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設計模式之——引導設計
編輯導語:產品的易用性是留存轉化用戶的關鍵點之一,如果用戶操作門檻高,則容易給用戶帶來不理想的體驗,也容易導致用戶流失。那么,互聯網產品應當如何進行引導設計,讓用戶獲得更優體驗?本篇文章里,作者對引導設計進行了一個系統總結,一起來看一下。
互聯網產品,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產品,都必須有門檻低、上手快的特性,這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客群是2C(customer)而非2B(business),以用戶自發性使用行為為主,產品可替代性強,用戶粘度不高。如果用戶下載安裝APP后,無法通過幾分鐘的嘗試搞明白產品提供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那么這個應用離棄用也就不遠了。
一個能讓用戶快速上手的APP,除了設計符合產品邏輯、符合用戶操作習慣、足夠簡潔之外,層次分明不失趣味性的引導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重點介紹使用引導的設計模式。
一、全局預覽
全局預覽往往在引導頁階段來完成,應用第一次安裝啟動后,或者在用戶完成有效賬戶注冊前的每一次啟動,都會進入引導頁,通過左右滑動來瀏覽奇數量的引導頁。
全局預覽通過應用程序逐屏逐功能的最終邀請(左右滑動),完成對應用程序的最終探索。Doozyrama是此模式很好的例子,包含了現階段流行的引導頁的典型設計元素:簡潔的文字介紹、生動的扁平化插圖、左右滑動切換和一個明確的退出標志:
再比如Google Analytics:
最佳實踐:
- 全局預覽應用于強化或突出顯示關鍵或核心功能;
- 全局預覽模式一般從用戶目標角度出發,要盡量保持簡短,并輔以有力的視覺引導。
二、交互教程
交互教程,指通過引導用戶進行交互動作,來掌握應用操作方式的一種引導設計。當用戶第一次打開應用,或瀏覽某個頁面時,交互教程會自動顯示,并通過圖文說明、箭頭指引和交互觸發,幫助用戶更快上手APP。有趣的交互教程設計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戶體驗。
同時,為了讓交互教程的引導更加通俗易懂,交互教程往往采用半透明蒙版+操作說明的設計模式。在應用主屏幕上,用一個帶有提示的半透明層蒙住下層主屏幕內容。如千牛工作臺和analytics(一款數據分析展示應用):
一款應用,如果只有難用的功能和丑陋的界面,那么會馬上被用戶刪除,由新的同類應用取而代之。
相反,如果在用戶第一次進入APP主界面時,應用就展示出色的交互教程設計,這樣可同時起到功能導航和提升用戶體驗的雙重效果,如VUE和WPS Office:
VUE是視頻制作利器,WPS Office是白領的移動化辦公工具,前者注重設計感和逼格,后者注重商務和辦公氛圍濃厚,因此整體設計偏簡潔。
而寶寶樹和醫護到家更加注重趣味性:
寶寶樹的用戶以年輕媽媽為主,重點發力社區;醫護到家是移動看病問診工具,涵蓋人群更是多樣化,但無論怎樣,二者傳達的理念都是:人性化、親民、拉近應用與用戶之間的距離、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以及用戶與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的距離。
趣味性的設計,會為應用帶來更多的印象分,從而提高用戶的探索欲望和用戶粘性。
三、彈出框
彈出框,英文Popup Box,全稱“彈出式窗口”,與“固定式窗口”相對應,指的是通過應用自身觸發或者用戶交互動作觸發的,懸浮于原有頁面上方的窗口式設計,觸發后,用戶可對其進行關閉,因此這是一種非全局的、只存在于特定狀態下的設計,也因為這種特點,彈出框在最初經常被用于廣告提示。
隨著設計模式越來越規范,人們發現,彈出框的人機交互模式非常適合用于應用本身的提示和引導,逐漸普遍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品中普及。典型的設計是:彈出框口+半透明蒙版背景(增強視覺對比)。
對于現在的移動APP來說,對話框是一種最常見的引導設計。同時,也正因為無處不在,它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摒棄的,我們可以用彈出框引導來實現:
消息/內容提示。如Pregnancy+和寶寶樹孕育:
問題/錯誤提示。如icon和Wolters Kluwer:
內容詳情。如阿里旅行(已更名為飛豬)和淘寶:
操作判斷。如頻果單詞(右圖):
最佳實踐:
- 保持彈出框文案簡短;
- 確保彈出框內容可以在應用其他功能模塊中訪問到。
四、對話框
對話框,英文Dialog Box,提起它時腦海里就浮現“聊天對話框”或“消息對話框”的樣式,這是一種次要窗口,不能最大最小化、不能改變形狀,只能用于簡單的人機交流,如消息提示等。
對話框用于引導時,可以顯示在屏幕任意位置,并且比彈出框更貼合操作情景。如千牛工作臺和知乎:
點擊頁面內任意區域,即可關閉對話框。再比如Wave Analytics和Way of Life,后者更是在一個頁面內,可同時存在多個提示:
最佳實踐:
- 提示盡可能靠近指向對象;
- 內容要簡短;
- 開始觸發交互動作后(如觸碰屏幕),提示要自動消失;
- 對話框整體顏色要和頁面有所區分,對比鮮明。
五、空狀態頁面
空狀態頁面,指的是內容為空的頁面,常見于需要用戶自己進行初始化配置、創建內容等的應用中,典型場景是用戶剛安裝應用并開始使用。當用戶完成配置、創建內容后對“空狀態”的頁面進行覆蓋。
而空狀態頁面引導,就是在空狀態頁面中加入引導式設計,增強用戶體驗。而空狀態引導也被稱為初次使用引導。
空狀態頁面引導一般由一種或幾種元素構成:包括文字提示、表意插圖、觸發按鈕等。這些元素往往將固化在屏幕設計中,并一直存在,直到用戶執行交互操作,或被其他內容覆蓋。許多筆記類應用,都是用初次使用引導去吸引用戶添加內容。
我把空狀態頁面引導設計分為兩種:被動型引導和主動型引導。
先介紹被動型引導。這種設計以空狀態界面為典型應用,如Change和Finger:
為什么說它們是被動型引導,因為這個頁面的提示信息對用戶來講,與其說是引導,還不如說是提醒,用戶無法通過當前頁面進行任何有效的相關的交互。Change只用文字告訴了用戶當前頁面狀態(可能更大的作用是,頁面上有這幾個漢字,就不會讓用戶覺得當前頁面出了什么bug,僅此而已)。
下面的例子,雖然增強了解釋,但是仍然屬于被動型引導,比如百科和Foursquare:
二者除了文字提示當前頁面是“空狀態”外,還進行了補充說明。不過百科的這句“保存頁面以便日后查 看,即便在離線時”,充滿著生硬的直譯的倒裝…
主動型引導的特點在于:在提示用戶當前頁面狀態后,給出用戶改變當前頁面狀態的入口,比如添加內容或新增內容,比如采用圓角矩形按鈕入口的蝦米音樂和Vimeo:
以及文字入口的美團和Price Tag: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觸發新頁面的文字入口,文字顏色要和主題色保持一致(主流方案),這也是遵循用戶習慣的最優選擇。
有的主動型引導做成了懸浮圓形按鈕樣式的全局引導,即哪怕用戶進行了內容覆蓋,引導按鈕依然存在。如小時光和2Do:
或者直接將“+”做到導航欄中,比如種子習慣和New:
再舉兩個反例,即沒有任何提示的空狀態頁面,如Replica(左下圖),進入該菜單頁后,作為一個用戶,我會懷疑:這個頁面是不是卡住了?是不是網絡不好沒加載出來?再等等看?以及開心奪寶,仍然是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提示:
六、持久性設計
持久性設計,指長期顯示在頁面上的引導設計。無論頁面其他元素如何變動,持久性設計元素始終存在,始終提示用戶某項功能的入口,無論用戶是第一次還是第N次進入界面,持久性設計元素依然在屏幕上顯示。
高頻操作時,持久性引導在視覺上會被設計的非常醒目,如圓形懸浮按鈕;低頻操作時,持久性引導會弱化自身視覺效果,使之融入整個頁面,但又時刻可見。
引導的典型設計是用戶通過點擊“+”按鈕來添加在屏幕上持久展示的內容,如Analytics、Roambi、有道云筆記、面包筆記、微信閱讀和Quizlet:
最后的微信閱讀,就將添加書籍的功能做成了持久性引導,且為保持頁面整體風格,被設計成接近書籍縮略圖的大小和樣式。
七、易發現/刷新
易發現設計,指的是滑動屏幕進行內容刷新時,在“拉出”區域出現的操作提示設計。當按照提示讓手松開屏幕時,頁面恢復原位置,“拉出”區域消失,同時伴隨消失的還有操作提示。
這種設計是不會擾亂屏幕、鼓勵特定交互的有效方法,往往用于執行一些常見的動作,如滑動、短按等。易發現設計發展到現在,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icon動效+文字提示+刷新時間。隨著大屏手機的迅速普通,移動交互設計處于“百花爭鳴”的階段,沒有所謂的“主流”設計方式,所以早期的易發現設計主要的功能是對交互動作進引導性解釋,當然,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也剛開啟沒幾年,現在大量應用扔沿用這種設計。而這時對于用戶來說,因為“習慣性存在”而產生的熟悉感,可能要比引導性解釋的意義更大。下面是育學園和蝦米音樂:
育學園加上更新時間有其特殊性,因為這個應用本身就是記錄寶寶成長的工具,記錄數據包括喂奶、拉粑、吃藥、睡眠等,每一項活動都需要記錄時間,因此當寶媽在逛論壇和知識版塊時,APP通過一些交互動作來展示時間,提醒寶媽,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狀態欄本身也有時間顯示,但是由于該時間是“一直存在”的,一直存在的事物,就像整本書全被劃了重點,很容易被用戶無意識忽略。
當然,育學園的時間提示也有問題,日期“08-09”明顯多余了。
而蝦米音樂采取這種方案的話,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很多音樂愛好者習慣在睡前聽,如果在進行內容刷新的時候,被提示時間“最后更新:23:59””,對于用戶來說,可能就是入睡提示,從而降低應用的使用時長,雖然這對用戶來說是好事,但并不是APP官方想要看到的結果。
第二階段:ico動效或其他。到了這個階段,大部分用戶已經習慣了滑動屏幕再釋放刷新內容的操作方式,文字提示的必要性降低,所以很多應用直接用簡單的動效來完成,如即刻:
左圖下拉,右圖釋放刷新。再比如Doozyrama:
左圖為靜態頁面,右圖為下拉頁面再釋放后的刷新動效,超人形象的小人兒在空白頁面上方來回飛一次。
對比即刻和Doozyrama,不難發現,當頁面信息較多時,應相對減少易發現設計的復雜度;而當頁面信息較少甚至是空白時,增加易發現設計的復雜度(相對來說),這樣使頁面信息呈現上取得平衡,不至于太滿(有呼吸空間)或者太空(有抓眼球內容)。
本文由 @check ho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要做知識分享就用用心,拿五六年前的東西出來糊弄
從你的截圖來看,設備和APP版本都很老舊,也能很好的推斷交互方案也是陳舊過時的,可以說跟時代基本脫節,沒法get到是哪點能給你帶來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