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教訓:農產品質量追溯發揮真正價值的四大難點
編輯導語:農產品的質量有什么辦法能夠進行檢測?很多農場主都會配備質量追溯系統,那么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能夠發揮什么真實價值,其中又會面臨著什么難點呢?
前面一文對農產品質量追溯做了介紹。質量追溯系統是任何一家農業信息化公司的標配,很多人會做,我有很多農場主會應用,那么想要讓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發揮其真實的價值需要做什么?
一、批次管理
農產品由于非標品性質,也沒有商務部的統一商品碼,所以做批次管理是最難的。沒辦法和工業品,如手機、電腦等的批次管理和質量全鏈路追蹤。
這個批次包括農產品進貨的批次,入庫批次,加工XX批次,出庫裝車批次,最小包裝XX批次等,有一些農場還有XX批次和XX批次,要想真正做到追溯,就得搞定以上那么多的全鏈路追溯,要么就只是實現從上游供應商到自身供貨過程的批次管理。
此外批次管理,還有拆批次,批次號的拆分合并,對于農業人和農業信息化從業者估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二、最小包裝追溯
電商和大型商超都有兩個概念,SPU和SKU。
可以簡單把SPU當成批次,SKU當成最小包裝袋,也就是說到農產品追溯到批次不是終點,還要明確到最小外包裝。由于農產品銷售的抽檢尿性,把批次當成最小包裝也行,但是高端農產品就不能這么簡單畫上等號了。
最小包裝的追溯還有個意義就是防止串貨,有些供應商很可能將質量不過關的農產品拆分串貨到合格品里,最小包裝上的條碼要有批次信息,以實現兩碼的關聯。
所以并非一定是一物一碼實際上兩碼最好。
與農產品最密切的食品有些也無法實現質量追溯,比如奶粉,只能追蹤到外面的紙質包裝盒,而不是里面的奶粉瓶子上,所以完全可以用奶粉盒子裝奶粉,雙方也沒有批次號或者序列號可以呼應查詢!
這就是批次追蹤和最小包裝追蹤中的實例。
三、農事操作臺賬
對于很多農場主都想搞一個農事操作臺賬,從遠古時代的紙質記錄到打卡記錄到掃二維碼記錄到手機APP記錄,載體一直在更新,然而實質卻不變。
沒辦法確認雇傭的農民就是操作了記錄中的農事作業,更有甚者,很多農事操作是在豐收后一下子不補填的。
當然現在農事操作臺賬已經是我們農業基地管理信息化的標配功能了。
農業這個行業想搞一個類似制造業的MES系統,利記錄所有的操作過程還有點遠。
四、視頻監控
為了讓農事操作,出入庫,運輸和加工更加可信,大家又用上了視頻監控設備。差一點的在手機上顯示監控設備(隱藏時間),強的搞一個3D大屏全面展示。
還有一些是通過質量追溯掃碼后顯示監控界面,實時顯示農產品的實例狀態。
采集點越多證明成本越高,視頻緩存成本越貴,所以不動的離線視頻成了大家的必選,也成了門面工作。
五、結語
所以我在收費群分享的時候也是一直強調質量追溯的假。如果真的想做好農產品質量追溯,就需要有效解決以上這幾個問題,不過我反正這么多年還沒見過能夠解決的。
因為沒人能夠解決,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怎么掃碼,掃出來的都是健康的農產品,也都是正宗沒有假冒的農產品。
#專欄作家#
清河落河清,公眾號:農業一二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名熟悉農業的IT架構師,現從事企業架構工作,創建農業微信公眾號、農業社群。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