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一級導航為什么大多在左側?
編輯導語:McGovern曾說“相比于直接搜索,用戶更喜歡用導航,因為導航是讓用戶做選擇題,而搜索是填空題”,由此可見導航在產品中的重要性。更有趣的是,大多數B端產品,其一級導航欄都在左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來看看。
最近為了一個 B 端項目的布局設計,調研了國內外 11 款 SaaS 產品。
結果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級導航大多在左側。
準確來說,是這 11 款產品里,只有 3 款的一級導航在頂部,其余 8 款的一級導航都在左側。
而這 3 款一級導航在頂部的產品,其中 2 款也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左導航,只是作為二級導航而不是一級導航。
這 11 款 B 端產品里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SaaS 類產品,包括國外的 Jira、GitLab、Zendesk、Asana、Monday、TeamGantt、Trello、Clickup,以及國內的 Teambition、Tower、Worktile。
對于這個結果我并不驚訝,因為:實驗發現,左導航操作效率高。
一、左導航操作效率高
JR Kingsburg 曾經做過一次實驗(A comparison of three-level menu navigation structures for web design)。
他把一個三層導航電商使用 8 種不同的左導航和頂導航布局,分別給 8 組用戶使用,發現一級導航在左側時,效率高、遲疑和錯誤更少,用戶也普遍比較喜歡。
但這次調研的 B 端產品都是使用的 Web 端,而做過 Web 端的設計師肯定知道,頂導航是最常見的網站布局方式。
隨便打開幾個網站,幾乎是清一色的頂導航:
百度
知乎
京東
那么為什么 C 端網站大多用頂導航,B 端產品卻大多用左導航呢?
其實準確來說,應該這么理解:信息型產品適合頂導航,功能型產品適合左導航。
《用戶體驗要素》就把產品分成信息型和工具型兩大類,它們在范圍層、結構層和框架層的體驗要素都不相同,可見是有不小的差異。
《用戶體驗要素》
二、信息型產品導航偏簡單
用戶使用信息型產品時,大量時間都花費在閱讀和搜索上,使用的功能反而比較少。
所以信息型產品容易走簡潔風格,因為只需要展示出少數基本功能,就能滿足多數用戶使用。
即便提供高級功能,也可以隱藏起來,反正使用的人不多。
例如百度導航的「更多」里,就折疊了不少小眾功能,這些東西擺出來只會讓絕大部分普通用戶覺得礙眼。
百度
既然導航里放的內容少,放在頂部是最合適的,主要占用空間少。
以前的電腦屏幕小,又尺寸不統一,通常都定一個 960px 之類較窄的固定寬度。
這么窄的頁面,要是再往左側加一條導航,頁面就更擁擠了。
而網站早期大多都是信息型的,例如2000 年左右的門戶網站、新聞網站……
2003 年的Hao123
所以頂導航自然而然就成了網站設計的經典布局……
直到后來出現越來越多的功能型網站。
三、功能型產品導航偏復雜
所謂功能型產品,大多都是當工具用的,B 端產品就是如此。
C 端也有功能型的產品,例如在線文檔,雖然一級導航也在頂部,但是通常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左導航。
語雀
功能型的產品的用戶,追求的是使用產品完成目標任務,注重的是功能完整性和操作便捷性。
功能型的產品需要把很多功能擺出來,不能像信息型產品那樣只展示少量功能,否則大部分用戶都會覺得不方便。
所以,功能型產品很難走簡潔風格,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導航容納各種豐富功能。
電腦屏幕本身就比較寬,瀏覽器本身已經占了頂部一行,如果產品再把導航放在頂部,會讓頁面的縱向空間十分有限。
如果把導航放在左側,容納的信息更多,面積大一些也不會覺得特別擁擠。
如果內容還是放不下,左導航還可以加縱向滾動,而頂導航加橫向滾動就沒那么方便了。
綜上所述,對于功能型產品來說,使用左導航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功能型產品即便需要左導航,也沒必要用作一級導航吧?可以一級導航用頂導航,二級導航再用左導航。
但是文章開頭說過了,調研發現 11 款 B 端產品中 8 款使用使用一級左導航,只有 2 款使用二級左導航,那么……
四、為什么B 端產品,大多用一級左導航呢
C 端功能型產品確實很多使用一級頂導航+二級左導航的布局:
騰訊收集表
其實最理想的情況,是頁面上只存在一種類型的導航,如果頂導航和左導航同時存在,不論是理解成本還是操作成本,都要增加的。
C 端功能型產品,尤其是免費那種的,功能相對簡單,很多場景只需要頂導航就夠了,所以才會盡可能地使用看起來輕量一點的頂導航。
但是 B 端功能型產品通常比 C 端功能型產品要復雜得多,反正用戶遲早需要左導航,頂導航的信息容量有限,還不如就去掉算了。
所以對于功能型產品,輕量的也可以使用一級頂導航的,較復雜的就建議用一級左導航了。
五、總結
看到這里,我發現一個更有趣的問題。
網上很多對比 B 端與 C 端產品差異的文章,但其實這二者的差異并不是關鍵,B 和 C 只能代表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
功能型和信息型,才更能代表產品本身的差異。
然而我發文章時,也是經常用「B 端」作為標題,而不是「功能型」,因為大家對前者的敏感度和認知度更高。
這一方面說明了溝通時使用流行詞匯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大家自己思考分析的時候,就不用太過糾結于 B/C 端差異了。
#專欄作家#
作者:Z Yuhan,一名前華為騰訊留英設計師;公眾號:體驗進階。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好像這是我們主觀的一個行為習慣,超市里擺貨物也是這樣一個順序,左手邊讓人得心應手
B端產品,不都是頂部一級菜單做大的功能模塊分類,左側二三菜單做詳細的功能嘛。
你說的這種情況是屬于比較傳統的(阿里云、騰訊云),現在新型的「功能性」產品都是左側為一級導航,文章都講述很多細節,再仔細康康。
從左往右,從上到下,使我們看事物的一個主觀方向。第一個看到的,就會印象深刻
分析太淺。
想聽聽深入型分析,來,開始你的表演~
所以禪道是信息型嗎(???)?
禪道功能型啊。為什么禪道用左一級導航,頂層二級頂導航啊?作者可以幫忙分析一下嗎?
我也很好奇,感覺違背邏輯。難道是因為沒有產品經理?
up主可以分享這11個saas產品的調研界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