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洞察 | 張小龍說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論商業模型與用戶生活方式的供需價值

4 評論 3853 瀏覽 4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微信逐漸成為我們日常溝通與工作的必備工具之一,它的關鍵定位是“1個生活方式”。它能夠成為1個生活方式,意味著它有著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和潛移默化形成的認知。本文就微信成為1個生活方式展開分析,一起來看看。

在《微信背后的產品觀》中,yyds張小龍談及微信關鍵定位:1個生活方式。

他還斬釘截鐵的認為,微信是「時尚的」「生活方式」。

那,為什么不是1個通訊APP?不是1個社交APP?

首先,微信是一個時尚的產品,它是早已成為大眾生活不可缺少的構成。如果你不用微信,你會被看成脫離時尚潮流的人——這是微信已經構建的生活方式。

其次,APP更像是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但,張小龍對待微信,更像是傾力而為的「作品」——這是對象質的不同,產品是工具,作品是創造物。

微信完全成為1個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和潛移默化形成的認知。

通過張小龍的分享,讓本人感觸深刻的是:抽象用戶的需求后,莫要僅當做產品能力來開發,更多要考慮的是,它如何滿足顧客現有和可能有的需求,再能結合時尚趨勢來,那這個作品就不會落伍,會成為人們的1個生活方式。

那怎么去理解3H:

  • 如何成為作品?
  • 如何變得時尚?
  • 如何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微信不是產品、是作品——用心琢磨、精心雕刻

微信開發費用至少不下10個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功能、每一個UI設計和新版本的文案,都是歷經內部不斷的討論、腦暴、迭代的過程。

張小龍在《微信背后的產品觀》提到,為了能夠讓UI設計師感受到新版封面設計的感受,親自帶著設計師坐上他的車聽了1路的搖滾音樂,想要傳遞搖滾的精神。

每一處UI的設計都要求到最簡單最簡單,不要讓用戶陷入混亂,盡量讓用戶路徑最短。

這樣子的匠心,是令我欽佩的。

反觀我們。進行一個新的產品策劃時,為了快速拿到結果,實現的路徑通常是,快速地吸取競品、行業同類產品的經驗,復制粘貼,拼湊成初版本的模樣。

因為節奏,我們無法真正安靜下來,去體驗每一步的流程是否真的符合人的需求,符合最真實的用戶行為,是最簡單的用戶操作。起碼我常常會如此反思。

成功的作品,往往是精心雕刻的。

二、微信是抓住趨勢的時尚單品

于我個人,通訊軟件的選擇為什么從QQ轉為微信(那個時候我還在義務教育階段)。

第一個原因,年輕人、上班族、明星偶像都開始在使用了!——他們是我的未來和喜歡對象

第二個原因,qq各種界面操作過于復雜,想要簡單一點!——簡約生活的趨勢

第三個原因,陌生人交友——原來漂流瓶、搖一搖這么新鮮有趣,人的求新欲望

每個人,即每個用戶,都有向美、向好的必趨性,那時候就開始覺得微信好時尚哦!

就像,日常生活我們最常選擇的服裝穿著來說,普羅大眾的潮流,會看明星偶像時尚icon怎么穿。明星偶像怎么穿,會看高奢品牌怎么設計。高奢品牌的設計靈感和元素,往往來自于貴族、藝術的融合。

潮流是一種現象,時尚才是本質。時尚其中往往蘊藏著人的選擇趨勢。潮流可能是現代的、可能是復古的,但時尚是當代的。

三、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它帶有標簽熟悉

生活方式是一種標簽,是一類人群的生活態度選擇,它是不分時代、年紀、性別的時尚選擇。

  • 「極簡的生活方式」,崇尚斷舍離,盡量少的東西,喬布斯、扎克伯格,是這類人群的代表。
  • 「科技的生活方式」,他們崇尚富有科技感的生活、喜歡很cool的感覺,特斯拉、蘋果手機,都是這類人群的歡喜。
  • 「佛系的生活方式」,他們不爭不搶,相信盡人事則足以的生活態度,1988的peace&love表情包、“就這樣吧”口頭禪,是他們的表現。
  • 「享受當下的生活方式」,他們會精心設計每一次的消費,會去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種草平臺獲取經驗,然后消費打卡。

為什么微信變成了1個生活方式,因為它代表「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 更快的通訊——郵件、信件的對比
  • 更不打擾的聯系方式——電話鈴聲的恐懼
  • 更廣泛的社交圈子——群的概念
  • 更私密的社交空間——相比QQ和微博

四、怎么像微信一樣,成為1個生活方式,或融入某種生活方式

「時尚的生活方式」,具有強勁的生命力,甚至被賦予強大的消費力,更年輕活力的擁護者。我將其分為3類:
  1. 迭代型:人的需求在變化,有的生活方式底層并沒有改變,只是載體變了、形式變了。
  2. 整合型:需求的場景在不斷的增加,當有人能提供包容性、復合性的需求滿足解決方案的時候,他也成功了。
  3. 創新型:人潛在的需求被挖掘了,加上跨時代意義的產品,為大家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1. 迭代型:滿足某些需求

無論是極簡、復合、還是創造意義價值。

這里想說的是微信。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它的最核心能力還是社交。

如果我們用:不使用會怎么樣?、是否滲透生活?這兩個問題來衡量,它是否是一種生活方式,那微信無可置疑的,是。

當你的朋友告訴你,他不使用微信,你會覺得他是誰?長輩,他可能不需要與時代鏈接這么緊密,學習能力已經下降。沒有網絡。外國人。非常小的孩子。是這些答案嗎?

如果它是一個年輕的人(起碼心態上),你會認為不使用微信的人,也太out了吧!這樣就可以推理出,微信是一個時尚的生活方式。

它甚至已經完全成為你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橋梁。它可以讓你和朋友聊天、視頻、語音,還會讓你通過朋友圈記錄生活,通過公眾號獲取知識,通過小程序享受服務……太多,這都是微信帶給你的生活方式。

2. 整合型:提供更加完善、更多場景的生活解決方案

無印良品沒有創造什么,但是它給你提供了一類生活解決方案。讓你變得簡單。

1980年無印良品誕生于日本,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優質商品。無印良品是指“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

從極致合理的生產工序中誕生的商品非常簡潔,但就風格而言卻并非極簡主義。就如“空容器”一樣。正因為其單純、空白,所以那里才誕生了能夠容納所有人思想的終極的自由性。

3. 創新型:提供一個新的生活方式,你從來沒想象到生活原來可以這樣

蘋果公司也是一個典型的生活方式品牌,它是一個數字生活提供者。

iPhone、iWatch、iPad、iMac、iCar、iCloud等等產品,完全充斥在你的生活當中,當你的手機密碼可以一鍵互通、當你的信息可以一件傳輸的時候,你感受到的都是它為你提供的數字生活。

蘋果的專賣店,是這個生活方式的現實體驗中心。那里非常時尚、光亮、潔白,他們的科技成果都能用相同的形容詞來歸納。如果你有一部MacBook、iPhone或者iPod,它們都會讓你展現出干凈、靈巧和迷人。這些產品的內部都有一個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統。

寫在最后!

PM對于產品的定位,決定最終的走向。

如果微信的定位是「通訊」APP,其或許早已被飛豬、釘釘等通訊方式取代。

如果蘋果的定位是「手機」產品,那它的體驗感受就不會成為其最強護城河。

巨頭們已朝向「生活方式」形態,不再滿足提供服務,而是為使用者貼上1個標簽,讓使用者成群,把他們聚類。

 

本文由 @In Nic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微信擴張的同時功能越來越多,體量也越來越大,是否與其一開始的定位有所沖突呢

    來自廣東 回復
    1. 人的生活不也是越來越復雜了嗎?信息越來越多,渠道愈發豐富

      來自廣東 回復
  2. 媒介是人類的延伸

    來自陜西 回復
    1. 媒介是人的感覺器官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