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系列02:銷售域的系統設計與實施(附UML建模內容)
編輯導語:B端業務系統的搭建并不容易。如何設計CRM系統,實現CRM系統的搭建和落地?本篇章里,作者總結了CRM系統銷售域的設計與操作流程,不妨來看一下,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在系統現狀調研、代碼邏輯梳理、業務調研、老板意向調研等一系列“軟性工作”告一段落后,終于可以開啟產品設計這個“硬性工作”了,想想都覺得難,帶著鐐銬跳舞,哈哈。
難歸難,這正是產品經理存在的價值。
在CRM銷售域的整體設計過程中,我用到了3個工具:
- 《用戶體驗要素》的“戰范構架表”五層要素框架;
- 用戶故事地圖;
- UML,還記得最初的那篇UML文章嗎?->產品經理的思考利器——UML(7000字長文)。
一、工具1:用戶體驗五要素
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定義自上而下存在五層邏輯關系,我翻譯成了更符合我語境的內容,依次為:
- 戰略層:可以理解為這個系統的定位和最終目的;
- 范圍層:基于戰略層歸納出的功能點和業務流程;
- 結構層:基于功能點與業務流程,設計出的頁面流程;
- 框架層:每個流程節點上頁面的內容布局;
- 表現層:每個頁面上的視覺設計。
作者又強調了兩個點讓我受益匪淺:
- 自下而上的建設;
- 讓每一層的工作在下一層結束之前完成。
關于第(2)點,是我在踩了坑之后才發現的,之前讀書的時候一直沒理解,也就是下圖中下方的波浪圖。
如果你也沒用過或者不理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在范圍層的時候你設計了一套銷售代下單的流程,步驟A-B-C-D,然后你正常設計了結構層頁面的頁面間的跳轉流程,然后很快你又根據頁面流程設計出了頁面中的跳轉入口,相當于從范圍層開始,你不間斷地干通了結構層,框架層,共3層。
這時候老板突然說在范圍層的流程要改(日常操作……),你答應下來以后發現,不光是流程改了,后面結構層的頁面跳轉邏輯也要改,而緊隨其后的框架層的跳轉入口,改的就更大了,有的入口沒了,有的憑空出現好多內容……
而如果遵循第(2)點的要求,在干完范圍層的業務流程圖之后,是可以設計結構層的頁面流程圖的,但是不能繼續干了,必須要確認好范圍層的流程圖都沒問題了,再繼續干到框架層。
這樣看似麻煩,但其實是最省項目時間的做法,如果老板想看最終結果又要從根源否定,就跟老板打好提前量,告知時間上的損耗。否則就會出現大佬們在基礎流程上反復橫跳,對應的細節涉及了幾十個頁面,真的吐了。
二、工具2:用戶故事地圖
在戰略層梳理的時候,我用到了用戶故事地圖,這是一個針對敏捷開發使用的一套描述需求的工具,可以輔助描述更清晰的業務場景,業務需求。
用法也很簡單,頂部劃分用戶歷程的大階段,然后下方細拆,拆到每個業務部門,再拆到部門下的動作和目標,最后在最下方整理出需求點。
這樣的方式會很清晰,尤其是在流程很長的時候。圖可能看不清,不過沒關系,理解就好。
三、工具3:UML工具
正如我在UML那篇文章里提到的,UML作用的范圍,可以放到范圍層和結構層。如下圖。
真是一個利器,可以很清晰的梳理清楚思路,而且事后復盤的時候,也發現分配組那里沒有單獨抽象出來,造成了一些業務困擾,不過很快也都解決了。
如果沒有UML,可能溝通與討論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下圖就是CRM系統設計中我整理的整套架構邏輯,已經脫敏(有點干)。
上圖是用的UML的類圖,這里不是流程圖,而是類圖,代表的是系統里的各個業務概念的關系。
四、系統結構講解
我們基于上面的類圖,逐個講解各個類代表的意義,考慮到篇幅的限制,我會介紹核心的模塊,剩余的模塊大家可以看大圖。
1. 名片&商機
業務中收集到的客戶聯系方式,一般為手機號
名片和商機的轉化,在我做的CRM業務語境下,名片即為一個單獨的手機號,商機是基于名片的手機號再附加一個“業務屬性1”來生成的(如下圖)。
這個邏輯下,就意味著一個名片可以有多個商機,便于銷售跟進。
其實這里也暗含一個理念,即客戶和商機是獨立的,一個客戶可有多個商機,有的同學在設計的時候會把商機和客戶概念統一,數據也只有一份,造成了浪費。
然后商機也有對應的狀態,用來判定是否被銷售跟進。
再引申個行業栗子——大家可以討論。
某電商平臺,針對店鋪的運營,把店家老板的手機號作為唯一名片標識,然后業務體系中一個老板的手機號會關聯多個店鋪。此時的商機應該以哪個實體為準?
這個問題屬于開放問題了,如果是店鋪業務體量都較小,可能以老板粒度為線索更合適,防止不同的銷售跟進店鋪導致撞單。
但如果是店鋪體量很大,小型集團級別,可能就是需要把集團下不同的采購組作為線索了。
針對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里交流,我想會有很多新的收獲。
2. 流轉規則
因為業務條線多,每個銷售適合打的商機種類不同,通過自定義規則的分發,可以讓銷售更高效的轉化。此處的規則積累到一定量級后,可以運用算法來協助,并且逐步替代。
流轉規則,是根據商機上的業務屬性來判斷,通過選定不同的屬性組合作為特征,把某個特征的商機,分到某個目標的分配組,讓分配組內對應的銷售進行轉化。業務屬性舉例如下:
其實這部分市面上有成熟的方案,叫做“工作流引擎”,甚至可以找到開源代碼。
這類工作流引擎也做過調研,靈活度可以滿足要求,但是批量管理工作流時會遇到實例結構不統一的問題,而且想做統計的時候,之前已有工作流會在流程結束時把日志清除,等等原因,改動已有的方案需要的成本更高,所以我們決定自研了一套類似引擎的解決方式,更貼合業務現實現狀。
此處會涉及到一個問題,即商機上的業務屬性如何標記?不要著急,我后面會單獨出一篇文章來講解。
Tips:這里也總結出一個系統設計經驗。在設計具體的邏輯限制時,這個邏輯限制總可以繼續向上抽象成類,然后把抽象的類做成功能,就能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
3. 角色權限控制
此處的角色控制,是基于RBAC理論來設計的,后面也會單獨出一篇文章講解。
RBAC直觀解釋,就是系統用戶的權限,可以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頁面的權限,一個是數據的權限。
頁面權限控制這個用戶能訪問到那個頁面;
數據權限是此用戶能通過查詢看到的數據范圍,有行權限控制也有列權限控制,看具體業務需求。
把頁面和數據分開,可以很好的提高配置的靈活性。比如銷售類角色,必須包含工作臺,但是不同的銷售,他們每個人看到的銷售數據只能限制在他們自己的銷售組內,更細化的是只有組長能看到組內的,普通銷售只能看到自己的。
通過角色授權,讓“銷售”的角色頁面范圍包含工作臺。然后每個銷售員工在自己的用戶下有單獨的數據范圍選擇,這樣就實現了最大的靈活程度,最小的配置工作量。
4. 訂單的多重績效判定
整個類圖中,應該是下面這里看起來繞一些了,先后展示了多種訂單的類,這里的作用其實是要設計一種完整的判定機制。
在一個未來要迭代成自動化營銷和銷售的CRM方案里,銷售并不是成單唯一的因素,未來肯定還會有其他成單的歸因點,此處要做到系統上有預留準備。
銷售的成單是從訂單系統的基礎訂單上同步的,在成單時通過關聯查詢成單手機號&跟進記錄&跟進時刻&銷售坐席來判定是銷售成單,可視為銷售歸因的成單。這是第一層。
在第二層,及時判定為銷售成單了,但這個成單的錢不一定會算到銷售的績效里,這個比較好理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一個賣鴨梨的檔口,在結算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豬肉,這就是不合業務規范的。
所以就會有這層限制,不過也看業務的管理理念,如果放開,不配置即可,如果收緊,再開啟就好,靈活性很高。此處的功能點也和研發評估過,成本很低,為了防止業務的不確定性,這算是一個很好的兜底。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CRM銷售域的系統結構,這里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和大數據的打通,和人力系統的打通等等,以及具體頁面設計,更上層的數據營銷方法論,有很多內容可以分享的,只不過想分享的實在點,就需要拿結果驗證這個方法可行,不過涉及到業務數據,內容略敏感,就沒寫,還請見諒~
看到這里,也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私信。
接下來,就來講解下系統的實施。
五、系統的實施
經過緊張的研發和測試之后,就涉及到系統上線后的實施工作了。對于一個B端的系統,在事后總結經驗,實施階段要做如下方面的準備。
1. 系統準備
- 數據庫環境的打通兼容;
- 回滾方案的準備;
- 業務新老數據的切割。
2. 業務準備
1)是否有實施的核心決策人?如果有的話最好是BOSS,如果BOSS躲在后面,又沒有業務的人上前,只能說難度會很大。考驗組織,也考驗決策者。
2)是否有業務側的實施指揮與培訓人員,在實施遇到問題后及時跟進反饋。
3)是否有試點小組?可以盡量讓業務的沖擊降到最小。
4)提前準備新系統的配置方案。
5)提前準備新系統的申請相關機制,做到有序處理。
3. 產研側準備
- 產研在實施當天的現場值班,節假日值班安排;
- 產研側的應急聯系人;
- 實施期間的需求迭代工作節奏,便于快速反饋問題,迭代上線,降低業務情緒阻力;
- 運維側服務器的應急方案,回滾方案。
六、寫到最后
對于B端的業務而言,新產品的開發,決策者多少帶些試試看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想突破困局,另一方面也想避免風險,這個是非常合理的考量。能做的,就是保持信心,時刻權衡改革的初心還有現實的困難,如果確定無法承擔,就及時止損,如果發現有明顯的優勢,就要繼續堅持,哪怕反對的呼聲很高也是暫時的,只要體現在了業績上,大家就都沒話說了。
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CRM的系統結構與實施工作的內容就告一段落,后面會針對本文提到的《業務屬性的標記》《基于RBAC的權限體系設計》再出兩篇文章。
大家如果有相關的想法,或者有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平時工作較忙,我會集中回復。
作者:羅文正雄;公眾號:羅文正雄
本文由 @羅文正雄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客戶?是不是,只能成單之后才能叫客戶?
我也一直有這個疑問,一條線索進來什么時候被稱作商機,什么時候被稱作客戶
老師 留個微X唄,想跟你交流
teshutieqiu1600
另外我也在建群,歡迎交流哈!有碰撞才有成長
剛發現這個文章和微信公眾號的原文章略被小編刪減,讀起來承接性不是很強,不過主體內容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