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級內容中臺能力體系
編輯導語:“中臺”一詞近來經常被提及。作為軟件平臺的演化,中臺在為產品服務、不斷提升效率時,我們也可以思考——中臺的價值究竟體現在何處?內容中臺與其他中臺的相同點是什么?它自身的能力體系劃分又可以如何界定?
一、前言
距離上一篇中臺的文章已經差不多過去一年了,在700+需求后,我開始逐漸去思考,中臺的能力是什么?中臺對業務的價值在哪里?中臺如何去更進一步?
二、中臺
中臺概念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簡單點說,就是將通用的業務抽離,把這個整合成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為其他需要用到這個業務的產品提供服務,避免重復造輪子。
內容中臺
和其他中臺一樣,既然是為了避免重復造輪子,那么內容中臺就需要將各業務的的內容模塊的通用能力抽離,形成內容中臺,為其他產品提供內容服務,從而降低成本。同時,內容中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中臺能力,從而提升效率與服務質量。
三、內容中臺能力體系
內容中臺能力體系主要分為三個:
- 內容基礎體系;
- 內容理解體系;
- 內容質量體系。
當然這個體系的劃分沒有一定的標準,大家也可以嘗試從業務流程上去劃分能力體系。
1. 內容基礎體系
內容基礎體系可以說是整個內容中臺中最基礎、最基本的體系。缺少這個,可以說整個內容中臺就是空談。
內容基礎體系主要負責的是內容標準化建設,包括入庫、質檢、審核、安全等全鏈路產品能力建設及優化,對平臺效率和合理性負責。
將內容從生產到消費整體流程進行拆解,可以簡單的分為入庫、處理、出庫。那么抽出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入庫、出庫,也就是我生產完,直接消費,這樣就完成了內容的任務。
內容基礎體系的核心就是入庫、出庫。
入庫就是把內容從外部獲取過來的這樣一個過程,常見的做法有爬蟲、RSS及自己平臺生產。
出庫就是輸出可用內容池子或者內容接口的過程。這個可用的內容顯然不是入庫的所有內容,需要剔除一部分不符合平臺規范的東西,特別要注意可能帶來風險的內容。
內容基礎體系的核心指標就是采集數、審核數、審核效率以及穩定性。
中臺產品需要制定入庫的規則,包括資源的分配策略、爬蟲監控等。產品還需要對審核流程進行優化,將流程進行拆解抽離,一個模塊只干一件事情,從而最大化效率,進而提升整個基礎體系的效率。比如審核只負責安全,通過后才進入下一個環節。
2. 內容理解體系
內容理解體系是中臺的大腦,缺少這個,內容中臺輸出的內容可能有點傻傻的。想象一下,你去買衣服,但店家把所有的衣服都包好隨意丟在地上,當然你可能一眼就看到了你想要的,但我想大多數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直接離開這家店。
內容理解體系就像是按照衣服的特征,比如袖子長度、厚度、穿著位置等做了個分類,分門別類進行存放、展示。
回到內容上,內容理解體系,主要是對內容進的發布源、內容、發布時間等做打標策略,提取內容的特征后,就可以通過這些特征可以把難以理解的內容變成一個個小標簽。
作為中臺產品,需要規定內容分類的顆粒度與特征要素,顆粒度通常細化到二級分類,比如汽車—寶馬、財經—IPO。當然可以用更細顆粒度的分類方法,不過越細,分類越難,維護成本越高。
制定好規則后就需要提供相應的分類工具供支持部門使用,主要是對結果進行復核確認,并提高算法準確度。內容理解技術主要用的是文本聚類和文本語義識別,計算出各特征的權重,取權重大于特定數值的特征作為內容的標簽,從而實現內容理解的目的。
3. 內容質量體系
內容質量體系的目的就是將內容進行“質量”分類、發現,這里的質量和內容戰略有關,將符合戰略的優質文章進行挖掘,從而達成平臺的目標。
那這一塊一是通過前期的數據和經驗積累,二是通過內容分發策略的配合。最終通過內容數據與平臺戰略不斷修正質量策略,達到提前挖掘優質內容的目的,并提升個業務的內容分發水平。
四、結語
內容中臺能力體系就說到這吧,五一臨近,希望可以在假期建立屬于自己的中臺產品方法論,也歡迎大家來一起探討~
作者:宇觴醉月;公眾號:阿宅的產品筆記
本文由 @宇觴醉月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