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我們的星辰大海:2021年總結(上篇)
編輯導語:到了年尾,是時候開始對2021這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體復盤了。在這一年中,你獲得了哪些經驗或教訓?達成了什么成果?你對產品、項目等,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本篇文章里,作者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對自己在產品設計方面所得到的經驗做了總結,一起來看一下吧。
不論是在任何年紀,我們都是最好的我們。雖然有失落,但不要放棄,你會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愿我們都能用最好的狀態,迎接那個昂揚向上的自己,因此,階段性總結很有意義,讓我們一起奔跑起來吧~
2021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整年經歷了很多,有失意也有收獲。但對未來的自己來說,不論收獲了什么,僅僅只是開始,任重道遠,Fighting~
今天,我總結了一些印象深刻的點,和大家分享下。
一、客戶第一的堅持
從業B端領域的小伙伴并不陌生「客戶」一詞,時??梢月牭嚼习鍌冋f:“將客戶第一放在心中,及時滿足客戶需求,才能實現銷售增長,利潤翻翻。”在阿里巴巴內部,也總是談到將“客戶第一”始終放在第一位,只有幫助客戶實現成功,我們才能成功。
今年,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客戶第一的重要性。
這一年,很多產品方案和設計方案是自己親自和客戶溝通的,在溝通中我發現,如果在方案開發完成前,我們是有提前與客戶就方案達成一致的,那么客戶認可與使用該方案的可能性將更大。
這大概是因為客戶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需求,我們也能給出及時地回應。當整個團隊持續堅持客戶第一時,我們團隊滿意度比去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雖然說,客戶也會有提不合理需求的時候,但我們始終要考慮「如何幫助客戶獲得價值」。在產品設計上,多和客戶探討;在客戶不理解我們時,多多保持微笑,積極解決問題;站在客戶立項思考問題,爭取滿足客戶也成就公司與團隊。
二、以用戶為中心
以用戶為中心是一種服務理念,也是一種設計思路。不論是B端,還是G端,還是C端產品,現在都越來越強調采用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設計策略。不考慮用戶的產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已經越來越難以生存下去。
我們今年服務了企業級DevOps產品。在設計支持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考慮客戶訴求,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忽視用戶需求。
一次,由于我們遺漏了用戶的某個需求,導致直接被用戶吐槽設計不行,要是不把這個問題改好,就不使用了。企業內部用戶這么說,我們還有補救的機會,對于推廣給外部使用的產品來說,也許用戶(員工)就會直接反饋給購買部門,該產品不好用,建議換軟件、換廠商。
以用戶為中心并不是說什么都要聽用戶的,而是說需要用我們的專業能力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可以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用戶就會越發依賴我們的產品;如果我們忽視了他們,他們可以選擇不使用。
三、功能與美的理解
如何在產品設計中平衡功能與視覺美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自己感覺,office的三件套(ppt、word、excel)整體來說,功能雖然極多,但視覺美感還算是不錯的。
不過話也說回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office中80%的功能是不太常用的,這80%的功能也導致了產品界面視覺的臃腫(這個臃腫是多,但不是說界面亂)。
對于B端產品來說,恰恰是功能特別豐富的,有時候光一個配置項,可能就有幾十項需要填寫,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功能與美兼顧,很考驗設計師的設計能力。但在客戶、用戶調研中,我們發現,其實B端用戶并不非常關心美,他們更關心界面是否整潔,界面排版是否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因此,功能和美,在B端有特殊的含義。
功能可以豐富,但不要一股腦兒都堆在界面上,可以將基礎功能展示出來,高級或擴展功能通過引導方式展現給用戶,就如包豪斯奉行的「少即是多」原則。美是指界面整潔、信息區分清晰、重點突出、配色不要太單調等。
四、推進標準與規則
關于設計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我陸陸續續接觸了一些時間,主要是在制定企業級設計標準方面。因此,在制定標準和推廣標準的路上,我也積累了一些小小的經驗。
從標準的思考、標準的評審、標準的修改到標準的推進與落地,雖然持續了很久,中間經歷了無數坎坷,反反復復,但最終鍛煉了自己,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
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免不了多輪評審和修改。其實我剛開始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對于反復修改是比較抗拒的,畢竟手上還有很多任務在同步進行,反復評審與修改非常消耗時間。但當標準被逐漸確定的時候,心里是非常歡喜的,一個是標準被認可了,一個是標準馬上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還有一點,對于標準本身來說,最難的還不是制定,最難的是怎么落下去,讓大家都認可并有序、持續執行起來,這部分也可以專門寫篇文章,門道不少。
關于標準和規則一事,我最想說的是:如果你的企業允許,并重視標準,你可以提議建立一些標準。標準確實是一個解決混沌局面的方法,它可以建立最佳秩序,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持續提效。
五、實踐出真知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是讀的書再多,也不如實實在在去干,從實踐中獲得道理、知識、學問來得更有價值。
今年,我無數次被這句話深深影響到了。這里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以為互聯網系統多采用表格翻頁交互,機構中后臺系統也能接受,其實不是”。第二個例子是“我以為面包屑導航是萬能導航,其實不是”。
現在來具體說說這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我們將表格頁設計成了非常常見的翻頁交互形式,但方案一拿出去,就被客戶否定了,客戶認為翻頁交互對于操作效率來說是極大的下降,他們更喜歡「預加載+虛擬滾動」的交互模式。
第二個例子是我們采用非常通用的面包屑導航,也被客戶當場否定,客戶認為面包屑無法支持多頁面需要同時切換操作的場景,而標簽頁很合適。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不論哪種被熟知被較好的設計策略、設計形式、設計模式,遇到不適用的場景都會翻車,實踐才出真知。
我們唯有不斷經歷、不斷試錯,努力積累經驗,讓自己在深耕的領域遇到問題處變不驚、游刃有余,其余并不能肯定以及確定什么真理。
六、借鑒經驗但不盲信
隨著我們在某一領域專注越來越久,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便會積累很多可以被復用的知識,這些可以被稱之為經驗。
我們的絕大部分認知都來自于經驗,絕大部分決定都可以見到經驗的身影。那經驗都是好的嗎?
有些時候,經驗確實對我們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例如我們看到發霉的蘋果知道不能吃,吃了會拉肚子,于是由于我們沒有吃發霉的蘋果,使我們規避了生病的風險。但有些時候,經驗反而是束縛、是枷鎖,它妨礙了我們去突破、去思考、去創新。
在界面設計的時候,遇到文字太長排版不下的情況,我們通常會處理成無法顯示的文字用省略號表示,然后配合鼠標移上去出現全部提示的交互。
但這個方法在快速下單場景下不適用,這種看不到關鍵信息的設計模式會導致用戶覺得操作很不便捷,進而降低下單效率。后來我們把它改成了文字折行全顯示,雖然展示上不美觀,但很實用。
如何擺脫經驗的影響,我想,保持質疑、尋根、創新、空杯的心態很重要。對任何已知的事物依然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不盲信經驗陷阱。
七、依靠基建向上構建
現在越來越多服務B端的大廠,不止步于僅僅完成B端產品,交付給客戶這件事。無論從中臺打造、數據建設、設計體系探索方面,還是研發流程建設方面,他們都有規劃、探索與實踐。他們有些還在著手打造B端基建,通過基建賦能業務。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螞蟻的Ant design了。Ant design從提效和體驗出發,360度全方位打造B端基建,例如UI基礎組件庫、AntV圖表、pro解決方案、kitchen工具集等。
對于小公司來說,基本不會所有B端基建均自研,但這不是說B端設計師完全不需要思考這方面的事情。
例如構建產品/企業基礎UI組件庫還是可行的,有條件可以再沉淀一些通用模板、區塊,這樣可以極大提升產研效率。我們公司在B端基建方面做的也不算早,目前實際的產出也不是很豐富,但通過這些基建的搭建,我們還是感受到了提效。
例如有了基礎UI組件庫后,企業內部產品都可以直接調用,無需每個產品單獨開發一遍。再例如從企業級角度,我們梳理了復用性極高區塊、頁面模板,通過共建、評審、宣講的方式讓設計師都知道怎么用,大大提升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
B端基建是企業級產品向上持續構建的基礎。這一年我們圍繞基建做了很多事情,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建立一套符合企業級需求的基建并不容易,變幻、豐富的業務訴求,是B端基線直線構建上的攔路虎,它讓我們的構建變得曲折。不過,這也使得基建更經得起時間推敲。
八、理解業務,重塑設計
通常一位B端設計師會跟進多個產品,很難做到非常了解一個產品的業務,因此設計師經常被產品團隊吐槽不懂業務已經是常態了。但是要想設計出好的方案,就不得不理解業務。
這一年,我們團隊支持的產品不計其數,大多都是邏輯復雜、業務復雜的中后臺系統,例如數據中臺、低碼平臺、監控運維系統、云原生系統、實時數倉等。我們在服務這些產品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規律:如果我們只聽從產品經理說的,那設計結果基本和原型、競品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我們可以多了解一些業務,輸出更好用的設計是存在可能的。
舉個日期選擇器的例子。
很多組件庫都會提供帶快捷方式的日期選擇器,一般設計師會直接拿默認提供的日期選擇器給產品用,但在特殊情況下,默認組件并不合適產品。在平均周活統計模塊中,就會有特殊快捷選項要求,例如近一個月、近兩個月、近半年等,默認的日期選擇器組件并不適用,因此,設計師需要挖掘業務需求,對默認組件進行合理改造。
設計師了解業務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的過程。我們不要做個只會搭建界面的設計師,而要做個懂業務,從業務出發思考設計方案的設計師。
九、建立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就是共情的能力,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不僅在產品設計上我們要注入同理心,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要多體會他人的感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這一年,我們團隊與外部的協作更多了,這就非??简炍覀兊耐硇模偃缥覀冎徽驹诒静块T的立場考慮問題,與外部協作的難度就會變大。
一次在會議上,我們作為推廣方講述自己的方案,在完成方案講述后,業務方提出了很多意見。有了之前多次方案推廣的經驗,我在回復業務方的問題時,不斷告訴自己要有同理心,否則很容易讓會場變成戰場,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傷了和氣。多考慮他人的訴求,讓方案通過和認可的幾率也會變高。
不論我們面對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帶有情緒,我們盡量將同理心放在首位,這不僅理解了他人,也幫助了自己。
十、找根因,輸出解法
根因分析是一種結構化處理問題的方法,使用根因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問題發生的本質原因,從而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為什么說找出根因很重要,因為如果不找出根因,我們只能用修修補補的方式解決問題,看似一個個問題都被暫時解決了,但其實存在很大隱患。
一次,客戶和我們說想要組件上加上快捷鍵,這樣子他們可以用鍵盤操作,于是我們輸出了組件鍵盤方案,研發團隊也實現了,但上線客戶方后,客戶并不滿意。他們指出,不僅要鍵盤可以操作,還要提效。
于是我們分析現有組件鍵盤交互的邏輯,從整體使用角度出發做了優化,研發修改落地。
這個事件中,我們沒有找到客戶需要組件帶快捷鍵的根本原因,導致花了很多本可以節省的時間和人力。
再說一個協作上的事情。我們團隊除了支持本部門以外,還會支持其他兄弟部門的設計工作(與其他部門我們會進行費用結算),然后期間發生了一個件不太愉快的事情。
我們費用計算出來后,需求方并不認可此事(原因在于他壓根不記得發生過該事情),然后我們的小伙伴一直跟他溝通,是發生過此事的。雖然需求方勉強認可了,但最終走流程時他還是反悔了,這導致流程不得不終止。
隨后,我問了多個相關人員一些問題,了解到需求方和設計師之間一直是有個中間方在傳達需求的,因此導致需求方忘了此事(其實是對對接的設計師沒有印象),于是我們帶上了中間方一起去溝通,終于把事情解決了。
在根因分析中,專業人士經常會推薦大家使用5why法則,這是豐田公司的大野耐一首創,從連續至少問5個為什么中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打破砂鍋問到底,沉下心來思考為什么,不急于先動手,是職場中好用的方法。
十一、跑閉環、做驗證
常常聽產品經理說,做產品要用MVP方法、要采用閉環思維,我想說,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多考慮「閉環」和「驗證」思維。
簡單來說,閉環就是做事有始有終,而不是有開始沒結尾。做事不考慮閉環的人,大多給人做事不夠仔細,不夠專業的感覺。
我們團隊有一名設計師,他不論接到任何需求,都是有始有終的做法。他遇到暫時不能按時完成的任務,會及時進行溝通,隨時進行反饋,并給出可以臨時替代的一些方案,這讓我覺得這個同學很靠譜,安排給他任務很安心。
我們常聽說“驗證一下設計方案合理不合理、驗證一下流程是否可以跑通、驗證一下這個測試用例有沒有問題、等等”,可見驗證的要求在職場隨處可見。
驗證可以說是閉環的下一步,完成閉環后,我們就要考慮去驗證,驗證成功的方式,是我們下次遇到同樣問題可以采用的方法。炒股的小伙伴最喜歡驗證,驗證自己每一次的炒股方法是否有效,假如有效,就會再次使用。
職場中,「跑閉環、做驗證」需要我們一直記在腦海中,不論什么場景,都適用。
末:星辰大海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說:“人世間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異的,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那頭頂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是的,即使我們只是渺小的打工人,我們也可以有自己想要去探索與征服的星辰大海。
#專欄作家#
知果,公眾號:知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浙江工商大學品牌設計專業碩士,《B端思維-產品經理的自我修煉》作者。在產品設計流程、產品設計原則、產品設計方法、產品設計規范方面均有豐富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2021年認識了很多不同地方的人,踏入了新的領域,但也有很多遺憾和后悔,希望2022年更好
嗯嗯,一定會的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的是讀的書再多,也不如實實在在去干,從實踐中獲得道理、知識、學問來得更有價值。希望2022年能夠沉穩一些,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
一起加油,讓2022不遺憾
總結2021的工作,吸取2021的經驗,2022繼續沖吧!
嗯嗯,就是這樣子,一起加油????
無論是2020年還是2021年,因為這個疫情啊…哎,都是遺憾
最遺憾的就是沒有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