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什么是親和圖
編輯導語:什么是親和圖?親和圖又稱為KJ法,是一種收集觀點、并進行有效展示的設計過程,有助于團隊人員解決問題,轉化靈感。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親和圖的定義、具體操作步驟,以及常見使用工具進行了總結,一起來看一下。
親和圖是一種可以有效收集觀察結果和觀點,并形象地將其體現出來,為設計小組提供參考數據的設計過程。
親和圖法又稱KJ法,由創始人日本人類學家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的名字拼音縮寫而得名。
在親和圖的構建過程中,設計人員通過便箋紙上寫下的內容就可以捕捉研究中得出的見解、觀察、問題或要求,并逐一深入分析各種設計內涵。然后根據相關性收集并分類,得出研究主題。
親和圖將這些文字語言進行分類歸納,具有同一性質或者相同點的歸類成合并圖,這樣便可以從雜亂的文字中找到思路,解決問題。
一、常見的兩種親和圖
1. 脈絡訪查親和圖
在4到6個不同的工作地點采訪到典型的用戶,就有足夠的代表性數據可以完成一個親和圖。
在組合親和圖之前,對每個采訪對象平均記錄50至100條的觀察結果,每一個觀察結果都用一張便箋紙記錄下來 (以免以后會問到相關的問題,并確保便箋紙,上標明采訪記錄的出處)。
在墻上貼幾張大尺寸的紙(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移動親和圖),把便箋紙貼在上面,設計小組開始仔細解讀便箋紙上面的內容,考慮每一張信息的深刻含義。
把反映出相似意圖、難題、問題,或者反映出親密關系的記錄聚集在一起,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其中的人物、他們的任務和問題的本質。
資料來源:思杰在線(Citrix Online)
2. 可用性測試親和圖
在可用性測試環節開始前,研究小組先確定代表各個參與者的便箋紙的顏色。
在可用性測試進行的過程當中,小組成員(包括利益相關者、開發人員、設計人員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觀察室內觀察評價。
參與者討論任務的時候,小組成員可以在便箋紙上記錄具體的觀察內容和談話內容,然后把它們張貼在墻上或白板上。通過多次可用性測試,關于界面的常見問題和難題就會浮出水面。
可用性存在問題的類別會出現許多不同顏色的便箋紙,這說明好幾個人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然后就能確定界面的哪些方面需要修復以及修復的優先順序。
無論涉及設計的哪個方面都應該首先修復,并重新測試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
這兩種親和圖的測試方式都屬于歸納性行為,即這項工作不是根據預定義的類別分組記錄,而是從下往上,從小到大。首先收集具體的微小細節,分成幾組,再總結出普遍的、重要的主題,這個過程類似于卡片分類法。
完成之后,親和圖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更是顧客和設計合作伙伴的參考意見。
二、具體步驟
1)將零碎數據,少量記載的事實、圖畫、想法和觀察記錄到便利貼、卡片或紙片上,并把它們貼在白板或粉筆板上——這就是墻上貼滿便利貼的圖像的來源。便利貼允許設計團隊輕松地粘貼和移動數據來創建類似主題、組和模式的層級關系。
2)取下一張便利貼,把它貼在第一組的第一張便利貼上。
3)再取下一張便利貼,問一下它與第一張相似還是不同。然后,將其放在第一個組或單獨成組。
4)你可以把相似的數據放在一起,不同的想法單獨成組,然后再一個接一個地貼。
5)現在應該有3到10個組,是時候討論這些組中最有價值的數據了。
6)命名群組以幫助你創建信息結構和發現主題。
7)對最重要的群組進行排序。開始排名之前,要清楚哪些想法、動機和優先級是你用來作為基礎構想:這是你的用戶、公司、市場、利益相關者的優先級?還是你自己重視的優先級?你最應該強調哪些?
8)有時,單獨的數據或數據群組之間使用線路或其他設備創建連接是有意義的。
9)描述你歸納整理的內容,例如見解、用戶需求、痛點或尋找尚未解決的空白。
10)專注于將你歸納和整理的內容轉化為靈感,而不僅僅只是識別類似的想法。
三、常用工具
親和圖可借助市場上的工具來幫助整理和歸納,這里介紹兩種市面上最常用的工具。
1. 億圖
https://www.edrawsoft.cn/
繪制方法很簡單,使用工具自帶的模板,點擊畫布左側的符號庫,可以看到大量的親和圖專業繪圖符號和線框,拖動所需要的符號到畫布上即可,畫布會幫你智能對齊。
點擊畫布中的文本框,將模板文字進行替換和刪除。
2. visual-paradigm
https://online.visual-paradigm.com/cn/diagrams/features/affinity-diagram-tool/#
作為一款在線圖形工具,visual-paradigm內置了很多模板可供使用。
本文由 @晨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親和圖是一種可以有效收集觀察結果和觀點,并形象地將其體現出來,為設計小組提供參考數據的設計過程。
秦淮河途
這個方法其實就是把零碎的東西整理出來,系統地去梳理關系。
哎這是個不錯的新方法哎!挺好的!學到了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