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才是閱后即焚的無壓力社交!

2 評論 9726 瀏覽 13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抖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刷視頻、發視頻,抖音會是大部分人的選擇。與同樣帶有社交屬性的微信相比,我們發現人們似乎更愿意在抖音分享日常,而微信朋友圈卻在僅三天可見。這又是為什么呢?本文圍繞抖音展開了講述,推薦對此感興趣的伙伴閱讀。

刷抖音,發抖音。

日常歡笑發抖音,重大節點發抖音。我們在抖音發布視頻曬生活,在抖音嘻哈唱跳跟風娛樂。就好像,我們五年前用朋友圈一樣。

現在提到朋友圈,第一反應往往是社交壓力,是設置可見不可見三日半年的處理。比如說,還記得大學好友上次發朋友圈是什么時候嗎?

朋友隱身的朋友圈,糾結發還是不發的朋友圈,充斥著被私域運營的廣告圖文。翻翻看看,慣用的轉化路徑還毫無新意。

微信一直在試圖減緩社交壓力,典型的就是閱后即焚的視頻動態(現在叫狀態),但現狀是使用人數寥寥,并沒有解決大家的問題。

作為產品經理,我一直很期待微信的解法。但直到我留心的觀察了親朋好友使用抖音的方式,發現抖音才是大家無壓力社交的產品答案。

抖音,才是閱后即焚的無壓力社交!

一、廣場和舞臺

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由諸多產品細節綜合呈現出來。朋友圈和抖音迥異的做法,呈現出了兩種產品形態。

1. 朋友圈廣場,帶時間的四維空間

龍哥在公開課形象的比喻過——朋友圈是廣場。好友扎堆、單人成景,我們在廣場快速轉一圈(瀏覽),然后加入討論(評論)或者眼神交互(點贊)。

廣場的前提是關系,大家相互認識,通過時間軸的分發信息,給關系鏈加持了額外價值,我們才會駐足停留。

廣場的核心是瀏覽,主動的下來轉一轉,看到感興趣的就多待一會,沒有好玩的就下次再見。通過提示的小紅點,我們知道有了新的動態。

但區別于現實廣場的是,互聯網產品多了時間維度,相比于線下廣場的三維,朋友圈的廣場更像四維。若有心去看,朋友圈多了時間的發展動線。

這里能看到我們從移動互聯網上半場到下半場的所有動態,記錄了我們從高中到大學、初入職場到老司機、羞澀戀愛到結婚生子的全過程。朋友圈廣場在四維的加持下,暴露了我們曾經的每一天。

這個可能被發現的時間彩蛋,就是現在的壓力來源,我們必須自己做出時間上的選擇和分發的隱私選擇,才能安然的發一條符合當下心境的朋友圈。

帶時間的四維空間,就是壓力來源。

2. 抖音舞臺,健忘的歡樂平臺

相比于朋友圈的廣場比喻,抖音呢?抖音是舞臺,對就是舞臺。

單列全屏的沉浸形式,繪聲繪色的動態視頻,就好像我們坐在臺下,看著舞臺上發生的一幕幕。

看著抖音的舞臺秀,我們為搞笑的事情歡樂、為感人的事情動情、為親朋的更新點贊、為陌生人的勇氣贊歌。

順其自然,我們在抖音關注時事熱點。時不時的,我們自己也在抖音記錄生活動態,去舞臺上給親朋和陌生人帶來表演。

相比于朋友圈廣場的設計,舞臺的搭建有兩個特點,一是對眼前的專注,二是對下一幕的期待。

單列全屏的分發形式,不受干擾的視角焦點,保證了分發即被看到,在當下的情境里,不會受到污染。

推薦排序的快速切換,上下滑動的便捷操作,保證了即使對當下視頻不感冒也能對下一個充滿期待。

這是對時間的勝利。在信息流的注意力爭奪時代,誰還記得曾經呢?比如你刷了兩個小時的抖音,能回想起剛才刷到了哪些視頻嗎?

這是推薦的好處。刷無可刷,不感興趣的時候我們才會想去翻一翻看一看,當看起來快樂永無止境的時候,很少有人刻意的去看你我的曾經。

也許三五年后抖音也會有時間上的壓力,但現在在抖音記錄就好像14年的朋友圈,一切才剛剛開始。

二、關系鏈對壓力的影響

如果仔細分析社交壓力的根源,答案是關系鏈。我們不想自己的歷史被初識的朋友發現,那么關系鏈對社交的影響到底在哪里?

1. 關系鏈的價值是內容加權

社交的呈現是聊天和內容,相互之間的聊天和相互之間的互動內容。

看起來是社交和社區的區別,但在關系鏈的影響下,社交和社區的差異被大大降低。

社交/社區產品都重視人與人的關系,當有關系鏈時,用戶自己就能聊起來,他們在生活中的交集讓社交的命題已經成立。

但沒有關系鏈的時候,怎么辦?找一個相同的興趣愛好,搭一個由陌生到感知的場景,讓用戶「發現」。

也就是說,在關系鏈的影響下,用戶不用去發現,只需聚焦于線下交集的線上化。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即使是日常的柴米油鹽,也因為朋友的加持而有了意義。

朋友圈在產品迭代上是先有的關系鏈,再有的信息流,日常聊天是重社交活動,各自安好+保持關注是輕社交形式。由重到輕,順其自然。

回到無壓力社交,我們有壓力的是內容,不是聊天。正因為有了關系鏈的質量加權,才讓我們曾經的不愿意釋放出來。

優勢即劣勢,這算是微信在做24H閱后即焚的狀態的難點。

2. 抖音弱化了關系鏈的價值

抖音和微信在信息流上最大的區別是,封閉的私域和開放的公域。

微信社交的前提是先加了好友,才能跟對方聊天和朋友圈點贊。但抖音是無需好友就能一個人玩起來的工具。這里沒有Facebook的7個魔法好友,只有有趣好玩的內容。

用戶為什么要去刷朋友圈?因為關心朋友、迫切的想知道他們的近況嗎?因為真心的想為對方的精彩靜態點贊嗎?可能都不是。

真心關心的前提需要聚焦的對象,但在刷朋友圈之前,除了提示更新的頭像之外,用戶不知道哪個朋友更新了動態,也就是說用戶是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打開了朋友圈。

無預期的底層需求是無聊的當下,找點好玩的事情去看看。朋友的動態就是好玩的事情,因為有了關系鏈+內容的加持,朋友圈很好看。

但好玩的內容可能不需要關系鏈的加持也能很好玩,可以是多姿的美女帥哥,可以是爆笑段子,可以是爆炸新聞,可以是明星爆料,這些原本就比朋友圈還精彩。

抖音不需要社交關系鏈的加持,也能解決刷朋友圈是為了解決當下無聊的需求,這是競爭的替代關系。

3. 抖音 = 微博 + 朋友圈

那如果抖音獲得了關系鏈會怎樣?事實上抖音已經獲得了用戶的關系鏈。

抖音獲取關系鏈的其實不難,只需要關鍵的兩步:一是基于LBS定位群體,二是根據內容的相互推薦看雙方行為的變化。

點贊之交+LBS就是關系鏈,相互之間的點贊就是可能也認識的關系網。作為日活3億的產品,關系鏈在信息流的加持下已全面覆蓋。

點贊關注是成本更低的社交驗證,單方面的動作即完成一次關系鏈的內容加權。因此,關系鏈也不再是微信的壁壘。

有了關系鏈的抖音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產品形態,熱點時事 + 有趣好玩 +探索發現 +朋友動態。

前三者本是微博的基本盤,后者是朋友圈的呈現?,F在的抖音 = 微博 + 朋友圈。

三、抖音的無壓力解法

無壓力社交有幾種解法?肯定不止一種。

1. 內容為主,人為輔

朋友圈和抖音,前者人為導向,后者內容為導向。

朋友圈的注意力是人,提示更新的朋友頭像就是證明。旅游美食加自拍,才能獲得朋友圈的點贊量。

用戶在朋友圈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人身上,基于關系加持去消費內容。

抖音的注意力是內容,是用戶看了發出的“看這個視頻是恁二舅發的”感慨。用戶的注意力是內容,不是朋友發的內容。

信息在組織結構上的變化,算法在推薦內容上的變化,讓用戶畫像在抖音不那么立體。

在社交壓力的場景下,不立體、不聚焦的內容更有優勢。

2. 讓用戶沒時間制造壓力

時間加持的黑歷史是社交壓力的來源,這件事成立的前提是朋友主動去翻了我們的黑歷史。但假如沒有時間呢?

微信的解法是「藏」,半年可見、三天可見是藏,24H自動消失也是藏,用戶在發布的時候因為知道內容會藏起來,也就緩解了發布的壓力。

抖音的解法是「新」,無盡的推薦內容是新,夾雜了“微博朋友圈”的內容也是新,一直集中的注意力也是新,用戶自然就沒時間去翻看歷史。

抖音的本意肯定不是無壓力的社交,但抖音現在的呈現方式,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社交壓力。再加上抖音也有「藏」時間的功能,壓力再次驟降。

3.?消滅有人來看的臆想

有意思的問題是:為什么用戶會覺得有社交壓力,害怕有人來翻自己的朋友圈呢?

現實的答案是——用戶自己就常翻朋友的朋友圈,發現了朋友的黑歷史。然后意識到自己也有可能被翻出來,于是就產生了壓力。

這是一種類似「被迫害妄想癥」的臆想,是用戶自己給自己在無形中創造的枷鎖,最終形成了社交壓力。

但如果用戶很少主動的去翻朋友的歷史了呢?用戶已經發現不了朋友的黑歷史,還會在意自己的黑歷史嗎?

沒有臆想,就沒有了壓力,這種放松的隨心發,我們已經很少在朋友圈看到,但壓力終究需要釋放。

基于用戶行為和心態上的變化,讓我們看到大批朋友已經開始在抖音記錄生活,收獲好友的評論和陌生人的點贊,這原本是朋友圈給予的社交認同感。

對,久違的無壓力的認同感。

四、最后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變了。

朋友圈當初以40多次的內測演化成現在的完美形態,從此再未大改。即使是這兩年新加的視頻號、直播也符合朋友圈的美感。

但現在以審視的觀點來看,朋友圈圖文主導的時間軸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效率上,逐漸在被上下滑動的短視頻替代。

新的社交產品,也許重點不在聊天上。聊天形式無需再變,但朋友圈是不是有替代的可能呢?我們無需新的微信,我們僅需要新的朋友圈。

抖音,才是閱后即焚的朋友圈。

#專欄作家#

王海,公眾號:產品經理大百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易產品專家,對產品增長和商業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朋友圈的優化應該從朋友圈設定的價值出發,熟人間分享、互動的這么一個場景,至于朋友圈為何發朋友圈沒有抖音輕松,一是需要對好友分群打標簽,很多人沒有連個微信,一個微信內有同事及領導、同學、親屬、各種關系越發復雜,所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心情什么的就需要更加的謹慎,分享成本也越高,這也是為何隨著年齡、職場等關系融入,朋友圈內容生產環境不再那么良好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微商、廣告的關系沖擊了環境,加上一些朋友分享的負能量、或者自己不再愿意發朋友圈,封閉起來,但是不再發朋友圈的人不見得會發抖音,一個沒有分享欲、不再喜歡折騰的人,要在抖音花時間去做這些,估計更加難吧。
    3天/半年可見的話,與QQ的對限定人開放空間有的一說,具體承載著什么訴求,多強烈就沒去過多了解。
    微信朋友圈里邊做抖音,大概率做不起來,產品定位,用戶關系屬性決定了,內容生產就開不了,而且引導維護成本高,各年齡層群體還不一定適應。

    來自廣東 回復
  2. 他們的產品定位根源上決定了不可能一樣吧,朋友圈承載的用戶價值也與抖音不同,不能拿這倆來說事吧。內容生成的關系角度也不同,如果你把朋友圈變成短視頻信息流或另一種形式那些,估計很多人期待著找競品替代微信,把微信熟人社交的定位,哪怕一種純粹溝通工具也好,起碼是沒什么問題,抖音的內容生產機制本就決定了它與微信朋友圈不可能一樣,換句話說,微信我是拿來熟人社交的,不是刷短視頻的,朋友圈的內容生產也不可能有抖音那樣的環境,朋友分享的圖文我可以偶爾看看,但沉迷朋友圈絕對不是對用戶友好的行為,當然了,這也沒有AB,也不知道什么情況。
    換句話說,要是微信沒有使用插件功能呈現,朋友圈像抖音那樣,我鐵定卸載。但是他尊重了我們,給了我們選擇,所以還有價值。熟人社交如此。
    微信的優化應該是讓環境更加純粹,讓人們的社交關系更加穩固,讓老年人跟年輕群體更加方便的互動。其它商業化的內容繼續就是。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