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程序員的低代碼平臺為什么必須“死”?

11 評論 6168 瀏覽 24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讀:低代碼平臺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業務人員的,一種是面向程序員的。這兩個流派面向不同的群體,產品形態也不同。本文作者認為,低代碼平臺并不能解決程序員的效率問題。一起來文中看看吧。

一、低代碼的流派之爭

從低代碼誕生之日起,就有了渭涇分明的兩種流派。一派追求顛覆式創新,希望通過類0代碼的產品,直接觸達業務人員,打造出一種無須IT即可將業務數字化的全新體驗;另一派希望為程序員提供一站式的編程輔助,提高項目交付效率。

具體的各流派產品形態分析,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一文看懂低代碼的現狀、打法和挑戰》。

二、兩派低代碼提供的產品價值

今天,我們再來引入一個產品分析的經典公式。

產品價值=現有產品體驗+優化體驗-用戶遷移成本-用戶觸達成本。

由于這兩個流派的產品本就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而“用戶觸達成本”這個變量很大程度取決于企業DNA和渠道優勢領域,因此很難進行平行對比,我們再對這個公式進行一下簡化:

那么,這個公式里最重要的兩個變量就是“產品優化體驗”“用戶遷移成本”,讓我們以這兩個變量為錨點來拆解一下這兩個流派的產品,分別為用戶提供了怎樣的價值。

首先,來看0代碼產品。主要對象是業務人員或B端產品運營,瞄準的是原本標準化的SaaS場景和一些SaaS尚未覆蓋,但由于投產原因也被IT忽略的長尾需求。

在我們實際產品推廣實踐過程中,由于瞄準的是用戶之前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產品體驗來如此高效的完成業務數字化,業務用戶普遍對此比較興奮,因此,“優化產品體驗”這一項可以加上1分。

由于提供的是一種全新的產品體驗,不存在客觀意義上的用戶遷移問題,但考慮到低代碼市場還處在較為早期階段,仍然需要投入較大用戶教育成本,因此,“用戶遷移成本”這一項可以減去0.5分。

現有產品體驗我們統一定義為1分,那么對于0代碼產品的“產品價值”得分就是:1.5分

接下來看針對程序員的低代碼產品,我們先來拆解一下這類產品的用戶使用路徑,就以通過阿里宜搭搭建一個相對復雜的業務系統為例。

第一步,定義頁面:拖拉拽組件,完成頁面構建(同時也定義了表及表字段)

第二步,定義流程:通過流程表單頁,拖拉拽事件組件,定義業務所需流轉流程

第三步,定義邏輯對象,及觸發動作:選擇組件屬性,綁定為變量

第四步,串聯邏輯:在JS面板,以函數方法的形式完成整個應用頁面間邏輯串聯

第五步,上線:點擊上線按鈕,完成應用的一鍵上線

帶著這個使用路徑的實戰體驗,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個公式。

“優化產品體驗”這一項帶來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前端頁面搭建的提效,根據我們的實際對比試驗,就以標準表單頁+列表頁搭建為例,可視化拖拉拽相比代碼層級的復制粘貼,提效比較明顯大約4-5倍,我們來先記5小分。

但同時,這個新的路徑中也帶來了一些“負優化”體驗,主要體現在定義邏輯對象和邏輯串聯兩個環節。我們試圖搭建一個案件工單處理系統的過程中,寫了約500行JS代碼,定義了超過50個變量,每一次的定義變量都要經歷“選中組件”-“選中屬性”-“定義變量”-“綁定變量”的循環,操作效率低下的同時,由于變量較多,將變量與組件唯一標識對應也是非常讓人痛苦的,用我們直接上手前端開發同事的話來說就是“把節省的時間又吞回去了”,加上JS代碼編寫過程中的交互體驗以及無法實時調試等問題,這里需要再減去4小分

最后,開發提效低代碼產品“優化產品體驗”這一項綜合得分為1分。

“用戶遷移成本”這一項是面向開發人員低代碼平臺的主要減分項。傳統開發除了需要遵循企業研發管理CI/CD的制度規范、安全及測試相關要求,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集成開發IDE工具。

根據Stack Overflow2021全球開發者調查報告的結果,VSCode繼續蟬聯榜首,獲評最受喜愛的集成開發IDE工具。自2011年微軟邀請Erich Gamma開始孵化Monaco Editor(VSCode前身,2015年移植到桌面平臺后更名VSCode),到2018年VSCode首次登榜,走過了7年的漫長時光,這期間不斷進行著市場教育、產品用戶相互塑造的過程。即便在VSCode霸榜多年的今天,身邊很多Java開發朋友依然在堅定的選擇IntelliJ和Eclipse。由此可見,對于一款毋庸置疑的生產效率工具,要想完成用戶遷移的挑戰是十分巨大的,更何況Web端IDE還不得不面對一些瀏覽器性能的客觀邊界,行業龍頭Mendix也不得不選擇自研本地IDE編輯器這種相對“笨重”的方式,來對沖這個問題。

由此可見,出于對原有生產效率工具挑戰這一原因,“用戶遷移成本”這一項我們來減去5分。

現有產品體驗我們依然定義為1分,那么對于面向開發低代碼平臺的“產品價值”得分就是:-3分

從我們天使用戶焦點小組訪談中獲得的信息也同樣印證了這一點。

用戶表示“如果是以搭建一個重業務邏輯的復雜系統來講,前端頁面可視化拖拉拽帶來的提效放在項目的全景中不值一提,而其他的體驗相較于十分熟練的IDE工具,是非常令人絕望的”。

相較于0代碼平臺給業務人員帶來的“驚喜地”完整解決方案,低代碼平臺的部分提效以及伴隨的“負體驗”和巨大遷移成本,確實無法提供較高的產品價值。

那么,除了低代碼平臺,究竟應該如何給程序員提效呢?

三、程序員需要什么樣的提效產品

要想最大程度提高產品價值,我們還是要回到之前的公式,“用戶遷移成本”是效率工具產品的最大挑戰,無論你提供怎樣優秀的新體驗,都可能被遷移成本輕易的打回原形,因此面向程序員的代碼級提效工具最好是維持以本地IDE為核心的產品形態,盡量少或不對用戶構成遷移挑戰,以便于我們更好的在“優化產品體驗”條線進行發力。

這里列舉了一些程序員在項目開發中會面臨的關鍵節點,如果從一個全景視角來看,會發現有這樣的幾個特點:

  • “神聚而形散”:從抽象的角度,研發過程的確逃不出這樣幾個關鍵節點,但針對不同項目特點、團隊規模以及企業研發管理要求不同,各個節點從工具選擇、產出形式都沒有明確的標準;
  • “傻活比重不小”:再整個研發過程中,除了令人興奮的創作性工作,還存在不少重復的“傻活”。例如無趣的環境搭建、反反復復不知道寫了多少遍的通用樣式、常用接口。
  • “依賴人治”:研發過程中代碼規范很依賴程序員的個人能力以及熟悉程度,人員流動造成的沖擊大

基于這樣的分析,我們對于要解決的問題和目標的產品形態應該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了:

  • 提高代碼復用、增強自動化,減少研發過程中的“傻活”。
  • 通過模板化加強標準規范落地,降低團隊溝通及新人培訓過成本。
  • 產品形態上要拋棄“平臺化”“一站式”的思想,從各個節點提效,追求累加式提升
  • 對于單點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足夠深入,能否覆蓋不同的項目需求

圍繞成熟的IDE為核心的開發體系,提供一套插件全家桶,最大程度達成提效目標,應該是較好的選擇:

  • 代碼工程模板、服務框架:跳出單個項目的具體情況,將同類項目模板化,更好的落地代碼規范、架構規范,也免去了腳手架搭建的繁復工作。
  • 組件庫、物料庫、Jar包庫搭配模擬器:在落地項目、模板、代碼級復用的同時,又提供了較高的靈活度,將原本需要反復編碼的“傻活”簡化為排列組合問題。
  • 自動化測試、一鍵初始化環、AI輔助編碼:通過自動化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對人員能力的依賴以及對重復工作的成本投入

四、總結

相較于0代碼平臺帶給業務人員的“十倍改進”級驚喜的產品價值,簡單的一站式低代碼平臺很難滿足程序員對場景單點的深度需求,加之極高的遷移成本,使得這類產品的價值十分有限。

面向程序員提效的低代碼產品需要摒棄“平臺”的產品形態,應該以IDE為錨點,提供一套插件組合,在整個研發周期的不同節點上進行賦能提效,追求跬步千里的累加式提升。

 

本文由 @小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本文由 @小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人認為,現在的低代碼平臺就好比當年ORACLE未推出數據庫產品的時候,各種產品形態各有所長,但一旦數據庫推出來,大家都統一到SQL語言上,統一以數據庫的形態提供出來。
    同理,現在的低代碼也需要一套語言,一套徹底分離技術與業務的語言。以此語言為基礎打造一款非技術人員經過少量培訓就能快速開發像ERP這類業務復雜的系統。
    業務簡單的場景不能用于體現低代碼平臺的優勢!

    來自廣東 回復
  2. 我看挺多技術總監挺看好低代碼的 只是覺得低代碼還有一段路要走。

    回復
  3. 感覺有失偏頗,總體文章的意思感覺就是aPaaS行不通,得下沉到PaaS來解決。其實PaaS普遍已經有最佳實踐,只是aPaaS各廠商還是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中,主要是解決的問題還是有區別,比如PaaS永遠解決不了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尤其對于交付型項目來說是最大的成本,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盈利能力。
    文中說的減分項,其實感覺是沒有把競品分析做透,宜搭的產品競爭力其實比較弱,而且在其他廠商的低代碼產品中都有很好的方案解決方案,比如:
    1、綁定變量操作繁瑣的問題。奧哲的產品可以拖入變量至畫布直接變為組件,已經有很好的解決。
    2、js代碼500行。說明宜搭是面向對象的思想(jquery時代),而現在都是MVVM的框架思想,是數據驅動的。js直接操作data層變量來驅動組件。這部分可以看看 騰訊微搭 變量面板的設計,包括console調試都在微搭已經實現了。
    3、關于用戶遷移成本-5分,也不太合理。要看遷移到用戶是誰,對于0代碼平臺,業務人員上手也有巨大的學習成本,而且業務人員普遍沒有編程邏輯的概念,也是阻斷業務人員遷移0代碼平臺的一大挑戰;對于低代碼平臺,開發人員遷移成本實際要看平臺的設計,每個平臺不一樣,不改變開發人員認知和前后端分工的低代碼平臺,遷移成本更低,而且對于開發人員來說,遷移低代碼平臺屬于“降維打擊”,理應更容易才對。

    來自廣東 回復
  4. B端更多要求的是功能,交互體驗到在其次;運維、發布、自動化測試、開放式接入,甚至配置和定制互相轉化,現在都有平臺做到了。就算是前端組件,也可以兼容很多開元前端組件庫,首頁、大屏、列表頁、聚合頁都不是問題

    來自江蘇 回復
    1. 嗯嗯同意 b端更具有標準化的潛質

      回復
  5. 全文的邏輯是:按照自我認定的價值–>預設關念標準–>編制指標公式–>搜集對觀點利用的證據–>證明自我觀點是對的。
    嗯,辛苦您了,專業的開發者沒工夫再網上瞎掰扯,他們手里有活要干,拿到一個工具,試一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在判斷“行”的指標上他們有一套對技術交付物負責的標準,短期的,長期的,成本、收益、都會考慮。他們不需要為了推KPI而在互聯網上堆積莫名其妙的話題。程序員怎么可能被忽悠呢?不需要您費神幫助解釋哈,謝謝~

    來自浙江 回復
    1. 所以你的觀點是什么呢??
      又有哪個論述不是基于論點去尋找論據呢?

      回復
  6. 嗯,就像是很多代碼繁雜的語言一樣,很快就不能適應市場而退出…

    來自廣東 回復
    1. 嗯嗯 技術一定是逐漸刪繁就簡 不斷下放的過程

      回復
  7. 緒博?

    回復
    1. 哈哈 是另一個小博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