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體驗的角度,通過品牌植入結合用戶教育促進增長

2 評論 4479 瀏覽 6 收藏 10 分鐘

編輯導語:面對獲客難度增加的局面,品牌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才可以拉動產品的持續增長呢?也許,品牌可以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切入,在提升目標用戶群體的使用體驗之外,達成設定好的增長目標。本文作者便結合案例做了相應解析,一起來看一下。

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競爭越發激烈,常規推廣拉新渠道成本越來越高,效率也越來越低,如何持續有效地保持新客增長,又能在用戶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并埋下強烈的心智,便成了產品體驗設計的核心目標之一。

下文通過2018年的一個案例,淺談一下用戶教育與品牌植入結合的方式,針對特定用戶群體推出相應的產品,促進用戶及業務增長。

一、理財市場及用戶現狀分析

截止2018年,國內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已達4.6億人,以理財目的為主線,基本可以將用戶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 理財用戶畫像 ]

[ 年齡層分布及在投資產占比 ]

25歲以下用戶作為新客進入理財市場后,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累積及收入增長,其可操作資金以及持有資產會逐步增加,慢慢地從小利滿足型往高端戰略型的方向發展。30歲到50歲之間的用戶作為理財市場的核心運營對象,人數多,持有產資大,且增長速度快。

從用戶的整個生命周期、年齡結構以及理財類型的演進趨勢來看,如何更快一步搶先讓用戶選擇其平臺并完成首次投資理財,則是重中之重,這直接關系到后續平臺核心用戶質與量,就像各大奶粉廠商搶占初生嬰兒的第一口奶一樣。

既然要搶先一步,何不搶先一大步呢!

當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到步入社會,隨著事業發展,組織家庭,到中年事業有成,財富也在不斷的積累增長,此前我們一直把眼光聚集于25歲之后、有一定收入甚至是高收入的理財人群,25歲以下的年輕小白用戶往往被忽略了。

而這部分用戶,正是我們可以提前搶占的潛在用戶,只要我們能提前在這群用戶心中值入品牌理念,以及理財概念,建立深刻的心智,當這部分用戶成長起來時,心里已經有了品牌的概念與方向,也就是已經嘗過了第一口奶的新生嬰兒,會有記憶中的味道。

所以,我們要搶占的用戶,正是處于成長初期的年輕用戶。

二、用戶定向調研及痛點定位

針對這部分年輕用戶性格特點及理財知識,通過線上線下的問卷及訪談等方式展開調研,在訪談過程中,大部分年輕人表現出比較個性自信,喜歡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物質生活比較豐富,會花費較多的時間沉浸在網絡以及娛樂上面,朋友之間的圈子不大,卻非常明顯的依賴、相信各自的圈子。

在對理財知識方面的訪談中發現,年輕用戶對理財的概念知識的了解幾乎是零基礎的狀態,甚至少部分還有抵觸心理,表達最多的是沒錢沒空,認為理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 表達最多的四點及其占比?]

結合調研報告的輸出結果,針對性的歸納其核心痛點及解決思路。

  1. 不懂?——用年輕人的語言告訴ta理財是什么;
  2. 沒人一起?——讓ta信任的人告訴ta,大家都在理財;
  3. 沒閑錢?——推出年輕人的特定理財產品,即時享受收益;
  4. 沒時間?——簡潔易懂的信息,快速靈活的操作。

也就是說需要有一款針對性更強的,更易于理解的,不麻煩的,有直接收益的智能理財工具,把這群潛在的用戶圈起來,培養引導成為平臺的核心用戶。

三、理財業務優化及產品設計

綜合前面的分析,整體的方案以簡單靈活的思路開展設計,去除或整合各項非必要的功能,包括會員、積分、活動等,讓整個產品的結構更簡潔直接,僅保留理財項目列表及個人賬戶兩大模塊。

除了將理財App結構簡單化,還需要優化現有的理財流程,將理財收益實物化并提前享受。

[ 投資流程調整優化?]

[ 產品demo 首頁/詳情/賬戶?]

  1. 首頁展示理財項目列表,將年化收益轉化為直觀的實物展示,左右滑動切換不同的理財產品。
  2. 詳情頁常態展示標地基本信息,從列表延伸過來的收益展示,上拉可查看項目詳情。
  3. 賬戶主要以賬單的形式展示,突出個人信息并展示各個已參與項目的進度情況。

深色背景迎合年輕人的時尚追求,加入品牌藍色,將紅色調整為橙色,使整個產品更顯年輕。

[ 首頁UI稿?]

[ 項目詳情UI稿?]

[ 個人賬戶UI稿?]

結合各項成本核算,最終決定以小程序的形式對外對廣,經過近6個月的線上線下推廣運營,在90年人群里成功的植入了品牌及理財的概念,小程序注冊用戶達到5000人,均為90后用戶,投資轉化為0.8%,平均停留時長15分鐘左右,并為核心平臺拉新超1000人次。

通過該小程序的上線,成功對年輕用戶提前植入品牌及理財概念的教育,除了成功促進業務增長及拉新效率,同時還驗證了收益與物品等價的理財模式,進而將該模式整合進核心平臺并大力推廣。

設計師的工作遠不止于設計本身,很多設計的輸出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這也要求設計師要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未來的時代,設計師也將是更綜合更全面,能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而不在是單純支撐設計。

 

本文由 @包大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設計師的工作遠不止于設計本身,很多設計的輸出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

    來自陜西 回復
  2. 廣告出現時我們首先想跳過,或者利用廣告時間我能再干點什么?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