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之不公開、不“平臺”,是該改變了
微信的火早已經從APP層面燒到平臺層面,這個不用多廢話。但是,在運營“山寨發布會”和“如是淼聞”兩個數萬粉絲的公眾號半年、也在接觸了不少企業公眾帳號開發者之后,淼叔卻感覺,微信公眾平臺似乎還沒有做好這個“平臺”的準備,這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
為何說微信公眾平臺不完善?
作為一個APP來說,所需要關心的無非是用戶數、增長率、留存率、活躍度和ARPU值。但對于將“開放平臺”列為三大宗旨(另外兩大是溝通和社交)的微信來說,這些指標顯然不能滿足微信的野心。
表面上看,微信公眾平臺似乎是生機勃勃,各種微信營銷、平臺搭建的廣告層出不窮,羅振宇賣會員、陳坤成立社區這種熱點新聞隔三差五,在淘寶上也有大批賣家專門出售微信公眾號認證、平臺搭建和網站開發等服務——“淘寶熱度”跟“百度指數”一樣,可以反映一個事物火的程度,最典型的就是各種春晚服裝。
但是這些“熱”后面,缺乏了一種最有序的互動,就是微信官方與開發者群體的互動體現。
在IT領域,一個“平臺”能夠成功搭建起來的外在標志是,有足夠多的活躍應用運行其上;內在決定因素則取決于平臺搭建方給出的規范接口,和開發者社區與平臺的良性互動。這個主線清晰之后,各行各業的企業才會考慮將自己的業務IT化、互聯網化,從而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在淼叔所接觸的不少企業和開發者看來,對微信公眾平臺最常見的態度,就是“先搭上這班車”或“觀望”兩種。前者的表現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趕快開個公眾號,摘編也好插科打諢也罷趕緊把更新頻率做上去、粉絲數養起來;這類嘗試者就是各類“微信總裁班”“微信營銷班”的沃土。持“觀望”態度的企業和開發者,其基本考慮就是“微信的接口還不夠完善、不夠公開,一些功能提供之后又收回,一些功能到底提供不提供還不知道,現在不敢投入全力去發展”。這一類看法,事實上反映了微信公眾平臺的不足。
建立公開API體系迫在眉睫
我們可以看一下歷史上幾個著名的平臺。最早的大眾領域平臺實際上是DOS/Windows系統,在DOS時代,就有了成熟的中斷調用體系供第三方程序使用;Windows時代,這一接口進化為API體系。成千上萬基于Windows的第三方軟件應用成為平臺的巨大財富,也幫助Windows鞏固了自己的用戶群體,在桌面領域逐一擊敗蘋果、IBM、Novell和Linux等挑戰者。而在互聯網時代,最具商業價值的開放平臺是蘋果的App Store,這個市場曾被媒體給予了3000億美元的估值。較為成熟的還有Google/Android平臺,Google地圖靠著完善的API接口獲得了大量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青睞,得以嵌入更多LBS應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級產品。
而相對于上述這些平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我們除了看到部分成功應用外,也看到相當一部分“特權應用”的存在,例如南航、招行和陳坤社區等著名微信公眾號,開發者圈內普遍談論的是“他們獲得了官方的支持,可以使用一些未公開的API”;而在我們所接觸的一些大公司中,一旦他們要做微信公眾平臺,往往有“高層親赴廣州與張小龍協商開放接口”這種報道,最著名的就是小米的各種微信公眾號;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特權的延伸。
作為一個推出不到兩年的新型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的這種“謹慎”有其現實考慮,他們要顧及數億用戶的感受,一些新功能必須在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先行內測,待成熟后再推向公眾開發者。但是也要看到,這種“內測”在現實中已經造成了一些不利現象,例如大量第三方代理公司自稱“有獲得內測API的關系”,向企業漫天要價;淘寶上各種微信營銷、待開發服務,也有不少以“關系”作為噱頭和賣點;至于微信公眾平臺認證這種簡單操作都可以賣到一次500元以上,在說明了企業有巨大的付費需求同時,也表明“內部有人好辦事”已經成為部分用戶對微信平臺的下意識看法了,這一點對平臺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畢竟,要成為平臺,最根本的要素就是相對的公開與公正。
而從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來看,微信公眾平臺的這種“定向內測”做法也注定難以持久。單以公眾號而論,推出一年的時間已經有了100萬個公眾帳號運營;從用戶范圍看,微信不但在國內高歌猛進,其國際用戶也創下了三個月內數量翻番、從5000萬到1億的大突破;用戶廣度的快速擴散和應用的深度開發需求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巨大的倒逼力量,促使微信官方在自上而下的“官定內測”之外,有更公開、更有效的開放策略出臺。
開發者社區是良性發展基石
參照蘋果、Google在開放平臺方面的成熟做法,以及Facebook開放策略遇挫的教訓,淼叔建議,微信官方可以考慮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盡快完善公眾平臺的開放體系。
首先,建立成熟完善的開發者行為準則體系。這方面最應參照的,是《蘋果開發者審核指南》;該指南22個條款中,基于平臺的各類應用不該做什么、哪些內容該做到什么限度,都有非常明確、清晰的規范。這是所有開放平臺的底線,在實現豐富強大的功能之前,首先要保護平臺用戶的基本用戶體驗(當然也要保護平臺運營方的基礎利益),為開發者設定不可觸碰的紅線。這與騰訊公司和微信官方的“保護用戶體驗”原則其實也是一致的。目前,這方面的規定,我們只在公眾帳號后臺啟動時看到簡單的三條——那實在太簡單了。
其次,應該確立API體系的內測、分類、升級、公開步驟。一個成熟的API體系,應該要綜合考慮平臺發展戰略和用戶、開發者利益,在可預期的周期內滾動更新、階梯升級,并將這一過程公開化。這樣做的目的是給開發者明確的預期,知道哪些API已經穩定可用、哪些功能還只是在測試期。在一個穩定的預期之下,才談得上明確的開發計劃,與第三方應用群體的不斷繁榮。
還應該看到,微信公眾平臺上存在巨大的企業級需求,很多企業是存在付費意愿的。一些餐飲行業老板曾經對淼叔說,一個用戶訂閱了我的微生活會員卡,當他走進店里時,已經存在了消費意愿,這時候我們給他推送暢銷菜品、特色推薦,應該不算打擾吧?但微信公眾平臺沒有開放LBS接口,導致這個功能無法實現。對于這種可以產生明確消費的API接口,企業樂意付費,用戶需要推送,微信官方其實可以考慮將之場景化、一般化,推出成熟的企業級收費API接口。這種措施在增收方面是小事,但“付費的必認真”,這種措施可以催生出大量的企業級應用精品。
最后,要實現上面兩個條件,有一個很有必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淼叔一直在強調的“良性互動”,也就是成熟的開發者社區建立。成功的開放平臺,一定有一個繁榮活躍的開發者社區(這個社區不是指狹義的一兩個BBS,而是整個開發者群體之內,存在著活躍而有效的互動)。微信公眾平臺非常年輕,開發者社區還沒有成形,這是客觀條件決定的;但作為一個開放平臺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在也應該著手推動社區的建立。在一個穩定、公開的API體系推出之后,大量高質量開發者會逐漸涌入,官方應該通過鼓勵、扶持各種論壇、比賽和書籍出版,促進社區的正向發展。這樣還有一個附加好處,可以擠壓各類山寨培訓班、總裁營銷班之類野雞班的生存空間,消除微信公眾平臺被營銷化、庸俗化的趨勢。
作者:@陽淼;via:虎嗅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