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廢話文學引發的B端設計思考
編輯導語:廢話文學是一種將無厘頭的語言進行過分夸大來形成一種幽默感的文學,最近在互聯網上引起廣泛傳播。本篇文章中作者結合實際經驗由“廢話文學”引發了一系列對B端設計的思考,推薦對設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閱讀。
你講得非常有道理,有道理就有道理在它其實并沒有什么道理,但是你覺得有道理,我覺得有道理,他也覺得有道理,所以它就變得有道理。
但凡這句話有一點用的話也不至于一點用沒有。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誰能想到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孩子。
……
一、廢話文學
這是最近網絡上流行起來的“廢話文學”,廢話文學顧名思義就是一堆廢話,指的是那些本身沒太多信息量、明明可以一句話說完(抑或不說),但非要用雜糅的文本組裝、拼合而成的互聯網流行語。
廢話文學的特點是低信息密度,可重復性強,語氣強烈適合宣泄。
現在年輕人對于低信息密度話術的模仿,也是對信息爆炸的反抗,幾乎是下意識的,不知從何而起的一種對現在互聯網時代下各種高信息密度界面的厭倦。加上易于模仿和逆反心理,造成了廢話文學的迅速火爆。
廢話文學的流行存在嚴肅的社會學含義,因為和互聯網時代緊密關聯,從而很容易與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產生聯想。
二、設計學聯系
目前正在進行設計的醫療行業后臺操作與管理界面,是一種高信息密度的產品。
既然傳統的高密度信息文本在網絡中被解構成了廢話文學,那么醫療信息界面,是否也會造成用戶內心的逆反心理?
廢話文學的背后是互聯網時代中的解構主義的悄然流行,從前幾年的鬼畜,到后來的“章口就萊”“不講武德”,到現在的yyds和廢話文學,都是一次次的對傳統,權威的拆解,你說你的,我不認可,于是把嚴肅化拆解成碎片,戲謔玩弄,一種屬于大眾的狂歡。
我們設計的界面與流程,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權威化與標準化。
用戶假如不滿意,那么在不動用“商業選擇權”的前提下,是否會產生內心的解構沖動呢?解構失敗會不會直接拋棄該設計?
當然要避免。
三、多與少
在實際的設計中,經常受限于商業、功能、決策、實際業務場景等約束,并不能自由定義設計界面,不能設計出無根之萍之物,每一個設計點的立足點都言之有物,實用,變現,用戶喜好等等。
于是很容易進入一種“大而全”的設計路線,在不斷的加法中越來越冗余,最后偏離了初衷也未可知。
在多與少之間的平衡中,曾經有個建筑設計師,密斯凡德羅說過一句“少即是多”,引領了一股風潮。
在實際的運用里,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電視機的遙控器。
傳統老式遙控器
某智能家電遙控器
曾經的信息密度較高的年代下的人群,后來逐漸喜歡上了簡潔明快的設計產品,但是在實際體驗中,非核心向、大齡用戶對于后者遙控器的使用存在較大的學習成本,多與少在某種角度看并沒有高下之分,特別是在互聯網設計中。
但是我們確實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大量的信息與狀態用例堆積在頁面中,仿佛又是一個上世紀的遙控器。面對它,我產生了以下幾個思考:
- 用戶是否是那群不會用“新式遙控器”的“老年人”,他們對于界面的接受程度停留在什么位置?
- 如果權威化的,單一話語權下的設計(對于醫療行業的軟件的政策、規則、甚至流程,實際操作人員并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去改變),是否會造成用戶下意識的解構心理,從而脫離既有的權威化設計使用路線,使之當前產品變成了新的廢話文學?
- 如何平衡較多功能點,復雜規則、較多使用場景,商業訴求等要求下的用戶體驗?
對于第一點,通過用戶研究來完成,本次設計的用戶群體是醫療體系信息系統操作員,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征,在用戶畫像刻畫上有高度的趨同性(b端軟件設計中十分常見)。
他們忙于工作,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工作與個人考核相關。
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高學習能力與年輕化的特征,具有良好的互聯網產品使用基礎。
所以用戶并不是不能理解產品,而是在實際使用的場景下,由于用戶存在自己的固有認知(學習過的知識,相似的競品),所以在實際的設計中,需要協調用戶的固有認知與設計體驗,簡化信息排列,形成「模塊」,保持用戶的可閱讀性與易用性。
對于第二點,假如我們的設計,路線單一,缺乏靈活性,固然能維持較高準確性,依舊會有用戶逆向解構的風險,所以得考慮在分解功能的同時,銜接各流程。
對于第三點,嘗試使用漸進式設計,逐步給用戶透露信息,引導操作,減少用戶思考,形成肌肉記憶。
席克法則:一個人面臨的選擇越多,所需要做出決定的時間就越長。
四、用戶體驗培訓
產品在未上線前,用戶已經因為業務培訓與自我認知產生了期望,設計中對于b端用戶自然需要符合用戶的常規操作習慣,降低用戶解構的逆反心理。同時也需要對部分體驗確定屬于我們品牌的特色。
那么如何讓用戶適應如此多功能的產品?
對于復雜界面與流程性的產品,常見的設計方法是信息分層與結構化。
信息分層:運用格式塔理論,遵從形式-功能這樣的認知路徑(形式遵從功能,但是功能用形式表達),將形式相似內容整合成單元
單元固化用戶認知,串聯用戶行為,從而形成整體。
通過柵格化,來規范界面語言,達到疏密有度,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
期望這樣的設計,能夠降低用戶對密集信息轟炸下的反感,提高用戶閱讀效率與體驗情感。
五、設計一致性
b端項目,一是與商業,與政策緊密關聯,很容易產生被動迭代,二是有多個角色參與,多個產品線并行。此時需考慮在迭代中的設計一致性。
1. 數量的增減
數量的改變指的是功能的增加、刪減與合并。多數是指新功能的增加,這就要求我們在界面(布局)設計中要給將來可能添加的新功能預留坑位。
在哪里預留坑位?又給哪些功能預留呢?
這里我就例舉最常見的兩種界面布局樣式來說:宮格式布局和列表式布局。
宮格式布局與列表式布局
數量增減變形
對于宮格布局,可以在迭代中變形其中一個方塊,形成突變,此時大體上依舊為宮格式,常用于首頁。
對于列表布局,突變其中一個列表時,也要注意只能在高度上有變化,它與柵格化設計思路經常同時出現。多用于二級以下的頁面。
很顯然,在需要大量信息密度與秩序感表達的要求下,列表式布局更加高效易用。
因此b端產品的設計多采用列表式布局。
2. 模塊變形
對于模塊在不同的需求下大同小異,那么就可以通過變形來達到迭代的要求。
模塊變形有內部變形,內容增減,頁簽疊加等方式。
單模塊拓展
3. 流程拓展
增減流程的體驗一致性與邏輯一致性,保持頁面與狀態的統一。
流程增減
以本次的項目為例,審核流程存在多個審核層級,且可以根據醫院自身的組織管理方式自由增減,于是對于單個個體而言,有如下的變化
流程狀態增減
六、總結
廢話文學流行看似與設計無關,但是用我們設計的產品的用戶,也可能是廢話文學的用戶,逆向的反抗一直存在與個體思想自由化與定型工具的博弈中,是設計中不可避免的話題。
B端的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也是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用戶通過自己的使用反饋影響產品,產品也通過自上而下的思考培養用戶,相互平衡。
設計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本文由 @費天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了,我現在負責項目和產品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整個頁面上功能點太多,一股腦地全部鋪在了頁面有限的空間內
如果功能沒法刪減,可以能考慮信息分層和漸進式設計的路子。
佩服作者,這么不相關的事情都能和設計扯上關系,厲害厲害~向作者學習
少即是多,這點真的太對了,我有一個小鬧鐘,他只有一個按鈕,但是能調時間,還有夜間模式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你這篇文章說的很有道理,我也覺得很有道理,他也覺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