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短視頻應用都是全屏單列?

8 評論 4578 瀏覽 27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如果遮住產品logo,你能分得清快手、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短視頻產品的頁面嗎?如今的短視頻產品,采用的都是全屏單列的呈現方式,因為這種形式的消費體驗最好。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看到 Instagram、Snap、Youtube 都發布了他們的短視頻業務,分別叫 Reels、Spotlight、Shorts。雖然名字不一樣,但都是熟悉的全屏單列界面。

至此,所有國內國外的短視頻業務都采用了統一的形式。下面這張圖是: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小紅書、Bilibili、Instagram、Snap、Youtube。不看大圖我都分不清。

大家這么趨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全是因為缺乏想像力,而是因為這種形式的消費體驗最好:全屏的瀏覽體驗最沉浸,自動播放+下滑切換的交互成本最低。都沒有之一。

于是乎,其他產品不管是愿意還是不愿意,只要是做短視頻的,最后都得采用這種形態。如果你偏不,那用戶反饋和數據結果也會教你做產品的。

上面這些內容大家都能想得到,我們接下來多問幾個問題,聊一些大部分人沒注意到的內容。

一、全屏單列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這個交互最早應該是由 Musical.ly 帶起的(沒記錯的話),如果我們回到當時的時間點,自然而然就會推導出全屏播放這種交互形式。

Musical.ly 的內容都來自用戶UGC上傳,而且大部分都是使用 App 內相機創作的音樂對口型內容。這些內容基本都是豎屏,與音樂強結合,時長通常不到10s。

如果這些內容采用傳統的「封面-播放頁」結構,你會發現看視頻變得很累。因為視頻很短,你要頻繁地進入-退出-進入-退出。而且這類視頻太依賴音樂了,只看封面我完全不知道該看哪個。

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形式服從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例子。是先決定要做音樂對口型內容,然后為了優化消費體驗,一步步推導出全屏單列的交互形式,只不過后來發現適用于全部類型的視頻。

那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為什么 Musical.ly 當時要選擇音樂對口型的內容形式?創始人 Alex Zhu 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分享過,但這個問題和今天的主題關系不大,我們以后再聊(記得點個關注!

二、全屏單列有什么好處?

除了更沉浸的消費體驗,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好處。

首先,好內容更有機會被發現。過去用戶只能通過封面判斷,現在是通過視頻的前幾秒來判斷,好內容更有機會吸引到用戶,尤其是封面不占優的品類。

其次,廣告的變現效率更高了,因為一定能被曝光和播放。同時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好廣告也更有機會被發現,廣告主更有動力做優質的視頻廣告。

三、全屏單列有什么壞處?

其實有很多壞處的,顯性的隱性的都有。大家都很少提到這些壞處,這其實非常值得注意。

1. 用戶不知道可以上滑

可別笑,也別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不管國內國外都一樣。即便是今天依然會有用戶意識不到可以下滑,更別說早期了。

如果你把抖音卸載后重裝,你會發現它什么都不教,唯獨教你要上滑視頻。國內外其他 App 也有類似的引導,你就可以想像這件事情有多重要了。

2. 會讓用戶更沒有耐心

因為切換成本太低了,用戶會很容易失去耐心。視頻第 1 秒的吸引力不夠,馬上劃走。是的,做過抖音的作者都會告訴你,用戶的耐心只有 1 秒,而不是 3 秒。

但在 B 站和小紅書的雙列場景里,用戶耐心就會高很多,甚至還可能“收藏”以后再看。

用心理學解釋也合理,我們付出成本越少而做出的決策,就越容易放棄。在抖音這個場景下,我們付出的成本幾乎為 0,所以放棄起來也特別干脆。

用戶的這種變化也會反向要求平臺方有更高效的推薦系統。如果連續幾個視頻滿足不了用戶,用戶就會流失。反過來說,如果推薦系統做好了,其收益也會被成倍地放大。

Musically 聯合創始人陽陸育曾經告訴雷鋒網,抖音和 Musically 產品上非常相似,但是推薦算法做得內容泛化更好,他如果不把 Musically 賣給字節,至少還需兩年時間才能追的上,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

—— 摘自《那些用推薦引擎改變世界的人》

但事情還沒完。

3. 流量分配的貧富差距很大

因為用戶更沒有耐心,為了留住用戶,平臺方會傾向于更多分發那些已經被驗證受歡迎的視頻內容,于是爆款越來越爆。

相對應的,流量分配的貧富差距變得懸殊,基尼系數在逐漸擴大。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快手在 2020 年 9 月改成單列之后,平臺的基尼系數上漲,普通人的內容曝光變少,普通人得到的互動反饋變少,平臺的投稿率下降。這一連串的改變都在深刻影響著快手的內容生態。

在《快手是什么》這本書里,宿華在序里寫過這么一段話:

快手要做的就是公允,在資源匹配上盡量把尾巴往上抬一抬,把頭部往下壓一壓,讓分配稍微平均一些。這樣做是有代價的,總體效率會下降,這也是考驗技術能力和執行能力的時候,如何讓效率不下降,或者說下降得少一點。

這里說的「總體效率會下降」就是因為尾部的內容往往不夠精彩,對算法來說要讓它們匹配到感興趣的用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反映到總體就是視頻播放數和播放時長很難提上來。

但既然快手最后采用了全屏單列的樣式,說明宿華這個理想也基本破滅了,迫于競爭壓力之下,公允還是要讓位于效率。

但流量的分配不均也不完全是壞事,如果平臺能做到讓每個創作者都有「暴富」的機會,同時讓他們相信有這個機會,這種超高的回報率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包括普通人。

現在所有創作者都認為抖音是最容易出爆款的平臺,作者不用操心外部引流的事,認認真真做好內容就行,總有一天能爆。不過這對平臺方的技術要求、生態運營策略的要求都更高了。

四、B 站會采用全屏單列樣式嗎

如果你是 B 站的決策人,你會嘗試單列樣式嗎?原因呢?

我猜大家的答案應該都是「不會」,原因大概率是「B 站是長視頻/橫視頻,不適合單列的無腦刷模式」。

但事實上,B 站熱門的視頻大多在 10min 內,這個時長完全在單列樣式的兼容范圍內(想想抖音上有多少 5~10min 的視頻)。

我同樣認為 B 站不會改成單列形態,但理由不僅僅是因為長視頻,而是因為全屏單列所帶來的影響。

1.用戶行為的變化。

用戶會變得非常沒有耐心,對中長視頻消費不利,也不利于用戶深度互動。這都對B站不利。

2.影響已有的流量策略和內容生態。

陳睿說 B 站會把 70% 的流量給中小 UP 主,這是為了保證新的創作者不斷涌現和成長。但全屏單列的形態很可能會倒逼 B 站將流量給到大 UP 主,這對 B 站的長期作者生態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這和快手的處境很相似,所幸的是 B 站沒有像快手那樣嚴苛的競爭環境,有時間按自己的節奏來。

五、最后

看到幾乎所有國內外大廠都開始做短視頻業務,真的有點感概。在以前我可能會期待誰還能脫穎而出,現在我更傾向于認為短視頻領域的競爭已經結束了。

之前研究過錨定效應(文章鏈接),它從心理學角度明確告訴了我們“用戶心智”是存在而且很難改變。

如果我們想改變用戶心智,需要拿出明顯更好的產品。一樣好也是不夠的,要肉眼可見明顯更好。

而字節在推薦技術、內容生態、作者數量、用戶規模等等方面都是業內一流水平,其他短視頻產品很難超越(哪怕一個方面)。

于是乎,對于新晉的短視頻業務來說(比如 YouTube 的 Shorts、Instagram 的 Reels),剩下的機會就只能是憑借主 App 的超高滲透率,提前觸達還沒被 TikTok 覆蓋的用戶,或者搶占那些 TikTok 優勢不足的市場。

但是以 TikTok 現在的體量,剩下的市場有多少呢?是否足夠撐起 Instagram、Snap、Youtube 這三家的胃口呢?

然而不管空間還剩多少,不管有沒有機會,他們都不得不做,總不能束手就擒被動挨打吧?悲觀者往往正確,但只有樂觀者才能成功。

在不得不做的前提下,如果我們是他們,應該怎么做?怎么結合自己的優勢,提高哪怕一點點的勝率呢?這要求我們充分地知己知彼,這個事難度很大,以后有機會再仔細聊聊。

我之前還寫過這些內容,說不定有你感興趣的:

1.為什么微信朋友圈偏愛時間序

2.那個改變iPhone 交互的 3D Touch 究竟是什么

 

本文由 @笑鹽Laugh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全面屏單列可以給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不斷爭奪來用戶時間~

    回復
  2. 全屏單列,也是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只能專注看視頻,導致不自覺沉迷。短視頻越來越暢銷,個人內心深處覺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各大廠為了利都在不斷的用算法抓取普通人的時間,普通人將會越來越普通。

    來自廣東 回復
    1. “普通人越來越普通”

      這個不一定的,不可否認短視頻確實降低了內容的傳播和接受門檻,總體來說應該是讓大家學習和見識到了更豐富的東西

      回復
  3. 學習了,感謝分享

    來自上海 回復
  4. 看完這篇文章,我才發現確實是這樣,真的學到了學到了。

    來自江西 回復
    1. 我在B站有耐心看完的視頻,在抖音都沒耐心看下去的

      回復
  5. 現在的短視頻應用確實都是全屏單列,沒想到后面有這么大的學問。

    來自江西 回復
    1. 哈哈哈 是的 影響挺大的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