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的引導(三) ——如何正確地做引導
編輯導語:產品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設計來引導用戶進行點擊或進行其他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產品引導需要基于用戶需求、以及產品體驗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的考量。本篇文章里,作者就產品如何正確地做引導進行了總結,不妨來看一下。
本文是《移動端的引導》系列的最終篇,前兩篇介紹了“引導的常見設計模式”和“引導的常見需求類型”,本篇將就產品如何正確地做引導,給大家一些建議。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對研究范圍做了適當的放大,原計劃只有“選擇正確的引導模式”這一部分,但引導的實施過程還遠沒有結束,引導模式對應的展示策略、整體體驗的均衡性以及各引導彼此之間的協調性都需要考慮,所以幾經調整,本文會從如下“兩個方面、四步操作”來展開討論,如下圖所示。
一、具體需求的細致推敲
1. 選擇正確的引導模式
如果大家已經閱讀完前兩篇文章,這一步應該相對得心應手了。沒有閱讀的同學可以回去翻一翻(《引導的常見設計模式》、《引導的常見需求類型》),因為“資料翻譯上的差異”和“摻雜個人提煉加工”的緣故,每個人的理解和本文描述的具體模式可能會有細節出入。
此處再總結歸納一下,給諸位兩張表格——「基于引導目的的設計模式檢索表」和「基于具體需求的設計模式檢索表」,希望能起到按圖索驥的效果。
2. 制定合適的引導策略
由下圖可以看出,選擇正確的引導模式只是制定引導策略過程中的一環,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環節。
用戶圈定。即確定要向哪些用戶展示該引導,全量用戶還是部分用戶?如果是部分用戶,可以結合具體引導,嘗試從人口屬性、軟件/硬件、用戶歷史數據等角度考慮去圈定用戶受眾。
觸發條件。圈定的用戶未必能看到你規劃好的引導,他需要發生特定行為才能觸發顯示,如打開產品就出現某引導、或者進入某個頁面才出現某引導、又或者使用了3次某功能才出現某引導。
頻次控制。大家做引導是期待用戶能了解和使用我們的產品(最終目的是使用),當用戶不使用時,我們會多次引導來保證效果。對于一些高打擾性的引導模式,我們就需要在引導效果和用戶負面情緒之間做權衡,這就涉及到了頻次控制。我們需要控制該引導出現的頻率以及累計出現的次數。如果引導出現2次及以上時,還需要對提前終止顯示該引導的條件進行定義。
以上的引導策略框架是一個細顆粒度的思考模板,具體的引導策略可能沒有這么復雜(如只出現1次的引導,就沒有出現頻率和提前終止條件地設定),大家重在理解原理和靈活使用。
二、整體體驗的宏觀把控
1. 確定引導整體的均衡性
一個產品會包含很多引導,其中的重度引導和輕度引導應該是搭配得當的(重度引導:輕度引導≈2:8,建議值),引導整體的均衡性要有保證。都是重度引導容易把用戶嚇跑,同時全是重點也意味著用戶抓不到重點;都是輕度引導不容易收到產品上的預期效果,終是隔靴搔癢、聊勝于無而已。
重度和輕度是一個相對概念,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 是否阻斷用戶行為(模態的阻斷,非模態的不阻斷);
- 是否包含動態元素(人眼的生理結構天然會對動態的事物更為關注);
- 是否出現頻次高/持續時間長(出現頻次高或持續時間長意味著該引導多次/一直在嘗試吸引用戶注意力);
- 是否影響范圍廣(即用戶圈定的范圍大不大,或者說曝光引導的用戶量級大不大)。
以上的4個因素,是的話計做1,否的話計做0,這樣你就可以算出每一個引導的具體得分。3分/4分可以視為重度引導,1分/2分可以視為輕度引導。
如下圖所示,將產品中所有的引導整理成列表、算出得分,確保重度引導:輕度引導≈2:8,這樣就能保證重點的引導得到強化,非重點的引導得到弱化,主次分明、強弱均衡。如果比例差很多,就需要對部分的引導做強度升級或降級處理。
2. 確認引導之間的協調性
最后一步,確認引導之間的協調性。
什么意思?即同一場景(頁面)下同時命中用戶的引導有兩個及以上時,如果不做前后展示順序的限制,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 引導覆蓋引導,導致頁面呈現效果混亂、視覺上不夠上檔次;
- 多個引導同時出現,可能會存在有的引導被削弱效果、或者干脆被覆蓋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確認引導之間協調性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頁面展示優雅美觀,規劃的引導效果得到合理體現。
如何確保如上情況下,引導之間是協調的?大致可以分為兩小步動作:
1)把所有的引導按出現場景(頁面)統計匯總,會同時出現且發生沖突的引導要制定出現的先后順序(這里主要看模態類引導、短暫出現的引導_如會自動消失的snackbar引導、兩次呼吸效果的入口引導等;徽標引導、常駐的FAB引導、嵌入式引導不用去管)。
先后順序的控制可以設置為A引導消失后,B引導才出現;或者首次出現A引導,再次進入該場景時出現B引導。
2)上一步在理論上推演和確保了引導之間的協調性,實際開發效果如何,還需要進行設計校驗。主要校驗內容有三個:
- 引導的實際出現順序是不是和規劃一致;
- 引導的顯示效果如何?有沒有出現引導覆蓋、滿屏動效、削弱彼此…的現象;
- 查漏補缺,實際情況中有沒有漏網之魚破壞了協調性。
三、結語
以上是移動端如何正確地做引導的全部內容,如果各位讀者有更先進的方法,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最后的最后,補充兩小點:
1)不要只顧著添加新引導,還要有對應的下線策略,要控制好引導的整體數量,切記過猶不及。
2)我個人參與了很多引導地設計,也收獲了一些經驗跟各位分享,但我耳邊一直回蕩著老師當年的一句話“好的設計不言自明”,所以諸位在做引導需求時不妨試著想想——怎樣去設計主體,就足夠清晰明了,而無需附加引導?
作者:Sean Wei;新浪MDC交互設計師
本文由 @新浪MD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