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走:淺談金融理財類APP產品“用戶路徑”設計

2 評論 12903 瀏覽 69 收藏 7 分鐘

產品設計要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好產品的設計沒有一成不變的套路,有的是為用戶服務的心,以及真正對業務的深入體驗和理解,最簡單的,往往才是最好的。

張小龍說過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新鮮但絕對要花精力認真去理解。而且微信每天用的很多不像“用完即走”,但從微信只有四個頁卡以及大量的功能(公眾號、城市服務、話費等)收斂上看,微信是一款用戶使用較多的社交產品,社交用戶路徑上還是還是遵循了“用完即走”的原則。不敢贅評微信,本文就探討一下金融理財類產品,從“用完即走”的視角上來看用戶路徑如何設計會更好,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什么是用戶路徑?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自然人用戶,從獲取產品信息——使用——離開的一個鏈條?!坝猛昙醋摺奔群唵斡掷щy,簡單在于聚焦設計出最短的用戶路徑就是基本滿足了,難的是對欲望的控制。很多時候產品設計的時候用一個個華麗的特性,做出多條旁路,反而給用戶帶來了困擾,下面具體看看什么是“最短路徑”、什么是”旁路”?

舉個例子看“最短”路徑。

有途經果園摘草莓或是其他水果經歷的朋友們應該記得,通常賣水果的農家會在路邊擺個攤子,大家可以直接在水果攤上購買已經采摘好的水果,也可以付款親自下到田地里去自己采摘,然后再回來稱重量付款。那么好了,我們把這個想象成一款APP的產品,路邊的攤子就是與用戶一個最短的路徑,用戶第一眼就知道賣的是什么,一部分用戶最方便的詢價并完成購買流程,然后走人——漂亮的“用完即走”。如下圖:

用戶路徑的旁路是什么?

從水果攤上獲得的購買決策不夠,因為可能擔心采摘的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新鮮的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這是商家給另外一條路徑:可以自己去田地采摘,這里隱含的信息是自己采摘一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大小、顏色),以及自己的量級需求(一個人還是很多人、購買資金的多少)做最終的決策。

所有的旁路的本質是拉長了最短決策路徑,但是拉長的過程中,要遵循所有旁路的分支都是聚焦幫助用戶決策回到最短路徑上的。

往往在產品設計上,由于不自信,或者想的不夠清楚的時候,在路徑設置上不但沒給出清楚的路徑,反而人為的給用戶設置的障礙,迷宮一樣的用戶讓使用過的用戶再也不愿回來。

下圖舉個例子,截取的素材產品本身是非常不錯的,就是在一個運營態的路徑設計上出了點問題:

  • 直接占據用戶的主路徑,強引導用戶走這條旁路;
  • 電影票福利的很難給用戶持續預期;
  • 真正體驗上沒有對新老用戶做區分,對老用戶是一條無效路徑;

其實出發點是想利用電影票的資源拉動用戶投資,這里可以考慮設計一個給用戶持續預期“增值模塊”,讓對額外好處敏感的用戶走這條旁路,對已經信任的老用戶來說,慎用這種強引導路徑。

還是用摘草莓的例子看可能的迷宮是什么?

比如用戶下田地去發現田地分了很多塊,有奶油草莓、甜草莓、紅珍珠等完全沒聽說過的分類,還有的需要換靴子才可以去采摘,到底怎么開始采摘,采摘完了怎么回來,完全沒有指引,只能懷著忐忑隨便采摘一些。

就是在產品做了大量的分類標識拍,內頁中又做了大量的聚合和新的頁卡,用戶進入之后又沒有回退路徑,或者頁面之間也沒有潛在的邏輯關系,經常大家在使用一些不太明白干什么的頁面,就是這種迷宮頁面。

設計用戶旁路不對嗎?

顯然答案不是絕對的,旁路是否有價值就看產品的具體階段,以及旁路是否真正能給用戶價值,“千人千面”也是一種解決方案,任何設計都需要考慮商業和體驗,如果最短路徑大多數用戶的信息都不夠,那么一條幫助決策的旁路就非常重要,甚至一開始這條旁路本身就是主路徑的一部分。

總之,產品設計要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好產品的設計沒有一成不變的套路,有的是為用戶服務的心,以及真正對業務的深入體驗和理解,最簡單的,往往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 @獵人自語?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的很好!贊一個

    回復
    1. 謝謝支持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