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無”之道(五)——表現篇

1 評論 6909 瀏覽 10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表現層是用戶感受的最直接呈現,影響著用戶體驗。表現層通過具象的圖標、顏色及其圖案,吸引用戶注意力,并完成產品與用戶的溝通,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本文通過幾個案例,分享一些表現層的設計對比,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上次我的產品“無”之道講到了角色框架層。今天接著講其在表現層內的應用。

一、表現層

表現層是決定用戶體驗的最直觀呈現,表現層通過各種具象的圖標、圖案、顏色等,去引導用戶的注意力,完成產品與用戶的溝通。其實為了更好的完成與用戶的溝通,更重要的與看不見的用戶記憶、情感的共鳴。

每個用戶的文化背景、經歷、思維、情感都各不相同,最明顯的例子,大部分中國人看到五星紅旗自豪感會油然而生,而其它國家的人則可能會沒有感覺,甚至勾起不美好的回憶。如何找到共同的要素,去勾起更多的用戶回憶,激發用戶的思緒,引起用戶情感的共鳴,是界面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比如讓人又愛又恨的紅點,無論對誰來說,與血相同的紅色都代表危險和緊急,再搭配上數字,就會激發絕大部分用戶想要點擊、消滅它的欲望。

在我的觀念里,好的界面設計應該具備如下特點:

  • 以用戶為中心。要時刻謹記產品是為用戶服務的,只有為用戶創造了正當的價值,產品才有存在的必要。
  • 為內容服務。做產品不是搞藝術,切忌形式大于內容,界面設計必須圍繞的重點內容展開設計,已達到更好傳遞信息的目的。
  • 空,少即是多。好的設計應該是容器、是廊道,重要的不是產品信息本身,而是留給用戶思考和寄托情緒的空間,讓用戶的思維在自然的狀態下隨著界面設計游走。
  • 潛意識思考。多思考用戶習慣和本能,采用能讓用戶不假思索就能理解的設計,以巧妙的隱喻引導用戶的行為。
  • 克制的設計。要謹記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如非必要,勿增實體”??酥瓶梢苑譃槿齻€層面:顏色的克制,盡量少利用顏色種類和變化去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信息的克制,盡量精煉主要信息,減少無用信息干擾;欲望的克制,克制自己的商業欲望,適當滿足用戶的欲望而不是過分激發用戶的欲望。

可惜的是,中國的互聯網自從門戶時代開始,就走在了大量堆砌信息和功能的道路上。我們來看一些設計對比。

案例1

我們來看APP store和我國某應用商店的對比。APP store通過一個動畫,展示健康APP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導你思考是否需要量化你的健康生活,當擊中用戶的需求點時,用戶會自然而然地點開推薦,APP的推薦和下載就水到渠成了。如果用戶一時不需要,可以直接劃走去下載需要的APP,但其實已經在他潛意識里埋下了種子,靜待發芽。

而反觀國內的應用商店,一進去就是濃濃的電商味,給人迫不及待想要掏空用戶錢包的感覺。在用戶時間越來越飽和的現在,直接推薦的作用其實已經很有限了。更有效的是情感化的溝通,表面上看推薦的信息量少了,但其實轉化率反而更高。

案例2

我們再來看愛彼迎和攜程的主頁對比。愛彼迎的主體就是民宿的場景,主角是與核心用戶相同的年輕人,勾畫了在民宿中夜談的場景,讓我們想起了與閨蜜摯友度過的一個個秉燭夜談的美好時光,與室友深夜躺在床上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學生時代。有了這些美好的聯想,我們就想在民宿中重溫這些美好的經歷,搜索預訂就水到渠成了。

攜程與前些年比,主頁的界面設計已經克制多了,但仍顯得雜亂和有擺脫不了的廣告,像是一個冷冰冰的工具。對于已經坐擁國內在線旅游頭把交椅的攜程,目前的問題不大,但是可能會喪失很多年輕用戶,給后來者彎道超車的機會。

我們可以理解產品經理的難處和公司的心情。從PC端到移動端,屏幕愈發縮小,因此屏幕上的每一處空間愈發寸土寸金。每一處都是引流的入口,賺錢的工具。但其實通過信息轟炸、文案和顏色引導、動圖和視頻吸引,只會讓用戶的注意力原來越渙散,吸引閾值越來越高。于是設計、產品乃至整個行業智能變得越來越內卷。

我們說現在處在一個信息爆炸和高度碎片化的時代,信息從數量上是多了,但大多都是無效的,是不能引起用戶思考和情感共鳴的,這就是多即使少的活生生的反面例子。

案例3

最后想分享一個不是人機交互,但是為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設計:原研哉的日本梅田醫院導視設計。

在這次設計中,原研哉將醫院標識都選擇了白布。一般人就會想,用布豈不是很容易臟,維護起來很麻煩?那么我們來看大師是怎么樣想的。

  • 梅田醫院是一所產科??漆t院,在該院度過較長時間的大多數人并不是“病人”,她們是產前的孕婦和產后哺乳的母親。原研哉想為她們創造一種宜人的空間
  • 布基本上都是軟的,所以每一處使用布標識的空間就有一種柔和的表情。
  • 而此方案還有更重要一點:白布做的標識很容易臟。為何原研哉要采用一個這樣麻煩的方案呢?一般常識是使用塑料這類耐臟的材料,或是一種不顯臟的顏色。
  • 但是原研哉采用逆向思維。一間產科醫院最重要的就是超級潔凈?其選白色和易臟的布,是因為想告訴用戶,最易臟的東西醫院都能夠維護地干凈整潔,那么用戶就會想到醫院達到了最嚴格的衛生標準。這就為那些產前產后來這里的人帶來了很強的心理安慰。此設計方案的依據與一流餐廳使用白桌布是一眼的道理。
  • 而同時,原研哉采用了方便拆卸、清晰、替換的設計方案,其實維護難度并沒有想的那么大。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能夠深刻體察用戶的情感和訴求,并且切身的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與自己死磕,將最美好的體驗和情感傳達給用戶。

曾經看過一個觀點,非常認同。好的設計應該像中國山水畫一樣,大量的留白,不用或少用顏色。筆墨的作用是為了凸顯“空”,只是意境的描邊,而畫中的留白才是畫的意境所在。當我們欣賞山水畫時,每個人都可以把思緒沉浸其中,勾勒出自己想象的畫面。

產品設計廣為流傳的“Don’t make me think”,其實存在一種誤讀,不是讓用戶不思考,而是讓用戶在潛意識里自然而然的完成思考和與產品的溝通。因此我們的界面設計不應當替代用戶思考,而是需要為用戶留下思考的空間,自然的引導即可。

我們可以看到主流的設計已經趨向于簡潔、扁平、素凈的風格。但很多設計師其實還是存在誤區,只追求形式上的留白,為了留白而留白,被其忽略的是對用戶思想的留白。何為留白,“無”為“有”之源,有“有”才有“無”,有觸發用戶記憶、情感的點,才能為用戶的思考、想象留白。當設計師的留白“只得其形,未得其神”,那么傳遞給用戶的就只有表面上的極少信息,倒不如不留白。

當看到這里,如果你有所感悟的話,不妨翻回去,重新體會該文中的三個案例,我想會有新的感悟。

總結在資源結構層的“無”之道,應當面向用戶的文化背景、記憶、思維和情感展開設計,設計時要遵守以用戶為中心、為內容服務、少即是多、潛意識思考、克制的原則。

二、結語

總算如約把產品“無”之道從用戶體驗五要素的角度更新完了。寫的過程中有很多收獲,也有很多糾結。我寫文章的初衷是想取悅自己,后來想著能否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幫助別人。于是有了這五篇系列文章。

但是寫的過程中會發現,取悅自己和讓別人讀懂是不一樣的,竟然寫出了一些工作的感覺。本來這個系列計劃更新8篇的,沒錯,跟工作一樣,我還定了計劃。

我悟出的主要的想法已經基本表達出來了,現在決定封筆一段時間,就更新到這里吧。

最后感謝各位讀者的陪伴。

 

本文由@一直產品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之前看過作者的結構篇,寫得挺不錯的,深入簡出的,是我喜歡的風格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