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原理,如何做好需求管理?

0 評論 6367 瀏覽 8 收藏 9 分鐘

在以往的討論中,我們都是從產品設計的流程,或者是心理學的角度去解讀需求管理;作為一個重要學科,如果我們用經濟學原理來解讀需求管理,會是怎樣的一種思路?

需求管理是產品經理眾多必備技能里尤為關鍵的一項,可以說是產品從執行到獨當一面的見證者。而需求的來源、種類、優先級有很多,需求管理的方法更是不勝枚舉,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到底怎樣做才是最優解呢?

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需求”與“供給”,供給的本質是可以通過某種行為獲得不為負的利潤,而需求則是源于資源的稀缺性和效用,因此我們認為供需關系決定了商品的價格,而商品價格決定資源成本,對應到產品中商品價格就是產品的價值、資源成本就是需求上線成本,因此搞清楚供需關系就是我們做好需求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資源有價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當大家說需求的時候,到底在說什么?

經濟學普遍認為資源有價是因為最終產品有需求,也就是說真正的需求第一要務就是價值點,我們在做需求篩選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應該判斷需求是否有價值,這里的價值可以是產品價值也可以是商業價值,但純臆想的需求不在我們考慮的范圍內。

通常需求分為個人型需求和大眾需求,個人需求的來源大部分是老板、VIP客戶和產品經理自己,這類需求往往難以拒絕,即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以需求的第一要務出發,在排每一個需求時,都可以自查自糾,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高可用性?是否有實際的用戶需求?

二、成本是放棄了最大代價

剛剛我們提到商品價格決定資源成本,這里的成本是指上線成本,那么我們該怎么計算成本?簡單的看,我們認為上線成本包括著開發的人力成本、應用的維護成本和人員的管理成本等等等等。

這一切都沒有錯,但有時候決定需求價值的不是這個需求本身,而是我們因為它到底放棄了多少。

經濟學中說到一個資源有若干個選項時,被選中的選項的成本是那些螺旋的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需求的上線,其成本除了上述提到的基礎成本外,最大的成本是實現該需求而放棄的其他需求的最大收益。因此我們在選擇需求時,需要根據當下的時間、人力、市場做最優選擇,盡力保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舉個例子:馬云放棄教師的職位創辦了阿里巴巴,他的成本不僅僅是創辦時的資金,還有為了創業而放棄的穩定的教師工資、社會地位和各類保障基金。

在做產品初期,有個新想法冒出,但是需要不少的研發投入,彼時的自己不敢單獨做決策,于是向當時的老大溝通,他只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如果不做這件事,會失去什么?我思考了一會答復說:失去了一個獲取新市場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選擇一個需求時,需要考慮放棄其他需求而損失的收益;放棄一個需求時,也需要考慮放棄這個需求而丟掉的機會。

三、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現如今早已不新鮮了,在很多產品設計中也有著很多依靠沉沒成本設計的留存手段,比如PDD的種果園、各類游戲的任務線、雙十一期間各個平臺的隊伍比拼等等等等。

為什么我們說沉沒成本不是成本?當我們有選擇的時候,才會有成本,當沒有辦法再做選擇的時候,就不存在成本,因此我們每一次做需求決策時,都應該判斷這一次是否有選擇(先后的選擇而非是否的選擇)。不論功能甚至是模塊發展到如何階段,一旦判定為無效,就應該及時止損,而不再考慮歷史的已經消耗的成本。

在做協同辦公產品時,大老板想通過協同辦公平臺單獨開發一個類似于“upwork”、“豬八戒”之類的自由職業外包平臺,憑借協同辦公平臺,為各類人才與企業提供中間牽線平臺。

當初接到任務時并沒有考慮很多,純粹從產品模式、平臺兼容性出發設計了相應的產品內容并投入了開發,但因為人力資源不足項目一直在延期,而在此期間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種子企業和種子人才;也許是因為平臺并沒有發展到我們想象的規模,也許是因為自由職業模式在國內并不成熟,最終我們認為在該階段這個產品想法并不適合,研發的進度也直接停止了。

從后續的市場以及自身產品的發展而言,最終我們也發現當初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不但及時止損,也為新方向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資源支持。

四、學會做大餅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給自己畫大餅,那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該如何畫大自己的餅呢?

答案就是分工與合作!分工和合作給人們帶來更大財富,自己有什么優勢集中做,社會的餅就能做大。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就是比較成本,多用于國際貿易中,其由大衛李嘉圖通過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代表主做《國富論》中提出的絕對成本論發展而來,其核心觀點四專長能創造價值,在市場上要想賺錢,應當發揮專長,而專長并不限于技術、能力的的絕對差別,只要各方之間存在著技術上的相對差別,就會出現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的相對差別,從而使各方在不同的事件上具有比較優勢。

從產品上看,除了做好內部的人員分配外,還有一件極具代表性的事:外包。利用好外包是實踐好比較成本的重要手段。當資源緊缺、業務緊張時,將那些相對不重要、不緊急但必須做的事情交給外包,既可以解決資源的矛盾問題,也可以更好的推動產品的整體發展,這過程中還能省去招人、培訓、薪資等成本,可以真正讓產品的需求餅大起來。

可以看到:從需求的選擇、排序、舍棄到方案解決,經濟學理論都可以做支撐,也希望在做需求管理時這些淺顯的道理可以給到一定的幫助和提醒,也希望自己能夠真正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

 

本文由 @碌碌無為的阿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