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選型指南系列: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
編輯導語:選擇一款適合自身業務的SaaS產品往往需要考慮到多個因素,包括公司實力、產品功能、產品易用與否、服務質量等等,那么落實到各個方面,又應當從哪些角度進行考量呢?本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一份SaaS產品選型指南,一起來看一下。
本文共分為六小篇進行闡述。
一、SaaS選型指南【01】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概覽篇
概覽篇,選SaaS要關注哪些方面?
每天都有人在微信上咨詢老余有沒有什么產品推薦,我一般都不會直接說哪個好。
一是推薦產品得先清楚需求,SaaS產品應當既滿足業務需求、性價比高還適合長期使用;二是企業級產品不僅本身費用較高,還需考慮實施成本、培訓成本、機會成本、遷移成本,必須要慎重;三是并沒有完美的產品,功能多的可能很復雜、價格低的可能不穩定。
SaaS點評網的推出,也是因為老余深知選型不易,希望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大家找到更靠譜與合適的產品。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余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則是分享選型的方法及避坑經驗。
第一篇,先做概覽,讓大家對如何選型有一個整體思路,不至于只關注局部。
核心因素有這么幾個:
- 公司實力。這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可持續使用、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通常來講公司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實力越強越靠譜。如果公司有問題,那產品也基本不用多看。
- 產品功能。這是最基礎最直接影響的因素,但既不是功能越多越好,也不是功能有就能行,需要深入衡量。
- 易用性。不論買傳統軟件還是SaaS,一般都是需要培訓學習才能用得起來,這需要付出的成本還經常比系統本身更大。在易用性方面SaaS普遍比傳統軟件更好些,但彼此間仍有差異,需要研究。
- 服務。主要就是關注供應商能提供哪些服務,其次服務質量或標準如何,再就是客戶的評價如何。
- 價格。費用往往是大家特別敏感的,但這里其實有很多坑,貪便宜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且采購SaaS一定要關注長期,而非當下價格。
另外,選購特定行業和類型的產品,可能還需考慮這幾點:
- 安全性、穩定性相關保障,其SLA如何。
- 有沒有API,能不能對接原有系統、外部平臺等。
- 能不能支持二次開發、有沒有應用市場、能不能提供定制化服務。
- 是否有針對特定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成功案例有多少。
- 有沒有免費版,有沒有教育版、公益版、開源版等等。
上面看著列了不少,實際并不復雜。找出相關信息,設置權重、評分,就會變得清晰。
找SaaS很難因單一因素就判斷出某個產品最合適,隨著公司發展和行業變化,也會對供應商有新的需求,必須有更綜合的考察。接下來,老余會逐個部分展開,跟大家分享如何挑選、如何避坑。請大家繼續關注并多多分享,感謝。
二、SaaS選型指南【02】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公司篇
公司篇,如何判斷SaaS公司實力?
老余前面提過選擇SaaS產品需要關注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公司實力、產品功能、服務、易用性、價格。
首先就應考察公司實力,因為采購SaaS需要廠商持續提供穩定安全的服務并且不斷迭代產品滿足需求,這就要求廠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持續積累。
至于如何衡量對比公司實力,則主要從成立時間、融資情況、創始人、團隊構成、知識產權、招聘、服務等情況來比對,大致便能判斷出孰強孰弱。
首先是創建時間,一家公司成立時間更早、產品上線更早,通常就會積累更多相應的行業經驗與產品開發經驗,這有利于提供好服務。這個信息比較容易看到,不多說。
其次是公司資金實力。做云服務,要穩定可靠,光服務器等各方面就要開銷不少,然后安全性等都是需要錢來保障的。
至于好的服務,更加需要投入資金。以前大家看公司實力看注冊資本,但不驗資,所以沒意義了。現在則更多可以關注融資額(常常有水分)或公開報道,如果是上市公司則容易拿到數據。一般來說背靠大廠或融資多的,資金實力更強,屬于加分項。
再次是創始人及團隊構成。創始人有獨門技術、多年所在行業經驗、多年創業經驗、大公司多年高管經驗都是加分項,反之剛畢業就創業的、沒有行業經驗的、工作經歷短的在某些領域就是減分項。為什么呢?
因為SaaS多數深入企業管理和業務,與ToC不同,需要更多懂行業有經驗的人。而團隊主要關注團隊規模、高學歷占比、團隊地區分布(分公司辦事處),通常人越多、學歷越高、分布越廣都是更好的(前提是財務狀況好)。
順便說個小技巧,可以去看公司是不是在持續招人、招聘崗位多少、招聘的什么崗位。
如果招聘崗位類型多人數多,說明公司在快速發展。如果只招聘某類崗位,說明比較依賴某塊,或缺乏某塊。如果啥崗位都沒有或極少,說明團隊正屬于早期小規模,如果已有一定規模但招聘少,那可能不大樂觀。
再者要看公司在產品和服務的投入。產品主要看知識產權與研發投入,有多少專利、軟著,研發團隊規模如何、有多少技術專家,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如何。
服務則是看有沒有專門的客戶成功部門、有沒有專門的培訓服務、線上和線下的服務如何、線上客服是24H還是8H還是怎樣。如果一家公司在這兩塊投入少,銷售還說得天花亂墜,可就要小心了。
最后就是看品牌熱度,包括在不同領域的知名度。通常說來知名度越高,網民關注度越高,輿論越正向,其產品也可能更可靠些。畢竟經歷了足夠多群眾的眼光,不至于多差。此處需注意的是產品不大能適用所有場景,在A領域熱度高,未必在B領域也如此。
總之,看公司實力也是要綜合觀察的。不只是看資歷、看錢,還要看人、看投入。實際操作中可以把不同候選公司列出來(怎么找候選公司另見文章),羅列主要信息,然后對比看各項強弱,然后就能看出各公司實力排布了。
不過公司經營是非常復雜而有難度的事,不論當前或過去如何,都不代表未來一定會如何,本篇僅從一個角度為大家選擇判斷提供一些參考信息。
三、SaaS選型指南【03】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功能篇
功能篇,產品功能又多又好兩難全
老余常常收到跟功能相關的問題,例如:“這類產品的功能詳細對比有沒有”、“我需要XX功能,做這個最好的是哪家”、“哪個功能最多最全”。
前不久還有個人說買了某產品,雖然功能很多,但針對自己業務的關鍵功能缺失,于是又要重新采購。這個例子并不唯一,大家對產品功能的關注度高很正常,正因為此,其中坑也多,老余得先打個預防針。
- 功能多或全,不代表好;
- 單個功能好,未必合適;
- 功能要變化,關注長期。
接下來開始正題,過程中再講講相關的坑。
首先每一類產品它都會有自己特別的功能模塊,所以當我們在找產品的時候肯定是要分開來看的。
比方找視頻會議軟件,就要看同時在線人數、房間數,是否有美顏、會議記錄、支持錄屏等等。如果是找招聘或財務類軟件,看的功能肯定就不一樣。當我們要看產品的功能如何,就可以先去找幾個同類的產品,把功能都列出來做個總列表。
這樣,即使對某個產品了解不多,起碼也能知道哪一些功能是都有的、哪一些是獨有的。
然后再從總列表里挑功能,看看哪些是自己比較需要的,也列個表。把這個表列出來之后,挨個跟候選產品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出各家能滿足的程度。這時候,都有的功能也不必對比,就看那些特有的功能即可。
還是拿視頻會議場景舉例,可以選擇幾個主流的產品,如Zoom視頻會議、騰訊會議、飛書會議。直接找到官網或產品介紹資料中的功能,全部都列到一個表格里。一列是功能、再后面是各產品,下面有的打勾,沒有的打叉,或者列出數量。
但是這個只是面向通訊的這種辦公場景的會議,如果是其他場景,就應該要單獨去做對比。比方說對于教學老師上課,一般的視頻會議軟件未必能承載,可能需要專門的教學系統,這時表格列出的功能就會不一樣。
最基礎的功能對比,是可以通過介紹信息來看的,這樣基本能快速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但需要注意的事,廠商展示的信息未必是真的,而且彼此間定義未必一樣。同時,雖然都有某功能,但效果也會有差異,比如同樣是錄制,也存在錄制碼率、存儲終端、錄制權限等等細節。這些往往需要實際使用時才能發現,因此需要進一步分析,那就是試用。
能試用,就一定要試用,不管是自己注冊賬號體驗也好,還是拿業務人員的demo體驗,不能漏了。而如何試用,就不多說,直接按自己業務需求走就行。
這里順便說下另一個坑,就是很多廠商不提供試用,而是用視頻或ppt演示就完了,這其實容易讓你感覺良好,但買了用起來就會發現細節不到位。國外SaaS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免費試用一兩周,國內還比較少,但提出要求,通常也能試用或深入體驗,大家要注意。
總之,功能這塊既要有、又要好,同時不要只看表現,還要看實際使用。如果公司沒問題,功能又滿足,那這樣的產品就可以列入真正的候選名單里了。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能用起來,及用起來需要多大成本,后面兩篇展開來說。
四、SaaS選型指南【04】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易用性篇
易用性篇,產品好用才有用
某產品教父說,好產品要簡單到讓老人小孩都能用。好SaaS未必要老人小孩用,但是中年用戶不少,對易用性自是有需求。
更實際地考慮,你買一套軟件或者SaaS,直接費用可能幾千或幾萬塊一年,可還有隱性成本在于“用起來”。拋開實施不說,對比兩個產品,A簡單易用不需要培訓或學習,B產品復雜難上手要線下培訓,就會發現都是5000塊錢買的,后者卻要額外花5萬塊才用得起來。
越是人數多的企業,產品易用性帶來差異越大。越簡單,學習成本越低,越優先考慮。選型時,把培訓學習成本也算進來,對比衡量。怎么去計算這個易用性呢?分幾塊進行體驗。
首先看產品使用場景,是不是有電腦客戶端、手機APP、小程序等,一般來講有更多的終端,可能會更簡單更容易上手。
然后看注冊登錄流程,是可以用微信一鍵登錄還是需要設置郵箱或者手機號之類。通常來講,支持手機號或者微信登錄這是比較重要的,如需要用郵箱或者其他方式,那其實會給普通用戶增加門檻。
接著到具體使用上,根據場景分兩類,一類是核心流程、主流程。
比方說視頻會議,就看發起會議或加入會議是不是足夠簡單,這是最核心的流程。例如Zoom,它可以點擊一個鏈接,不需要登陸賬號,直接輸入手機號可以參加會議,這就比較簡單。騰訊會議也是一樣,而且更方便的在于可用微信小程序進入。對于國內用戶參會,騰訊會議有一定優勢。而發起會議,兩者非常接近,都是較為簡單的。
zoom界面
騰訊會議界面
另一類是次要流程或高級功能。這類就考驗產品設計團隊的能力了,很多產品功能一多就會出現兩種情況:要么全部堆在一起,眼睛看花了才能發現想要的功能;要么就是藏得很深,要點擊幾十次才能找到。
這樣的情況,我想大家都有接觸過,就不多舉例了。大家體驗產品的時候,只要列幾個自己想要實現的場景或功能,然后試下打開產品后需要點擊多少次才能訪問到,就能感受一二。
這樣的體驗如果更嚴格就做做“可用性測試“,也就是設計一個使用流程,看沒有接觸過產品的人,要達到目標是否順利,需要花多久、碰到什么問題。
(例子)
總之,不同類型的產品,其簡易程度或者易用性肯定是不一樣的,只能在同類型中進行比較。但總體大方向來說,都是在朝著簡單易用的方向去走,并且AI的應用也越來越深入廣泛,相信以后各類軟件的易用性都會不錯。但當下,大家選型時還是得認真考慮的。
五、SaaS選型指南【05】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服務篇
服務篇,SaaS核心是服務
SaaS點評網上有很多用戶對廠商/產品的評價,其中不少關于服務的差評,還有人痛訴廠商銷售吹上天結果售后無人理最終錢打水漂換別家。當前SaaS行業尚未成熟,很多規范和標準沒有建立,自然會有些問題。
服務,是容易被忽視又影響極大的一塊,對于買賣雙方都是如此。購買傳統軟件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后續使用基本靠自己,用不起來再另花錢。
但SaaS是服務,持續的服務而非一次性買賣,所以廠商做服務的態度與能力至關重要。本篇老余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簡單快速對廠商的服務能力做個初步評估。
首先我要把服務分為三大類:運營類、技術類、產品類。本篇主要針對運營類展開,又進而分成三塊:實施培訓相關、客服支持相關、客戶成功。
首先就是看實施培訓,所購買的產品或解決方案里有沒有包含實施培訓?是廠商直接提供還是第三方?是遠程線上還是線下上門?是免費還是額外付費?如果判斷產品需要這方面服務,就一定要先調研確認,免得買來沒法用。
其次是看在線客服與幫助中心或者產品手冊,可不可以很方便地在官網找到,搜索問題有沒有結果,咨詢客服響應速度與質量如何。很多平臺客服基本是擺設,過了五六點可能就沒人響應,這就要注意。
最后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客戶成功”,SaaS廠商紛紛建立這樣的部門、設立相應崗位。而且通常會宣稱提供專屬運營/顧問給客戶提供服務云云。
負責“客戶成功”的人,需要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還能夠提供建議,幫你更好應用產品、發揮產品價值。如果你本身對于如何應用產品不甚了解,那就必須要評估這塊,單純客服能提供的幫助有限。比如企業微信SCRM非常火熱,很多公司激動地采購下來,可自己不會搞,廠商也沒專人指導,終究涼涼。
前面講的這三塊比較容易拿到信息,可以基于自身情況做個評估。
當然,去搜集企業或產品的客戶評價也是不錯的方式,在國外比較容易找到,在國內也有SaaS點評網這樣的平臺在客戶評價,或者加入相應產品交流社群,都能獲得一些信息。通常產品不夠好,但是廠商服務夠好,客戶未必給差評。但如果服務沒做好,基本口碑也好不到哪去的。
不過需要注意,一家公司即使整體不錯或名列第一,也不能保證你就一定能獲得好的服務。
比如因為疫情大家對各種線上工具需求井噴,但實際廠商不論技術上還是人員服務上其實都沒辦法跟上,因此阿里騰訊華為等都收到吐槽無數。這雖是特殊情況,但近些年SaaS行業發展塊,從業者素質、廠商能力、行業標準等等都還沒起來,想確保獲得靠譜服務還是需要花心思判斷的。
總之,不重視售后的公司做不好SaaS,雖然重視也未必真能做得多好。對于買方,關鍵是不要忽視了服務這塊,并且認真做評估,避免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
六、SaaS選型指南【06】如何篩選靠譜合適的SaaS產品之價格篇
價格篇,要省錢更要賺錢
本篇可能會讓部分讀者不快,但老余作為資深甲方和乙方,有些話也是不吐不快,見諒。
費用是很多人第一考慮因素,甚至加我微信第一句話就是買某產品有沒有優惠。采購要低價,理所當然,但在考慮價格之前通常還是要考慮一下價值。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你投入的少,很可能帶來的收益和保障也會更少。莫以單純價格做衡量,要綜合考慮自身需求和預期收益,再去看整體性價比。
先說價格,一般會看兩部分。
一部分是顯性的,直接體現在你初次購買時的價格,比方說有ABC 3個版本,那A版本包括哪些東西、多少錢一年?B版本是怎樣的,C版本是怎樣的,這個其實比較明確,可以拿不同版本的價格與功能去和另外的產品進行對比。如果你需要的功能各版本都有,而且確實都能滿足,那顯然選便宜的。
但實際情況是不同公司設計版本時做了差異化,內部和外部間都會有些差別,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初級版看著有點勉強、高級版看著有點浪費,A產品有這優點、B產品則有那長處。
另一部分是隱性的,并不會作為重點展示在網站、PPT甚至合同里,甚至會被可以弱化不被提及。例如數據安全、知識產權、售后服務、增值功能、SLA、計費細則等等,這些一開始被注意得不夠,后來就發現要花的錢比預想多得多。
拿知識付費SaaS舉例,如果只是錄播課,發現能滿足的比較多,可能挑便宜就行。但如果有比較多直播課,那問題就來了,因為直播就會涉及到清晰度、延遲的差異,還有存儲費、流量費收取方式不同。你以為花了錢,結果延遲要十幾秒,想“無延遲”還要加錢;你以為直播和錄播一樣,結果還要額外花流量費。
不同廠商策略不同,如果只看表面功能都一樣,都是提供直播開課,但實際收費邏輯卻差很多,可能你因為A產品1萬太貴,結果花5千買了B產品,結果使用下來還要為B產品額外花1萬。
所以,不要單看價格,一定要清楚當下及潛在的需求如何。比如在半年或一年后可能對哪一塊需求更大,這一塊需求大概會是怎樣。這就可以把暫時不用但有可能用到的部分做價格對比,可以發現不同公司提供有差異,就如前面舉例的,如果只是用一年,可能A產品比B產品貴,但如果持續用下來,B產品可能要花的錢遠多于A。
除了對產品的需求,還要關注業務上能通過系統帶來的收益。
為什么大家很愿意投廣告而不是買軟件呢?批100萬營銷預算可能無需思考,但花1萬買系統卻要反復研究。因為廣告能創收,投1元收2元就行,但買系統很可能只是白花錢,甚至還要消耗一批人力物力。
這時候采購更要考慮軟件之外的因素,也就是說買的是綜合服務,是能幫助業務發展取得業績的服務,關鍵的不只是那些功能,而是提供服務的人如何,對方是否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與服務意識能幫助你把系統用好。
好比給你一把槍,你卻不知道怎么裝子彈、怎么瞄準,那便無異于廢鐵了。請先考慮清楚,你需要的不是兵器,而是勝利;而勝利,不僅需要新式武器、還需要會用的戰士以及新的作戰方法。
總之,價格很重要。但SaaS是服務,衡量服務就不要單純看功能要多少錢,而是要綜合考慮短期長期需求,考慮對方能夠提供的綜合服務如何,考慮業務能獲得的收益如何。
畢竟,你是想花5千最終效果一般般,還是愿意花一兩萬,然后獲得業績的大幅增長呢?
本文由 @SaaS百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