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的思考方式:功能的保健與激勵(五)
保健與激勵,從本質來說,我們是要解決哪些功能需要重點突破,哪些則是夠用就好。
任何一個功能背后都是資源的投入,設計、開發、運營以及后續的維護,都需要成本。在這里增加投入,就意味著在另一個地方減少投入,最終要取得最優的產出,這本身也是一個運籌學問題。功能層面的優先級區分,并不是簡單的線性排序,而要深入看待不同類型的功能。
組織行為學中的雙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認為,影響人們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可以分為兩種: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
保健因素就像為大家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燈光、溫度等等(當然實際當中還包括更多的常規內容)。當這些因素惡化到人們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時,就會產生對工作的不滿意。但是,當人們認為這些因素很好時,它只是消除了不滿意,并不會導致積極的態度。激勵因素包括成就、賞識、挑戰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責任,以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如果這些因素具備了,就能對人們產生更大的激勵。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同樣可以用在產品設計當中。
對于任何一個產品,有一些需求的滿足是保健因素。這類需求需要得到滿足,不然會影響到用戶的滿意度,但是達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再進行改進,用戶的滿意度也不會再上升。而另一些需求則是激勵因素,沒有的話能馬馬虎虎接受,但是只要我們在這里滿足好用戶的需求,滿意度會大幅度上升。
手機是典型的例子。手機市場的早期,摩托羅拉生產的手機以質量好、信號能力強著稱。然而逐漸的,通話功能成為了保健因素,人們認為手機良好的通話功能是理所當然的,更好的信號接收能力并不會增加用戶的滿意度。這個時候諾基亞憑借良好的工業設計脫穎而出。最初諾基亞一個成功的設計是將手機的天線隱藏起來(是的,現在理所當然在手機上是看不到伸出來的天線的,但在當時所有的手機都有暴露在外面的天線)。這樣的外觀設計在當時就是一個良好的激勵因素。而再往后,諾基亞與蘋果之間,也發生了同樣的故事,只是這一次激勵因素到了虛擬產品的設計當中。
在一個產品內部,我們總是能分解出來保健型的功能和激勵型的功能。早期的天氣應用,天氣數據本身是保健,而如何讓這些數據更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則是激勵。例如對于手機助手類軟件,通訊錄、短信相關的需求,就是保健因素,用戶總有有這樣需求的時候,甚至往往是用戶初次使用或者更換手機時,需要導入導出通訊錄、短信等等,但是即使做的再好,用戶也不會感覺太興奮,因為用戶覺得本來就該如此。而應用下載、管理相關的需求,則是激勵因素,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只要做好就能大幅提升用戶滿意度。在一個功能內部,各種子功能,同樣存在著保健與激勵,在做決策時,需要區分對待。
在做產品時,對于激勵因素類的功能,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投入最大的資源來做好;而對于保健因素類的需求,則在做到基本滿意后,以維護為主,解決最影響用戶使用的問題即可。這里的背景,是我們的資源永遠不可能充足,一定需要做出取舍,將好鋼用到刀刃上。
保健與激勵,從本質來說,我們是要解決哪些功能需要重點突破,哪些則是夠用就好?!钢匾暶恳粋€細節」是一句沒錯的話,但又并不正確,因為忽視了其中的資源投入和時間點。在 iPhone 推出的早期,很多功能都并不全面,夠用就好,甚至不少功能的缺失還飽受詬病,因為沒有辦法在所有功能上都向諾基亞等傳統手機廠商看齊,但是這并不影響它的成功。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敢于「夠用就好」,往往比做的更好更難以抉擇,更考驗產品經理、設計師和產品決策者的能力。夠用就好的目的,就是為了集中資源,投入到真正的激勵型功能上去。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馬力,最美應用創始人&C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互聯網產品設計、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戶體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