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中臺02:MSS實戰-市場宏觀認知(Market)階段實戰(上)
編輯導語:中臺的建設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在建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業務重心偏移的情況,導致無法落地。但其實中臺建設存在著一套完整的模型——MSS模型,本文作者分享了MSS實戰的市場宏觀認知階段分析方法。
一、市場宏觀認知(Market)
中臺的建設存在一套完整的模型——MSS建設模型,那么從本章開始我們就具體來看MSS模型要如何落地。
根據MSS中臺建設模型的要求,第一個階段我們首先需要完成市場宏觀認知(Market),根據定義在本環節就是要完成以一個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為研究對象,研究整個產業的變化對其中各個細分領域的企業會有哪些影響。
也就是說這一步要求我們要想設計一個成功的中臺產品,在建設之前就需要站在企業決策者的視角進行思考,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日常中臺建設過程中, 市場宏觀認知(Market)落地框架如表1-1所示。
表1-1 市場宏觀認知(Market)落地框架
二、中臺建設誤區
很多剛接觸中臺戰略的同學在這里可能會產生疑惑了,按照以往建設系統的經驗,企業要進行中臺系統的建設,第一步不應該是進行需求調研嗎?而在中臺這里為什么變為了先去了解企業發展動向的變化?
這里我想說如果中臺建設在一開始就直接進行需求調研,這其實就走入到了中臺建設的兩大誤區之一:將中臺當作獨立的業務系統去建設,而不是企業戰略。(因為不是產品線產品而是企業級產品)
在我參與過很多企業的中臺業務咨詢之后,發現很多企業建設中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在中臺建設之初,這家企業的中臺業務負責人直接根據公司當前的業務重點就定義了中臺迭代的目標方向。
但是眾所周知中臺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建設到實施短則需要一年,長則兩年到三年都有可能,那么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業務重心很容易出現變化。
一旦出現變化之前,中臺所規劃的這些內容很有可能與企業現階段的需求不配套。那么這樣就導致中臺建設完成后無法在企業迅速落地。
三、公司外部調研
步驟1:明確行業定位與當前周期階段
在本步驟中我們的目的就是清晰的對企業所處的整個行業進行一個準確的“號脈”,知道該行業是否還有發展前景,以及當前行業所處的發展周期是什么?對企業來說是否還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1)前置概念
在開始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后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識點做一個介紹。
基礎概念:
- 產業: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經濟活動的集合體
- 行業:是具有高度相似性和競爭性的企業群體
這里我們可以用一個等式來通俗理解:
eg:X產業 = A行業 + B行業 + C行業
eg:信息產業包括媒體行業、出版業、互聯網行業
工具:《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
這里我們可以使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快速查到自己當前行業所處的產業。
(2)行業
a. 行業地位:上下游傳導規律
在搞清楚行業所處產業后,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去識別當前行業,在產業中所處的分工是什么?具體來說也就是搞清楚行業是處于上游(原料提供),還是中游(制造加工),還是下游(品牌運營)。
舉例來說,一個通訊產業可以拆解為:鋼材行業(原材料)/設備外殼行業+PCB板行業(半成品加工)/手機行業+基站行業三大類行業(解決方案打包)
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個完整的行業概覽工具表:
通過這張表我們就能很輕松的定位出行業在產業中的定義與作用。
b. 行業生命周期階段研判
搞清楚行業所處地位之后,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判斷這個行業當前所處的生命階段是什么樣子的,也就是判斷這個行業是否還處于一個高速增長期,這里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行業生命周期研判表用于參考。
c. 行業市場規模測算
公式:目標市場=已知大市場*目標市場的占比
方法論:宏觀層面的估算,適用于需要快速了解一個市場的量級。
- 大市場到小市場:從全球市場到亞太市場到中國市場
- 與宏觀發展要素相關:利用GDP/人口/進出口總額等宏觀數據進行回歸分析預測
- 同類對標:如美國、歐洲、日本等市場類似發展路徑時期的規模
(3)總結
將上述行業的認知研判,我們可以總結出下面這張流程圖,實際上來說,我們就完成了一個行業,是否是所謂的朝陽行業的判斷。
步驟2:探查本行業中企業的發展趨勢
(1)行業價值鏈
搞定了行業在產業中的認知,下一步我們要就需要對行業內部有個認知,也就是對企業做一個研判,首先我們要知道企業在當前行業中起什么作用?
這里摘取我的《中臺產品經理寶典》一書中內容給大家推薦一個工具:
工具:三分行業模型(SCD)
通過三分行業模型(SCD)我們可以快速拆解出任意企業在行業中的作用都可以歸類為如上圖中的三類角色,分為供給側/渠道/需求側。
有了這張圖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企業當前所處的角色來進行預判,例如企業如果當前處在渠道側,那么根據企業想在本行業建立起競爭壁壘,可以預測企業可能會去向供給側和需求側進行發展。
(2)企業增長
搞清楚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后,下一步我們就需要判斷企業未來是否擁有增長空間,以及可能的增長方向在哪里。
這里給大家一個企業增長的基本思路推理,其實任何企業的增長都可以劃分為三種模式:
a. 增長內核
行業性增長(例如:疫情時生鮮電商整個行業增長;一般出現與新興行業初期);
結構性增長(行業沒有增長,但某些品類受下游需求而高速增長(存量階段));
例如當下中國經濟就是進入由各行業充分競爭后,從行業性增長(新增量)轉入結構性增長(存量的升級帶來的需求)。
b. 行業性增長來源
- 滲透率提升(頭部客戶大規模采購,有大企業驗證過后,小企業才敢跟進,于是需求從頭部客戶向長尾客戶拓展);
- 區域性拓展:產品國際化;
- 應用場景的拓展:如人臉識別從手機解鎖發展到安防再發展到支付
一般行業增長點挖掘順序:頭部放量(搞定大客戶)->向長尾拓展->多場景拓展(客戶二次開發)->國際化(走入低端國家)
c. 結構性增長來源(存在于新技術的到來)
- 新產品替代舊產品;
- 國產化替代(如中國芯片);
- 市場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不斷將小企業的客戶吃掉,形成寡頭)。
我們可以看一下自己所在的企業,它是屬于哪種增長方式,以及它未來會走向什么樣的增長方式?
綜上搞清楚了這些企業發展的變化之后,我們就可以對企業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有一個預判,同時對企業業務所需的信息化系統支撐,也有了一個對應的預判。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吨信_產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并帶領實現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吨信_產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并帶領實現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哈哈哈,感覺在看產品分析方法,收獲很大
非常漲知識,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