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規劃系列:產品價值鏈的研究與設計

0 評論 8889 瀏覽 36 收藏 23 分鐘

編輯導語:如何才能設計出一個有競爭力、又能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價值的產品?這要求業務人員明晰客戶價值所在,并了解產品的價值驅動模式,最終設計出合理的產品價值鏈。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上述問題做了思考,一起來看一下。

在上篇文章《產品規劃系列:產品定位與路線規劃的工具模型》中,介紹了市場定位的規律、路線規劃的模型。

本篇開始對“價值”進行系統說明,包含客戶價值、價值驅動、產品價值鏈三部分,整體構建一套產品價值鏈設計的方法論。其中,介紹了客戶價值四種研究方式,以案例的方式講述了市場主要的價值驅動模式、對產品價值鏈設計的三個步驟進行了說明,整體內容略多,框架結構圖如下。

一、客戶價值的探索與發現

為客戶提供價值,客戶價值的探索和發現,有四種方法。一是性能屬性、二是用戶旅程、三是業務損失、四是競爭能力。

我們先拆解兩個C端的國民產品:微信、支付寶,作為第一個邏輯的示范案例。

微信與支付寶,兩個都是擁有日活數億的超級產品,打開界面,里面的布局和功能卻有著簡潔與模塊化兩個不同的極致代表,為什么?

微信,是社交聊天產品,屬性是連接。讓連接簡單高效,無限降低連接的流失率,無限提高連接的成功率,就是這款產品最重要的屬性要求。同時,社交產品呈現網絡效應:當微信中的熟人越多(如達到90人),產品價值越高。連接后,用戶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高頻狀態。

支付寶,是金融支付產品。支付,是我們每天生活中使用的是高頻業務,但分散各個環節。支付寶最先獲取的支付場景,是電商支付,但這不夠。不斷增加一個個功能模塊,代表著一個個的支付場景、金融業務場景。這是支付寶成為金融領域具有高頻、具有黏性的超級產品的重要路徑。

一件事情,必然存在不同維度的屬性組織。不同業務,就會有不同的屬性組合和不同的屬性側重點(權重之分)。定義業務屬性是發現價值點的第一種邏輯,更適合C端產品。定義屬性方式有:問卷調查、用戶觀察、頭腦風暴、新技術應用等。

基于客戶的生命周期,梳理客戶流程是發現價值點的第二種方法。梳理在整個服務周期里所有的觸點,基于用戶洞察、發現各觸點背后的價值需求,挖掘用戶全生命周期價值需求。梳理用戶流程的方式:用戶訪談、業務參與等。

以筆者曾經負責的會展SaaS產品為例,主辦方是客戶,參展商與專業觀眾是客戶的客戶,而參展觀眾又是參展商的客戶,以{客戶的客戶 > 客戶}為原則,通過種子客戶的實際業務參與、大量客戶訪談,梳理出參展觀眾的用戶旅程,以此判斷用戶價值點,成為MVP的功能點。如圖:

第三種是業務損失,在業務進行梳理盤點發現其內部成本損失和外部機會損失,找到可提升的價值。

筆者近些年,每年過年期間都會對一家零售超市就采購流程、服務流程等核心流程進行評估,確認內部與外部損失、對流程優化、員工職責調整,從而提高客戶價值,讓經營能力維持續在更佳的狀態。

梳理發現的具體內容中,內部成本損失包括:因商品質量維護不佳帶來的報廢率、因商品質量不達標帶來的客單價下降,外部損失包括:因客戶購買過程帶來的體驗不夠帶來的客戶數量流失,能力要求包括:服務客戶的最高峰值、最快結單時間和購買完達率。

第四種是競爭能力,基于業務的競爭、市場的定位、商業的訴求,確定能夠產生價值的能力。

有的時候是發現一個空白的市場機會,有的時候基于競爭對手的能力不足,有的是基于自足能力的延伸,從競爭和對比的角度發現客戶價值。

在《運營管理》里,不同業務可以歸納為四大類九小類的客戶價值:成本(更低的成本)、質量(最佳質量、一致性質量)、時間(交付速度、準時交付、開發速度)、柔性(客戶化、多樣化、批量柔性 )。

  • 成本:更低的成本
  • 最佳質量:高級別的服務、頂級的商品質量
  • 一致性質量:能夠提供規模性的一致性商品或服務
  • 交付速度:指完成客戶訂單的速度
  • 準時交付:指能夠履行交付時間的承諾
  • 開發速度:指快速推出新的服務或產品
  • 客戶化:能夠通過差異化設計滿足每個客戶的獨特需求
  • 多樣化:指能夠高效地處理多種服務或產品
  • 批量柔性?:能夠快速提高或降低生產率來應對需求的大幅變動

一個業務通過聚焦一個核心價值點和多個次要價值點,圈定一個價值范圍和方向,不斷使用新的技術、新模式、強資源持續運作,讓這個價值點厚度越來越高,從而形成強大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比如,星巴克、711等是在限定價格的前提下,無限追求品質(最佳質量);蜜雪冰城、喜茶、瑞幸咖啡等是在限定品質的前提下,無限降低價格(最低成本)。

二、價值驅動的探索與發現

找到客戶價值的需求后,如何能夠為客戶提供價值?這些創造價值的方式有哪些類型?優劣的判斷標準是什么?通過舉例來說明價值驅動或創造價值模式的類型。

比如,微信類的社交產品是:好友越多,產品價值越高;亞馬遜類的電商平臺產品是:商家越多,買家覺得越有價值,買家越多,商家覺得越有價值(大名鼎鼎的亞馬遜飛輪)……這是網絡效應帶來的價值。

比如,京東物流的重資產業務是:網點和倉庫越多,價格越便宜、速度越快;喜茶、瑞幸咖啡的連鎖經營業務是:店鋪越多、用戶越多、銷量越多,供應鏈成本越低……這是規模效應帶來的價值。

比如,華為的研發業務是:引用IBM的PLM和IPD的先進生產研發模式,使創新能力和研發結果大大提升;豐田的生產業務是:創新應用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使成本和質量大大改進;公牛電器的生產業務是:通過VOC(客戶聲音)、PSP(問題解決流程)等業務經營模式,把產品的質量(安全)做到行業極致……這是先進管理方式帶來的價值。

比如,今日頭條的信息產品是:通過數據算法,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信息資訊;便利蜂的便利店是:通過數據算法,為用戶選品提供品質更高、價格更低的有吸引力商品……這是先進技術帶來的價值。

比如,可口可樂的品牌產品是:通過強大的品牌定位與宣傳(找到一個好的市場空位,是重要的價值之一),給客戶帶來強大的商品忠誠認知及溢價能力;高通的芯片產品是:通過早期的技術研發,達到手機芯片的技術獨有性,獲得強大的產品溢價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品牌加盟店是:通過特許經營權帶來獨特的銷售權益……這是品牌專利、特許經營權帶來的價值。

比如,軟件產品過去大多是本地部署,現在盛行的產品新模式:云服務,包括PASS、SaaS、零/低代碼等,是通過產品的新模式對某一屬性進行優化或強化;貝殼找房的服務新模式,同比過去單個企業內部分工,變成了行業協同分工(ACN經紀人合作網絡),大大提升了行業作業效率……這是新模式帶來的價值。

比如,線下實體店(特別是機場、火車站、景點等)通過線下的便利性,同比其他區域,達到對周邊客戶服務的高替換成本和高溢價;不少一體化的企業服務通過整體服務達到更高更難的遷移成本,獲得客戶的高續費率……這是高替換成本、高遷移成本帶來的價值。

價值驅動模式還有很多更細分類型,如新平臺里出現地流量洼地、先進地區向落后地區傳播的新技術新模式……類型里還有很多具體的方式,如先進的管理模式、KPI、阿米巴、OKR、大數據和智能算法……在探索價值驅動模式過程中,應該從全球視野、各行各業來探索發現。這是一項數年計的長期核心工作。

判斷價值驅動模式,實際應用中做了四項原則標準:

  • 契合度,這項驅動是否與客戶價值契合,是否符合當下的市場、客戶與環境
  • 增長性,是否可以持續增長價值厚度、能否高速增長、能否持續增長、是否自然增長
  • 獨特性,增長的價值,是否具有獨特性或特殊性

而一個卓越的產品常常是由一個或多個價值驅動,在不同的階段、環境也會不同。一個最優價值驅動:是否契合客戶價值、是否能夠少投入卻大幅增長、是否能夠持續增長、價值具備獨特性。

當如果同時具備這三要素時,便是極佳的產品價值驅動模式,常??捎龆豢汕蟆r值驅動的探索與研究中,最有難度的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這種方式,或者是知道有這種方式卻不知道如何做的。所以需要深耕行業、持續思考,抬高視野、展望各行各業,不斷探索客戶價值與價值驅動,相互匹配。

筆者剛負責某物流產品時,便進行了大量價值驅動模式的探索,初步假設確定了三個價值驅動點:精益生產(數據系統)、VSM(客戶體驗流程)、運輸網絡(路線模型),結合可行技術細化出多條核心產品流程,整合融入到客戶的生產流程中去,共同形成更有效的生產價值鏈。其中,精益生產的價值驅動流程,產品已經能夠幫助客戶改善數十個業務節點,快速研發、持續精益。

有的產品可能僅僅需要一個價值驅動點就足以成功(互聯網早期的C端產品),而有的則是需要多個價值驅動組合才能獲得強大的競爭能力(有些B端產品),更有甚者,通過連續的價值驅動矩陣形成疊加效果,獲得更大的、更持續的成功(當前激烈的競爭形態)。

比如拼多多,一方面通過C2M的柔性生產,打通中國龐大工廠生產能力,獲得商品低價格,另一方面通過裂變傳播,獲得高速增長的用戶流量,共同形成具有網絡效應的電商平臺建設。

比如字節跳動,通過數據算法形成一款成功產品(今日頭條),內部組織通過先進的知識協同管理模式,從而打造了TikTok、抖音等一系列的成功產品。

那么,你產品的價值驅動是什么。

三、產品價值鏈的設計與實施

價值鏈,可以是企業內部的生產價值鏈,也可以是外部賦能的產品價值鏈,是支持設計、生產、營銷、交付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動集合??蛻魞r值和產品價值鏈,是商品與生產的關系。

1. 明確范圍

確定客戶價值與價值驅動,明確業務鏈條的范圍,是設計與實施產品價值鏈(生產價值鏈)的基本前提。從營銷來講,需要明確的市場定位;從資源角度來講,有限的資源必須投入明確的計劃中去;在項目來講,常常是80%的準備,20%的行動,用充分準備、一擊必中。這是明確目標的重要性。

特別是B端業務,是為企業提供產品服務,特點是:角色多、流程多、業務化、管理化,屬性多維、豐富,業務范圍廣、環節多、流程復雜。

產品價值鏈的設計,需要對業務有深度的理解:不同的行業,在業務框架里,會有不同的屬性組合,會有不同的屬性側重點,會有不同的客戶旅程,會有不同的客戶價值點;不同的經營主體會不同的業務損失和經營價值目標。比如說,知識型的互聯網企業大多側重在: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營銷、服務板塊;資源密集型的生產制造企業大多側重在:采購、物流、生產板塊。

比如說B端產品,通常分為通用型和垂直型,通用型為眾多行業選擇一個環節提供產品服務,垂直型為一個細分行業選擇多個環節地提供產品服務,兩者在范圍的選擇上,就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對目標市場、目標業務有深度理解,才能選定合理的業務范圍。

因此,建議采用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九個板塊能夠很好地梳理業務框架。

現實當中,增加一個板塊或就一個板塊進行較大的優化,都是容易看見和發現的事情。常常難以看到的是:內部鏈條中多個板塊進行小部分優化及關聯優化,這種往往局部比較微?。ㄕw空間可能很大),容易忽視。

以會展會議領域的SaaS產品舉例,2020年初疫情開始,導致全球會展會議市場一蹶不振,軟件產品難以在線下活動停滯的情況下為主辦方提供客戶價值,軟件市場大受重創(包括筆者負責的產品)。但卻有一類在線活動公司:美版“Hopin”、中國版“有了Gotin”在逆勢高速增長。

功能初看,與筆者負責的產品有95%重復度,但實際上,這是兩個物種。它們不是在生產環節上做簡單優化,而是對營銷、采購、服務、技術開發等進行了整體的關聯優化,達到價值重塑。

大白話就是:用大B的方案,增加新價值驅動(流程技術、場景技術),到小B領域重做一遍。這種微妙的優化,是我們所有原有大B廠商都沒有想象到的。

2. 價值鏈設計

價值鏈,是由業務經營活動所構成價值鏈條,通過業務活動反映價值驅動、輸出客戶價值。

在設計生產價值鏈時,綜合場所、設備、人員等要素,把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進行設計并關聯起來。

生產價值鏈的設計,首先要對其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或改造,形成其內部一級級的核心流程和輔助流程,包括:與供應商共同服務客戶的服務流程、與供應商合作的生產流程、各部門生產流程或支持性流程。

流程要一級一級地拆解,加入新的價值驅動,重組為新流程,用價值鏈呈現。示意圖如下。

設計價值鏈的流程時,要充分考慮各要素條件,包括人員條件、組織結構、生產環境條件、設備條件、資源條件、客戶條件等。比如客戶條件:客戶的參與度、接觸點,資源條件:供應商、資本;生產環境條件:規模、位置、布局……

組織結構是將經營活動作為承載主體。業務流程的各項經營活動,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數量的企業員工和外部供應商共同完成,相同的經營活動,應該由一個部門進行管理運營。所以,有些B端產品的權限、流程、通知功能就相對重要。篇幅有限,后續出一章節詳細講解流程設計。

打個比喻:驅動是發動機,流程是輪子,價值反映的速度。

生產價值鏈是產品價值鏈的前提,產品價值鏈是生產價值鏈的部分,與客戶共同完成生產價值鏈的建設。

3. 價值衡量

無量化無工作, 有量化才有決策。價值鏈設計產生效能,效能必須能夠得到衡量。

價值衡量有兩個目的:對內衡量產品價值/生產效果,對外衡量客戶價值。前者通常是建立內部的數據運營中心,后者是給客戶提供數據系統。

價值衡量有兩種方式:定性衡量、定量衡量。舉例定性衡量,筆者家里有一零售超市,每年過年期間回家,第一時間會以客戶角度細細體驗一遍消費過程,感受、發現客戶價值的足與不足,然后又以不同員工角度操作一遍工作流程,發現生產價值的足與不足。

相比定性,定量衡量更為重要。筆者負責的會展SaaS產品設計原則都是:有工具、就有數據。每增加一個場景的工具功能,都要配上可追蹤的數據指標,幫助客戶衡量生產工具的效果,甚至可以基于數字運營平臺,可以推薦工具、預測效果。

在物流SaaS產品、智能教育產品中,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建立數字運營平臺,針對現實世界中的實體經營對象,構建數字化的與實際業務完全一致的數字模型,真實反饋實際業務數據,并通過指標的差異度分析與提醒,幫助客戶提供一個虛擬COO(運營官),賦能企業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最后,總結一下。通過三件事:客戶價值的探索與確定、價值驅動模式的研究與確定、生產價值鏈與產品價值鏈的設計,能夠設計出一個對客戶有價值、對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

本篇的價值體系還較為青澀,內容相對不夠精確,后面在研究、實踐的過程中繼續完善、迭代。

 

本文由 @李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