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析B端C化(上篇)

14 評論 9947 瀏覽 72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近年來,B端C化十分火爆。作者將基于產品落地經驗和市場趨勢與大家分享他理解的B端C化概念,以及如何讓B端實現C化。本文主要分析B端的背景趨勢、B端C化的原因及如何B端C化中的和“交互篇”解決思路,推薦對B端C化感興趣的用戶閱讀。

近年來鋪天蓋地的卷起B端C化的風,在此之前我們也認真閱讀了許多B端前輩分享的經驗之談。本文將基于產品落地經驗和市場趨勢與大家分享我理解的B端C化概念,以及如何讓B端實現C化。

本文由我與產品體驗設計師 —— 陳皮紅豆沙 共同完成專題探討,為的就是給各位讀者最全面最專業的知識分享。

一、B端的背景與趨勢

B端最早出現于企業內部用來支持前端商業活動的的后臺管理系統,例如ERP系統。對于企業,這類產品并不直接產生效益,而是通過提高前端商業活動效率、井然有序的管理商業活動降低企業的成本,間接的獲取更多利潤。

初期的B端產品,基本不存在市場競爭,且由于用戶量不大,業務功能操作頻繁,因此再高學習成本的操作,也有習慣的一天。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可以強硬的使執行者適應B端產品,哪怕這類產品并不好用,甚至設計反人類。比如早期的ERP系統,通過一個PPT就拿下合同,甚至不需要進行簡單的試用。

因此決策者對產品體驗的要求并不高,更在乎平臺是否能給公司業務帶來價值

而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B端的產品形態不斷豐富,同類產品可選擇的競品也容易眼花繚亂。除此之外,B端產品也不再僅限于“only企業”,同樣支持且歡迎企業員工個人使用,比如酷家樂、藍湖、Teambition等…

二、為什么會有B端C化

1. 互聯網管理層的變化

從目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扁平化管理的幾乎是每一個年輕互聯網公司的常態,每位基層員工的能量正在不斷放大與被放大,由此反應出來的現象——B端產品決策者的群體不斷擴大,B端產品有機會直接接觸使用者,從而推動管理層決策

2. 服務對象的擴大

以前,提效是企業最關注的事情,隨著互聯網的“內卷”,個體對智能化的追求,它不再是企業的專利。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機遇下,部分B端產品也通過“免費版”的形式,擴大了產品的服務對象,把對C的業務承載起來。

同理,部分C端產品只要充分滿足垂直用戶群體的需求,同樣可以通過“企業版”的形式,對B的業務承載起來。而C端的優秀產品體驗以及足夠的受眾群體,將很容易深入B端產品的腹地。

例如,花了6年時間才達到4億用戶的釘釘,企業微信從開放連接微信后,僅花了2年的時間就達到了觸達4億用戶,而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中。

3. 這個現象會給產品團隊帶來什么改變

當執行層個體的力量被不斷放大時,反而會使得B端的決策更為嚴謹,最直接的表現在同類型的產品將通過各個維度被不斷的對比。在同樣都能達成業務目標的情況下,更好用,更易用的,產品更容易突出重圍。于是,B端的用戶體驗逐漸被擺到臺面上…(多少有點內卷的意思了)

眾所周知,B端和C端的差異主要體現于:

從產品目的的角度:

B端:解決組織的業務問題,注重高效能完成使用者組織的業務目標。

C端:把產品的故事給用戶講好,注重用戶感受的達成產品本身承載的業務目標

從產品的情感體驗的角度:

傳統B端:往往向用戶傳遞一種理性、機械感、強邏輯的感覺;

C端:更注重用戶的個人感受,常利用一些情感擬人化、趣味游戲化的手段滿足用戶的更高需求。

毋庸置疑,無論是從產品目的還是用戶情感的關注上,C端的首要目的都是強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而B端則首要關注創造的價值,因此在B端產品尋求出路之時,不斷看向了C端的做法…

但嚴格意義上,B端看向C端的體驗并不能完全稱之為“C化”,只不過是帶著“前輩的光環”共同追求更極致的用戶體驗,換句話來說,B端需要“C化”這件事情,就是使用C端曾經使用甚至是已經熟練的設計方法去解決B端業務場景下的問題。

然而,比起“我們也應該注重B端的體驗”,“B端C化”這個概念顯然更易于被大眾接受與重視。我也很樂意通過“B端C化”概念的傳播讓更多設計師、理解“B端C化”是什么,該怎么做。

三、如何B端C化

B端如何C化,首先要明確B端哪些需要C化,B端常見的體驗劣勢有:

  1. 邏輯復雜,產品使用學習成本高
  2. 業務場景多元,任務路徑沒有規劃
  3. 信息維度多,視覺無焦點、注意力易被打散
  4. 大量強邏輯的業務處理,易產生疲憊感
  5. 數據分析難,多維度數據增加認知難度
  6. 產品形象同質化嚴重,在市場中缺乏辨識度
  7. 客戶觸達方式單一,僅靠地推效率低

對應不同的處理手段,這里將其從交互、視覺、運營三個層面分析其對應的C化做法。

四、交互篇

1. 邏輯復雜?做好新人指引,降低學習成本

B端產品最常見的指引問題就在于新用戶難以下手,產品學習成本高,用戶在產品的接觸前期需要關注用戶的新人指引、頁面空狀態指引,給用戶代入產品使用的氛圍以及操作的潛意識。

(1)新人指引

這類型一般用于用戶首次進入平臺、或某功能模塊。通常會使用分頁式引導、蒙層引導和氣泡類引導進行設計。而不同引導的方式會給用戶傳達出不同的重要性。

a. 分頁式

在PC端中一般采用模態彈窗進行分頁的強引導,而在APP中一般采用整屏進行分頁/翻頁引導。

其占據界面的大部分或全部面積,也意味著彈窗后的可視范圍不高,或完全無法對產品真實界面做更多的透出,但優勢在于用戶能有足夠的關注度在指引信息上。同時這類的內容一般會以文案結合圖片、動圖、視頻的形式進行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用戶長期遭受各種營銷彈窗的“毒害”,對于此類自動彈出的彈窗,其實是有下意識關閉行為的。

因此此類設計需要注意關閉操作設計的把握,若設計得足夠顯眼且位置常規,用戶很容易下意識關閉且無法找回,但設計得過于隱藏又容易使得用戶過度反感,難以關閉(如拼多多)。

b. 蒙層引導

這種引導方式無論是在PC端還是APP使用都非常廣泛,且與當前頁面具有強關聯效應,相比與分頁式,更能讓用戶清楚的知道在哪里可以操作什么行為。

同時蒙層的設計,能夠對產品界面的更多功能透出,在蒙層合適不透明度的把握下,可以提前讓用戶感知到頁面的大體內容,又不打擾對露出功能的注意。

設計落地上需注意盡可能采用“定位”的方式處理介紹功能的露出,而非采用整個頁面的蒙層切圖,否則很容易遇到不同分辨率下的適配問題,而導致以下情況:

c. 氣泡類引導

由于氣泡的反饋是非模態的,因此氣泡的引導不會過于強制,更適合產品迭代的新功能指引,甚至有的產品還會對氣泡進行展示時長倒計時消失的處理。

(2)空狀態指引

一般出現于用戶第一次進入信息創造型的頁面,常規的表現方式為使用缺省狀態插圖表達當前的空白狀態。除此之外為了不讓用戶“懵逼”,即能清楚的知道如何打破當前的空白局面,或預知到非空白狀態下的信息展示,可以采用 引導行為功能 或 預加載信息 這類方法。

a. 引導行為功能

這是最直觀且簡單的方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在空狀態的視覺中心直接給出唯一且剛需行為功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在視覺聚焦的位置給出的強引導,可以弱化用戶行為的思考,也就是促進用戶下意識觸發功能。

b. 預加載信息

預加載常用于一些頁面的性能優化,從引導的角度基于此做法,不僅可以讓用戶更快的代入產品的使用場景,也能更直觀表現這個頁面的可進行的核心行為。

從表現上,若為使用無阻礙的頁面,可以直接參考大多數工具類產品的做法。

若為無權限/升級功能,可以通過標準信息的露出向用戶提供更多的參考,以促進深度的使用/更高版本的付費。

在B端產品設計的探索中,并非只有使用新人指引或空狀態引導才可以降低學習成本,“用戶引導”作為B端最重要的產品體驗,應無時無刻穿插于用戶流程中,才能達成B端效率為王的核心目。

2. 業務場景多元?利用預判思維,做好主線引導

(1)預判設計是什么

  • 從手法上看,預判設計是基于對用戶行為、心理深層剖析下的精準“雪中送炭”;
  • 從目的上看,通過“雪中送碳”,縮短用戶完成目的的行為路徑,讓其感受到驚喜和關懷。

(2)如何深層剖析用戶

這個問題的實質,實際上是設計師需要掌握的用戶研究技能。此處我們不過多展開,可以分享兩個方向供大家討論。

a. 做好數據收集,分析用戶的行為路徑

數據收集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對產品進行埋點、外接三方數據平臺、給數據代碼加上插件、通過大數據算法機制等等,可以通過對用戶路徑數據的觀察與分析,分析出用戶在平臺上的常用使用流程,來優化設計,把產品越做越好。

b. 開展用戶深訪,洞察他的行為動機

項目無法支持數據采集怎么辦?早期作為一名合格的乙方設計師已經對這類的問題熟能生巧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自然是傳統又有效的那套,找到產品的目標用戶進行深訪,再不濟可以尋找一位最靠近目標用戶的朋友。而此時的深訪需要注意不同于產品創作期的訪談,反而需要使得問題更加具象且結論清晰,甚至可以拿出你的A、B甚至C設計方案進行test。

(3)怎么做好預判設計

關于預判的思考與設計沒有捷徑,只能通過對用戶場景的足夠理解,以及設計師對用戶足夠的同理心來完善一個又一個的細節,所以我們無法跳過預判設計前的準備工作。而如何做好預判設計呢?關鍵就在于用戶“上下步行為的關聯性”

什么叫“上下步行為的關聯性”?我們來具體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在Teambition創建任務的填寫更多彈窗中,他的主次操作按鈕并不是“完成”、“取消”,而是“完成”、“完成并創建下一個”,雖然犧牲了我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刪除”與“關閉”對用戶的心理差異,但是卻做到了用戶更高效工作的預判。既滿足了常規行為結束的需求,也做到了行為繼續的預判。

而本質上來說,是屬于對“創建操作完成”下一步的關聯性思考,在此類待辦創建場景下,用戶經常存在一次性多次創建任務的行為,“完成并創建下一個”符合“完成”的上下步關聯行為。

(可能會有人問,那為什么不采用批量創建的功能呢?從我的角度思考,一方面需要創建的任務不一定能達到批量創建的量級,另一方面一個任務一個彈窗填寫,更能使得用戶聚焦于任務的安排,同時也不容易使得用戶在對多任務多字段時眼花繚亂。)

四、小結

從前經常有人說“B端體驗不重要”,自從“B端C化”被搬到臺面上引起各位業內熱議,可以讓B端產品設計師“理直氣壯”的挖掘并設計落地更多的B端的優質用戶體驗。在這過程中,除了可以像C端產品學習,同時也很有必要深入B端用戶群體,了解更多用戶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屬于B端的體驗設計~

 

作者:NatsuYin_夏夢

本文由 @NatsuYin_夏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視覺風格C化我覺得能理解。但是交互體驗這不是B端產品本應該具備的嗎(所謂的預判設計也是),跟C不C沒啥關系吧
    我能想到只是C的的操作習慣搬到了B端,比如Segmented antd也加入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分析得很nice,但是文中提到“交互、視覺、運營三個層面分析其對應的C化做法,文中好像只提到了交互層面,沒有提到視覺、運營層面

    來自香港 回復
    1. 你好~可以看看我的《全方位解析B端C化(下篇)》對視覺篇、運營篇做了深入的分析~

      來自廣東 回復
  3. 2414172235

    回復
  4. 感謝作者分享,干貨不少,期待有機會和作者交流學習一下?

    回復
    1. 你好,謝謝喜歡~期待一起學習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5. w:LRH_James

    來自福建 回復
  6. b端的手伸到了c端。。。這算好事還是壞事?哎,且看且珍惜

    回復
  7. 感謝作者的分享。分析的很全面也很詳細,看完有收獲

    回復
    1. 謝謝喜歡~會繼續加油學習分享的

      來自廣東 回復
  8. b端c化最終的原因還是因為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吧。使用為b端企業提供服務的企業也是顧客群。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好~是的,現階段c端區域飽和,b端產品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競爭真是越來越激烈了

      來自廣東 回復
  9. 決策者對產品體驗的要求并不高,更在乎平臺是否能給公司業務帶來價值。

    來自廣西 回復
    1. 是的,您說的很對,對于現階段b端加速增長的階段,如何抓住用戶、提升體驗,個人覺得也是需要去深入挖掘的。畢竟在決策者之外,b端產品的使用者是與業務直接相關的工作人員。體驗不好,反而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使用效率。

      來自廣東 回復