,使整體立體感和空間感都很強。

1.2.5 磨砂玻璃

又叫毛玻璃風格,是通過背景模糊,或剪切模糊圖層的技法來表達通透、有層次、精致的視覺感受,但由于容易與淺色背景相融,造成對比度不足難以識別的問題,所以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無障設計。

1.2.6 等軸側

也叫2.5d,有很強的趣味性,及識別度,適合重要入口或運營設計。但這類風格較為卡通,且表現花哨。使用需要注意應用場景及目標人群年齡段,避免干擾信息閱讀和不符和產品風格。

1.2.7 漸變

這類風格可以很好的吸引用戶注意力,在電商、美食類產品中較常見,主要注意配色干凈協調。

1.2.8 新擬態(Neumorphism)

新擬態圖標色彩相對單一,與背景融合度較高,通過高光、投影表現一定的立體感。通常是整個產品就是新擬態風格時才使用。所以該風格局限性較大,再有這類風格與背景對比較弱,無障設計問題較大。

1.2.9 輕質感

通過大量漸變、投影來表現立體感,整體風格偏年輕化,常見在教育類產品中,使用注意配色干凈和諧。

1.2.10 明暗質感

通過調節同一色相不同明度、飽和度來營造前后空間感,整體風格統一。

1.2.11 寫實

這類圖標特點很明顯,有極高的識別度,目前美團外賣品類區入口就是該風格,整體偏年輕化。主要考驗設計師造型繪制、技法表現能力。

1.2.12 抽象

通過幾何圖形組合、色彩使用來表達美的視覺感受。這類圖標藝術(裝飾)價值更大,不追求識別度,美觀即可。

1.2.13 卡通插畫

這類風格既可以做圖標又可以做空狀態插圖,設計美觀有特色即可。

1.2.14 像素風格

這類移動端界面較少見,目前只在一個海外電商產品(Jollychic)中看過,還有就是一些像素游戲中,比如「泰拉瑞亞」、「我的世界」。

1.3 線面

  • 線面
  • 描邊插畫

1.3.1 線面

和線性雙色圖標類似,趣味性較強,具備個性化特點,可以做Tab選中狀態。

1.3.3 描邊插畫

類似卡通插畫,在卡通插畫基礎上加入描邊。同樣顏色,在一些特定的前后交接處利用線條做區分,算是多一種設計表現形式,同樣美觀有特色即可。

1.4 性格

  • 粗線
  • 細線
  • 圓角
  • 直角

1.4.1 粗線

力量感、穩重、男性等感受

1.4.2 細線

品質感、精致、女性化

1.4.3 圓角

安全、親和、年輕

1.4.4 直角

嚴謹、正式、果斷利落

由于圖標風格繁多,所以以上列舉并不包含所有圖標風格。

02 圖標設計流程

  • 明確語義
  • 關鍵詞詳解發散
  • 確定風格
  • 提取造型
  • 創意輸出

2.1 明確語義

圖標存在的目的是起引導作用,在豐富頁面視覺的同時,幫助用戶更快的獲取信息(當然圖標的使用意義還有很多)。設計師在將文字翻譯成圖標前,必須先理解其文字含義。因為最終呈現的圖標,需要用戶一眼能準確反翻譯其中含義(藝術抽象、裝飾類圖標除外)。

在C端設計中,以Tab為例,一些常見文案:首頁、分類、發現、我的,這類語義還算比較清晰的。但在B端設計或工具類APP中就會遇到一些復雜語義。以我的工作來說,目前在做一款網站搭建工具,后臺常會需要設計組件及對應的圖標,比如:滑動商品、多圖列表、上拉圖文列表這些語義比較復雜的圖標,在一定程度上會比較難精準傳達文案。

2.2 關鍵詞詳解發散

這一步有點類似情緒版使用,但不同的是:我們需要將確定的詞(A)進行詳細解釋,再將解釋文案中關鍵的詞語進行發散,得出一系列相關聯的詞(A1、A2、A3…)。有時間還可以根據這些詞找到對應的圖片,再看在這些相關聯的圖片中,有哪些細節可以傳遞最開始我們確定的那個詞(A)的意思。

2.3 確定風格

我們可以借助情緒版,根據產品定位和目標用戶描述,再結合應用場景,在目前已有的風格中找到符合產品氣質,符合當前模塊視覺層級的圖標風格。

前面我們已經了解了目前常見的圖標風格有三大類:線性、面型、線面,其中還有很多細分,比如在線性中又分粗線(沉穩、力量)、細線(品質)、曲線(女性化),還有圓角、直角,每種類型所傳遞的感受都不同。在創意前期,我們將每個點合理進行隨機組合(如下圖)即可創造一種更新穎的風格。

2.4 提取造型

經過關鍵詞詳解發散,其實我們已經獲得了很細節點,接下來將這些細節點進行合理融合后,就可以得到代表同一語義但形式各異的基礎圖標樣式(這個階段還只是想法階段,可以通過手繪方式記錄組合形式,不用特別精細化)。

2.5 創意輸出

在設計執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個大知識點:

  • 圖標設計規范
  • 圖標設計注意點

2.5.1 圖標設計規范

  • 常見圖標尺寸
  • 圖標盒子使用

2.5.1.1 常見圖標尺寸

在界面圖標設計中最常用尺寸:12×12、16×16、24×24、32×32、48×48(其他尺寸:64×64、96×96、128×128、256×256、512×512)

2.5.1.2 圖標盒子使用

什么是圖標盒子?其作用是什么?

圖標盒子即圖標約束網格,來源于Material design。使用圖標盒子有利于使我們創造的系列圖標保持規范與統一。

2.5.2 圖標設計注意事項

  • 簡潔美觀
  • 易于識別
  • 細節統一
  • 像素對齊
  • 視覺大小一致
  • 飽滿透氣
  • 融入品牌基因

2.5.2.1 簡潔美觀

圖標是否美觀,會受設計師對圖標造型把控、圖標構成元素比例、配色等設計能力影響。在UI界面功能圖標設計中,通常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細節,降低圖標復雜度,來幫助用戶快速識別。當然圖標也有豐富細節的做法,常見在一些重要運營入口上。

2.5.2.2 易于識別

識別度的問題,在最前面明確語義中就有提到過,這里就不贅述。

2.5.2.3 細節統一

在細節中包含:表現風格、描邊粗細、端點類型、圓角大小、斜角角度、配色、投影參數等(不同風格圖標的細節不同,這里只是列舉部分),上述細節在系列圖標中都應保持一致。

2.5.2.4 像素對齊

在圖標繪制中,需盡量避免坐標位置xy或寬高參數出現小數點,以此保證最終導出的圖標是清晰的。

2.5.2.5 視覺大小一致

由于不同圖標外輪廓不同,就會導致哪怕在物理大小上相同的圖標(假設都是24×24),但視覺上可能還是會給人大小不一致的感受,因此我們需要借助前面提到的圖標盒子進行約束調整。

2.5.2.6 飽滿透氣

圖標的飽滿透氣,不一定需要加入很多筆畫(描邊、裝飾等)細節。而是盡可能在形成風格的同時,簡化能影響識別度的關鍵筆畫,通過調節筆畫大小、長短、位置使圖標達到一個最平衡狀態。

以如下途牛_我的頁面_功能區圖標為例:

圖中標紅圖標就存在飽滿度不足,及內部較擁擠的情況,第一感受是看起來不舒適,品質感比較低。除此外,還存在如下問題:

  • 圖標大小很明顯不一致
  • 設計語言不統一,有圓角有直角
  • 圖標風格不一致,有透明度+分割形式(我的保單)、有純透明度形式(專屬顧問、我的收藏)、還有其余單色實心形式

2.5.2.7 融入品牌基因

在圖標中融入品牌基因可以有效的提升產品品牌感,作為高階設計師必備技能之一,常見提取維度:

  • 顏色
  • 設計語言
  • Logo輪廓

以我之前的豆果美食項目為例,提取到如下細節:

顏色:提取黃色、綠色兩類顏色

曲率(設計語言):品牌Logo走線順滑、自然、圓潤,個性鮮明

分離(設計語言):黃色區域與綠色區域雖不相交,但存在聯系。(分離間留白)

根據提取到的基因,最終得到如下兩套風格不同,但語言相同且都具備品牌感的圖標。

Logo輪廓:在圖標中融入品牌logo外輪廓(Google Play),或根據logo輪廓結合應用特性進行延展(Microsoft)。

03 案例展示

就以途牛為例,對我的頁面功能圖標進行優化。

3.1 明確語義

根據文案進行詳細翻譯,幫助我們充分理解文案。

3.2 關鍵詞詳解發散

以「專屬顧問」為例:

釋義:有專門的知識或經驗,受聘為機關團體或單獨個人提供專門咨詢的人。

提取釋義中關鍵信息,生成關鍵詞:專業、專人,再根據關鍵形容詞發散一系列具象名詞。

3.3 確定風格

根據產品調性和模塊視覺層級以及考慮延展性,初步確定如下風格組合起來是比較適合:

線性:雙色、不透明度、斷點面性:單色、雙色、不透明度、輕質感、明暗質感線面:線面

在實際查看中,發現Tab的風格為單色+不透明度+斷點風格。

為了和Tab拉開差異,最終確定以如下風格進行組合表現比較符合產品調性:

線性:雙色

面性:單色、雙色、不透明度、輕質感、明暗質感

線面:線面

3.4 提取造型

通過手繪或大腦想象進行造型構思,這里我就不展示手繪過程(行吧,我承認就是畫的太丑了不敢放)。

3.5 設計執行

由于不同風格對圖標造型構思有所影響,且圖標類型很多,不同特點組合起來樣式更多。案例精力有限,所以只以線性雙色風格做演示,希望大家靈活使用。

這一步就是將手繪圖形矢量化,在矢量化創意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對手繪的圖形進一步簡化細節或新增造型,這都很正常。只需注意在整個繪制過程中遵循圖標設計規范,以及注意圖標設計注意事項即可。

圖標盒子使用

創意輸出

Tips

在繪制造型時需注意,圖標文案詳解中的關鍵詞也有優先級,以如下「禮品卡」圖標為例,是表達禮品的意思多?還是表達卡的意思多?這個會影響圖標中相關元素的面積大小。

站在商業角度看可能會更傾向于方案2,突出禮品,來吸引用戶。站在入口文案清晰傳達的角度,可能我會更傾向于方案1。

1or2?

最后對專屬客服進行多風格嘗試,最終效果如下:

附上部分繪制過程中的淘汰稿:

04 圖標資源輸出

在將圖標輸出給前端前,需要溝通好使用何種格式,目前常用圖標格式分為兩大類:

矢量格式:

SVG:縮放無損、體積小、支持前端樣式修改參數、單色情況下方便前端修改顏色來表達圖標狀態,減少重復上傳。

位圖格式:

  • PNG:支持透明格式
  • JPG:兼容性強,適合大尺寸高飽和度圖像
  • GIF:動態圖標使用,缺點是透明情況下邊緣容易出現鋸齒。

這里主要介紹靜態圖標中,svg格式在工作中如何輸出給前端同學使用(借助iconfont)。

svg圖標交接方式:

1)圖標資源優化

在iconfont官方繪制指南中有描述,在導出前需要按如下規則優化圖標資源:

2)選中圖標導出svg格式

以Figma為例,優化圖標資源后,選中圖標將輸出格式選擇為導出svg。

3)上傳iconfont

在資源管理下,選擇需要上傳的位置。

選擇上傳圖標

4)選擇顏色提交模式

去除顏色并提交:適合單色圖標,去除顏色提交可以方便前端使用代碼修改參數,減少不同狀態圖標重復上傳。

保存顏色并提交:適合多色圖標(注意:在單色情況下,選擇保留顏色提交,前端則無法通過代碼修改圖標顏色)。

最后當我們把圖標都上傳好后,就可以將前端同學拉入團隊項目中開心進行玩耍。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要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由 @幺零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本文由 @幺零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內容很稚嫩,適合產品看看

    來自福建 回復
    1. 評論特老道,有請總監恭聽

      來自德國 回復
  2. 先收藏起來

    回復
  3. 泡泡老師讓我來報道

    來自重慶 回復
  4. 哈哈是你的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