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推進緩慢,問題到底出在哪?(中)

2 評論 4230 瀏覽 8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語:在團隊工作中,如何高效地推進項目進度估計是我們都會遇見的問題。從前期調研到產品設計、從產品落地到運營管理,這些步驟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在上篇文章里,作者探討了項目推進中設計師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本文則繼續探討如何提高項目設計效率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設計團隊工作效率的問題。

筆者上篇已經給大家舉了一些例子,比如:

  • 項目周期過長,推進十分緩慢?
  • 每天都在忙東忙西卻沒有什么實質進展?
  • 每天都在忙東忙西卻沒有什么實質進展?
  • ……

在聊完了工作流程的問題以后,今天我們繼續來討論產品目標定位的問題及應對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如果大家覺得有所共鳴,希望我們可以逐一擊破,進行改正;如果大家暫時還沒有碰到過類似情況,那么恭喜你,以后繼續注意規避問題,保持好的工作狀態吧~

產品定位和目標用戶的臨時變動

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做一個新產品的時候。

尤其是做一個想要打入成熟市場的大項目,體量太大,包含的模塊太多,如果不在一開始想清楚我們應該以什么主打內容攻入市場,做出與同類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讓設計師便很難掌握設計方向和工作節奏。

當一個項目已經啟動,甚至已經跑了一段進度,突然要求更改目標用戶或市場打法,對設計師來說就是廢掉上百頁PPT和手稿的事情,前期的市場調研和腦暴成果全不作數,養了半大的崽讓你趕緊丟掉。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在前期的項目規劃環節就沒有想清楚:

  • 我們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
  • 究竟誰才是我們的重點用戶?
  • 我們要向用戶傳達什么樣的內容?

如果市場目標由產品規劃團隊制定,他們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了問題,要進行臨時變動,那遭殃的就是整個設計師團隊。

但如果它是一個開放題,規劃團隊只提出一個大致方向,余下的細節都交給設計師去發揮。在此過程中發生了頻繁變動,那就是設計團隊領導人的決策不對。一旦大方向除了問題,遭殃的就是手底下的小兵們。

筆者不能以偏概全地說,這種情況在行業內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它確實是一個“隨時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筆者現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面臨著這種情況。

在公司設計部中已經成立了專門的X項目組,而我們團隊的角色則是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加入其中,為后續4-5年的產品迭代輸出idea。

筆者將我們團隊在此項目中的問題分為了兩點:

  1. 設計目標不清晰,導致未合理利用資源;
  2. 想要實現的太多,卻沒有想明白重點。

01

由于交給我們團隊的交付周期十分有限,加之X項目的組員們已經對行業市場很了解了,所以按理來說我們是可以利用X項目成員們已經輸出的競品分析報告來熟悉一下市場現狀和行業趨勢的,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未來產品的概念設想。

但我們沒有,我們花時間將他們分析過的產品又重新研究了一遍。

筆者理解,面對著一個環境相對成熟的產品市場,設計師要做到對已有競品的充分了解。

筆者也理解,畢竟不是自己人的親手輸出,也許現有的競品分析的內容并不全面。

但為什么沒有做到完全的資源共享,為什么要做重復工作,除了兩個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問題之外,也有我們團隊內部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工作職責”的原因。

02

我們沒搞清楚設計抓手到底在哪里。

雖然在每一個新項目誕生初期都是懵懂前行,但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任務分配是很有必要的。

若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方向,很多時候你所做的工作就是徒勞無功,這對于一個交付緊張和人力有限的團隊來說是非常災難的。

舉個例子。

  • 領導:我們來看看業界的跨設備方案是怎么做的。
  • 設計師:哼哧癟肚地分析完了。
  • 領導:Emm…. 我覺得xx產品的智能化模塊挺值得研究的,要不你再看看?
  • 設計師:又哼哧癟肚地分析完了。
  • 領導:誒!你看xx產品的3D動效方案是不是很有前景,你要不也做吧!
  • 設計師:…..

So我們到底該做個啥?

一邊做調研,一邊改方向,今天覺得這個好,明天覺得那個好;或者都已經開始出方案了,突然覺得不行,還是那個好,又改做那個。

啥設計都沒正經做,凈在看別人家在干嘛了,也沒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干啥。

我們并未在一開始想清楚目標產品定位,沒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甚至陷入了“調研——設計試試——再調研——再設計試試”的工作流中,最終導致調研周期拉長,設計效率低下。

再次強調,筆者并不認為,親力親為地、全面周到地了解市場現狀,是不對的。

但基于實際的項目周期和人力資源,如果能從一開始就安排好:

  • 同類競品的宣傳重點在哪些模塊?
  • 現有的分析資源若有不足,如何查漏補缺?
  • 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是什么?
  • 目前的產品(概念)還缺少什么?
  • ……

給組員們清晰的、目標明確的分工,這樣大家在共享資源的時候才能清醒地知道,我們能以什么作為設計抓手,然后作重點攻入。

別做無用功,別做重復功,也別頻繁返工。

筆者在之前的某期推送中提到的教育場景項目,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正面例子。

各類熱門的K12教育產品,多數都在強調學生課程的資源豐富性和學生的使用體驗,而對于作為監督者的家長群體來說,他們的體驗往往是被忽略的;即便是某些產品有相關的家長功能可以使用,交互邏輯和實際使用感也有問題。

這便是筆者團隊當時的攻入點,發現了同類競品的漏洞,以一個新穎的角度為家長用戶們打開了一扇不一樣的大門。

以上就是筆者針對設計工作中的產品目標定位的一些經驗和想法。

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下篇再來和大家聊聊剩下的幾點。

#專欄作家#

你柴,公眾號:你柴的aCupOfTe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工作三年的體驗設計師,base上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我們公司就是有這么個問題,產出比較低,主要感覺還是決策層出了問題,頭大!

    來自四川 回復
  2. +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