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細節剖析,讓你看看大廠是如何做設計的(2021-17)
編輯導語:設計師在進行產品的各板塊設計師,必然會考慮到產品的各種細節以及用戶體驗,產品最終是服務于用戶的,所以在設計時用戶體驗等方面是極為重要的;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各大廠產品細節的剖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作為UI/UX設計師,在體驗大量應用的同時,需要用心去發現設計的優秀之處,并依據實際情況分析背后所帶來的商業價值,為日后自己設計時奠定堅實的基礎。
很多時候,設計的好壞并不是完全用美觀來衡量,其背后必定要深思熟慮。產出時需要站在業務與產品的角度考慮全局,還要隨時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群體性格、行為預判等,從細節上入手,為用戶帶去更好的使用體驗,利用設計的手段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促進、推動業務的展開。
2021 | 第17篇分享目錄(241~255)
- 241.「微信」紅包回復-用最短的路徑 最快的速度完成
- 242.「知群設計圈」點贊-情感化的表達 消除界面冰冷的交互
- 243.「QQ音樂」歌詞彈幕-不一樣的聽歌體驗
- 244.「貝殼找房」“貨比三家”-促進用戶快速決策(待完結)
- 245.「支付寶」預判用戶的潛在操作需求-及時糾錯
- 246.「產品經理」文段分享-更直觀高效的預覽
- 247.「抖音」提高商家轉化率、用戶搜索預期的“搜一搜”
- 248.「微信」對話框標簽-為視頻號極速引流
- 249.「QQ音樂」跨APP識曲-解決特殊場景下識曲的痛點
- 250.「開心消消樂」更新文案-這是“內卷”了嗎?
- 251.「流利說·英語」上次登錄IP提示-給賬戶的安全加一道鎖
- 252.「菜鳥」金剛區圖標-差異化的表現方式
- 253.「順豐速運」綁定公眾號-快遞狀態即時知曉
- 254.「攜程旅行」獲取系統權限-引導用戶主動開啟
- 255.「QQ音樂」歌詞-換種個性化的方式分享
241.「微信」紅包回復-用最短的路徑 最快的速度完成
產品體驗:
微信收到好友紅包后時,在打開紅包后,點擊“回復表情聊天”,選擇對應的表情包可進行快速回復好友。
設計思考:
記得在學生時代,我們維持關系的方式通常都是依靠小禮物、卡片、零食之類的,送出的是懵懵懂懂的心意,偶爾也充滿著小驚喜;而現代很多人則是依靠紅包來維持,朋友可以十年不見,但禮尚往來的份子錢要發過來,或許從不發紅包的那一刻起,正式終結了朋友關系,除此之外,朋友之間的長期互動、情侶間的愛意表達也會用紅包來代替,即使金額不多,但在打開紅包的那一刻是比較開心的。
紅包既是一份驚喜、也是一份喜悅,在打開紅包的那一刻,很多想說的話都不如一個表情包來的痛快,它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和感謝表達的更加生動。
在微信打開紅包后,可通過快捷入口“回復表情到聊天”,以最短的路徑、最快的速度在拆紅包后無打斷式的用表情包完成回復,相比常規的返回、定位輸入框、選擇表情包節省了操作步驟,還能避免多次操作而干擾回復內容的印象記憶,有效減少對用戶思維的打斷,提升用戶體驗。
242.「知群設計圈」點贊-情感化的表達 消除界面冰冷的交互
產品體驗:
在知群APP的設計版塊,對相應的內容進行點贊或否定表態時,會用趣味化的動效給予用戶情感化的反饋。
設計思考:
在很多應用中,我們對自己喜歡的或有幫助的內容都會進行點贊操作,給予作者/平臺鼓勵,但這都是以用戶為主動出發點進行的態度表達行為。除此之外,還會有以平臺為主動出發點的詢問、疑問等方式,比如“當前內容對您是否有幫助、喜歡還是吐槽…”,用戶只需表達肯定或否定,當用戶表達否定時,平臺不僅要在后續提升內容的質量及用戶滿意度,更重要是安撫用戶當前使用時的挫敗感和不滿情緒,否則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在知群設計圈APP“設計”版塊,點贊以趣味化的“柱形統計表”動效樣式給予用戶情感化的結果反饋,趣味化的表現方式有助于用戶在表達態度的過程中處于放松、愉悅的心情;“圖表統計”的樣式能提高用戶的參與度,且讓表帶態度就像投票一樣,更有儀式感。其趣味性、儀式感都是便于用戶在進行任務交流過程中,所賦予的情感化的表達,消除人機界面的冰冷交互,安撫用戶的情緒,幫助用戶和產品建立友好的聯系。
243.「QQ音樂」歌詞彈幕-不一樣的聽歌體驗
產品體驗:
打開QQ音樂播放歌曲,在歌詞頁面的左下角,點擊“彈”圖標,就可以在聽歌的過程中發彈幕、跟歌友相互交流。
設計思考:
音樂能傳達人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屬性。很多時候,即便我們最開始的需求只是聽聽歌打發時間,但在聽歌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曲中的氛圍、歌詞帶給我們各種心理波動,可能會希望這時候有人陪著自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吐槽,或者只是單純的把自己心中所想表達出來讓更多人看到,如果單純只依靠評論區,是無法滿足這類用戶需求的,其信息的時效性和反饋速度就是無法跨越的一道坎,最終只給用戶留下了寂寞。
QQ音樂除了該有的評論區之外,歌詞竟然也可以彈幕了,這更有助于用戶在聽歌過程中進行實時交流互動,尤其是信息的時效性和反饋效率是評論功能無法比擬的,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跟歌迷互動,表達自己的音樂心情,邊聽歌邊看彈幕,跟單純的享受音律相比增加了趣味化的屬性。在這里,我們可以對現實中不敢表白的人深情表白、說出心中的挫折/痛苦,基于網絡相互尊重的原則,定能得到更多的鼓勵。QQ音樂為歌詞增加的彈幕功能,豐富了互動的趣味性,也為產品設計增添了人情味。
244.「貝殼找房」“貨比三家”-促進用戶快速決策
產品體驗:
在貝殼找房的新房源版塊,如果查看數量超出一個房源以上,可通過詳情頁右上角的“比”入口,在已看過的列表選擇對應的房源進行樓盤參數對比,進行“貨比三家”。
設計思考:
本人親身經歷,之前在一次跟客戶交付設計稿的過程中,多次改稿,每次都是大幅度的變化,并且頻繁發生想法上的碰撞及意見上的分歧,后來干脆挑選之前已做的兩稿,經簡單的優化給客戶挑選,沒想到客戶很滿意的選擇了其中一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自己做的不行,也不是對方故意刁難,而是對方站在非專業的角度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最佳標準到底是什么,當出現多個選擇的情況,即便不知道最好的是什么,但至少能在有對比的情況下知道哪個更好,以此來推動客戶快速做出決定。人們在購物消費時亦是如此,當用戶猶豫不決產生“貨比三家”的想法時,產品不及時給予比較的對象,那么用戶極有可能跳出該產品之外去尋找對比,從而導致用戶流失。
在貝殼找房的“新房源”版塊,如果瀏覽過兩個或以上的房源信息,可通過右上角“比”進入歷史記錄,同時選擇多個樓盤進行基本信息對比,來推動用戶快速做出決策,同時有效避免用戶“溜走”。?面對大量的選擇,用戶只能自己去選擇哪一個樓盤更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可能短暫的忽略去其他應用中對比的想法,將用戶留在該應用內,防止用戶流失以此提高轉化的幾率。
245.「支付寶」預判用戶的潛在操作需求-及時糾錯
產品體驗:
在支付寶截圖個人二維碼時,系統會彈出“該二維碼不適合收錢,如需收錢,請申請收錢碼”的提示,并提供“申請收錢碼”的快捷入口。
設計思考:
支付寶的個人二維碼只主要的功能就是添加好友,其實也存在著加好友之后再進行轉賬(付款/收款)操作。在使用過程中,當你需要收款/付款時,對方直接出示了個人二維碼,說加好友轉賬吧。或許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或多或少的見過或聽到過,即便不是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對方發來的竟然還是個人二維碼,如果是熟人,加個好友無所謂,對于陌生人大可不必,明明發來一個收款碼就能搞定的問題,就好比你能一次性得到100元,為什么要分4次/25元,何必搞得這么麻煩?;谌伺c人時間、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故而解決方式也不同,所以為了了達到平衡,解決這個問題的責任就落到了產品的身上。
在支付寶截圖個人二維碼時,系統會提示此碼非收錢碼,這是在用戶有可能出現錯誤時所提供的一個糾正錯誤的機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用戶觸發截取個人二維碼行為時,大部分是以傳播我目的,對彈出的提示可直接忽略,但不排除有當做收錢碼使用、或讓別人先加好友再收錢(操作繁瑣)的可能,彈窗提示恰到好處的幫助用戶即使改正錯誤,利用預判用戶的潛在操作需求,提升完成用戶需求的效率及流暢度。
246.「產品經理」文段分享-更直觀高效的預覽
產品體驗:
在產品經理APP的文章詳情頁,可長按自己喜歡的文段生成圖片海報,進行片段分享,系統并自動將生成圖片的文段添加至金句收藏夾。
設計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在文章中看到有價值、有趣的段子都會迫不及待的分享或收藏起來,當對方/自己再次打開,還得從文章的開頭滑到對應的位置(前提是記性很好,不然就得快速掃視),可以說是耗時耗力。
產品經理APP最近上線了針對文章內容選擇性的分享或收藏,長按并選擇內容,點擊小窗中的“生成圖片”,系統自動將對應的內容生成文段海報,直接分享即可,相比最老套的一個鏈接甩過去方便多了,用戶點擊隨即查看,所分享的內容精簡干練,基本無多余的文本或存在影響預覽的元素存在。
其次,生成圖片后,系統將對應的內容添加到金句收藏夾,如需回味,進入收藏夾預覽文段即可,且還能從該文段處進入到原文對應的位置。選擇文段分享的方式能讓分享行為更加活潑新穎,也讓接收方進行操作、預覽時更直觀高效。
247.「抖音」提高商家轉化率、用戶搜索預期的“搜一搜”
產品體驗:
在抖音的評論區,通過長按評論的內容,會在彈窗中會出現“搜一搜”功能選項,使用“搜一搜”即可跳轉到與該評論相關的視頻、用戶、商品…等一些列分類。
設計思考:
微信搜一搜功能的上線,能方便用戶更加快捷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于一些不懂的信息很快能找到想要的答案,非常方便。不僅如此,還能通過關鍵詞直達部分品牌,幫助用戶快速抵達各種信息和服務的同時,還促進其在微信生態圈獲得更精細化的流量,不得不說,這跟微信本身就有龐大的日活量息息相關。
除微信之外,抖音的日活量也沖進前列,相比之下,抖音的品牌宣傳及直播帶貨需求遠高于微信,斷然不會放棄搜索功能的引流。
抖音為了加強搜索能力,前段時間上線了“搜一搜”功能,方便用戶隨時對相關的神評、段子進行搜索,通過關鍵詞的延伸和拓展并結合原本的搜索功能,對搜索結果進行互補,提高用戶對搜索的預期。
對于商家直播帶貨“真香”警告,在留言區,凡是與帶貨內容相關的文字,用戶使用“搜一搜”之后,都能快速定位都帶貨視頻或商品處,商家完全可以在自己、他人的視頻評論區留言大量的商品關鍵詞;這相當于提供了無數免費的帶貨入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在提高商家轉化率、用戶搜索預期的良性循環性下,必然給產品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
248.「微信」對話框標簽-為視頻號極速引流
產品體驗:
微信聊天時,在輸入文字前加一個“#”號,能生成帶有藍色文字的超鏈接標簽,點擊可跳轉至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和微信視頻…等內容。
設計思考:
短視頻可以讓我們發現更多有意思的人和內容,通過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創作者進行點贊、評論互動,于是乎,很多短視頻平臺就成了人人都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臺,也為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提供了一個窗口。自微信視頻號上線以來,從后續每次的更新就能看出,微信給了視頻號很大的流量傾斜,在一次次的提高權重,如何將更多的用戶引流至視頻號就成了重點。
微信繼朋友圈加入標簽后,在即時聊天的對話框中也增加了話題標簽功能。在文本輸入框的內容前加上“#”號,發出之后會生成超鏈接標簽,點擊藍色文字可跳轉至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相關內容列表。
從表面上看,微信是想借助標簽功能為呈現下滑趨勢、日益沉寂的朋友圈注入一絲活力,將純熟人社交變成一個公共的社交圈,但是善于關注細節的用戶會發現,進入標簽后,視頻號的內容首當其沖;其次才是其他相關。對話框的使用標簽,普通用戶似乎不會這么無聊的加“#”號讓自己/別人去點,但對于很多商家的社群來說,不管是商品還是品牌,都有利于實現更多的內容輸出和品牌曝光,以此吸引流量(尤其視頻號)的注入。
249.「QQ音樂」跨APP識曲-解決特殊場景下識曲的痛點
產品體驗:
打開QQ音樂的聽歌識曲功能,保持在識別的狀態中,進入其他帶有音樂/視頻的APP中播放,即可成功識別第三方應用中的歌曲。
設計思考:
QQ音樂的聽歌/哼歌識曲功能上線后,給廣大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聽到喜歡的歌曲卻不知道歌名時,進入識曲功能哼上一段調調,分分鐘把這首歌找出來。但是,我們在其他APP中聽到喜歡的音樂,當前也沒有多余設備來識別,而且陌生的音樂在自己的大腦也只是存在極短暫的記憶,這就成了音樂愛好者的損失了。
QQ音樂的跨APP識曲功能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進入聽歌識曲,在保持識別狀態下,切換至第三方APP播放音樂/視頻,待一定時間后切回到QQ音樂識曲頁面,即可識別出相應的歌曲。當我們在抖音里聽到喜歡的歌曲又不知歌名、且沒有多余設備幫助識別的情況下,既不用麻煩別人又能快速識別,跨APP識曲功能解決了用戶在不同場景下識曲過程中很實際的痛點,提成了產品的易用性。
(PS:本次體驗以iOS系統為例,Android系統操作略有不同,請根據實際要求操作體驗。)
250.「開心消消樂」更新文案-這是“內卷”了嗎?
產品體驗:
開心消消樂應用市場的更新文案,用講故事、趣味化的方式大篇幅呈現給用戶,調皮的文案讓內容更生動有趣。
設計思考:
在疫情肆虐的年代,很多人的工作、事業、生活都不太樂觀,于是點燃了大家的焦慮感。另一方面,基于很多人的努力拼搏,門檻也隨之提高,在增加了各種投入之后,可回報還停留在最初狀態,于是關于努力無用的想法逐漸出現在很多人腦海中,似乎被無情的卷了,人們如此、行業產品亦是如此。
開心消消樂在應用市場中的版本文案應該是算得上最有趣的更新記錄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一款游戲在火了一段時間后就會逐漸沉寂,公司團隊需要不斷努力甚至增加投入,也會產生內卷。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內卷不應該是我們不努力的借口,最緊急的是要重新審視“努力”二字,開心消消樂的更新文案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為方向,用講故事、趣味化的方式不停的鼓勵、取悅于用戶,讓用戶有種既心疼又好笑、想要抱抱的沖動,更新文案細節處理以很皮的方式融入情感化設計,讓產品變得有趣、有溫度,為內卷的用戶帶來溫暖和安撫的力量,也為“內卷”的產品增強用戶粘性。
251.「流利說·英語」上次登錄IP提示-給賬戶的安全加一道鎖
產品體驗:
在流利說·英語最新版本的設置-app信息檢測功能中增加了上次登錄的IP地址提示,方便用戶隨時查看賬號是否被非正常/異地登錄。
設計思考:
之前玩過QQ的用戶應該還有印象,在登錄QQ后,電腦的左下角會提示上次登錄的IP地址、時間,如存在與自己登錄信息不符,可能存在被盜的風險,用戶看到后能及時修改密碼,避免給后續的使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流利說·英語在8.26版本的設置中也增加了上次登錄的IP地址提示,雖然在用戶的認知中,該應用沒有QQ的安全防護重要,但作為一個必須付費才能使用的產品,其用戶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經濟成本。
基于絕大部分人存在“免費的東西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當自己賬號信息泄露被其他人登錄使用,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現了被刪除重要的內容、修改重要的信息或非法使用等情況,定然會給賬號本人帶來很大的損失。設置中的上次登錄IP提示能幫助用戶及時發現賬號的異常,通過修改密碼或反饋客服中心進行及時止損,給賬號的安全防護加了一道鎖。
252.「菜鳥」金剛區圖標-差異化的表現方式
產品體驗:
進入菜鳥APP首頁,金剛區圖標以近似橢圓的外形、利用差異化的表現方式帶給用戶不一樣的視覺感官體驗。
設計思考:
首頁的金剛區在頁面中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作為核心功能,其圖標樣式的精細化直接影響著用戶理解程度及瀏覽效率,但在同質化日趨嚴重的今天,大多數應用金剛區圖標不管如何設計,總是逃脫不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否有足夠吸引用戶的特點直接關系著點擊量及內容引流的深度。
菜鳥金剛區圖標用近似橢圓的外形,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表現力,先不說這種方式是否規范、美觀,用戶可能是嘲笑吐槽,但站在產品的角度,在不影響美觀和使用的情況下,金剛區圖標在用戶的固有思維中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就能留下更更深的印象。當用戶看到這種樣式,思維每在圖標上多停留一點時間,就會多一點記憶。產品團隊通過差異化的金剛區圖標形成獨特亮點,算是將細節做到了極致。
253.「順豐速運」綁定公眾號-快遞狀態即時知曉
產品體驗:
進入順豐速運微信公眾號,通過右下角“我-我的順豐-登錄/注冊”流程完成綁定公眾號,綁定成功后,不管是作為寄件方還是收件方,在有發貨、派件…等狀態更新時,能通過微信第一時間收到快遞信息。
設計思考:
基于我們手機中有太多app的原因,避免被各種通知信息打擾,所以在下載安裝時,都會習慣性的關閉消息通知,而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重要的消息不能再第一之間知曉,等有時間時又被忘記。拿淘寶、美團來說,開啟消息通知后,一天能收到的消息量幾十上百,重要的消息沒幾條、垃圾廣告推送一大堆,如果關閉通知,則會錯過物流信息,只能在很無奈的情況下頻繁進入app查看物流進度了。
順豐速運公眾號不僅提供了常規的寄、收、查快遞功能,如果綁定了自己的賬號,就能通過微信接收到快遞進度的即時狀態信息,比如費用、發出、派件…等。順豐的這一做法將以往用戶獲取快遞信息的被動查詢改為主動接收,方便在第一時間獲取快遞進度,節省用戶的大量時間成本以及解決無法第一時間掌控快遞進度的煩惱,增加產品的易用性的同時,也提高用戶的信任度。
254.「攜程旅行」獲取系統權限-引導用戶主動開啟
產品體驗:
初次進入攜程旅行app時,系統會以引導頁的方式通過教育、引導并增強說服力,促使用戶開啟系統權限。
設計思考:
大數據時代,用戶基本沒有自己的隱私,在登錄/注冊/實名認證的時候,很多信息都交了出去,包括手機號、性別、地址、銀行卡…等,除此之外,首次進入APP時也會被要求開啟一系列權限,用戶對此也出現了戒備心理,通常能不注冊就不注冊,能不授權就無需授權。但站在產品的角度,如果無法獲取一些權限,就沒辦法給與用戶最好的使用體驗,例如:高德地圖獲取定位信息、微信獲取通訊錄、美顏相機獲取相冊/攝像頭…
首次進入攜程旅行APP,在希望用戶開啟系統權限時,以引導頁的方式給予詳細說明和指導。首先用文案強調開啟對應權限后能得到的各種福利和特權,增加其說服力以降低用戶的防備心理,然后用插圖以引導的方式突出權限彈窗的主操作按鈕,加固用戶的操作認知,以便用戶在接下來的授權彈窗中對開啟權限更易于接受,用十分友好的教育、引導方式建立起用戶對產品的認同感,是刺激用戶主動開啟權限的好方法。
255.「QQ音樂」歌詞-換種個性化的方式分享
產品體驗:
在QQ音樂的歌詞頁面,長按任意區域的歌詞可進入編輯狀態,選擇自己喜歡的歌詞生成海報,是分享TA人或朋友圈的最佳方式。
設計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會通過聽歌曲來放松自己的心情,也許是減壓、也許只為打發時間。歌曲中承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偶爾聽到自己喜歡的歌詞,會情不自禁的分享給朋友或發個朋友圈,這時除碼字就只能是截圖分享了。
QQ音樂的歌詞分享再也不用“土”辦法了,在歌詞頁面長按,喚醒編輯狀態,勾選自己喜歡的部分歌詞即可生成海報分享至好友或朋友圈。有時候,當我們不知道在朋友圈發點什么,選擇用歌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方式,比起敲鍵盤碼字,生成歌詞海報發布能硬生生整出一種高級感,不僅讓用戶更有可玩性,還增加了美觀性,將逼格提升一個新的檔次。
結語:
設計師需要養成體驗產品的好習慣并將優秀的產品細節記錄下來,加強自己的記憶,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語言組織和總結能力,也為日后輸出優秀的作品當鋪墊,對自己的能力提升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帶來便利。
本期產品設計細節分享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專欄作家#
大漠飛鷹;公眾號:能量眼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致力于產品需求的驅動、產品體驗的挖掘,利用設計的手段為受眾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即好看、好用。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