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結構化方式探索

0 評論 5797 瀏覽 11 收藏 5 分鐘

編輯導語:相信大家對于結構化都不陌生,結構化是將一個問題拆分為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更好地幫助你解決問題。作者以需求分析為例,對需求分析的結構化方式,作了一個探索,總結了一些做法,與你分享。

結構化簡單說,就是把一個問題拆解成一個個能解決的部分;拿需求分析舉例,當下面的需求到了該做的時候:比如有一個業務部門提了一個數據需求,提取某個數據指標,按照需求的框架來說:

一個需求包含背景、場景、解決的問題,比如需求的背景是有個客戶需要查看這個數據,需求的場景這里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業務同學的場景是客戶提出要數據的時候,另一個部分是客戶什么時候有要數據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客戶每個月月底做周報的時候需要用到這個數據,需求解決的問題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業務同學滿足客戶的需求,另一部分客戶滿足了自身的匯報需求。

當從背景、場景、解決問題這三個方向尋找答案的時候,會得出很多的解決方案。

從背景的角度上分析:

能否讓這個需求的背景不成立,直接把數據指標面向客戶。

從場景的角度上分析:

把不舒服的場景轉換為舒服的場景,業務角度上的場景是客戶要數據,能否轉換為定時給客戶發送數據指標;客戶角度上的場景是寫周報的時候要用到,能否轉換為把這個指標變為客戶時刻關注的指標。

從解決的問題角度上分析:

如果問題可以消除,最好是消除,如采用把數據指標面向客戶,那么業務側的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問題無法消除,則應減少解決問題的步驟,簡化流程,客戶提供數據的這一頁如果數據指標固定,可否改為一鍵下載報表去替代手工填寫,總結解決方案:

  1. 把數據指標做成功能,直接面向客戶;
  2. 定時發送數據指標給到客戶;
  3. 研發周報或報表功能;
  4. 人工數據庫拉數據,業務側發送。

初步方案總結好后,接下來就是方案的可行性判斷:基于上述的需求和方案,可行性判斷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價值,一方面是成本。

從價值角度來說有三個方面:

  1. 需求本身:需求剛需程度(高、中、低)、用戶使用頻次(高、中、低);
  2. 方案本身:服務模式(重、中、輕)、是否可規?;y、中、易);
  3. 價值本身:付費意愿(難、中、易)、付費價格(高、中、低)。

從成本角度來說有兩個方面:

  1. 研發成本:研發成本(高、中、低)、維護成本(高、中、低);
  2. 業務成本:人力成本(高、中、低)。

把總結出的五個方案代入可行性判斷的五個方面中,就可以得出最優方案,如果感覺上述的可行性判斷過于定性,也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

為需求、方案、價值、研發、業務基于團隊或公司的訴求給予不同的權重,如需求(0.3)、方案(0.1)、價值(0.3)、研發成本(0.2)、業務成本(0.1),再為每個方面下屬的要素賦予數值,如需求剛需程度中的高賦予5分、中賦予3、低賦予1分、研發成本中的高賦予1分、中賦予3分、低賦予5分,再通過權重乘以數值就會得出一個分數,分數越高價值越大。

綜上為需求分析上的結構化方法探索,后續會寫需求管理、產品設計上的結構化方法探索;希望本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本文由 @荊鈺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