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供應鏈金融

2 評論 8954 瀏覽 70 收藏 20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社會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已經從單一客戶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同一供應鏈內部各方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供應鏈融資”系列金融產品應運而生。本篇文章帶你深度剖析供應鏈金融,相信你一定會有更深的理解。

一、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價值

供應鏈金融這個概念是2001年由深發展銀行首次提出的,此前深發展銀行首創了倉單質押業務,為金融的發展開創出一種新模式。但是截止2016年之前,發展相當緩慢,除了深發展銀行(后更名平安銀行)以外,僅在幾家國有銀行有試營業的業務。直到2016年國家開始發布相關政策,才迎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2016年開始國家鼓勵發展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應收賬款融資。2017年10月首次提出供應鏈金融要扶持實體經濟發展。2019年提出要減輕對抵押擔保的依賴,要提高信用貸款和應收賬款融資的比重。

從2021年開始國家提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開始全力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從國家的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在推動普惠金融落地的道路上持有非常審慎穩健的態度。

主要是因為一種新的業態出現,其發展尚不成熟,背后的風險尚未完全顯露,為了保證國家金融穩健所以采取審慎的態度。但是審慎的態度不代表國家的終極目標就是發展應收賬款為主的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手段,國家核心想實現的是讓資金流入實體產業中那97%的中小企業,所以現在的普惠金融范圍更廣了,包含的不只是供應鏈金融一種業態。由此我們可以確定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價值是:

  • 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增強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為我國產業供應鏈穩健發展奠定金融基礎
  • 促進中小企業從生存線前進到發展線,促進整體產業升級

那我們在做供應鏈金融平臺的過程中就要把握住這個核心,同時關注風險敞口。

二、百花齊放的背后尚有不足

1. 風控能力不足,制約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目前對于企業還款能力的判定有兩大主流,一類是單純基于傳統銀行風控,一類是傳統風控結合在線數據。由于我國數據時代剛剛開始,各地政府和民間的數據平臺尚處于建設初期,數據渠道建設不完備,數據收集不夠全面,而且目前收集的數據維度還是依照傳統銀行風控的數據維度在建設,有部分平臺新增了商旅、社交媒體等數據,但是用以判斷企業的經營情況,很重要的銀行系統內的現金流水還不能夠完全獲得。

數據維度不足導致我們對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掌握不足,在風險判定上勢必會保守一些,影響了企業的覆蓋范圍,也影響了企業的融資額度。

除了風控數據不足之外,我們目前基本都是基于企業過去的數據來判斷企業未來的還款能力,沒有結合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未來的還款能力做出預測。然而企業是在未來還款的,預測未來還款能力比基于過去還款能力做風險控制會更加穩健?;谶^去還款能力做風控是基于一個假設,即企業未來不會比過去差。但是這個假設并不合理。

頻頻倒閉的核心企業也不少。而基于未來還款能力做風控實際上是一種更理性的基于定量分析做出的決策。預測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但同時也是開拓性的,這種開拓性一方面可能讓我們掌握更加準確的企業還款能力,另一方面對于業務持續增長的企業可以拿到更高額度的融資,會更加有力的促進優質企業的發展。實際上預測未來就是在幫整個生態優勝劣汰。

2. 市場普遍是從核心企業入手,穿透性不足,無法惠及到鏈路上所有中小企業

無論是從國家還是民間角度,普遍都是從核心企業入手供應鏈金融。從核心企業入手有幾個優勢:①核心企業貿易地位高,更容易帶動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一起來做供應鏈金融業務,能夠讓流量快速增長。②核心企業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在推動供應鏈金融落地實施上變更成本相對更低。③核心企業資信較強,資金實力強,以核心企業的還款能力為擔保向上游供應商做融資符合現在的風控認知。

我們來細致的解析下以上三點優勢?,F在供應鏈金融處于發展初期,還是藍海市場,讓流量快速增長能夠快速的搶占市場份額,具備先發優勢。

所以第一點優勢非常重要。而第二點優勢借助核心企業的信息化能力,是可以被替代的,科技公司做信息化建設應該比核心企業更具備優勢。只是借助核心企業的信息化系統進行改造成本較低,尤其是時間成本的節約進一步促進先發優勢。

第三點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向上傳導,其實本質上還是信用融資,而且其信用也只能向上傳導,無法向下傳導(下游采購融資依靠的不是核心企業的信用),應收賬款融資其實還是傳統融資穿新衣,本質上不是供應鏈金融。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其實基于核心企業做供應鏈金融只有一個優勢,就是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但它也有一個劣勢,穿透性不足,不能真的滿足整條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非常重要,一定是任何企業應該最優先的事情。我想說搶占市場份額之余,我們能做的僅僅如此嗎?快速搶占市場份額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但是把眼光放長遠的話,我們還要回歸到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與業務場景中,還是要回歸到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思維。

現在市場上供應鏈金融模式很多,預付款融資、倉單融資、發票融資、稅務融資,都是脫離了核心企業直接面向中小企業做融資的方式。不過這里我主要探討的不是融資的模式,而是融資切入的主體角色。

雖然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做應收賬款融資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但因為其穿透性差,還無法惠及到市場上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空白市場非常大。我認為從中小企業入手搶占空白市場也是一種先發優勢。

最終會形成一種局面,一種是從核心企業開始向上下游拓展市場,一種是從中小企業開始向四周拓展市場。未來如果這兩種模式能夠結合,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市場網絡。所以如果有人從核心企業切入,有人從中小企業切入,然后兩者結合,就相當于以兩倍速在擴張市場。

3. 供應鏈金融平臺落地過程中忽視中小企業真實訴求

  • 各產業平臺在爭奪流量的同時會導致整個市場碎片化,中小企業為了拓客,需要在多個產業平臺中進行交易,其交易數據分散孤立,難以整合成標準化的數據資產,在以數據資產為依托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中,中小企業享受的服務還是受限的。但是各平臺都“各自為政”,并沒有達成互聯互助,平臺的碎片化不符合中小企業的真實訴求。
  • 單方面考慮金融機構的需求,忽視企業的需求。目前很多金融服務平臺以迎合金融機構融資流程為主進行搭建,與企業貿易流程結合不夠緊密,企業的融資流程中的整體體驗較差,效率較低。
  • 不考慮中小企業的業務前景、業務穩定性,為了風控有保障,按照以往的風控模型一刀切給較低的額度。但是實體產業中的中小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業務流動資金通常也有上百萬上千萬,一刀切的小額度授信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 不考慮中小企業的行業屬性,不考慮行業整體供需狀況與價格波動等因素,采用統一的信用風控模型,準確度低,進而導致為了風控降低整體額度。

4. 供應鏈金融服務標準化不足,難以構建全覆蓋的金融服務網

  • 目前供應鏈金融平臺都從自身的角度構建平臺標準,跨平臺就可能是不同的標準,不利于跨平臺整合。
  • 每個行業的上游和下游其實都是跨行業的。例如汽車制造業的上游鋼鐵供應商所涉及的行業就不只是汽車,還有建筑、道路、機械、軍工等等。那下游4S店涉及到的也不只是汽車制造業,還有潤滑油、零部件等等。如果以某個行業中的核心企業構建標準化,其輻射范圍也是有限的,上下游就沒辦法跨行業整合標準化。
  • 部分地區致力于制定地區標準化,但是產業沒有地域性,從源頭到終端是跨區域的,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區域標準化也有局限性,無法穿透整個產業鏈。

綜上,如果不能構建跨平臺、跨行業、跨區域的標準化,就無法構建全覆蓋的金融服務網。因此標準化不足是未來阻礙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并未引起行業重視。

三、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

1. 去中心化,不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同時任意一家企業都可以成為中心

隨著風控的完善,供應鏈金融就不再需要核心企業的信用,能夠達到最終的國家期望,就是在整個國家的產業網絡中,哪里缺資金,資金就去哪里,能夠將社會資金更加合理均衡的進行分配,達到資金利用最大化。一方面是風控的完善推動著供應鏈金融不斷擴展邊界,向著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國家期望也拉動著供應鏈金融向著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我們應該基于這種預見打造去中心化的平臺,提前創造這種先發優勢,也順勢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速度。

2. 去邊界化,萬企連接,共筑市場網絡

去邊界化要從三個角度去理解。

①資產端去邊界。當前B2B產業平臺非常多,在同一個垂直領域內也會有多個產業平臺,還有一些核心企業的管理平臺也會有進銷模塊承接訂單線上化。每個產業平臺在提供金融服務時,都以平臺內的訂單為標的,本身就有平臺邊界。

客戶在一個平臺上獲得授信是基于企業的整體資信狀況獲得授信額度的,所以一旦在一個平臺獲得了授信,就很難在其他平臺再獲得授信了,但是客戶的交易可能不限于一個平臺,這樣就導致客戶只有一部分訂單可以獲得融資。這種產業平臺的邊界性導致客戶無法享受到充分的融資服務。

未來一定是以中小企業的真實的融資場景來提供服務的,打破平臺的邊界將是一個提供更優質融資服務的前提條件。

②資金端去邊界。每個金融機構給企業做授信都是以企業整體資信狀況、還款能力做授信的。

一旦某個金融機構給企業做了授信,企業基本很難再拿到其他金融機構的授信,那么企業享受的融資服務就會受限于當前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類型、利率、周期、標的等。

從企業整體資產管理的角度看就不夠靈活。對企業更有利的方式是有個專業平臺統一承擔風控責任,根據企業的整體動態還款能力來給予靈活授信額度。然后將融資申請通過路由器分流給各個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僅承擔融資服務。在這個模式中,金融機構不再承擔授信工作,甚至整個風控外包,對金融機構來講通過風險轉移降低了風險,同時可以減少組織人員的需求,可以讓利給企業,達到普惠金融的目標。

對平臺來說,因為提供了風控服務,不僅打破金融機構邊界,為企業提供更靈活的融資服務,還增強了平臺的戰略地位,在整個模式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時風控可以為平臺增加營收。對于企業來說,可以享受更靈活的金融服務,可以享受更低利率的金融服務。

③融資服務類型去邊界。目前各金融服務平臺都會推出多種融資服務類型,每個類型需要分別申請額度。企業的業務模式多樣化,很多時候需要多種融資服務配合使用,但是不同的額度分散零碎,企業使用時需要進行一番匹配。

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標的金額較大,但是目前企業獲得的額度都是零散不互通的,沒有一個額度可以滿足該標的的融資需求。因此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平臺給企業一個綜合的額度,這個額度適用于平臺推出的所有融資服務類型,企業只需要申請一次額度即可,后續的融資按需申請,共用一個額度。

不僅減少了企業申請授信的操作、減少了風控調用其征信的次數,還提升了額度使用率。融資服務類型去邊界的前提是資金端去邊界。

3. 金融服務流程自動化

目前社會上的資金主要集中于三處:銀行手里、企業手里、個人手里。企業是唯一創造財富的出口,然而企業主要用自己手里的錢創造財富,個人的錢存進銀行,銀行的錢給了少量的企業,也就是大多數的錢只能給到少量的企業創造少量的財富。

社會整體資金分配不均衡也導致了資金利用不充分的局面。國家鼓勵普惠金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實際上就是要均衡的分配社會資金,讓社會資金發揮更大的價值。銀行把錢給到更多的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企業用更多的資金除了維持流動還能投資生產投資創新,產業升級的齒輪才能滾動起來。為了讓銀行把更多的錢給到更多的企業,前期一定是構建全社會企業畫像與信用評估,做好風控。

后期就是讓銀行更順利更高效的把錢給到企業。所以后期金融服務流程自動化將會逐漸普及。

到那時整個系統是根據企業的資金需求自動提供融資服務、自動結算的。企業可以低成本享受銀行資金的扶持,多余的利潤就可以進一步投入創新研發、投入產業升級中,提升企業利潤率。資金通道一旦可以無障礙運轉起來,意味著整個社會的資金周轉率是提升的,社會財富也會持續增長,而且可以降低通貨膨脹。

所以金融服務流程自動化不僅是企業的需求,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需求,未來也一定是國家鼓勵的方向。

4. 創造新生態,重構社會分工

當金融服務流程自動化達到一定的普及后,銀行的角色就是全面接管社會資金的分配,企業的角色是創新與連接。把原來企業作為一個單獨角色所承擔的綜合性的功能分解開,把資金功能完全分包給銀行,企業集中力量于物的生產與物的流轉上,社會分工進一步重構。社會分工更明確更精細后,整體社會運轉效率會更高。

所以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扶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還能重構社會分工,創造社會新生態。

 

本文由 @周末的客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非常好?。?!
    就是沒有一個舉例和說明,完全不知道指的是什么類型的平臺和現象,不太好理解當前市場真實情況,過于概念化和理論化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如果作者能把行業間整合的建議方案也描述出來更好了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